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詩《使至塞上》教學反思
第一篇《使至塞上》教學反思
1、整體感知環節的設計,一方面讓學生掌握詩歌朗讀背誦的技巧,另一方面,透過背誦讓學生初步瞭解詩歌的內容。
2、研讀與賞讓學生透過對詩句的品來掌握詩歌賞的方法,學會從遣詞、用句、修辭等方面來揣、理解作者煉字達意的技巧。
第二篇《使至塞上》教學反思
1、由於中考文言詩詞一塊重在考查學生背誦以及名句、名篇的默寫,應工作室本節授課要有效幫助學生新舊知識銜接之要求,因此課堂匯入設計時安排學生回憶學過詩句,並要求板書,旨在發現錯別字加以引導、糾正。 2、詩歌重在誦讀,在讀中學,讀中悟,讀中背。因此運用課堂多樣的誦讀方式,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
3、詩歌中的名句是中考考查的重點,因此名句的理解與講授將成為課堂的重點。
第三篇《使至塞上》教學反思
王維的《使至塞上》中的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是王維在出塞途中所作的,描寫廣袤的塞上風光的絕句。詩的大意是:一片大漠上的一條直上的孤煙,遼遠的河灘盡頭一輪滾圓的落日。簡直把廣袤的塞上風光寫絕了。展示在讀者眼前的是一幅美幻絕倫的塞上風光畫。
學生了解的王維的詩作很多,有《相思》、《雜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送元二使安西》、《鹿柴》、《山居秋暝》、《竹裡館》等。每一首詩都是一幅優美的風景畫。王維是居“李杜”之後,為學生接觸較多t的唐代詩人。他雖為朝廷命官,卻常隱居藍田川別業,過著亦官亦隱的居士生活。他多才 多藝,能書善畫,詩歌成就以山水詩見長,描細緻,富於禪趣。蘇軾謂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正指出其詩畫的特色和造詣。他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
我選取了不少的古詩詞讓學生來誦讀,這不失為學習古代文學的一個好的渠道。但是,單純的`讓學生死記硬背或許就失去了編者的本意。應該在理解記憶的基礎上進行拓展,瞭解掌握與其相關的文學知識,或者以其他的方式理解詩作。就“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來說,可以在學生理解記憶的基礎上,把這句詩意作為背景,讓學生對其描繪的內容展開想象,改寫成一篇現代文,同樣是一篇很優美的寫景文章。學生的想象力在這裡會得到很好的鍛鍊,理解記憶也得到昇華。
當然,還可以讓學生以繪畫的形式把這句詩的內容表現出來,同樣是對學生想象力的訓練,也是對學生繪畫能力的檢驗。
總之,採取靈活多樣的積累古詩文的方式,不僅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使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更深,記憶更牢。還能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第四篇《使至塞上》教學反思
這首詩風格雄健,形象奇偉,想象瑰麗。“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寫得逼真如畫,有如一幅長江出峽渡荊門長軸山水圖,成為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說優秀的山水畫“咫尺應須論萬里”,那麼,這首形象壯美瑰的五律也可以說能以小見大,以一當十。並且容量豐富:詩人選取日、月、江、天,包涵長江中游數萬裡山勢與水流的景色這樣瑰麗大氣的意象,顯得大氣,風格雄健有力;而描寫又逼真如畫,意境高遠,具有高度集中的藝術括力。故此詩成為李白描繪祖國壯麗河山著名的詩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