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王勃> 《滕王閣序》看王勃的悲喜

《滕王閣序》看王勃的悲喜

《滕王閣序》看王勃的悲喜

  導語:《滕王閣序》以其辭采華美、詩情畫意、生動感人而傳誦千古。”其中“興盡悲來”便是全文情感的主脈。縱觀全文,作者先“興”後“悲”,脈絡清晰。

  “興”有四喜

  一喜“躬逢勝餞”。王勃去交趾探望父親,路過洪州,小小年紀,能遇到如此盛會,這是難得的機緣,千載難逢,應是意外之喜吧。

  二喜“高朋滿座”。這些人中,點出名字的都督閻公、刺史宇文氏、詞綜孟學士、勇武的.王將軍,沒有名字的也應是當時當地的名流。有人說:“讀一本好書,便是與高尚的人談話。”是否也可以這樣說,跟“勝友”“高朋”談話,就是在讀一本好書。能結交當時當地有名望的人,與他們在一起談笑,無形中也提高了自己,焉能不喜?

  三喜景緻美好。三秋時節,秋水澄澈,層巒疊嶂。水中,有鶴有鳧,有舸有艦,青雀黃龍甚是好看;山上,有“桂殿蘭宮”,有“繡闥” “雕甍”,“飛閣流丹”很是奪目。傍晚,霧氣瀰漫,山巒呈現出紫色的光暈,“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滿目好山佳水,美景秀色,感覺世間如此美好,心花自會怒放。

  四喜佳樂盈耳。“爽籟發而輕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音樂,是最能撩動人情感的東西,耳聽美妙的音樂,人會和著節拍唱起來,舞起來;心也會樂起來,飄起來。

  “四美具,二難並”啊,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暢懷?可當作者登高遠望,感嘆頓生,情感急轉直下,連連悲嘆。

  “悲”有三嘆

  一嘆“關山難越”。離開長安,越走越遠,與帝王隔著千山萬水,所見也多是“他鄉之客”,想未來又遙遙無期,回故都不知何年何月,怎不令人肝腸寸斷?

  二嘆“命途多舛”。有志報國,願學終軍,仰慕宗愨,可有誰會任用呢?恐怕要像馮唐李廣那樣,到死抱負不得施展;似賈誼梁鴻那樣,長期被貶;如孟嘗阮籍那樣“空餘報國之志”啊。人生苦短,志不得展,怎不讓人深嗟嘆!

  三嘆“盛筵難再”。那蘭亭的陳述呢?那金谷園的廢墟又在哪裡呢?這滕王閣集會又能好到哪裡去呢?“宇宙無窮”,人生苦短。

  歌以言志,文以傳情。儘管王勃“興盡悲來”,由喜入嘆,但並非一味低沉,他仍有昂揚的鬥志和沖天的激情,他的“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千古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