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唐詩《塞下曲四首》鑑賞
【作者簡介】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而立,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集六卷,今編詩四卷。
《塞下曲四首》是唐代詩人王昌齡創作的組詩作品。第一首詩描寫了邊塞的景色,表達了作者的反戰思想。第二首從淒涼的環境著手,著重表現軍旅生活的艱辛及戰爭的殘酷,蘊含了詩人對戰爭的反對。第三首詩記述了一次征戰的全過程,充分揭示了戰爭的殘酷性,表達了對戍邊普通士卒的深深同情。第四首詩寫一位將軍因戰殉國後被埋葬的場面,透露出了作者對朝廷對有功將士的不公,以及對連年征戰的批判。
塞下曲四首
王昌齡
其一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並客,皆共塵沙老。莫學遊俠兒,矜誇紫好。
其二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
昔日長城戰,鹹言意氣高。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其三
奉詔甘泉宮,總徵天下兵。朝廷備禮出,郡國豫郊迎。
紛紛幾萬人,去者無全生。臣願節宮廄,分以賜邊城。
其四
邊頭何慘慘,已葬霍將軍。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聞。
功勳多被,兵馬亦尋分。更遣黃龍戍,唯當哭塞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