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王安石> 對王安石變法的認識

對王安石變法的認識

對王安石變法的認識

  一、無庸質疑,王安石變法存在不少“毛病”和“缺失”,有的可能還比較嚴重。這正是那些反對王安石變法的人津津樂道的。但這是事物發展的正常規律。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沒有能做得十全十美的事。尤其是改革,一般都是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要求當事人做事不出一點問題、不走一些彎路是根本辦不到的。一個人吃魚,剛吃幾口,就被魚刺卡了喉,於是就說吃魚這種做法不對,就把剩下的魚摔在地上,從此再不吃魚了,這種做法雖然爽利,但愚蠢的人才會這樣做。一個人學包餃子,包得皮兒又僵又厚,餡調得也很難吃,你吃了有點像咽藥,於是你就對這個人的行為大加鞭撻,從此再不許他包餃子了。——那你就等著光吃饅頭吧。

  二、王安石變法展現了王安石勇於革新勇於實踐的吃苦耐勞的勤政精神。變法期間,王安石日理萬機,多方操勞,常常忙得臉都沒空洗,衣服都沒時間換,一天到晚一副蓬頭垢面的樣子。他是為了什麼?反對派躲在一個地方一個勁的挑變法的毛病,說變法這不好,那不好,可是他們又拿不出什麼好的辦法來解決國家面臨的困境,於是只要守成抱舊,維持現狀,等待國滅。

  司馬君實提出了個“節流”說,但是怎麼節流呢?是減少官員的薪水,還是減少官員的數量,還是搞其他別的節能降耗。也沒弄出個子醜寅卯來。單說減少官員的薪水一項,你看哪個官員願給自己降工資,甭說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就是現在,你降降官員的'薪水試試,不給你打破腦袋才怪。說到降待遇,是你想降工資,還是他想把自己現成的幹部身份自己取消掉?——所以說司馬光的主意更不切合實際、更難辦,更是說了白說。事實上司馬光執政後也沒有幹這件事,他知道這件事根本幹不成。

  三、王安石變法體現了他看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敏銳性、深性、穿透性、全域性性和長遠性,體現了是他看清了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並著眼於這個主要矛盾而提出的一攬子解決當時國家困境的方案和措施。北宋當時固然有許多矛盾,有官民之間的矛盾,有民民之間的矛盾(豪強地主與佃戶貧民之間的矛盾),有兵民之間的矛盾,但更重要的還是宋朝與遼夏之間威脅和反威脅、侵掠和反侵掠的矛盾。正是這個主要矛盾,如果解決不好,國家就會有被毀滅的危險。國亡國弱是天大的事。王安石與宋神宗君臣間,正是基於解決這個主要矛盾,才出臺了諸多變法主張和措施。儘管變法在具體措施和具體的實行中有諸多不盡如人意之處,但總的運做基準是在“民不加賦而國用足”的方針下進行的。注意:這裡的民,是指的是普通老百姓,並不是指的豪強地主,因為王安石最痛恨豪強兼併,他多次寫詩抨擊之,他的變法也是要國家同這些人爭利的。因為不同這些人爭些利,國家就不能“富國強兵”,不能富國強兵,宋朝就有可能被北國打敗直至亡國。宋朝被北國打敗直至亡國,反過來,豪族大戶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也會受到最終的摧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