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童話匯入思品課教學的嘗試
《勝不驕》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思想品德》第十冊中的一篇課文。匯入新課時,我先放《龜兔賽跑》的錄影,然後提問:兔子和烏龜比賽後,它倆該怎麼辦?由於學生對這則寓言非常熟悉,同學們的發言非常踴躍。有的說,兔子腿長,跑得快,是由於它驕傲而失敗的,烏龜腿短,跑得慢,由於它虛心勤奮而勝利;有的說兔子要改正驕傲的壞毛病,失敗不氣餒,下次比賽一定會勝利。在討論中,學生逐步懂得了:一個人就好像是一個分數,它的實際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對自己的估價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則分數值越小。這樣,我採用開放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氣氛中達到了明理導行的目的。
在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用寓言童話故事匯入新課有怎樣的作用呢?
激發學習興趣。由於寓言童話是最符合兒童心理特徵的一種文體,一旦他們在課堂上接觸這種文體,他們的.心靈就一定會引起共鳴,高漲的學習興趣就會油然而生。
形成暗示效應。暗示教學法的根本原則是學習環境和學習者必須處於愉快的狀態下。用寓言童話匯入新課,能充分發揮暗示教學法在思品課中的積極效應。
培養髮散性思維。用寓言童話匯入新課,可以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激發他們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問題,有利於思品課的明理和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