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集錦15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集錦15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

  【學習目標】

  1.認識“蜀、闕、輔、涯”等生字。

  2.有感情朗讀、背誦這首詩,大體把握詩意。

  3.感受這首送別詩所表達的人生態度,體會朋友之間深厚的友情。

  一、自主學習

  (一)文學常識

  學法指導:蒐集王勃的資料,初步瞭解“初唐四傑”的相關知識。可以參看書10頁下面的小資料。

  達標訓練:“初唐四傑”除了王勃,還有 、 、

  (二)字詞積累

  1.學法指導:讀詩,找出生字詞,藉助工具書,註上拼音,認清字形,易混易錯的字多讀幾遍。

  2.達標訓練:用“ ”標出帶點字的正確讀音。

  分歧(qí zhī) 輔導(fǔ pǔ) 宦官(huàn chén)

  3.看拼音,寫出美觀的字。

  Shǔ zhōu fǔ zhù tiān yá qí lù zhī jǐ máo jīn

  ( )( ) ( ) ( ) ( ) ( )

  (三)初讀感知

  結合書下注釋,反覆讀詩,把詩歌讀通順。理解下列字詞的含義:

  之: 城闕:

  三秦: 歧路:

  無為: 沾巾:

  宦遊人:

  二、交流展示

  1.這首詩的體裁是五言律詩,四句分別稱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請用個性、巧妙的方法記住“首、頷、頸、尾”的名稱及順序。

  2.創學與生成:比如,我由“比目魚”理解了“比鄰”的意思;我由李白的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掌握了“之”的翻譯……

  3.“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句千古名句,表達了詩人面對別離是一種什麼樣的態度?

  4.我會背誦這首詩。

  5.我能翻譯成現代詩——

  6.假如你是“杜少府”,能否回贈幾句話給王勃。

  三、鞏固提高

  我們學習過許多送別詩,如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高適的《別董大》,這些詩有哪些相同點和區別?背一背這些送別詩。

  透過比較學習,我體會到詩人不同的情感……

  本節課,我的收穫是……

  我還有什麼疑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二)閱讀下面兩首古詩,完成19-20題。(4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別董大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注】,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注】曛:昏暗

  18.下列對兩首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這兩首詩都是唐詩,其中第一首是律詩,第二首是絕句。律詩為八句,絕句為四句,兩者的偶數句都要求押韻。

  B.王勃詩的首聯點明送別地點和朋友要去的地方,一個“望”字已經透露詩人對朋友遠行的關切之情。C.王勃詩的尾聯描寫二人在即將分手的岔路口揮淚告別、泣下沾襟的情境,表達了對朋友依依不捨的深情。

  D.高適詩的三、四句是對朋友的安慰和勉勵,格調昂揚向上,情感積極樂觀,與王勃詩的第三聯有異曲同工之妙。

  19.請從景、情關係的角度賞析《別董大》一詩的前兩句。(2分)

  答案:

  (二)閱讀下面兩首古詩,完成19-20題。(4分)

  19.C【2分】

  20.這兩句(採用白描手法),寓情於景(情景交融),透過黃雲、落日、北風、飛雪、孤雁等典型意象,營造出蒼涼雄渾的意境(描繪出黃昏時分日色昏暗、千里黃雲蔽天、北風吹雁、大雪紛飛的蒼涼景象);烘托出離別時的感傷(淒涼、惆悵、依戀不捨等)/對朋友遠行的關心牽掛。【共2分,描述意境(畫面)1分,情感1分,意思對即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註解

  1、城闕:指唐代都城長安。

  2、輔:護衛。

  3、三秦:現在陝西省一帶;輔三秦即以三秦為輔。

  4、五津:四川境內長江的五個渡口。

  譯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闕。

  風煙滾滾,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與你握手作別時,彼此間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遠離故鄉,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內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遠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請別在分手的岐路上,傷心地痛哭;

  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淚落沾衣。

  唐詩在中國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是中華文化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唐詩的良好發展與詩文的良好改革不無關係,而王勃就是提倡詩風改革的重要人物之一,所以在研究唐詩之際我們要對王勃的詩文有一個全面的瞭解,明白王勃詩文的獨創性。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詩文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詩中的送別詩的經典之一,透過全面地賞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能夠全面地瞭解王勃詩文的獨創性,明白王勃詩文在唐詩中的重要意義,以及對唐詩的發展所產生的重要影響。

  一、送別詩在詩歌中的重要意義

  在中國的詩文中送別詩佔有重大的比例。從樂府詩《孔雀東南飛》到李白的《贈汪倫》,從“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送別詩貫穿於詩歌發展的整個過程,送別詩在中國詩歌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是詩人情感表達最為真切的幾種詩歌之一。送別詩在古體詩歌中的意義在於表現了詩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對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和友情進行全面的闡述。當讀到一首送別詩的時候就會被詩人與朋友、與家人之間的深厚感情所感動,同時在送別詩裡也往往隱藏著詩人的遠大抱負和人生理想,透過離愁別苦來表現詩人的壯志未酬,前途渺茫等等,所以送別詩是詩人的情感載體,是詩人將自己內心真實情感進行良好表達的一種重要方式。送別詩在詩歌中的意義還在於它所抓住的情感脈絡都是簡單而真切的,使讀者在欣賞送別詩的時候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辭藻來發現詩人的內心的想法,是古體詩歌中的一種比較簡單的詩歌型別,其最主要表達的意思也不過是“傷離別”。古體詩中送別詩佔有重要比例的原因在於古代的交通不方便,此時離別由於路途遙遠或許今生難以再見,或許再見時已毛髮斑白,也就有了“多情自古傷離別”。而王勃的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送別詩中的經典佳作,既表現了與友人之間的離別之情,也表現了自己前途的不順,從而這首送別詩也對古體詩帶來重要的影響,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王勃所處時代的文化風氣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是“初唐四傑”之一,在王勃以前或者王勃所處的時期,詩歌受到魏晉詩風的影響,詩文辭藻華麗,情感膚淺,詩風浮豔,詩文中的情感虛假,詩文創作無實際意義,只是一種辭藻上的堆砌,這是王勃所處時代的文化風氣,這對於詩歌的良好發展形成了嚴重的阻礙。王勃是最先認識和極力改革詩壇弊端的人物之一,“初唐四傑”中的楊炯曾用“嘗以龍朔初歲,文場變體:爭構纖微,競為雕刻;糅之金玉龍鳳,亂之朱紫青黃;影帶以徇其功,假對以稱其美。骨氣都盡,剛健不聞,思革其弊,用光志業。”來對王勃進行評價,可見王勃對於當時的詩風改革的決心,有意提倡剛健詩風。王勃的詩文質樸雄渾給當時的讀者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由於王勃的詩風和當時的詩風有著重大的差異,所以從詩風上來講王勃的詩風就具有獨創性,能夠真切地認識到詩歌的重要意義,很好地掌握詩歌的表達方式。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全面賞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在長安時候的作品,是一首典型的送別詩,全詩主要表達的是對遊人的難離難捨,以及對前途的一片渺茫。在詩文的首聯(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中作者對離別的地點和友人將要去的地點進行準確地交代,三秦之地保衛著長安,在風煙之中難以看見友人將去的目的地,詩文的開篇就給讀者一種宏大的氣勢,在宏大的氣勢中又有一種淺淺的傷感,“浮雲遮望眼”,看不見了,在此離別之後,首聯採取的是一種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透過對長安離別所處景色的描寫與想象中的五津的描寫,將離別之情透過虛實景物的描寫進行準確地闡述。在詩文的頸聯(與君離別意,同時宦遊人)中直接將離別的愁苦進行書寫,為何我等要受這樣的離別之苦,因為我等都是四海為官之人,這一聯在書寫離別之情的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對於前途的茫然。都是四海為官之人,什麼時候才能不再漂泊,擁有好的前程?離別之情與壯志未酬進行完美的結合,使得情感上得到了進一步地昇華。而全詩的頷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最為人們所熟知的詩句,主要表達的是朋友就算是在天涯海角,但是此心相依,空間的距離不是問題,只要心靈在一起,那四海也形同虛設,於你於我也不過是距離上的問題,但是心在一起就如同人在一起。這句詩句表達了作者相信純真的友情是沒有限制的,距離不是問題,但是同時也隱藏了作者一種淺淺的慰藉,四海廣闊,此去將距離遙遠,還好有著純真的友情,希望這友情可以突破距離的限制。而詩文的尾聯(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往往被眾人所忽略,而其實這句也是一句經典詩句,不光是對以上詩句的一個總結,同時也將離別之情表現到了極致,作者在詩句中勸解朋友在離別的路口不要像小兒女一樣熱淚滿眶,同時也是在告訴自己,千萬不要落淚,此時這裡的無淚勝過有淚,將離別的傷感全面地展現了出來。全詩是一首送別詩,所以全詩以離別愁苦為基調,同時也對友情和壯志進行良好的地表達,全面地展示了作者和友人之間的友情,同時也表達出作者的壯志,而壯志的表現主要在於頷聯中化用了曹植的“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恩愛苟不虧,在遠分日親”的意境,整首詩抑揚頓挫,時而慷慨激揚,時而情感細膩,是唐詩中的精品。

  四、《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王勃詩文獨創性的具體表現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這首詩在中國唐詩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很多方面都有著作者的獨創性,從而使得這首詩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使得這首詩經過幾百年以後還能被廣大的讀者所熟知。

  1.詩風和詩體上的獨創性。透過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這首詩是王勃進行詩風改革的一個重要代表作,全詩撇棄了六朝承襲下來的浮豔詩風,建立了一種剛健的詩風,這種詩風在後來的唐詩中得到良好的展現,使得唐詩得到了良好的發展,成為了我國詩歌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在詩體上,五言律詩作為一種新詩體,在王勃等詩人的筆下嘗試而形成,並走向成熟,使得五言律詩成為唐詩詩體的一個典型,從而使得更多的詩人來進行五言律詩的創作,使得中國詩文得到進一步地良好發展,豐富了古體詩歌的詩體型別。

  2.詩文創作思想上的獨創性。以往的送別詩都是比較纏綿的,總是有一種催人淚下的感覺,王勃的這首詩將壯景應用到情感的表達之中,透過壯景來對情感進行良好的表達,將送別詩的情感良好表達的同時,避免了詩文中的無病呻吟現象的發生,全詩雖然寫的是離愁別苦,但是卻能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感覺,這給後世的詩文創作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而李白的《贈汪倫》也就是這種創作思想的良好利用。

  3.詩文創作手法上的獨創性。全詩的首聯採用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將情感進行良好的表達,在傳統離別的詩詞歌賦中往往採用的是淒涼的景物來進行離別情意的表達,而這首詩採用的卻是一種遼闊的景物來對離別之情進行表達,其表達手段相對於用哀景來表達更能表現出離別的傷感,同時使得全詩的情感色彩更加亮麗,避免了送別詩那種陰暗的感情色彩,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感覺。而詩文的尾聯採用一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寫作手法,透過勸解莫要流淚,將離別之情進一步地進行昇華,使得依依惜別之情更加淋漓地展現出來。

  五、王勃詩文對唐詩發展的重要影響

  王勃的詩文對於唐詩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首先從詩風上將以往的浮豔詩風轉變到健康的剛健詩風,從詩體上將五言律詩這一新詩體進行很好地推廣,而從詩文的創作思想和創作手法上對送別詩進行改進,而這些方面都影響了後世唐詩的創作。唐代詩文的良好發展就是靠如王勃一樣的具有獨創精神的詩人創作使得唐詩得到很好地發展,奠定了唐詩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⑴

  原文

  城闕輔三秦⑵,風煙望五津⑶。

  與君離別意⑷,同是宦遊人⑸。

  海內存知己⑹,天涯若比鄰⑺。

  無為在歧路⑻,兒女共沾巾⑼。

  註釋

  ⑴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州:今四川崇州。

  ⑵城闕(què )輔三秦:城闕,即城樓,指唐代京師長安城。輔,護衛。三秦,指長安城附近的關中之的,即今陝西省潼關以西一帶。秦朝末年,項羽破秦,把關中分為三區,分別封給三個秦國的降將,所以稱三秦。這句是倒裝句,意思是京師長安三秦作保護。五津:指岷江的五個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這裡泛指蜀川。輔三秦:一作“俯西秦”。

  ⑶風煙望五津:“風煙”兩字名詞用作狀語,表示行為的處所。全句意為江邊因遠望而顯的迷茫如啼眼,是說在風煙迷茫之中,遙望蜀州。

  ⑷君:對人的尊稱,相當於“您”。

  ⑸同:一作“俱”。宦(huàn)遊:出外做官。

  ⑹海內:四海之內,即全國各的。古代人認為我國疆土四周環海,所以稱天下為四海之內。

  ⑺天涯:天邊,這裡比喻極遠的的方。比鄰:並鄰,近鄰。

  ⑻無為:無須、不必。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處告別。

  ⑼沾巾:淚水沾溼衣服和腰帶。意思是揮淚告別。

  譯文

  雄偉長安城由三秦之的拱衛,透過那風雲煙霧遙望著五津。

  和你離別心中懷著無限情意,因為我們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還有你這個知己,縱使遠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鄰。

  絕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時,像小兒女那樣悲傷淚溼佩巾。

  創作背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長安的時候寫的。“少府”,是唐朝對縣尉的通稱。姓杜的少府將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長安相送,臨別時贈送給他這首送別詩。

  賞析

  此詩意在慰勉友人勿在離別之時悲哀。首聯描畫出送別的與友人出發的的形勢和風貌,隱含送別的情意,嚴整對仗;頷聯為寬慰之辭,點明離別的必然性,以散調相承,以實轉虛,文情跌宕;頸聯奇峰突起,高度的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使友情昇華到一種更高的美學境界;尾聯點出“送”的主題,而且繼續勸勉、叮嚀朋友,也是自己情懷的吐露。此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堪稱送別詩中的不世經典,全詩僅僅四十個字,卻縱橫捭闔,變化無窮,彷彿在一張小小的畫幅上,包容著無數的丘壑,有看不盡的風光,至今廣泛流傳。

  相關閱讀:改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夕陽西下,天淡淡的,冷冷的。在曲折的小道上,我和友人相對而站,誰也不願多說一句話,彷彿空氣此時也停止了流動。友人即將離京而去,彼此之間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遠處海鳥深沉的鳴叫,驚醒了我和友人。夕陽染紅了如血的天空,遙望五津渡口,只見一片煙霧瀰漫。我先開了腔故作輕鬆的說道:“要說這離別的心情嘛,咱們都一樣,誰不是背井離鄉,出來做官呢!其實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男子漢志在四方,在哪都一樣!”友人聽了輕輕的抬起頭,皺著眉頭欲言又止,兩隻手死死的抓緊包袱。頃刻間,我看到友人那憔悴的臉上寫滿了惆悵和不捨,帶著淚痕的臉上,眼睛裡流露出一種悽別的感傷。彷彿在說:“我真的不捨和你分開。”我讀懂了他的心,微微一笑抓緊友人的手,隨口輕吟了一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聽了這句話,友人點點頭,微微的笑了笑,笑中帶著些絲絲的苦意,眼眶裡有忍不住的淚珠。

  望著眼前“念天的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友人,我強裝笑臉說道:“哎,咱們大男人可不能像小女人那樣,在分手時沾溼手巾啊!”友人聽後,如釋重負般深呼一口氣,動了動喉嚨將淚珠嚥下。深情的說道:“我走了,保重!”“你也保重!”我們互相報以微笑,那微笑,美麗而又安詳。四隻手緊緊的扣在一起,暖暖的,重重的。

  猛的,友人抽出與我緊握的手抓起包袱,一步一回頭戀戀不捨的走向遠方,我在心裡默默的說著:“朋友,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勇敢的往前走吧,我會用微笑永遠陪伴你!

  遠處,傳來海鳥的鳴叫,夾帶著幾分歡悅,此時的夕陽染紅了天空,暖暖的,甜甜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

  【原文】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註解】

  1、城闕:指唐代都城長安。

  2、輔:護衛。

  3、三秦:現在陝西省一帶;輔三秦即以三秦為輔。

  4、五津:四川境內長江的五個渡口。

  【譯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闕。風煙滾滾,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與你握手作別時,彼此間心心相印;你我都是遠離故鄉,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內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遠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請別在分手的岐路上,傷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淚落沾衣。

  【白話譯文】

  雄偉長安城由三秦之地拱衛,透過那風雲煙霧遙望著五津。

  和你離別心中懷著無限情意,因為我們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還有你這個知己,縱使遠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鄰。

  絕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時,像小兒女那樣悲傷淚溼佩巾。

  【賞析】

  此詩是送別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起句嚴整對仗,三、四句以散調承之,以實轉虛,文情跌宕。第三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偉詞自鑄,傳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聯點出“送”的主題。

  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一洗古送別詩中的悲涼悽愴之氣,音調爽朗,清新高遠,獨樹碑石。

  【鑑賞】

  此詩是送別詩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起句嚴整對仗,三、四句以散調相承,以實轉虛,文情跌宕。第三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尾聯點出“送”的主題。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送別詩中的悲涼悽愴之氣,音調明快爽朗,語言清新高遠,內容獨樹碑石。此詩一洗往昔送別詩中悲苦纏綿之態,體現出詩人高遠的志向、豁達的情趣和曠達的胸懷。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闕”,是皇宮前面的望樓。“城闕”,指唐的帝都長安城。“三秦”,指長安附近關中一帶地方。秦末項羽曾把這一帶地方分為三國,所以後世稱它三秦之地。“輔”,輔佐,可以理解為護衛。“輔三秦”,意思是“以三秦為輔”。關中一帶的茫茫大野護衛著長安城,這一句說的是送別的地點。“風煙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從灌縣以下到犍為一段的岷江五個渡口。遠遠望去,但見四川一帶風塵煙靄蒼茫無際。這一句說的是杜少府要去的處所。因為朋友要從長安遠赴四川,這兩個地方在詩人的.感情上自然發生了聯絡。詩的開頭不說離別,只描畫出這兩個地方的形勢和風貌。送別的情意自在其中了。詩人身在長安,連三秦之地也難以一眼望盡,遠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無法看到。超越常人的視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從河源直看到東海。“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從三峽直看到長安。該詩運用誇張手法,開頭就展開壯闊的境界,一般送別詩只著眼於燕羽、楊枝,淚痕,酒盞不相同。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彼此離別的意味如何?為求官飄流在外的人,離鄉背井,已有一重別緒,彼此在客居中話別,又多了一重別緒;其中真有無限悽惻。開頭兩句調子高昂,屬對精嚴,韻味深沉,對偶不求工整,疏散。固然由於當時律詩還沒有一套嚴格的規定,卻有其獨到的妙處。此詩形成了起伏、跌宕,使人感到矯夭變化,不可端睨。

  第五六兩句,境界又從狹小轉為宏大,情調從悽惻轉為豪邁。“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遠離分不開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內,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一秦一蜀又算得什麼呢。表現友誼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是永恆的,無所不在的,所抒發的情感是樂觀豁達的。這兩句因此成為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厚情誼的不朽名句。

  結尾兩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兩行詩貫通起來是一句話,意思是:“在這即將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兒女一般揮淚告別啊!是對朋友的叮嚀,也是自己情懷的吐露。”緊接前兩句,於極高峻處忽然又落入舒緩,然後終止。拿樂曲做比方;樂曲的結尾,於最激越處戛然而止,有的卻要拖一個尾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

  教學目標:

  1.提高朗讀能力,背誦累積詩歌。

  2.以朗讀中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的意境。

  3.理解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在朗讀中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古時候由於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載難以相見,所以古人特別看重離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吟詠的一個永恆的主題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對於離別總是歌吟不絕。

  二、作者及相關知識介紹

  王勃(649-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一帶)人,與當時的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同樣著名,被稱為“初唐四傑”。他是著名學者王通的孫子,很小的時候就寫得一手好文辭,有“神童”之稱,可惜不到三十歲就在渡海時落水而死了。他做過幾任小官,卻兩次遭到斥逐和除名,短短的一生是在坎坷中度過的。留傳下來的《王子安集》裡,文比較多,詩不足百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要算是他的代表作。

  這首詩點明送別的地點是長安。他曾幾次到過長安。這首詩有少年進取的精神,沒有消極頹唐的情緒,可能是詩人二十歲以前在長安作朝散郎和任沛王府修撰時所作。少府,是當時對縣尉的通稱。一作“蜀州”,在今四川省崇慶縣。“本文題目應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川”,686年才改為“蜀州”,當時王勃已故10年。“蜀川”,指川西岷江流域一帶。

  三、朗讀詩歌

  1.聽範讀,仿讀。

  2.指讀,指導朗讀。(從節奏、咬字、感情、重音等方面來評價)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3.全班齊讀。

  四、翻譯詩歌

  1.解題

  送杜少府到蜀州上任:之:動詞,到的意思。

  2.結合註釋,翻譯詩句。

  3.交流難點,翻譯全詩。

  少府:官名。

  城闕:皇宮門前的望樓,往往被用來代表京都。這裡指唐朝都城長安。

  輔:以……為輔,這裡是拱衛的意思。

  三秦:這裡泛指秦嶺以北、函谷關以西的廣大地區。本指長安周圍的關中地區。

  風煙:名詞用作狀語,表示行為的處所

  五津:指岷江的五個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這裡泛指蜀川。

  宦遊:出外做官。

  海內:四海之內,即全國各地。古人認為陸地的四周都為大海所包圍,所以稱天下為四海之內。

  天涯:天邊,這裡比喻極遠的地方。

  比鄰:並鄰,近鄰。

  無為:不要效仿。

  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處告別。

  參考:

  長安的城闕高踞三秦中樞,遙望岷江的五津,隔著無盡風煙。

  你我之間有難忘的離愁別緒,因為彼此都是漂泊流離在外做官的人。

  四海之內若有知心存在,再遠的天涯也彷彿近鄰。

  不要在我們揮手作別的路口,像小兒女那樣情難自禁哭溼佩巾。

  五、詩歌賞析

  1.這首詩的體裁是什麼?律詩的四聯分別稱什麼?

  明確:五言律詩。首聯、頷聯、頸聯、尾聯

  2.詩歌中寫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從哪裡可以看出來?

  明確:詩人與送別友人,從題目中看出。

  3.詩的首聯寫了什麼內容,能起到什麼作用?

  明確:表明了詩人與友人分別兩地,為詩歌的抒情奠定了基調。

  4.點明分別之意的是哪一聯,寫出了詩人和友人的哪些共同點?

  明確:頷聯。同為不得志遊宦在外的知識分子。相同的境遇使他們具有相通的感情——懷才不遇的悲涼之情。

  5.如何理解頸聯中的知己與比鄰?

  明確:這是對友人的勸慰,也是對友人的激勵。表現了詩人廣闊博大的胸襟。

  6.如何理解詩歌的最後一聯?這一聯中體現了詩人對友人怎樣的感情?

  明確:這是對朋友的叮嚀和鼓舞,也表明了自己堅強樂觀的情懷。

  六、拓展

  王勃的其他送別詩:

  江亭夜月送別

  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七、作業

  1.背誦並默寫全詩。

  2.查詢兩首你喜歡的送別詩,並積累下來。

  板書設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首聯——點明地點

  頷聯——離別原因

  頸聯——與友互勉

  尾聯——寬慰勉勵

  惜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

  【原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註釋】:

  ⑴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州:一作“蜀州”。據《舊唐書地理志》:“劍南道蜀州,垂拱二年分益州縣置。”垂拱二年為公元686年,其時王勃已去世十年,故當以“蜀川”為是。

  ⑵城闕(què ):即城樓,指唐代京師長安城。輔:護衛。三秦:指長安城附近的關中之地,即現在的陝西省潼關以西一帶。秦朝末年,項羽破秦,把關中分為雍、塞、翟三國,分別封給三個秦國的降將,所以稱三秦。輔三秦:一作“俯西秦”。這句是倒裝句,意思是京師長安三秦作保護。

  ⑶風煙望五津:“風煙”兩字名詞用作狀語,表示行為的處所。五津:指岷江的五個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這裡泛指蜀川。

  ⑷君:對人的尊稱。

  ⑸宦(huàn)遊:出外做官。同:一作“俱”。

  ⑹海內:四海之內,即全國各地。古代人認為中國疆土四周環海,所以稱天下為四海之內。

  ⑺天涯:天邊,這裡比喻極遠的地方。比鄰:並鄰,近鄰。

  ⑻無為:無須、不必。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處告別。

  ⑼沾巾:淚水沾溼衣服和腰帶。這句意思是像小兒女那般揮淚告別。

  【作者簡介】:

  王勃簡介與生平(本站最新考證) 王勃描寫天地山水的詩。

  【朗讀節奏劃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寫作背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大約作於乾封(唐高宗年號,公元666年正月―668年二月)年間,是王勃為送別一位到蜀地任縣令的杜姓朋友而作,是其遊蜀之前供職於長安時期的作品。

  【翻譯】:

  雄偉的長安城有輔佐的三秦,透過那風雲煙霧遙望著五津。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別的情意,因為都是離家在外做官之人。

  只要四海之內有一知己朋友,縱使遠在天涯也如就在近鄰。

  不要因為我們就要離別兩地,就像普通兒女一樣淚溼衣襟。

  【翻譯二】:

  在三秦護衛著的長安城,遙望五津的風塵煙霧。

  跟您離別的心情是一樣的,因為我們都是出外做官的人。

  只要四海之記憶體在知心的朋友,即使遠在天邊,也像近鄰一樣。

  不要在分別的道口,像普通青年男女一樣,一起哭得淚水沾溼了手巾。

  【簡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唐代詩人王勃的作品。此詩形式整齊,平仄協調,對仗工穩。首聯寫景,描繪送別時的環境;次聯點題,突出詩人自己與杜少府的共同點;頸聯是全詩的核心,強調友誼的真誠與持久,鼓勵友人樂觀對待人生,展現出詩人的寬廣胸襟;尾聯繼續勸勉朋友,壯其行色,鼓其勇氣。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一洗古送別詩中的悲涼悽愴之氣,音調爽朗,清新高遠,獨樹碑石,詩人以樸實、洗練的語言,表達出真實、自然、親切、豪爽的感情,體現出高遠的志趣和曠達的胸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翻譯/譯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闕。風煙滾滾,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與你握手作別時,彼此間心心相印;你我都是遠離故鄉,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內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遠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請別在分手的岐路上,傷心地痛哭;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淚落沾衣。

  註釋

  1.少府:官名

  2.之:到、往

  3.蜀州:今四川崇州

  4.城闕(què )輔三秦:城闕,即城樓,指唐代京師長安城。輔,護衛。三秦,指長安城附近的關中之地,即現在的陝西省潼關以西一帶。秦朝末年,項羽破秦,把關中分為三區,分別封給三個秦國的降將,所以稱三秦。這句是倒裝句,意思是京師長安三秦作保護 五津:指岷江的五個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這裡泛指蜀川。

  5.風煙望五津:“風煙”兩字名詞用作狀語,表示行為的處所,譯為:江邊因遠望而顯得迷茫如啼眼。全句是在風煙迷茫之中,遙望蜀州。

  6.君:對人的尊稱,這裡指“你”

  7.宦(huàn)遊:出外做官。

  8.海內:四海之內,即全國各地。古代人認為我國疆土四周環海,所以稱天下為四海之內。

  9.天涯:天邊,這裡比喻極遠的地方。

  10.比鄰:並鄰,近鄰。

  11.無為:無須、不必。

  12.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處告別。

  13.沾巾:淚水沾溼衣服和腰帶。意思是揮淚告別。

  賞析/鑑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長安的時候寫的。“少府”,是唐朝對縣尉的通稱。姓杜的少府將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長安相送,臨別時贈送給他這首送別詩。同時寫出了作者對好友的不捨之情。

  該詩是送別詩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起句嚴整對仗,三、四句以散調相承,以實轉虛,文情跌宕。第三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尾聯點出“送”的主題。

  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送別詩中的悲涼悽愴之氣,音調明快爽朗,語言清新高遠,內容獨樹碑石。此詩一洗往昔送別詩中悲苦纏綿之態,體現出詩人高遠的志向、豁達的情趣和曠達的胸懷。成為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厚情誼的不朽名句。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闕”,是皇宮前面的望樓。“城闕”,指唐的帝都長安城。“三秦”,指長安附近關中一帶地方。秦末項羽曾把這一帶地方分為三國,所以後世稱它三秦之地。“輔”,輔佐,可以理解為護衛。“輔三秦”,意思是“以三秦為輔”。關中一帶的茫茫大野護衛著長安城,這一句說的是送別的地點。“風煙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從灌縣以下到犍為一段的岷江五個渡口。遠遠望去,但見四川一帶風塵煙靄蒼茫無際。這一句說的是杜少府要去的處所。因為朋友要從長安遠赴四川,這兩個地方在詩人的感情上自然發生了聯絡。詩的開頭不說離別,只描畫出這兩個地方的形勢和風貌。送別的情意自在其中了。

  詩人身在長安,連三秦之地也難以一眼望盡,遠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無法看到。超越常人的視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從河源直看到東海。“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從三峽直看到長安。該詩運用誇張手法,開頭就展開壯闊的境界,一般送別詩只著眼於燕羽、楊枝,淚痕,酒盞不相同。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彼此離別的意味如何?為求官飄流在外的人,離鄉背井,已有一重別緒,彼此在客居中話別,又多了一重別緒;其中真有無限悽惻。開頭兩句調子高昂,屬對精嚴,韻味深沉,對偶不求工整,疏散。固然由於當時律詩還沒有一套嚴格的規定,卻有其獨到的妙處。該詩形成了起伏、跌宕,使人感到矯夭變化,不可端睨。

  第五六兩句,境界又從狹小轉為宏大,情調從悽惻轉為豪邁。“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3]。遠離分不開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內,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一秦一蜀又算得什麼呢。表現友誼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是永恆的,無所不在的,所抒發的情感是樂觀豁達的。

  結尾兩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兩行詩貫通起來是一句話,意思是:“在這即將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兒女一般揮淚告別啊!是對朋友的叮嚀,也是自己情懷的吐露。”緊接前兩句,於極高峻處忽然又落入舒緩,然後終止。拿樂曲做比方;樂曲的結尾,於最激越處戛然而止,有的卻要拖一個尾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9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春,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1.本詩出自《王子安集》;作者是唐朝(朝代)的王勃(詩人),他和 駱賓王 盧照鄰 楊炯並稱為“初唐四傑”。

  2.說說千古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好在哪裡?

  答:自古以來,寫離別的詩作大多情感悲傷,基調低沉,這首詩不同於其它送別詩,開闢了送別詩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別中悲苦纏綿之態,字裡行間體現出了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高遠的志趣和曠達的胸懷,能給友人以安慰和鼓勵。

  3.此詩是一首送別詩,全詩表達了與知己的惜別之情,抒發了對朋友遠行的留戀慰勉之情,體現出作者高遠的志趣

  4“風煙”突出了杜少府任所的卑溼荒遠,上任路途的艱險。“望”字將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聯絡起來。

  5、頸聯蘊含了誠摯的友誼可以超越時空縮短距離的哲理,真正的友誼是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的,既是永恆的,也是無所不在的。這一句成為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情厚的不朽名句。

  1.誦讀節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B )

  A.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B.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C.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D.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2.賞析有誤的一項是(C )

  A.這是一首五言律詩,作者是被稱為“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點出了送別的地點,第二句則把讀者的視線引向了杜少府即將赴任之地。

  C.頷聯是說,詩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聯緊承頸聯而來,詩人勸慰杜少府,不要在臨別之時像兒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淚。

  3、這首濤中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千古傳誦的句子,請說說它好在哪裡。

  答:自古以來,寫離別的詩大多情感悲傷、基調低沉,而王勃的這兩句寫得昂揚樂觀,能給朋友以安慰和鼓勵,對待離別態度很積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0

  教學目標:

  1.學會運用“起承轉合”法分析詩歌

  2.理解和感悟詩人豁達的胸襟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教學過程:

  導語:應該說每個人都經歷過離別,人們在同自己的家人、朋友離別時,心情總是難過的,免不了要講些祝福的話語,有的甚至做兒女態流下眼淚來。這當然時人之常情,毫不足怪的。但是,詩作為藝術,如果把這些都寫進去的話,就會讓人覺得似乎有些平庸,落入俗套了。那送別詩到底給人以怎樣的意境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送別詩-----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一、文學常識:

  ——王勃,字子安,唐高宗時應舉及第,年僅14歲,尚是一少年,但因才華外露,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初唐四傑”。27歲那年到交趾探望父親,溺水而死,著有《王子安集》。

  ——律詩8句分4聯,分別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根據每一聯的作用,分別稱為“啟、承、轉、合。

  二、讀:語速,語調,節奏

  三、釋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送一位姓杜的朋友到四川去任某縣的縣尉。蜀州,在今四川省。

  四、賞析

  1.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起:首聯,破題,交待送別的地點和時間。

  ——起:就是開頭,首聯。首聯的作用在於破題,即交待題目當中的主要因素。

  輔:輔衛

  三秦:長安附近關中一帶的地方(點出了送別地點。)

  風煙:風塵煙霧 (點出送別時間:早晨)

  五津:四川省岷江上的五個渡口 (點出了行人將要去的地方)

  “遠遠望去但見四川省一帶風塵霧靄中蒼茫無際。”

  2.首聯描寫了那些景物?第一句與第二句描寫景物特點上有什麼不同?

  ——城闕 三秦 風煙 五津 。一近一遠,一明一暗,對比強烈,構成了一幅非常生動真實的送別畫面。

  3.詩的開頭明說離別了嗎?說了些什麼?

  ——沒有,描寫了這兩個地方的形式和風貌。

  現在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詩人與好友杜少府站在長安城下,抬頭看看長安城,再張望一下蜀州的方向,舉目千里,無限依依,那送別的情意就自在其中了。

  4.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的問題,詩人站在長安城下能看到千里之外的蜀州嗎?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不能。 類似詩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這裡詩人超常人視力之所不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開篇就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壯闊的境界,這同一般送別詩只著眼於楊枝、淚痕、酒盞是不同的。

  5.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承:緊承上聯所描寫的內容和方向加以具體化的描述。

  離別意:離別的情意 ;與君離別意:我和你離別的情意

  宦遊人:為做官而漂泊在外的人。(古時離開家鄉到異地求學成為遊士或遊學,離開家鄉到異地做官稱遊宦或宦遊)

  作者意在告訴杜少府此時我和你一樣難過,但因為我們同是宦遊人,命運相同,這次分別是別中之別,這兩句詩很自然的把兩個人之間的情感共鳴寫出來了。

  6.“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名句)

  ——五六句筆鋒一轉,轉而去安慰即將遠行的友人。

  轉:頸聯,強調在內容上要改變描寫方向。(這一句往往就是名句)

  海內:四海之內,指全國

  比:靠近,挨著。

  遠離分不開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內,即使在天涯地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這既是對杜少府的安慰也是對他的一種讚揚(點撥:知己)表現出詩人寬廣的胸懷和高尚的志趣,是真摯的友情得到了昇華。

  7.“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合:尾聯,回應題目,回應標題。

  無為:不要,不需要

  歧路:分別得路口

  沾巾:揮淚告別(人哭了,就要用手帕拭淚,於是沾巾就可以用來代替哭泣。這種字眼叫做代詞或代語)

  8.回顧全詩:

  作者寫這首詩的目的是為了勸慰他的朋友杜少府,但他不是一上來就勸他不要過於傷感。而是先用環境描寫勾畫出一個真實的送別畫面,又表示自己和他一樣都是宦遊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種因離開親友遠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去又說,山高水遠並不能阻隔知己在精神上和情感上的溝通,“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遂成為全篇的警策。直道最後才勸他不要在分手的時候過於悲傷。這樣委婉寫來,杜少府一定會感到親切,他那點纏綿悱惻的感情一定可以排解了。

  9.小結

  這首詩樂觀開朗,沒有一般送別詩所有的纏綿和悱惻,我想這正是它受人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從齊梁到初唐,浮華豔麗的詩風一直佔據著詩壇的統治地位。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等人扭轉了齊梁的詩風,為詩歌創作開創了新的風氣。

  五、課後作業

  1.課後蒐集有關初唐的詩歌加以分析比較

  2.背誦全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1

  夕陽西下,天淡淡的,冷冷的。在曲折的小道上,我和友人相對而站,誰也不願多說一句話,彷彿空氣此時也停止了流動。友人即將離京而去,彼此之間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遠處海鳥深沉的鳴叫,驚醒了我和友人。夕陽染紅了如血的天空,遙望五津渡口,只見一片煙霧瀰漫。我先開了腔故作輕鬆地說道:“要說這離別的心情嘛,咱們都一樣,誰不是背井離鄉,出來做官呢!其實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男子漢志在四方,在哪都一樣!”友人聽了輕輕地抬起頭,皺著眉頭欲言又止,兩隻手死死地抓緊包袱。頃刻間,我看到友人那憔悴的臉上寫滿了惆悵和不捨,帶著淚痕的臉上,眼睛裡流露出一種悽別的感傷。彷彿在說:“我真的不捨和你分開。”我讀懂了他的心,微微一笑抓緊友人的手,隨口輕吟了一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聽了這句話,友人點點頭,微微地笑了笑,笑中帶著些絲絲的苦意,眼眶裡有忍不住的淚珠。

  望著眼前“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友人,我強裝笑臉說道:“哎,咱們大男人可不能像小女人那樣,在分手時沾溼手巾啊!”友人聽後,如釋重負般深呼一口氣,動了動喉嚨將淚珠嚥下。深情的說道:“我走了,保重!”“你也保重!”我們互相報以微笑,那微笑,美麗而又安詳。四隻手緊緊地扣在一起,暖暖的,重重的。

  猛地,友人抽出與我緊握的手抓起包袱,一步一回頭戀戀不捨地走向遠方,我在心裡默默地說著:“朋友,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勇敢的往前走吧,我會用微笑永遠陪伴你!

  遠處,傳來海鳥的鳴叫,夾帶著幾分歡悅,此時的夕陽染紅了天空,暖暖的,甜甜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註釋】

  城闕:指唐代都城長安。

  輔:護衛。

  三秦:現在陝西省一帶;輔三秦即以三秦為輔。

  五津:四川境內長江的五個渡口。

  輔:以……為輔,這裡是拱衛的意思。

  三秦:這裡泛指秦嶺以北、函谷關以西的廣大地區。本指長安周圍的關中地區。秦亡後,項羽三分秦故地關中為雍,塞,翟三國,以封秦朝三個降將,因此關中又稱“三秦”。

  風煙望五津:“風煙”兩字名詞用作狀語,表示行為的處所,譯為:江邊因遠望而顯得迷茫如啼眼。全句是在風煙迷茫之中,遙望蜀州。

  五津:指岷江的五個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這裡泛指蜀川

  君:對人的尊稱,這裡指“你”

  宦(huàn)遊:出外做官。

  海內:四海之內,即全國各地。古人認為陸地的四周都為大海所包圍,所以稱天下為四海之內。

  天涯:天邊,這裡比喻極遠的地方。

  比鄰:並鄰,近鄰。

  無為:不要效仿。

  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處告別。

  沾巾:淚水沾溼衣服和腰帶。意思是揮淚告別。

  【譯文】

  三秦之地拱衛著都城長安,瀰漫的霧中怎麼也望不到想象中的五津 。

  我與你都充滿著離別愁意,(因為我們)都是遠離家鄉,外出做官的人 。

  只要四海之中有了解自己的人,天涯海角也好似親密近鄰。

  (我們)不要在分手的路口,像青年男女那樣(讓淚水)沾溼佩巾。

  【賞析】

  此詩是送別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起句嚴整對仗,三、四句以散調承之,以實轉虛,文情跌宕。第三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偉詞自鑄,傳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聯點出“送”的主題。

  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一洗古送別詩中的悲涼悽愴之氣,音調爽朗,清新高遠,獨樹碑石。

  【作者簡介】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之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3

  人生如寄聚散匆匆,古往今來多少文字寫盡別離之痛,所謂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可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八行四十字,以深情豪邁之態恣意汪洋,拂去寂寥惆悵,掃盡萎靡氣象,別來一種格局,重構一種風尚。

  首聯寫到: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在點明送別之地的同時,體現了作者眼界之高遠,胸次之遼闊。一個“輔”字和一個“望”字,讓無邊景色真實可感。景中含情,由近及遠;情中喻景,由實及虛。有城闕之莊嚴,三秦之滄桑;有風煙之縹緲,五津之迷離。整首詩起勢宏闊,意境高華,為下文的承、轉、合奠定了基礎。

  頷聯寫到: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整個文筆從自然景觀,進入社會層面,這一句是比較平實的寫作。視覺上來說,是從千里高空回落到送別的現場。所謂“同是宦遊人”,交代了雙方惺惺相惜開創未來的心態。雖是別離,但作者正是風華正茂,躊躇滿志的時節,對彼此的未來都充滿了期許。一首詩,句句是高山大海,也不能顯示山之高海之闊了。若音樂只有高音沒有低語,豈有旋律可言。若生活只有激情,沒有沉靜,哪有和諧可說。這裡頷聯承接首聯,婉轉低迴,充分為頸聯鋪墊。

  頸聯寫到: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頸聯是全詩精華,一峰突起。此句一出,氣象斑斕,境界頓覺悠遠。此句化用曹植《贈白馬王彪》“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如同他的名篇《滕王閣序》中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化用庾信《馬射賦》中“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一樣,化用前人名句,別出心裁,賦予它新的意義,青出於藍更勝於藍。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之所以千年不絕,綿綿永續,就在於它做到了“壯而不虛,剛而能潤,雕而不碎,按而彌堅”。

  近幾日,為了寫作《中國詩歌之美》和《偉美人生》上卷,思維經常被打穿,思考人生中最重要的元素是什麼呢?見識,時間,健康,我覺得這三點無論對古代詩人,還是對現代名士,都具有相同的意義。首先見識:只有視野開闊的作者才有思路開闊的詩篇。王勃少年便有神童之譽,不但文采開唐之新風,學問也是享譽海內,若內心無此氣魄見識,縱讀書萬卷,也難有此神來之筆。其次時間:生命就是時間延續,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應該是最好的。這一點辛棄疾的《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可為明證: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少年、青年和中年、暮年的心境是完全不同的,因此言行相應截然不同。再則健康:不妨看看“老病有孤舟”的杜甫是如何悲嘆“無邊落木蕭蕭下”的,病中之人自然難免觸景傷懷悲鳴悲嘆。寫作此詩時,王勃正青春年少,少年得志,人稱神童,送別朋友,躊躇滿志,憧憬宦途,生命、健康正步向巔峰,期待完美綻放,所以寫出如此氣幹雲霄的詩句,充盈活力,充溢自信。這是王勃用筆譜寫的激昂的青春之歌。一首詩的高妙動人之處,在於真實地藝術地表達出作者的內心,王勃無疑做到了,千年之後的我們也能感受到那種萬里胸襟是何等樣的開闊與自信。

  尾聯寫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這裡又從思幻的未來拉回到現實中去。送別的友人不知何時才能再相逢,即便是鴻雁可以傳書,信札可以寄情,但無論如何不如相逢時一顰一笑可觸可感的真實。在此王勃沒有簡單地貶斥兒女之情,而是在另一種意義上升華了這種人之常情。他用山川河流的歷史感,用彼此創業的勵志心,用胸襟無限的空間意識,把離別的悲傷昇華為一首壯麗的歌行。這不是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壯之別,也不是執手相看無語凝噎的悲情之別,亦不是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悲涼之別。此一別,充滿了作者內心洋溢的積極入世的情懷,充滿了作者來日相逢於平步青雲的期許。生命中許多時候不在於你處於怎樣的境地,而在於你的心處於怎樣的高度,你的心向往著怎樣的未來。灑淚也好,笑別也好,都是生命中美的存在,因為有真實的感情,有真實的朋友,有可以思念的彼此。也許生命中支撐我們的,是萬里之外的朋友,是寄託在思想深處萬里比鄰的自己。

  我選擇賞析的任何一首詩歌,都不是為了填充一本書來混文字的,也不是為了說教硬把古人的胸懷改用現代人的語言為他說話。這首詩的意義,我是想和朋友們一起思考兩個問題,第一點是一個人的境界見識高的時候,同樣的遭逢會有不同的思維方式。這一點王勃做得很好,本書稍後章節中的蘇軾做得更是登峰造極。第二點就是對時間的思考,在這裡就是對青春的思考。當你覺得某一件事該做的時候,那就立刻去做,當然前提是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這個“對”,是相對的“對”,不是絕對的“對”)。因為時間是不可回溯的,你一旦錯過這個時間,便再也找不回當時的你了。這不是人生虛無及時行樂的論調,也不是說盛年不重來一日再難晨的勤勉,而是說無論是要寫詩歌,還是要經歷苦樂,都不要等。很多事,錯過了,就永遠地錯過了。縱使王勃不英年早逝,宦海浮沉歷經蒼涼的他也許能寫出更多《別薛華》,但是這種英氣逼人充溢青春之美的離別之詩,恐怕再也寫不出來了。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謝謝遠方的你能夠閱讀這篇文章,祝願每一位與我心靈相通的朋友,在時間的長路上,健康快樂地生活,有千里的視野,有萬里的胸襟,把生命中的悲傷化作前行的力量,不辜負年華,不辜負歲月,永遠做最好的自己,做自己尊敬的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考試重點詩句

  1、詩中帶給我們壯闊的意境,奠定感情基調句: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2、詩中意似悲涼而胸襟曠達的句子: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3、離別讓人惆悵,但只要友情在,心境就十分豁達,所以王勃說: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4、詩中再次勸慰友人不必傷別,不要存兒女之態,表現出一種大丈夫氣概的詩句:兩句是: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重點字詞

  輔:以……為輔,這裡是拱衛的意思.

  三秦:這裡泛指秦嶺以北、函谷關以西的廣大地區.本指長安周圍的關中地區.秦亡後,項羽三分秦故地關中為雍,塞,翟三國,以封秦朝三個降將,因此關中又稱“三秦”.

  風煙望五津:“風煙”兩字名詞用作狀語,表示行為的處所,譯為:江邊因遠望而顯得迷茫如啼眼.全句是在風煙迷茫之中,遙望蜀州.

  五津:指岷江的五個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這裡泛指蜀川.

  君:對人的尊稱,這裡指“你”

  宦(huàn)遊:出外做官.

  海內:四海之內,即全國各地.古代人認為我國疆土四周環海,所以稱天下為四海之內.

  天涯:天邊,這裡比喻極遠的地方.

  比鄰:並鄰,近鄰.

  無為:無須、不必.

  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處告別.

  沾巾:淚水沾溼衣服和腰帶.意思是揮淚告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修辭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一句運用了對偶和對比的修辭手法。表達了詩人相信友誼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樂觀豁達的胸懷。

  首聯和頸聯用了對仗的修辭手法。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賞析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宦,做官。宦遊,是外出做官。這兩句的意思是是,今天我們分別,心中都充滿了離情別緒,我們倆都是離開家鄉在外地做官的人。

  因為是好朋友,所以我捨不得離開你,可是你又不能不離開;因為都是做官不自由的人,所以我更能理解你的心酸悲哀。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知己,指朋友。海內,指整個中國。古人認為自己在世界的中央,周圍都是大海。天涯是天邊, 極遠的地方。比鄰, 即近鄰。

  這兩句的意思是, 如果有真正的知心朋友存在,那麼即使彼此遠隔天涯海角, 也會像親近的鄰居一樣。

  要與朋友離別了,詩人不是沒有悲傷,但如果一味沉溺在悲傷中,王勃就不是王勃了。年輕的詩人心胸開闊,樂觀豁達,他告訴朋友:真正的知己互相理解,心意相通,不管年齡、地位、身份如何,它都不會阻隔彼此的友情。人一旦有了這樣的朋友,即使你在天的那邊,我在天的這邊,也沒有什麼好傷心的。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無為,是不必的意思。歧路,岔路口,指分手的地方。兒女,指年輕的男女。 巾,是古人用來裹頭或者纏束衣服的腰帶等。沾巾,淚水沾溼了布巾。

  這兩句的意思是,我們不必在分手的路口,像那些年輕人一樣揮淚告別,我們應該把目光放得長遠一點,胸懷更開闊一點。

  在這首詩中,“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歌頌了朋友之間友誼的真誠與長久。詩人告訴我們:真正的友誼經得起時間與空間的考驗。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問世後,“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便成為了表達朋友之間深厚情誼的名句,到現在仍然常常被人們引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5

  一.《送別》引入

  一曲長亭外古道邊,將古道送別唱得悠揚婉轉,催人淚下,那離別之傷已然銘刻在心間。

  (此曲有學生會唱,一定強調只可輕聲跟唱,重在用心體會送別之情)

  二.由曲到詩

  說道唐人的送別詩,我們首先要說的就是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所寫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齊讀此詩。

  2.解讀此詩。

  詩的第一句:寫送別地點

  詩的第二句:寫朋友將要去的蜀州就在那風煙迷茫之中。表面寫的是兩個地方,但從時而回望長安和時而翹首蜀地中,表現難捨之情,沒有離別字樣,卻一開篇就讓人感受到濃濃的離情。

  詩的第三四句:寫你我都是為了仕宦離別家鄉、漂泊異鄉。境遇相似,由己及人,推心置腹,言外之意,我們都不必為了這個已定的分別而過多的傷感。

  詩的五六句:筆鋒一轉,寫下了開朗樂觀最為人稱道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只要時尚有真正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存在,那麼,即使遠在天涯海角,也可以互相安慰,互相鼓勵,也如同近在咫尺。

  詩的七八句:委婉收結。

  3.簡析.

  空間上的離別:

  時間上的離別:

  結合生活經歷,各抒己見......

  小結:在遙遠的離別,也分不開真正的知己,再長久的離別,也割不斷真正的友情。只要彼此的感情金石般牢固,哪怕是遠在天涯,也猶如比鄰而居。這兩句是全詩的高潮,表現了詩人----

  (高遠的志趣,脫俗的情懷,積極進取的精神)

  三.再次齊讀此詩,體會別樣的送別。

  四.完成課後練習,並背誦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