查文庫>望廬山瀑布> 《望廬山瀑布》英語翻譯賞析

《望廬山瀑布》英語翻譯賞析

《望廬山瀑布》英語翻譯賞析

  《望廬山瀑布》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出遊金陵途中初遊廬山時所作的兩首詩,一為五古,一為七絕。詩人以高度誇張的藝術手法,將飛流直瀉的瀑布,描寫得雄偉奇麗,氣象萬千,宛如一幅生動的山水畫。

  《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瀑布》英語翻譯

  Viewing the Waterfall at Mount Lu

  Li Bai

  Sunlight streaming on Incense Stone kindles a violet smoke:

  Far off I watch the waterfall plunge to the long river,

  Flying waters descending straight three thousand feet,

  Till I think the Milky Way has tumbled from the ninth height of Heaven.

  《望廬山瀑布》譯文

  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在山前。

  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望廬山瀑布》註釋

  1.香爐:指香爐峰。紫煙:指日光透過雲霧,遠望如紫色的煙雲。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廬山》:“香爐初上日,瀑布噴成虹。”“日照”二句:一作“廬山上與星斗連,日照香爐生紫煙”。

  2.遙看:從遠處看。掛:懸掛。前川:一作“長川”。川:河流,這裡指瀑布。

  3.直:筆直。三千尺:形容山高。這裡是誇張的說法,不是實指。

  4.疑:懷疑。銀河:古人指銀河系構成的帶狀星群。九天:一作“半天”。古人認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層,九重天,即天空最高處。此句極言瀑布落差之大。

  《望廬山瀑布》賞析

  這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首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香爐”是指廬山的香爐峰。此峰在廬山西北,形狀尖圓,像座香爐。由於瀑布飛瀉,水氣蒸騰而上,在麗日照耀下,彷彿有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了團團紫煙。一個“生”字把煙雲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此句為瀑布設定了雄奇的背景,也為下文直接描寫瀑布渲染了氣氛。

  次句“遙看瀑布掛前川”。“遙看瀑布”四字照應了題目《望廬山瀑布》。“掛前川” 是說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練從懸崖直掛到前面的河流上。“掛”字化動為靜,維紗維肖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

  詩的前兩句從大處著筆,概寫望中全景:山頂紫煙繚繞,山間白練懸掛,山下激流奔騰,構成一幅絢麗壯美的圖景。

  第三句“飛流直下三千尺”是從近處細緻地描寫瀑布。“飛流”表現瀑布凌空而出,噴湧飛瀉。“直下”既寫出巖壁的陡峭,又寫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極力誇張,寫山的高峻。

  這樣寫詩人覺得還沒把瀑布的雄奇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於是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說這“飛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懷疑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一個“疑”,用得空靈活潑,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這首詩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誇張和想象,構思奇特,語言生動形象、洗煉明快。蘇東坡十分讚賞這首詩,說“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詞”。“謫仙”就是李白。《望廬山瀑布》的確是狀物寫景和抒情的範例。

  拓展內容

  李白的'簡介 

  【生平簡介】

  李白少年時,就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其間曾因吳筠等推薦,於天寶初,任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餘即離開長安。

  安史之亂中,曾為永王李璘幕僚,因李璘失敗而受牽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東還。晚年飄泊困苦,卒於當塗。

  李白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富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對後世影響很大。

  【喝酒緣由】

  李白一生嗜酒,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當時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極其傳神地描繪了李白: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李白為何經常喝醉酒呢?其中一個原因是借酒澆愁。

  天寶元年,李白來到長安,由吳筠、賀知章等人推薦,很快得到了唐玄宗的賞識,任為供奉翰林,為皇帝草擬文誥詔令之類的檔案。李白利用與玄宗接近的機會,曾申述過對國家大事的看法,對不合理現象,也諫勸過。但此時的玄宗深居宮中,沉溺聲色。他只是把李白看做滿足自己享樂的御用文人。因而李白的不受重用,乃至賜金放還是在所難免了。

  李白被逐出長安後,鬱郁而不得志,於是滿腔激憤借酒來傾吐。他在《行路難·其一》中說: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值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行路難,行路難,多岐路,今安在?……意思是說,酒和菜的價格是昂貴的,但我吃不下去,只好放下了酒杯和筷子。想渡黃河但冰封流阻,想登太行卻積雪滿山。看看四周都是岔路,我的出路究竟在哪裡呢?詩人以行路的艱難比喻世路的險阻,傾吐出不被重用的憤慨之情。

  既然矛盾得不到解決,於是他和友人日日飲酒,一醉方休。但飲酒消解不了他的愁懷。在他所寫的《寫州謝胱樓餞別校書叔雲》一詩中說: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酒後作品】

  李白一生寫了大量以酒為題材的詩作,《將進酒》、《山中與幽人對酌》、《月下獨酌》等最為大家熟悉。其中《將進酒》可謂是酒文化的宣言:“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如此痛快淋漓豪邁奔放。難得的是,李白在這裡極力推重“飲者”。為了飲酒,五花馬千金裘都可以用來換取美酒,其對於酒之魅力的詮釋,確已登峰造極。

  飲酒給李白帶來了許多快樂,他在詩中說“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高唱“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飲三百杯”,要“莫惜連船沽美酒,千金一擲買春芳”,要“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一會兒“高談滿四座,一日傾千觴”,一會兒又“長劍一杯酒,丈夫方寸心”。這使我們感到酒已經成了李白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李白的出現,把酒文化提高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他在繼承歷代酒文化的基礎上,透過自己的大量實踐,以開元以來的經濟繁榮作為背景,以詩歌作為表現方式,創造出了具有盛唐氣象的新一代酒文化。

  李白六十多年的生活,沒有離開過酒。他在《贈內》詩中說:“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李白痛飲狂歌,給我們留下了大量優秀的詩篇,但他的健康卻為此受到損害,62歲便魂歸碧落。“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這就是李白,一個光照千古的詩仙酒仙。

  李白古詩

  1、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渡荊門送別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境,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4、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5、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6、金陵酒肆留別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7、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