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蘇軾> 蘇軾《贈劉景文》詩詞鑑賞

蘇軾《贈劉景文》詩詞鑑賞

蘇軾《贈劉景文》詩詞鑑賞

  【宋】蘇軾

  荷盡⑴已無擎雨蓋⑵,菊殘⑶猶有傲霜⑷枝。

  一年好景君⑸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⑹。

  【註釋】⑴荷盡:荷花枯萎。⑵擎雨蓋:托住雨珠的葉子。蓋:傘,詩中比喻荷葉。⑶菊殘:菊花凋謝。⑷傲霜:不怕風霜。⑸君:您,古代對人的尊稱。⑹橙黃橘綠時:指橙子發黃、橘子將黃猶綠的時候,指農曆秋末冬初。

  【題解】

  這是一首寄贈的詩。劉景文,字季孫,開封祥符(今河南省開封市)人,做過饒州酒監。蘇軾讚譽劉景文為“慷慨奇士”,將他比作孔融,並推薦他做官。全詩表面上只是在寫深秋(一說初冬)時節的景色,但託物言志,深有寄託。

  【譯文】

  冬天,荷花謝了,已經看不見像雨傘一樣撐起的荷葉;菊花謝了,還有剩下不怕風吹霜打的枝條。人們都說:冬天怎麼比得上花兒紅草兒綠的春天。可是,你往結了果子的樹上看看,橙子黃,橘葉綠,這不是一年裡最美麗的景色嗎?

  【朗誦指導】

  荷盡/已無//擎雨/蓋,

  讀此句時要語調平直舒緩,聲音稍低,表現冬景的蕭瑟悽清。“已無”要適度強調,與下句的“猶有”形成對比。

  菊殘/猶有//傲霜/枝。

  這一句的聲音稍高,注意強調“猶有”。重讀“傲霜”,表現出菊花高傲不屈的精神。

  一年/好景//君須/記,

  語調高亢、熱烈,重讀“好”和“須”,表現出殷勤囑咐、熱烈期望的意思。4、最是/橙黃//橘綠/時。

  重讀“最”和“橙黃橘綠”,讀“橙黃橘綠”時速度要慢,四個字之間要保持一定的間歇,留下讓人迴旋想像的餘地,表現對成熟豐收的冬天的讚美之情。

【賞析】

  這首詩作於元祐五年(1090)蘇軾知杭州時。劉季孫,字景文,北宋開封祥符(今屬河南開封)人,當時任兩浙兵馬都監,也在杭州。蘇軾很看重劉景文,曾稱他為“慷慨奇士”,與他詩酒往還,交誼頗深。

  詩中所詠為初冬景物。為了突出“橙黃橘綠”這一年中最好的景緻,詩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筆墨描繪了一幅殘秋的圖景:那曾經碧葉接天、紅花映日的渚蓮塘荷,現在早已翠減紅衰,枯敗的莖葉再也不能舉起綠傘,遮擋風雨了;獨立疏籬的殘菊,雖然蒂有餘香,卻亦枝無全葉,唯有那挺拔的枝幹鬥風傲霜,依然勁節。自然界千姿萬態,一年之中,花開花落,可說是季季不同,月月有異。這裡,詩人卻只選擇了荷與菊這兩種分別在夏、秋獨領風騷的花,寫出它們的衰殘,來襯托橙橘的歲寒之心。詩人的高明還在於,他不是簡單地寫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將描寫的筆觸伸向了荷葉和菊枝。終荷花之一生,荷葉都是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蘇軾用擎雨無蓋說荷敗淨盡真可謂曲筆傳神!同樣,菊之所以被譽為霜下之傑,不僅因為它蕊寒香冷,姿懷貞秀,還因為它有挺拔勁節的枝幹。花殘了,枝還能傲霜獨立,才能充分體現它孤標傲世的品格。詩人的觀察可謂細緻矣,詩人把握事物本質的能力亦可謂強矣!這兩句字面相對,內容相連,是謂“流水對”。“已無”、“猶有”,一氣呵成,寫出二花之異。

  可是,不論是先謝還是後凋,它們畢竟都過時了,不得不退出競爭,讓位於生機盎然的初冬驕子──橙和橘。至此,詩人才滿懷喜悅地提醒人們:請記住,一年中最美好的風光還是在“青黃雜糅,文章爛兮”(屈原《橘頌》)的初冬時節!這裡橙橘並提,實則偏重於橘。從屈原的《橘頌》到張九齡的《感遇(江南有丹橘)》,橘樹一直是詩人歌頌的“嘉樹”,橘實則“可以薦嘉客”。橘樹那“經冬猶綠林”、“自有歲寒心”的堅貞節操,豈止荷、菊不如,直欲與松柏媲美了。難怪詩人要對它特別垂青!

  這首詩寫的是初冬的景色。作者說,雖然秋去冬來,荷盡菊殘,但仍是橙黃橘綠的美好時光。詩中用“傲霜枝”作比,意在歌頌劉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潔品格。“菊殘猶有傲霜枝”,後來有人借用它比喻堅貞不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