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通用15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通用15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

  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的這一首,一洗悲酸之態,意境開闊,音調爽朗,獨標高格。

  這兩首詩相比,雖題材同為送別,而情調迥異,前後判若兩人。這是由於作者在政治上屢遭挫折,未能擺脫個人的哀傷情緒所致。

  [譯詩、詩意]

  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闕。風煙滾滾,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與你握手作別時,彼此間心心相印;你我都是遠離故鄉,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內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遠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請別在分手的岐路上,傷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淚落沾衣。

  [賞析]

  別離之苦,文人墨客筆下的永恆主題。詩人王勃卻一反別離的愁怨,以一個全新的視角抒寫送好友上任的情懷。

  王勃送他的一位姓杜的好友去上任蜀州的少府,不知不覺間已來到城外。回望那長安城在三秦的護衛下顯得如此無奈;遙望那蜀州的五大渡口,在風煙迷霧中竟是如此悽迷。好友此去,何日才能相會?離別的傷感,襲上王勃的心頭。但想到為官的友人與自己,上任、調離,實在是平常之極的事,又何必徒傷別離。悲傷的情緒也去了不少。高興地面對別離,只要我們彼此心中著對方,即使遠隔千里,我們的心卻緊帖在一起。念及此時,所有的離愁別緒似乎都已蕩然無存。

  送君千里,終有別。在即將分手的岔路口,好友的眼眶已然溼潤。“快別像女孩子一樣,流淚送別。看,只要我們彼此心裡有著對方,即使遠隔千山萬水,也如同近在咫尺啊。”

  這是何等開闊的胸襟,何等超脫的情懷。空間上的距離永遠隔不斷心靈的聯絡。“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將千古傳頌。

  翻譯

  在三秦護衛著的長安城,遙望五津的風塵煙霧。

  跟您離別的心情是一樣的,因為我們都是出外做官的人。

  只要四海之記憶體在知心的朋友,即使遠在天邊,也像近鄰一樣。

  不要在分別的道口,像普通青年男女一樣,一起哭得淚水沾溼了手巾。

  寫作背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長安的時候寫的。“少府”,是唐朝對縣尉的通稱。姓杜的少府將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長安相送,臨別時贈送給他這首送別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註解

  1、城闕:指唐代都城長安。

  2、輔:護衛。

  3、三秦:現在陝西省一帶;輔三秦即以三秦為輔。

  4、五津:四川境內長江的五個渡口。

  譯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闕。

  風煙滾滾,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與你握手作別時,彼此間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遠離故鄉,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內只要有你,知己啊知己,

  不論遠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請別在分手的岐路上,傷心地痛哭;

  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淚落沾衣。

  賞析

  此詩是送別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起句嚴整對仗,三、四句以散調承之,以實轉虛,文情跌宕。第三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友情深厚,江山難阻”情景,偉詞自鑄,傳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聯突出“送”的主題。

  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一洗古送別詩中的悲涼悽愴之氣,音調爽朗,清新高遠,獨樹碑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教學目標:

  透過誦讀,理解詩歌內容和詩人情感。

  透過品讀,理解此送別詩“贈別不作悲酸語,魄力自異”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匯入

  無註解、無背景裸讀詩歌。

  二、釋題

  送別詩 官職 到、往 四川

  杜少府=杜審言?

  三、讀詩

  (一)一生讀 關注字音停頓 補充律詩的停頓

  (二)自由讀 提疑:有哪些字詞的意思不太明白?

  可能涉及:城闕 三秦 五津 歧路……

  (三)師生共同賞讀 邊賞邊朗讀

  1.首聯

  由學生提疑的地名引出首聯的賞讀

  寫景特點:一遠一近,一明一暗,對比強烈。

  輔:長安城雄偉的氣勢

  望:站在氣象雄偉的長安城下,舉目遙望蜀州方向,千里迢迢,蒼茫一片,風煙迷茫,路途遙遠,在這想象中,似能看到朋友一路的風霜及日後的艱難,無線依依惜別之情展現在壯闊的境界中。

  形成板書:起——將遠別 平 緩 壯闊

  2.頷聯

  將離別,這樣的離愁別緒,我與你,“與君”感同身受,為什麼呢?

  “同”:外出做官,漂泊在外,你的感傷我懂,客居中的話別,別中別,更是多了一份愁緒。

  形成板書:承——同宦遊 憂傷 共鳴感

  3.尾聯

  “共沾巾”: 在離別的地方送別,在“歧路”上,如果是你跟最好的朋友分別,你會怎麼想怎麼做?

  百度搜索,現在西安(長安)到成都(蜀州)乘坐火車快車需要十幾個小時。那麼在交通不發達的唐代需要多久呢!何況“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啊。這一別許是生離死別呀!是常人就會“共沾巾”,這種情況下,詩人王勃怎麼說?

  “無為”:不要,不需要。體現一種勇往直前的積極進取的態度,迎接新生活。

  形成板書:合——莫沾巾 釋然 放下 樂觀

  4.頸聯

  “知己”:莫沾巾憑什麼?——知己 “知己”與“友人”的區別

  “比”:靠近、挨著 如:其兩膝相比者。心近、情真,即便是遠在天涯海角也如同身在近鄰。正如秦觀所說: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幕幕。這是怎樣的一種胸襟和氣魄啊。

  形成板書:轉——若比鄰 豪邁雄渾

  5.結合板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自由讀——師範讀——齊讀

  (四)關於離別詩及詩人王勃

  1. 同學的朗讀讓我感到這麼一種豪邁和曠達。下發列印好的離別詩。

  請同學結合詩句談談大部分離別詩所表達的情緒。——悲傷 惆悵

  2.《唐詩三百首》選者曾說,“贈別不作悲酸語,魄力自異。”

  王詩一出,其它的送別詩便黯然失色,緣於立意不落俗套。

  生命的長度不以年齡衡量,即便有諸多不如意(官職小,兩度被貶,找人記恨),好好向前看。

  (五)關於離別

  “離別”“告別”這是一個很由情懷的詞語,古人一別許是一生再難相見,因此,古人很重視離別,離別之際,人們不僅備酒餞行,折柳相送,還要作詩話別,所以“離別”也就自然成為我國古典詩歌中歌詠的重要內容,形成了送別文化。

  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能讓你黯然銷魂的,只有離別。

  面對離別,有人說離別是獨在異鄉為異客的綿綿情懷;有人說離別是十年生死兩茫茫的哀哀回憶;還有人說離別是別時容易見時難的切切思念……

  王勃說,離別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豪邁。就象詩中所說那樣,即使遠在天涯海角,只要那份真情在,我們也能感覺到就在近旁,這是做朋友的最高境界。

  論詩悽婉的離別還是豪邁的離別,都只是一種情緒的表達罷了,無可厚非。作家曹文軒和故鄉和父親的告別,讓我們明白:文學寫了上百年上千年,其實作的就是一篇文章:生離死別。

  這是一種生命的體驗。

  董卿在《朗讀者》第七期卷首開場說得好:離別不是遺忘,而是轉身,離別不是放棄,而是開始! 面對告別,最好的態度就是好好告別!

  板書設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起——將遠別 平 緩 壯闊

  承——同宦遊 憂傷 共鳴感

  轉——若比鄰 豪邁雄渾

  合——莫沾巾 釋然 放下 樂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

  人生如寄聚散匆匆,古往今來多少文字寫盡別離之痛,所謂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可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八行四十字,以深情豪邁之態恣意汪洋,拂去寂寥惆悵,掃盡萎靡氣象,別來一種格局,重構一種風尚。

  首聯寫到: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在點明送別之地的同時,體現了作者眼界之高遠,胸次之遼闊。一個“輔”字和一個“望”字,讓無邊景色真實可感。景中含情,由近及遠;情中喻景,由實及虛。有城闕之莊嚴,三秦之滄桑;有風煙之縹緲,五津之迷離。整首詩起勢宏闊,意境高華,為下文的承、轉、合奠定了基礎。

  頷聯寫到: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整個文筆從自然景觀,進入社會層面,這一句是比較平實的寫作。視覺上來說,是從千里高空回落到送別的現場。所謂“同是宦遊人”,交代了雙方惺惺相惜開創未來的心態。雖是別離,但作者正是風華正茂,躊躇滿志的時節,對彼此的未來都充滿了期許。一首詩,句句是高山大海,也不能顯示山之高海之闊了。若音樂只有高音沒有低語,豈有旋律可言。若生活只有激情,沒有沉靜,哪有和諧可說。這裡頷聯承接首聯,婉轉低迴,充分為頸聯鋪墊。

  頸聯寫到: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頸聯是全詩精華,一峰突起。此句一出,氣象斑斕,境界頓覺悠遠。此句化用曹植《贈白馬王彪》“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如同他的名篇《滕王閣序》中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化用庾信《馬射賦》中“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一樣,化用前人名句,別出心裁,賦予它新的意義,青出於藍更勝於藍。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之所以千年不絕,綿綿永續,就在於它做到了“壯而不虛,剛而能潤,雕而不碎,按而彌堅”。

  近幾日,為了寫作《中國詩歌之美》和《偉美人生》上卷,思維經常被打穿,思考人生中最重要的元素是什麼呢?見識,時間,健康,我覺得這三點無論對古代詩人,還是對現代名士,都具有相同的意義。首先見識:只有視野開闊的作者才有思路開闊的詩篇。王勃少年便有神童之譽,不但文采開唐之新風,學問也是享譽海內,若內心無此氣魄見識,縱讀書萬卷,也難有此神來之筆。其次時間:生命就是時間延續,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應該是最好的。這一點辛棄疾的《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可為明證: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少年、青年和中年、暮年的心境是完全不同的,因此言行相應截然不同。再則健康:不妨看看“老病有孤舟”的杜甫是如何悲嘆“無邊落木蕭蕭下”的,病中之人自然難免觸景傷懷悲鳴悲嘆。寫作此詩時,王勃正青春年少,少年得志,人稱神童,送別朋友,躊躇滿志,憧憬宦途,生命、健康正步向巔峰,期待完美綻放,所以寫出如此氣幹雲霄的詩句,充盈活力,充溢自信。這是王勃用筆譜寫的激昂的青春之歌。一首詩的高妙動人之處,在於真實地藝術地表達出作者的內心,王勃無疑做到了,千年之後的我們也能感受到那種萬里胸襟是何等樣的開闊與自信。

  尾聯寫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這裡又從思幻的未來拉回到現實中去。送別的友人不知何時才能再相逢,即便是鴻雁可以傳書,信札可以寄情,但無論如何不如相逢時一顰一笑可觸可感的真實。在此王勃沒有簡單地貶斥兒女之情,而是在另一種意義上升華了這種人之常情。他用山川河流的歷史感,用彼此創業的勵志心,用胸襟無限的空間意識,把離別的悲傷昇華為一首壯麗的歌行。這不是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壯之別,也不是執手相看無語凝噎的悲情之別,亦不是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悲涼之別。此一別,充滿了作者內心洋溢的積極入世的情懷,充滿了作者來日相逢於平步青雲的期許。生命中許多時候不在於你處於怎樣的境地,而在於你的心處於怎樣的高度,你的心向往著怎樣的未來。灑淚也好,笑別也好,都是生命中美的存在,因為有真實的感情,有真實的朋友,有可以思念的彼此。也許生命中支撐我們的,是萬里之外的朋友,是寄託在思想深處萬里比鄰的自己。

  我選擇賞析的任何一首詩歌,都不是為了填充一本書來混文字的,也不是為了說教硬把古人的胸懷改用現代人的語言為他說話。這首詩的意義,我是想和朋友們一起思考兩個問題,第一點是一個人的境界見識高的時候,同樣的遭逢會有不同的思維方式。這一點王勃做得很好,本書稍後章節中的蘇軾做得更是登峰造極。第二點就是對時間的思考,在這裡就是對青春的思考。當你覺得某一件事該做的時候,那就立刻去做,當然前提是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這個“對”,是相對的“對”,不是絕對的“對”)。因為時間是不可回溯的,你一旦錯過這個時間,便再也找不回當時的你了。這不是人生虛無及時行樂的論調,也不是說盛年不重來一日再難晨的勤勉,而是說無論是要寫詩歌,還是要經歷苦樂,都不要等。很多事,錯過了,就永遠地錯過了。縱使王勃不英年早逝,宦海浮沉歷經蒼涼的他也許能寫出更多《別薛華》,但是這種英氣逼人充溢青春之美的離別之詩,恐怕再也寫不出來了。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謝謝遠方的你能夠閱讀這篇文章,祝願每一位與我心靈相通的朋友,在時間的長路上,健康快樂地生活,有千里的視野,有萬里的胸襟,把生命中的悲傷化作前行的力量,不辜負年華,不辜負歲月,永遠做最好的自己,做自己尊敬的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考試重點詩句

  1、詩中帶給我們壯闊的意境,奠定感情基調句: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2、詩中意似悲涼而胸襟曠達的句子: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3、離別讓人惆悵,但只要友情在,心境就十分豁達,所以王勃說: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4、詩中再次勸慰友人不必傷別,不要存兒女之態,表現出一種大丈夫氣概的詩句:兩句是: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重點字詞

  輔:以……為輔,這裡是拱衛的意思.

  三秦:這裡泛指秦嶺以北、函谷關以西的廣大地區.本指長安周圍的關中地區.秦亡後,項羽三分秦故地關中為雍,塞,翟三國,以封秦朝三個降將,因此關中又稱“三秦”.

  風煙望五津:“風煙”兩字名詞用作狀語,表示行為的處所,譯為:江邊因遠望而顯得迷茫如啼眼.全句是在風煙迷茫之中,遙望蜀州.

  五津:指岷江的五個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這裡泛指蜀川.

  君:對人的尊稱,這裡指“你”

  宦(huàn)遊:出外做官.

  海內:四海之內,即全國各地.古代人認為我國疆土四周環海,所以稱天下為四海之內.

  天涯:天邊,這裡比喻極遠的地方.

  比鄰:並鄰,近鄰.

  無為:無須、不必.

  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處告別.

  沾巾:淚水沾溼衣服和腰帶.意思是揮淚告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春,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1.本詩出自《王子安集》;作者是唐朝(朝代)的王勃(詩人),他和 駱賓王 盧照鄰 楊炯並稱為“初唐四傑”。

  2.說說千古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好在哪裡?

  答:自古以來,寫離別的詩作大多情感悲傷,基調低沉,這首詩不同於其它送別詩,開闢了送別詩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別中悲苦纏綿之態,字裡行間體現出了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高遠的志趣和曠達的胸懷,能給友人以安慰和鼓勵。

  3.此詩是一首送別詩,全詩表達了與知己的惜別之情,抒發了對朋友遠行的留戀慰勉之情,體現出作者高遠的志趣

  4“風煙”突出了杜少府任所的卑溼荒遠,上任路途的艱險。“望”字將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聯絡起來。

  5、頸聯蘊含了誠摯的友誼可以超越時空縮短距離的哲理,真正的友誼是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的,既是永恆的,也是無所不在的。這一句成為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情厚的不朽名句。

  1.誦讀節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B )

  A.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B.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C.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D.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2.賞析有誤的一項是(C )

  A.這是一首五言律詩,作者是被稱為“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點出了送別的地點,第二句則把讀者的視線引向了杜少府即將赴任之地。

  C.頷聯是說,詩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聯緊承頸聯而來,詩人勸慰杜少府,不要在臨別之時像兒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淚。

  3、這首濤中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千古傳誦的句子,請說說它好在哪裡。

  答:自古以來,寫離別的詩大多情感悲傷、基調低沉,而王勃的這兩句寫得昂揚樂觀,能給朋友以安慰和鼓勵,對待離別態度很積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譯文

  巍巍長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卻在迢迢遠方。你我命運何等相仿,奔波仕途,遠離家鄉。

  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內不覺遙遠。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覺就像近鄰一樣。岔道分手,實在不用兒女情長,淚灑衣裳。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賞析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境界又從狹小轉為宏大,情調從悽惻轉為豪邁。“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遠離分不開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內,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一秦一蜀又算得什麼呢。表現友誼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是永恆的,無所不在的,所抒發的情感是樂觀豁達的。這兩句因此成為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厚情誼的不朽名句。

  王勃簡介

  王勃,唐代文學家,詩人,字子安,是“初唐四傑”之一。他為人所知是當初他的一篇“滕王閣序”,在這篇文章之中,他展現了自己的抱負,也對未來充滿希望,對世人有很大的影響,只不過後來英年早逝,留下遺憾。

  他的一生,可以說是命運多舛。早年聰明好學,6歲的時候就有文筆流暢的成就,在當時更是被譽為“神童”,後來做官,因為一篇《鬥雞檄》而被貶,於是則開始了遊歷川蜀地區,創作了大量的詩篇。回到長安之後,再被授職,可是因為私殺官奴再次被貶,這次被貶的經歷,對他的影響很大,並且波及到了他的父親,在他去探望父親之後,回來的路上,不幸溺水,驚悸而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朝代:唐代

  作者:王勃

  原文: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相關翻譯

  譯文及註釋

  譯文一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闕。風煙滾滾,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與你握手作別時,彼此間心心相印;你我都是遠離故鄉,出外做官之人。四海之內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遠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請別在分手的岔路上,傷心地痛哭;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淚落沾衣。譯文二三秦護衛著巍...

  相關賞析

  賞析一

  該詩是送別詩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起句嚴整對仗,三、四句以散調相承,以實轉虛,文情跌宕。第三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千古傳誦,有口皆碑。尾聯點出“送”的主題。 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一洗古送別詩中的...

  賞析二

  首聯“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首句寫送別之地長安被遼闊的三秦地區所“輔”,突出了雄渾闊大的氣勢。第二句點出友人“之任”的處所——風煙迷濛的蜀地。詩人巧用一個“望”字,將秦蜀二地聯絡起來,好似詩人站在三秦護衛下的長安,遙望千里之外的蜀地,這就暗喻了惜別的情意。“望”字不僅拓寬了詩...

  賞析三

  首聯屬“工對”中的“地名對”,極壯闊,極精整。第一句寫長安的城垣、宮闕被遼闊的三秦之地所“輔”(護持、拱衛),氣勢雄偉,點送別之地。第二句裡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泛指“蜀川”,點杜少府即將宦遊之地;而“風煙”、“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

  創作背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長安的時候寫的。“少府”,是唐朝對縣尉的通稱。這位姓杜的少府將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長安相送,臨別時贈送給他這首送別詩。...

  作者介紹

  王勃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之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

  原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⑴

  城闕輔三秦⑵,風煙望五津⑶。

  與君離別意⑷,同是宦遊人⑸。

  海內存知己⑹,天涯若比鄰⑺。

  無為在歧路⑻,兒女共沾巾⑼。

  註釋

  詞句註釋

  ⑴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州:今四川崇州。

  ⑵城闕(què )輔三秦:城闕,即城樓,指唐代京師長安城。輔,護衛。三秦,指長安城附近的關中之地,即今陝西省潼關以西一帶。秦朝末年,項羽破秦,把關中分為三區,分別封給三個秦國的降將,所以稱三秦。這句是倒裝句,意思是京師長安三秦作保護。五津:指岷江的五個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這裡泛指蜀川。輔三秦:一作“俯西秦”。

  ⑶風煙望五津:“風煙”兩字名詞用作狀語,表示行為的處所。全句意為江邊因遠望而顯得迷茫如啼眼,是說在風煙迷茫之中,遙望蜀州。

  ⑷君:對人的尊稱,相當於“您”。

  ⑸同:一作“俱”。宦(huàn)遊:出外做官。

  ⑹海內:四海之內,即全國各地。古代人認為我國疆土四周環海,所以稱天下為四海之內。

  ⑺天涯:天邊,這裡比喻極遠的地方。比鄰:並鄰,近鄰。

  ⑻無為:無須、不必。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處告別。

  ⑼沾巾:淚水沾溼衣服和腰帶。意思是揮淚告別。

  譯文

  雄偉長安城由三秦之地拱衛,透過那風雲煙霧遙望著五津。

  和你離別心中懷著無限情意,因為我們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還有你這個知己,縱使遠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鄰。

  絕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時,像小兒女那樣悲傷淚溼佩巾。

  創作背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長安的時候寫的。“少府”,是唐朝對縣尉的通稱。姓杜的少府將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長安相送,臨別時贈送給他這首送別詩。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詩是送別詩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起句嚴整對仗,三、四句以散調相承,以實轉虛,文情跌宕。第三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尾聯點出“送”的主題。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送別詩中的悲涼悽愴之氣,音調明快爽朗,語言清新高遠,內容獨樹碑石。此詩一洗往昔送別詩中悲苦纏綿之態,體現出詩人高遠的志向、豁達的情趣和曠達的胸懷。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闕”,是皇宮前面的望樓。“城闕”,指唐的帝都長安城。“三秦”,指長安附近關中一帶地方。秦末項羽曾把這一帶地方分為三國,所以後世稱它三秦之地。“輔”,輔佐,可以理解為護衛。“輔三秦”,意思是“以三秦為輔”。關中一帶的茫茫大野護衛著長安城,這一句說的是送別的地點。“風煙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從灌縣以下到犍為一段的岷江五個渡口。遠遠望去,但見四川一帶風塵煙靄蒼茫無際。這一句說的是杜少府要去的處所。因為朋友要從長安遠赴四川,這兩個地方在詩人的感情上自然發生了聯絡。詩的開頭不說離別,只描畫出這兩個地方的形勢和風貌。送別的情意自在其中了。詩人身在長安,連三秦之地也難以一眼望盡,遠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無法看到。超越常人的視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從河源直看到東海。“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從三峽直看到長安。該詩運用誇張手法,開頭就展開壯闊的境界,一般送別詩只著眼於燕羽、楊枝,淚痕,酒盞不相同。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彼此離別的意味如何?為求官飄流在外的人,離鄉背井,已有一重別緒,彼此在客居中話別,又多了一重別緒;其中真有無限悽惻。開頭兩句調子高昂,屬對精嚴,韻味深沉,對偶不求工整,疏散。固然由於當時律詩還沒有一套嚴格的規定,卻有其獨到的妙處。此詩形成了起伏、跌宕,使人感到矯夭變化,不可端睨。

  第五六兩句,境界又從狹小轉為宏大,情調從悽惻轉為豪邁。“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遠離分不開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內,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一秦一蜀又算得什麼呢。表現友誼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是永恆的,無所不在的,所抒發的情感是樂觀豁達的。這兩句因此成為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厚情誼的不朽名句。

  結尾兩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兩行詩貫通起來是一句話,意思是:“在這即將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兒女一般揮淚告別啊!是對朋友的叮嚀,也是自己情懷的吐露。”緊接前兩句,於極高峻處忽然又落入舒緩,然後終止。拿樂曲做比方;樂曲的結尾,於最激越處戛然而止,有的卻要拖一個尾聲。

  名家點評

  《批點唐音》:讀《送盧主簿》並《白下驛》及此詩,乃知初唐所以盛,晚唐所以衰。

  《增訂評註唐詩正聲》:郭雲:蒼然率然,多少感慨,說無為愁,我始欲愁。

  《唐詩廣選》:顧華玉曰:多少嘆息,不見愁語。胡元瑞曰:唐初五言律唯王勃《送薛華》及此詩,終篇不著景物而氣骨蒼然,實首啟盛、中妙境。

  《唐詩鏡》:此是高調,讀之不覺其高,以氣厚故。

  《唐詩歸》:此等作,取其氣完而不碎,真律成之始也。其工拙自不必論,然詩文有創有修,不可靠定此一派,不復求變也。

  《唐詩矩》:前後兩截格。前二句實,後六句悉虛,恐筆力不到則易疏弱,此體固不足多尚。

  《唐詩意》:慰安其情,開廣其急,可作正小雅。

  《唐詩三百首》:陳婉俊補註雲:贈別不作悲酸語,魄力自異。

  《古唐詩合解》:此等詩氣格渾成,不以景物取妍,具初唐之風骨。

  《唐詩近體》:前四句言宦遊中作別,後四句翻出達見,語意迥不猶人,灑脫超詣,初唐風格。

  《唐宋詩舉要》:吳北江曰:壯闊精整(首二句下)。又曰:憑空挺起,是大家筆力(“海內”二句下)。姚曰:用陳思《贈白馬王彪》詩意,實自渾轉。

  《詩境淺說》:一氣貫注,如娓娓清談,極行雲流水之妙。大凡作律詩,忌支節橫斷,唐人律詩,無不氣脈流通。此詩尤顯。作七律亦然。

  《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陳德公先生曰:通首質序,未免起率易之嫌。顧爾時開拓此境,聲情婉上,正是絕塵處。陳伯玉之近調,高達夫之先驅也。五六直作腐語,氣旺筆婉,不同學究。結強言耳,黯然之意,彌復神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9

  (一)教學目標

  1、掌握詩歌中重點字詞的讀音和解釋,理解詩句的內容。

  2、理解詩歌分析的幾種方法,學會運用“起承轉合”法分析詩歌

  3、體會詩歌的意境,熟讀成誦。理解和感悟詩人豁達的胸襟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

  1、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2、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難點:

  掌握作者的寫作技巧

  熟練運用“起承轉合”法分析近體詩

  (四)教學設計:

  一:匯入:

  同學們,應該說每個人都經歷過離別,人們在同自己的家人、朋友離別時,心情總是難過的,免不了要講些祝福的話語,有的甚至做兒女態流下眼淚來。這當然時人之常情,毫不足怪的。但是,詩作為藝術,如果把這些都寫進去的話,就會讓人覺得似乎有些平庸,落入俗套了。那送別詩到底給人以怎樣的意境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送別詩-----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在學習這首詩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給我們一首詩,附有作者介紹,寫作背景等相關內容,你會採取什麼方法來分析?

  對於詩歌的分析欣賞,其實孟子很早就提出了“知人論世”和“以意逆志”兩種主要方法,同學們也經常用,只是不知道具體名稱而已。所謂的知人論世,是指要想理解某詩人的詩,就必須先要了解該詩人的性格、思想、身世、經歷,同時還要了解該詩人所處的時代環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全面深刻的理解其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因為一個作家的作品,必然與其所處的時代有密切的聯絡。所謂“以意逆志”,就是要根據詩歌本身的內容“意”去推求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志” 。但是這兩種方法又太過於籠統,在具體的分析中,我們可能沒有具體而全面的資料或者詩句晦澀,我們不甚理解,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這節課,我就教大家一種更具體更切合近體詩自身特點的方法“起承轉合”法(近體詩定義弄清楚:近體詩包括絕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詩(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種,以律詩的格律為基準。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詩體。在近體詩篇中句數、字數、平仄、押韻都有嚴格的限制。近體詩是唐代以後的主要詩體,代表詩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隱、陸游等。)“起承轉合”分別標誌了每聯的作用。

  起:就是開頭,首聯。首聯的作用在於破題,即交待題目當中的主要因素。

  承:頷聯,緊承上聯所寫的內容和方向,加以具體化的描述。

  轉:頸聯,強調在內容上要改變描寫方向。

  合:尾聯,回應題目,回應標題。

  下面,我們就用“起承轉合”法來分析這首詩。

  二:作者介紹:

  王勃,字子安,唐高宗時應舉及第,年僅14歲,尚是一少年,但因才華外露,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初唐四傑”。27歲那年到交趾探望父親,溺水而死,著有《王子安集》。

  三:師生共同分析:

  ⑴題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送一位姓杜的朋友到四川去任某縣的縣尉。

  唐代的官制,一個縣的行政長官成為“令”,縣令以下設一名“丞”,處理文事;有一名“尉”,處理武事。文丞武尉,是協助縣令的官職。文人書簡往來,或者在公文上,尊稱縣令為“明府”,縣丞為“贊府”,縣尉為“少府”。

  蜀州,即蜀郡,成都地區從漢至隋均為蜀郡。唐初該郡為州,故王勃改稱為蜀州。但當王勃做這首詩的時候,成都地區已改稱為益州。所以王勃用的仍然是古地名。後來王勃死後武后垂拱二年,將益州分為三個部分,其中一個部分就稱為蜀州。

  ⑵“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起:首聯,破題的作用,交待詩當中的主要因素,這首詩詩是送別詩,主要因素是時間和地點)

  ①地點

  城闕:唐代帝都長安城

  輔:輔佐 護衛

  三秦:長安附近關中一帶的地方

  (點出了送別地點。)

  風煙:風塵煙霧

  五津:四川省岷江上的五個渡口

  “遠遠望去但見四川省一帶風塵霧靄中蒼茫無際。”(點出了行人將要去的地方)

  ②時間

  風煙,早上才有霧。

  因為詩的語言不同於散文,不能直接引以某年某月某日,而是用節令、氣候、自然景物的變化來象徵性的表現時間。

  ⒈首聯描寫了那些景物?第一句與第二句描寫景物特點上有什麼不同?

  城闕 三秦 風煙 五津

  一近一遠 一明一暗 對比強烈 構成了一幅非常生動真實的送別畫面。

  ⒉詩的開頭明說離別了嗎?說了些什麼?

  沒有,描寫了這兩個地方的形式和風貌。

  現在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詩人與好友杜少府站在長安城下,抬頭看看長安城,再張望一下蜀州的方向,舉目千里,無限依依,那送別的情意就自在其中了。

  ⒊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的問題,詩人站在長安城下能看到千里之外的蜀州嗎?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不能。

  類似詩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這裡詩人超常人視力之所不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開篇就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壯闊的境界,這同一般送別詩只著眼於楊枝、淚痕、酒盞是不同的。

  (另一種解釋:

  城闕輔三秦:蜀州是一個物產富饒的地方,那裡的每一座城市都對三秦有著輔助之功。風煙望五津:作者遙望蜀州的風景。上句是作者安慰杜少府說你不是到一個邊荒的地方做官而是到一個對朝廷有用的地方做官,下句從送行者的立場上說,你走,我只能遙望蜀州的風景)

  言歸正傳:我們現在回過頭來看首聯為我們描寫了一個非常宏大的場面,因為首聯的作用在於破題,在寫法上就要求從大處落筆,粗寫,那具體化怎麼辦呢?具體化是下聯的任務

  ⑶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承:緊承上聯所描寫的內容和方向加以具體化的描述。

  離別意-----離別的情意

  與君離別意------我和你離別的情意

  宦遊人-----為做官而漂泊在外的人。(古時離開家鄉到異地求學成為遊士或遊學,離開家鄉到異地做官稱遊宦或宦遊)

  作者意在告訴杜少府此時我和你一樣難過,但因為我們同是宦遊人,各人有各人的職守,都要奔赴自己的辦事崗位,所以這種分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再者,我和你同是宦遊人因而最能理解你那種因外出做官而遠離家人好友的心情,詩人用了一種體貼關注的語氣,勸慰杜少府,感情真摯自然。

  杜少府在京城得到縣尉這要的小官還要長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個抑鬱不得志的知識分子,王勃自己宦遊在外,仕途也比較坎坷。當他們攜手走出京城,遙望五津的時候,彼此間的感情便會很自然的溝通在一起“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這兩句詩很自然的把兩個人之間的情感共鳴寫出來了。

  ⑷“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五六句筆鋒一轉,轉而去安慰即將遠行的友人。

  遠離分不開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內,即使在天涯地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這既是對杜少府的安慰也是對他的一種讚揚(點撥:知己)表現出詩人寬廣的胸懷和高尚的志趣,是真摯的友情得到了昇華。

  這是作者的名句,也是唐詩中數一數二的名句,但這不是王勃的首創,他是從曹植的詩句“丈夫之四海,萬里猶王建也有兩句詩:“長安無舊時,百里是天涯。”這是把王勃的詩意反過來用,不能不說是盜用了王勃的句法。

  ⑸“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無為:不要,不需要

  歧路:分別得路口

  沾巾:揮淚告別(人哭了,就要用手帕拭淚,於是沾巾就可以用來代替哭泣。這種字眼叫做代詞或代語)

  回到了分別的場景,回應題目,揮錚?br>

  回到了分別的場景,回應題目,回應標題。

  ⑹回顧全詩:

  作者寫這首詩的目的是為了勸慰他的朋友杜少府,但他不是一上來就勸他不要過於傷感。而是先用環境描寫勾畫出一個真實的送別畫面,又表示自己和他一樣都是宦遊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種因離開親友遠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去又說,山高水遠並不能阻隔知己在精神上和情感上的溝通,“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遂成為全篇的警策。知道最後才勸他不要在分手的時候過於悲傷。這樣委婉寫來,杜少府一定會感到親切,他那點纏綿悱惻的感情一定可以排解了。

  (五):小結

  這首詩樂觀開朗,沒有一般送別詩所有的纏綿和悱惻,我想這正是它受人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從齊梁到初唐,浮華豔麗的詩風一直佔據著詩壇的統治地位。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等人扭轉了齊梁的詩風,為詩歌創作開創了新的風氣。

  (六):課後作業

  1.課後蒐集有關初唐的詩歌加以分析比較

  2.背誦全詩

  (七):板書: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起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承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轉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合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0

  (四)閱讀古詩,回答問題。(6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2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請從煉字的角度,賞析首聯中的“輔”或“望”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1.①與友人的惜別之情;②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意思對即可。答對一點給1分,答對兩點給3分)

  22.“輔”示例:形象地寫出了三秦大地護衛著長安的景象,氣象雄偉,使詩歌開篇意境開闊。“望”示例:將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聯絡起來,表達了對友人的惜別之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翻譯

  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闕。風煙滾滾,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與你握手作別時,彼此間心心相印;你我都是遠離故鄉,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內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遠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請別在分手的岐路上,傷心地痛哭;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淚落沾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註釋

  少府:官名

  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城闕(què )輔三秦:城闕,即城樓,指唐代京師長安城。輔,護衛。三秦,指長安城附近的關中之地,即現在的陝西省潼關以西一帶。秦朝末年,項羽破秦,把關中分為三區,分別封給三個秦國的降將,所以稱三秦。這句是倒裝句,意思是京師長安三秦作保護 五津:指岷江的五個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這裡泛指蜀川。

  風煙望五津:“風煙”兩字名詞用作狀語,表示行為的處所,譯為:江邊因遠望而顯得迷茫如啼眼。全句是在風煙迷茫之中,遙望蜀州。

  君:對人的尊稱,這裡指“你”

  宦(huàn)遊:出外做官。

  海內:四海之內,即全國各地。古代人認為我國疆土四周環海,所以稱天下為四海之內。

  天涯:天邊,這裡比喻極遠的地方。

  比鄰:並鄰,近鄰。

  無為:無須、不必。

  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處告別。

  沾巾:淚水沾溼衣服和腰帶。意思是揮淚告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賞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長安的時候寫的。“少府”,是唐朝對縣尉的通稱。姓杜的少府將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長安相送,臨別時贈送給他這首送別詩。同時寫出了作者對好友的不捨之情。

  該詩是送別詩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起句嚴整對仗,三、四句以散調相承,以實轉虛,文情跌宕。第三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尾聯點出“送”的主題。

  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送別詩中的悲涼悽愴之氣,音調明快爽朗,語言清新高遠,內容獨樹碑石。此詩一洗往昔送別詩中悲苦纏綿之態,體現出詩人高遠的志向、豁達的情趣和曠達的胸懷。成為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厚情誼的不朽名句。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闕”,是皇宮前面的望樓。“城闕”,指唐的帝都長安城。“三秦”,指長安附近關中一帶地方。秦末項羽曾把這一帶地方分為三國,所以後世稱它三秦之地。“輔”,輔佐,可以理解為護衛。“輔三秦”,意思是“以三秦為輔”。關中一帶的茫茫大野護衛著長安城,這一句說的是送別的地點。“風煙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從灌縣以下到犍為一段的岷江五個渡口。遠遠望去,但見四川一帶風塵煙靄蒼茫無際。這一句說的是杜少府要去的處所。因為朋友要從長安遠赴四川,這兩個地方在詩人的感情上自然發生了聯絡。詩的開頭不說離別,只描畫出這兩個地方的形勢和風貌。送別的情意自在其中了。

  詩人身在長安,連三秦之地也難以一眼望盡,遠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無法看到。超越常人的視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從河源直看到東海。“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從三峽直看到長安。該詩運用誇張手法,開頭就展開壯闊的境界,一般送別詩只著眼於燕羽、楊枝,淚痕,酒盞不相同。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彼此離別的意味如何?為求官飄流在外的人,離鄉背井,已有一重別緒,彼此在客居中話別,又多了一重別緒;其中真有無限悽惻。開頭兩句調子高昂,屬對精嚴,韻味深沉,對偶不求工整,疏散。固然由於當時律詩還沒有一套嚴格的規定,卻有其獨到的妙處。該詩形成了起伏、跌宕,使人感到矯夭變化,不可端睨。

  第五六兩句,境界又從狹小轉為宏大,情調從悽惻轉為豪邁。“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3]。遠離分不開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內,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一秦一蜀又算得什麼呢。表現友誼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是永恆的,無所不在的,所抒發的情感是樂觀豁達的。

  結尾兩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兩行詩貫通起來是一句話,意思是:“在這即將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兒女一般揮淚告別啊!是對朋友的叮嚀,也是自己情懷的吐露。”緊接前兩句,於極高峻處忽然又落入舒緩,然後終止。拿樂曲做比方;樂曲的結尾,於最激越處戛然而止,有的卻要拖一個尾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詩文解釋】

  三秦護衛著巍峨的長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卻是一片風煙迷茫。離別時,不由得生出無限的感慨,你我都是遠離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遊子。人世間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遠在天涯,也似在身邊。不要在分手時徘徊憂傷,像多情的兒女一樣,任淚水打溼衣裳。

  【詞語解釋】

  城闕:指京城長安。

  輔:護衛。

  三秦:項羽滅秦後,曾把關中地分為雍、塞、翟三個王國,史稱三秦。

  五津:四川岷江古有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五個著名渡口,合稱五津。此則泛指四川。

  宦遊:在外地作官。

  【詩文賞析】

  這是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在京城長安送別一位姓杜的朋友到蜀地任縣令時所作的抒情詩。朋友即將上任,詩人勸慰他不要為遠別而悲傷:雖然遠隔天涯,但友誼不會因為距離的遙遠而淡薄,他們的心是連在一起的。雖為送別詩,但全詩卻無傷感之情,詩人的胸襟開朗,語句豪放清新,委婉親切,表現了友人間真摯深厚的友情。

  全詩結構嚴謹,起承轉合章法井然,用樸素的語言直抒胸臆,具有很高的藝術造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3

  [教學設想及依據]

  1、依據新課標要求,加強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教師儘量少講析。

  2、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語文實踐。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能以講析代替實踐。

  3、教學採用四步法:聽讀、譯讀、說讀、背讀。

  [素質教育目標]

  知識教學目標:1、初步瞭解一些詩歌的常識。

  2、瞭解詩歌朗讀的一些技巧,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3、透過品讀詩歌的語言理解其內容,體會其情味,領悟其意境。

  4、啟發學生創新寫作,在領會詩歌意境的基礎上培養學生髮散思維的能力。

  能力訓練目標:1、培養學生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2、透過詩歌意境的再加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加強修養,陶冶情操。

  情感訓練目標:透過朗讀、賞析、創新、寫作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情,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1、體會詩歌所描繪的竟境。

  2、領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難點:聯絡詩歌意境,進行創新寫作。

  [教學用具]錄音機

  [課時安排]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激發興趣瞭解詩歌

  中國是詩的國度,尤其是中國古典詩歌博大精深,有很多創世佳作,它們

  內涵深刻,意存高遠,包含許多哲理,學習一點古詩文,有利於陶冶情操,加強修養,豐富想象。大家從兒時起就開始接觸中國古詩,你永遠也不會忘記那些兒時的啟蒙詩,你們還記得李白的《靜夜詩》嗎,我建議全班一起背誦,來體會一下詩的情味美,感受詩的音樂美。(全班齊背《靜夜詩》)你們都喜歡詩嗎?為什麼?(歸納詩的特點)今天我們再來和大家一起學習二首古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黃鶴樓》。這節課我們要完成四個任務:

  1、聽讀——劃分節奏

  2、譯讀——理解內容

  3、說讀——體味情感

  4、背讀——積累詞語

  二、第一個教學板塊,聽讀——劃分節奏學會朗讀

  1、聽讀詩文,劃分節奏

  放錄音,要求學生邊聽邊用筆在課本上劃分節奏,可以小聲跟讀,注意兩詩的節奏劃分規律。

  2、學生回答,總結規律

  教師引導,詩歌從內容上可劃分為為敘事詩和抒情詩、寫景詩等。從體裁上可分為律詩和絕句,而律詩有八句,絕句四句。劃分節奏的規律分別為“二二一或二一二”、“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

  3、學生齊讀,體會詩歌節奏,掌握讀詩的.方法。

  [以上教學板塊讓學生掌握了詩歌朗讀方法,現學現用]

  三、第二個教學板塊譯讀——理解內容領會意境

  1、指導學生大聲讀課本下面的註釋,讀一句詩翻譯一句,允許學生進行討論。

  2、討論後可以互相譯讀。

  3、分別請幾位學生示範譯讀這兩首詩,教師更正,歸納總結。

  教師小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初唐四傑之一。這是一首送別詩,寫的是離別之情,但由於詩人開闊的胸懷,完全沒有給人一種因離別而悲傷的情調。《黃鶴樓》則是攬勝懷古思鄉的名篇。它把神話與現實、古與今、情與景熔為一爐,創造了一個蒼茫開曠的詩歌境界。相傳李白在黃鶴樓想題詩,見了崔顥的作品後便感慨地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此板塊以學生譯讀為主,達到完成詩意理解的目的]

  四、第三個教學板塊,說讀——體味情感創新運用

  1、再讀詩文,讓學生在讀中領會詩人的情感。

  強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達詩人對友情的堅貞信念和對世事曠達的情懷。而《黃鶴樓》則表達了詩人懷古思鄉的情感。

  2、在品味詩人情感的基礎上,讓學生按以下要求寫作:

  假如時光倒流,假如你就是王勃或者崔顥,請你把他們的詩文改成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3、分別請學生交流自己的短文。

  [此板塊以學生寫作為主,培養了學生創新能力,並豐富了學生的想象]

  五、第四個教學板塊,背讀——積累詞語再悟美文

  教師要求學生採用正確的朗讀方法,分男女生再讀全詩文,然後合上書,當堂背誦,亦可請個人示範背讀。

  六、回味小結

  透過這兩首詩的朗讀、感悟與創新運用,讓每位同學都已掌握了正確的讀詩、賞詩的方法,並激發我們更加珍視朋友間的感情、熱愛家鄉,提高了同學們的審美能力。

  附板書設計:

  古詩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黃鶴樓

  聽讀——劃分節奏221或2122221或2212

  譯讀——理解內容送別思鄉

  說讀——體味情感豁達惆悵

  背讀——積累語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4

  (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註釋】城闕:指古代都城長安。輔:護衛。三秦:泛指當時長安附近的關中之地。古為秦國,秦亡後,項羽分其地為雍、塞、翟三國,故稱三秦。五津:四川境內長江的五個渡口。

  【鑑賞】這是王勃供職長安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今四川崇州市)所作的一手著名的增別詩。

  首聯:“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以寫景起興,對仗相當工整。“城闕輔三秦”是一個倒裝的句式,其實是“三秦輔城闕”,指長安的城垣宮闕都被三秦之地護衛著。這一句一掃以往送別詩常有的蕭索黯淡之象,起筆雄偉。下句“風煙望五津”。五津指四川境內長江的五個渡口,泛指蜀州。這裡詩人用一個“望”字跨越時空,將相隔千里的兩地連在一起。“風煙”在此起了渲染離別氣氛的作用,從而引出下文。

  頷聯:“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這是詩人在直抒胸臆。詩人並沒有接著敘寫離情別緒,而是筆鋒一轉,轉而說你我都是遠離故土的宦遊之人呀,彼此間應該都能體會這種心情的吧。也許是思緒太多,也許是無從說起,詩人在此有意略去了對眾多思緒的敘寫,而留下一片空白讓讀者去填補,增加了無限想象的空間。

  離別總是傷感的,但詩人並未停留於傷感之中,頸聯筆鋒一蕩,意境又開闊了起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句似受曹植“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的啟示,但曹植句強調志在四海,而王勃句強調友人間重在知心,天涯相隔也會是象相鄰一樣。這句使友情昇華到一種更高的美學境界,早已成為千古名句。

  尾聯緊跟前三聯,以勸慰杜少府作結。“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送別常常在分岔路口分手,“歧路”又一次照應送別之意。這句是詩人在即將分手之時勸慰杜少府之語,不要在分手之時抹眼淚了,像小兒女一般,只要心心相印,遠在天涯,不也如近在咫尺嗎?

  這首詩充分流露了詩人曠達的胸襟與對友情的誠摯。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一洗古代送別詩中的悲涼悽愴之氣,音調爽朗,清新高遠,獨樹碑石。

  (二)

  該詩是送別詩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起句嚴整對仗,三、四句以散調相承,以實轉虛,文情跌宕。第三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千古傳誦,有口皆碑。尾聯點出“送”的主題。

  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一洗古送別詩中的悲涼悽愴之氣,音調爽朗,清新高遠,獨樹碑石。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闕”,是皇宮前面的望樓。“城闕”,指唐的帝都長安城。“三秦”,指長安附近關中一帶地方。秦末項羽曾把這一帶地方分為三國,所以後世稱它三秦。“輔”,輔佐,這裡可以理解為護衛。“輔三秦”,意思是“以三秦為輔”。關中一帶的茫茫大野護衛著長安城,這一句說的是送別的地點。“風煙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從灌縣以下到犍為一段的岷江五個渡口。遠遠望去,但見四川一帶風塵煙靄蒼茫無際。這一句說的是杜少府要去的處所。因為朋友要從長安遠赴四川,這兩個地方在詩人的感情上自然發生了聯絡。詩的開頭不說離別,只描畫出這兩個地方的形勢和風貌。舉目千里,無限依依,送別的情意自在其中了。

  詩人身在長安,連三秦之地也難以一眼望盡,至於遠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看不見的。作詩,往往超越常人的視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可以置萬山於几席,覽千春於瞬息。“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從河源直看到東海。“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從三峽直看到長安。這首詩運用這種手法,一開頭就展開一個壯闊的境界,同一般的送別詩只著眼於燕羽、楊枝,淚痕,酒盞是不相同的。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彼此離別的意味如何?同是為求官飄流在外的人,離鄉背井,已有一重別緒,彼此在客居中話別,又多了一重別緒:其中真有無限悽惻。開頭兩句調子高昂,屬對精嚴,這兩句韻味深沉,對偶不求工整,比較疏散。這固然由於當時律詩還沒有一套嚴格的規定,卻也有其獨到的妙處。開頭如千尺懸瀑,從雲端奔瀉而下,接著便落入深潭,潺潺流來,飛韻清遠,形成了一個大的起伏、一個強的跌宕,使人感到矯夭變化,不可端睨。

  再接下去,第五六兩句,境界又從狹小轉為宏大,情調從悽惻轉為豪邁。“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遠離分不開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內,就是天涯地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一秦一蜀又算得什麼呢。詩人高尚的志趣遠遠超出流俗的常情,詩人廣闊的襟懷真的可以囊括世界;這兩行名句發出的光亮簡直要使一切送別詩黯然失色。詩的氣勢到此又掀起更大的波瀾,象大鵬舉起翅膀,挾著渾渾的旋風直衝霄漢,顯出詩人的絕大筆力。

  結尾兩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這兩行詩貫通起來是一句話,意思是:在這即將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兒女一般流淚沾巾啊!是對朋友的叮嚀,也是自己情懷的吐露。緊接前兩句,於極高峻處忽然又落入舒緩,然後終止。拿樂曲做比方;樂曲的結尾,有的於最激越處戛然而止,有的卻要拖一個尾聲。這首詩是採用第二種手法結尾的。欣賞古代詩歌,特別是象五律這樣既嚴整又短小的詩歌,不光要吟味它的某些妙句,還要領悟它的章法,它的思路的頓挫、騰躍,變化和發展。文似看山不喜平,詩也如此。

  從文學史的角度欣賞這首詩,不難感到它有一股新鮮的氣息。初唐是我國古代一個強盛王朝的開端。唐代詩歌在我國文學史上出現了高峰。延續二百年左右的詩歌的大革新、大發展是以初唐為濫觴的。王、楊、盧、駱等當時的詩壇健將是較早出現的開拓者。首先,他們反對唐初那種從六朝承襲下來的浮豔的詩風。楊炯說,王勃“嘗以龍朔初歲,文場變體:爭構纖微,競為雕刻;糅之金玉龍鳳,亂之朱紫青黃;影帶以徇其功,假對以稱其美。骨氣都盡,剛健不聞,思革其弊,用光志業。”可見他是有意識地改革詩壇的弊病,提倡剛健的詩風的。就拿王勃的這首詩來說,該詩一洗綺麗之習,質樸雄渾,橫溢奔放,曾使那時的讀者耳目一新。這種詩風爾後就大大發展起來,成為盛唐詩壇的一種主導的風格。其次,他們對新詩體的形成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以五言律詩為例,這種在唐代逐漸成熟和盛行起來的新詩體,在王勃等人的筆下已經開始嘗試和形成了。王勃的這首詩,就是二首相當成熟的五言律詩。再讀一讀王、孟的五律,進而讀一讀李,杜的五律,就會發現這種新詩體在有唐一代的發展如大江奔流,一脈相承,而越往前去波瀾越壯闊。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5

  (二)閱讀下面兩首古詩,完成19-20題。(4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別董大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注】,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注】曛:昏暗

  18.下列對兩首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這兩首詩都是唐詩,其中第一首是律詩,第二首是絕句。律詩為八句,絕句為四句,兩者的偶數句都要求押韻。

  B.王勃詩的首聯點明送別地點和朋友要去的地方,一個“望”字已經透露詩人對朋友遠行的關切之情。C.王勃詩的尾聯描寫二人在即將分手的岔路口揮淚告別、泣下沾襟的情境,表達了對朋友依依不捨的深情。

  D.高適詩的三、四句是對朋友的安慰和勉勵,格調昂揚向上,情感積極樂觀,與王勃詩的第三聯有異曲同工之妙。

  19.請從景、情關係的角度賞析《別董大》一詩的前兩句。(2分)

  答案:

  (二)閱讀下面兩首古詩,完成19-20題。(4分)

  19.C【2分】

  20.這兩句(採用白描手法),寓情於景(情景交融),透過黃雲、落日、北風、飛雪、孤雁等典型意象,營造出蒼涼雄渾的意境(描繪出黃昏時分日色昏暗、千里黃雲蔽天、北風吹雁、大雪紛飛的蒼涼景象);烘托出離別時的感傷(淒涼、惆悵、依戀不捨等)/對朋友遠行的關心牽掛。【共2分,描述意境(畫面)1分,情感1分,意思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