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王安石> 王安石《虔州學記》閱讀答案及譯文

王安石《虔州學記》閱讀答案及譯文

王安石《虔州學記》閱讀答案及譯文

  虔於江南地最曠,大山長谷,荒翳險阻,交、廣、閩、越銅鹽之販,道所出入,盜奪之奸,視天下為多。慶曆中,嘗詔立學州縣,虔亦應詔,而卑陋褊迫不足為美觀。州人慾會私財遷而大之久矣.然吏常力屈於聽獄。而不暇顧此.凡二十一年。而後改築於州所治之東南,以從州人之願。蓋經始於治平元年二月。提點刑獄宋城蔡侯行州事之時,而考之以十月者。知州事錢塘元侯也。二侯皆天下所謂才吏,故其就此不勞,而齋祠、講說、候望、宿息,莫不有所。又斥餘財市田及書,以待學者,內外完善矣。於是州人相與樂二侯之適己。而來請文以記其成。

  餘聞之也,先王所謂道德者,性命之理而已。其度數在乎俎豆、鐘鼓、管絃之間。而常患乎難知,故為之官師,為之學,以聚天下之士,期命辯說,誦歌弦舞,使之深知其意。

  周道微,不幸而有秦,君臣英知屈己以學,而樂於自用,其所建立悖矣。而惡夫非之者,乃燒《詩》《書》,殺學士,掃除天下之庠序,然後非之者愈多,而終於不勝。何哉?先王之道德出於性命之理,而性命之理出於人心。《詩》《書》能循而達之,非能奪其所有而予之以其所無也。經雖亡,出於人心者猶在,則亦安能使我捨己之昭昭而從我於聾昏哉?然是心非特秦也,當孔子時,既有欲毀鄉校者矣。蓋上失其政。人自為義,不務出至善以勝之,而患乎有為之難.則是心非特秦也。墨子區區,不知失者在此,而發“尚同”①之論,彼其為愚,亦獨何異於秦?

  嗚呼,道之不一久矣。揚子曰:“如將復駕其②所說,莫若使諸儒金口而木舌③。”蓋有意乎辟雍④學校之事。善乎其言,雖孔子出,必從之矣。今天子以盛德新即位。庶幾能及此乎!今之守吏,實古之諸侯,其異於古者,不在乎施設之不專,而在乎所受於朝廷未有先王之法度;不在乎無所於教,而在乎所以教未有以成士大夫仁義之材。虔雖地曠以遠,得所以教,則雖抵禁觸法而不悔者,亦將有以聰明其耳目而善其心,又況乎學問之民?

  【注】①尚同:墨子的政治思想。主張地位居下者逐層服從居上者,從而達到“一同天下之議”的治世。②其:此指孔子。③金口木舌:指木鐸,古時施行政教時,擊木鐸以振告萬民。後用來比喻宣揚聖人的教化。④辟雍:周天子所設的大學,漢代以後,歷代都有。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盜奪之奸,視天下為多視:考察,察看。

  B.而考之以十月者,知州事錢塘元侯也考:落成,建成。

  C.周道微,不幸而有秦微:衰落,衰敗。

  D.《詩》《書》能循而達之循:遵守,沿襲。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①而卑陋褊迫不足為美觀 ②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

  B.①於是州人相與樂二侯之適己 ②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C.①使之深知其意 ②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

  D.①虔雖地曠以遠②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

  11.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屬於作者直接闡述自己觀點的一項是

  ①而後改築於州所治之東南,以從州人之願

  ②先王之道德出於性命之理,而性命之理出於人心

  ③彼其為愚,亦獨何異於秦

  ④如將復駕其所說,莫若使諸儒金口而木舌

  ⑤善乎其言,雖孔子出,必從之矣

  ⑥則雖抵禁觸法而不悔者,亦將有以聰明其耳目而善其心

  A.①②④B.②③⑥ c.①⑨⑤ D.④⑤⑥

  12.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虔州地域空闊,教育設施落後,蔡侯、元侯二位地方長官能夠順應民意,不辭辛苦,先後為建設學校付出了心血。

  B.作者認為秦朝焚燒《詩經》《尚書》、殺害學士、廢除學校卻不能使統治長久,是因為他們沒有明白先王道德是性命之理的道理。

  C.作者滿懷激情借本文向當時天子進言,要讀聖賢,廣立學,對學校在教化百姓、培養仁義之材方面充滿期待。

  D.作者不僅敘述了虔州建立學校的始末,更藉此評價了古人對道德人心的不同認識, 闡述了自己對學校教育的深刻見解。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州人慾合私財遷而大之久矣,然吏常力屈於聽獄,而不暇顧此,凡二十一年。(5分)

  (2)蓋上失其政,人自為義,不務出至善以勝之,而患乎有為之難,則是心非特秦也。(5 分)

  參考答案

  9.A(視:比照,比較。)

  10.B(助詞,主謂之間,不譯。A①連詞,錶轉折;②連詞,表修飾。C①代詞,它們的;②語氣副詞,還是。D①連詞,表並列;②介詞,因。)

  11.B

  12.C(“向當時天子進言”文中無依據。)

  13.

  ⑴(5分)虔州人想要聚集私人財產(或“集資”)遷移並擴建州學已經很久了,但是官吏常常在處理訴訟案件上精力耗盡,沒有空閒顧及此事,總共有二十一年了。(注意“合”“大”“屈”“聽獄”“凡”的翻譯。)

  ⑵(5分)上層施政有過失,人們就按照自己的意志(或“自己認為合乎正義的標準”)做事,不追求做到最好來超過他人,卻憂慮有所作為的艱難,那麼這種想法不僅僅存在於秦朝啊。(注意“義”“務”“患”“特”的翻譯和語句的通順。)

  參考譯文

  虔州在江南是土地最空闊的,高山深谷,荒山險阻,交、廣閩、越販賣銅鹽的人,取道這裡,從這裡出入,偷盜搶劫作奸犯科的事,比全國其他地方多。慶曆年間,朝廷曾經下詔在州縣建立學校,虔州也響應了號召,可是學堂低矮簡陋狹小不能算是美觀,虔州人想要聚聚私有財產,遷移並擴建學堂已經很久了,但是官吏常常在處理案件上耗盡精力,沒有空閒顧及此事,總共有二十一年了。此後,改建在州駐地的東南,來順從虔州人的願望。學堂在治平元年二月開始營建,提點刑獄宋城蔡侯代理虔州事務的時候,而在治平元年十月建成學堂的人,是知州事錢塘元侯。這兩位侯爵,都是天下所說的有才的官吏,所以他們建成學堂不辭辛苦,齋祠、講說、候望、宿息,都建有學堂。然後州人又拿出剩餘的錢買了土地和書,來等待求學的人,內外都具備了(萬事俱備)。因此,虔州人都感激兩位侯爵滿足了自己的願望,因而請我寫了這篇文章來記敘這件事。

  我聽說,先王所說的治國的道德,是性命的本真罷了。它的界限在俎豆、鐘鼓、管絃之間,卻常常擔心百姓難以瞭解,所以替百姓安排官方老師,給百姓建學堂,來聚集天下的學子,希望可以讓他們辨別講演,頌歌弦舞,使他們深深瞭解其中的意思。

  周王朝衰落之後,不幸的是接連而來的是秦朝,君臣不知道委屈自己來學習,卻以自以為是為樂,因而它倡導的道義也就錯了。秦討厭那些指責他們的人,於是就燒燬了《詩》《書》,殺有學問的人,拆除全國的學校,這樣以後,指責秦的人更多,秦終於沒有長久得保有天下。為什呢?先王所說的治國的道德,是從性命的本真中提煉出來的。而性命的本真來自於人心。《詩》《書》能夠遵循這種本真併發揚光大,而不是剝奪百姓擁有的東西,然後把他們缺少的東西賜給他們。經書雖然沒有了,但出於人心的東西還在。怎麼能讓我捨棄自己明白的道理來順從糊塗的理念呢?可是這種想法不僅僅秦人有。處在孔子的時代,就已經有想毀壞鄉校的人。大概是上層(上級)施政有過失,人們就按照自己的意志做事,不追求做到最好來超過他人,卻擔心有所作為的`艱難,這種想法不僅僅存在於秦朝啊。墨子見識淺陋,不懂錯在這裡,卻發出“尚同”的言論,他算是愚笨,難道和秦有什麼區別?

  哎呀,風尚不一樣已經很久了。揚子說;“如果要再推行孔子的言說,趕不上讓各位學者宣揚聖人的教化。”他大概是要說建立學堂的事。他的話很好啊,即使孔子再生,也一定會聽從他的建議。現在天子憑藉他高尚的美德剛剛登上皇位,大概能達到這個高度吧!現在的地方官吏,實際上就是古代得諸侯,他們和古代諸侯不同的地方,不在於沒有擁有設施,而在於從朝廷那裡接受到的沒有先王的法令制度;不在於沒有什麼教化百姓的,而在於用來教化的沒有用來成就士大夫仁義的人才。虔州雖然土地空闊並且偏遠,若能夠真的得以教化,那麼觸犯刑律不知悔改的人,也將有用來使他們耳聰目明並且心地善良的方法,何況有學問的百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