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王昌齡> 從軍行其六王昌齡註釋

從軍行其六王昌齡註釋

從軍行其六王昌齡註釋

  從軍行,是邊塞題材的著名絕句。寫戍邊將士殺敵立功的決心和必勝的信念。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從軍行其六王昌齡註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葉城西秋月團。

  明敕星馳封寶劍,辭君一夜取樓蘭。

  註釋

  1、“胡瓶”是唐代西域地區製作的一種工藝品,可用來儲水。

  2、“落膊”是纏縛於肩臂上的意思。“落”通“絡”。

  3、“薄汗”又名盝盞,是蕃中大馬,也作“薄寒”。

  4、“碎葉”,在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北部的托克馬克附近。為唐代安西四鎮之一,是唐王朝西北邊塞上的軍事要塞。

  5、“團”即圓的意思。

  6、“敕”,專指皇帝的詔書。“星馳”,像流星一樣迅疾賓士,也可解釋為星夜賓士。“封”是賜與的意思。

  7、“辭”,此處是指受詔領命而去的意思。

  8、“樓蘭”是漢代西域國名,在今天的新疆婼羌及東北羅布泊一帶。

  創作背景

  唐高宗調露、永隆年間(679──681),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擾甘肅一帶,唐禮部尚書裴行儉奉命出師征討。王昌齡的《從軍行》組詩就是描寫其間邊塞戰士的'。詩詞是採用樂府舊題寫的邊塞詩,共有七首。全詩寫士子從戎,征戰邊庭的過程和心情,從而表達了國家有事,匹夫有責的使命感和建功立業的豪邁情懷。

  本詩以漢喻唐,借寫漢武帝的開邊,來諷刺當時唐玄宗的開邊。詩中極寫邊地軍營惡劣的生活環境,對士兵的悲慘遭遇深表同情,對君王的刻薄寡恩極為不滿。末兩句感慨尤深。作者以戰士骸骨與蒲萄入貢兩相對照,揭露了君王所謂開邊的目的所在,筆致峭刻,不著議論而主旨全觀,鮮明地表達出作者的反戰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