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唐詩賞析
《春夜喜雨》是唐詩名篇之一,此詩運用擬人手法,以極大的喜悅之情細緻地描繪了春雨的特點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熱情地謳歌了來得及時、滋潤萬物的春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一號杜陵野老、杜陵布衣,世稱杜少陵,杜工部。漢族,祖籍湖北陽(今湖北省樊市),生於中國河南省鞏縣(今鞏義市)。死於耒陽市。今耒陽有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杜甫墓、杜工部祠、杜陵橋、杜陵書院等遺址,在杜甫遺址的基礎上闢有杜甫公園。歷代僅杜甫墓、杜公祠題詠多達六十餘首,還有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一生坎坷,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世界文化名人,與李白並稱“李杜”。杜甫曾任左遺、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後世稱其杜工部。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括出他自己作品的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被譽為“詩史”後人尊稱他為“詩聖”。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 “三吏”和“三別”,並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的詩篇流傳數量是唐詩裡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
【註釋】
1. 好雨: 指春雨。
2. 乃: 就,馬上。
3. 發生: 催發植物生長,萌發生長。
4. 潛: 暗暗地,靜悄悄地。
5. 潤物: 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養。
6. 野徑: 鄉間小路。
7. 俱: 全,都。
8. 江船:江面上的漁船。
9. 獨:獨自,只有。
10. 曉:早晨。
11. 紅溼處:花沾上雨水變得沉重。紅,花。
12. 花重: 花因沾著雨水,顯得飽滿沉重的樣子,垂下來。
13. 錦官城: 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稱錦城。三國蜀漢管理織錦之官駐此,故名。後人又用作成都的別稱。
【賞】
此詩描寫久旱後春夜喜降好雨滋潤萬物的美景。
全詩八句,四聯。首聯,“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統領全詩,讚美春雨懂得農家的需求,應農時而降,透出喜悅之情。
開頭用一個“好”字來贊“雨”,並把好“雨”人格化,說它“知時節”,一個“知”字,點出了春天,寫活了春雨。春天是萬物復甦的生長季節,正需要下雨,雨就應需而降,你看這雨該多麼好!當春乃發生的“乃”字,是“即”的意思,“知”和“己”前後互為呼應,使人油然而生讚美之情,面對有靈性,善解人意的春雨,詩人不禁發自肺腑的高呼“好雨”。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頷聯仍運用擬人的手法,從正面細緻的描繪了春夜喜雨隨風而至此,潤澤萬物的情態,“潛入夜”和“細無聲”相匹配,不僅表明雨是伴風悄悄而至,同時表明雨是有意潤物,是無意討好人們的歡欣。其中“潛入夜”的“潛”和“細無聲”的“細”字,用詞精當恰切。所謂“潛”是風輕而不狂;所謂“細”是指雨蒙而不驟,有了風輕雨蒙作鋪墊,才能產生“潤”。這一“潛”一“細”二字,是從聽覺角度寫出春雨綿綿,無聲無息輕輕潤物。
頸聯“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寫雨中夜色。田野裡的小路也跟雲一樣都是黑沉沉的,只有江裡的船上燈火是明的。喜的是雨意之濃。從視覺角度描寫了一幅江村夜雨圖。以“江船火獨明”反襯“野徑雲俱黑”,更顯得黑雲密佈,雨意正濃,今夜裡準能下一場透雨。
尾聯“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以想象之筆,寫春雨潤物之功,描繪明晨雨後百花盛開的勝景。
“錦官城”指的成都城。在城中住過織錦官員而得名,詩人將“錦官城花重”刻意用倒裝句式表現“花重錦官城”,變被動為主動,使詩句平見奇,奇中見神,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一個“重”字境界全出,花受雨而溼潤,顯得飽滿凝重,生機盎然;雨襲花而不見零落,倒覺綺麗婉媚,楚楚動人。這一切的一切,均來自春雨過後的特有景象。待到明早去看吧,整個錦官城會變成花的海洋。
詩人企盼這樣的“好雨”,喜愛這樣的“好雨”。雖然題目中那個“喜”字在詩中沒有出現,但筆筆卻在寫春夜喜雨。一喜春雨及時,如期而至;二喜雨潤萬物,悄然入夜;三喜雨景奇觀,雨意甚濃;四喜雨霽花豔,花滿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