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教學設計

《水調歌頭》教學設計

《水調歌頭》教學設計

  《水調歌頭》教學設計

  一、教學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蘇軾的《水調歌頭》是中秋詞中最著名的一首,向來膾炙人口。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歷代選蘇軾詞的也總選到這一首。

  學生在七年級學習過古代詩詞,對詞的格式、語感和朗讀方法有一定的認識。對本詩的作者蘇軾,學生並不陌生,他們在課外讀過許多有關蘇軾的小故事,對其人其作品有初步的瞭解,而且本課是蘇軾的名篇,千古傳頌。學習本課,學生對我國古代詩詞名篇多了一分認識,還能在逐步感受蘇軾對親人的懷念之情的過程中,感情作者表現出來的曠達胸襟。

  這首詩詞語言樸素,感情濃郁,適於吟誦,有利於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語感。句型打破形式束縛,兼有長短句,便於刻畫形象和抒發感情。透過形象的語言呈現鮮明畫面,寓情於描寫之中。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值得鑑賞和學習。本詞所表現出來的豐富的聯想和大膽的想像值得學生學習和借鑑。

  (二)教學物件分析

  新課改提倡以學生為學的主體,課堂上主張“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在以前曾學過《如夢令》、《西江月》等詞,故可在此基礎上拓展對《水調歌頭》的講解。學生群體中按學習能力、感悟能力又有幾個不同的層次,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擬抓誦讀這一中心,組織不同的課堂活動以達到教學目的。 (三)教學環境分析 多媒體教室環境 二、教學目標

  1、在誦讀中熟悉詞,瞭解詞中所敘寫的內容。

  2、透過反覆吟詠、聯想和想象,把握詩歌意象,進而瞭解詞中的意境。

  3、聯絡作者身世處境,結合詞中的描寫抒情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品味詩歌語言形象、生動與凝練。品味蘇軾詞風的豪放。

  5、透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理解並學習蘇軾對天下人的美好祝願,對人間生活的熱愛。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透過反覆吟詠、聯想和想象,把握詩歌意象,進而瞭解詞中的意境。 教學難點:聯絡作者身世處境,結合詞中的描寫抒情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方法、過程及整合點 【教法學法】:

  基本原則:圍繞目標,注重知識遷移,引導閱讀,讀中感悟,探究研討,因材施教,致力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教師首先激發全體學生對本課的閱讀興趣,然後指出大的探討方向,鼓勵學生相互討論並主動質疑,教師在其中擔導讀、歸納、點評的任務。

  (1)教法

  ①朗讀法。詩詞的節奏、韻律要靠讀來感愛,詩詞所蘊藏的感情內涵也靠讀來體會。讀,也是感染他人,產生共鳴之所需。所以對詩歌不僅要求背誦,還應要求

  朗讀,讀出情與意。因此朗讀貫穿整個教學教程。

  ②啟發式教學。問題要精簡,並且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使用不同的點撥手法。在學生主動學習交流的基礎上,適當點撥,指導學生學會閱讀詩歌的方法。

  ③ 變教知識為教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與能力。

  具體操作模式如下:

  ① 情景設定法——激發感情,引起興趣。

  ② 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③ 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其中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謂點撥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啟發引導,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可以說點撥法是開啟學生智慧,點燃思維火花,提高教學效率,解決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現象的一把鑰匙。

  ④ 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⑤ 以生為主體,以師為主導,結合多媒體電教裝置輔助教學。

  (2)學法指導——依據“三有利”原則 ① 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思維。

  ② 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為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方法,以利於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

  ③ 有利於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學法具體如下:

  ① 朗讀法——積極讀書。

  ② 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③ 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其中,討論法很重要,討論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和疑難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以求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當眾說話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 匯入新課:(引詞)

  中國詩人眼中的月亮一片冰心,千里嬋娟是月,雲破弄影是月,蘆花深處是月,小樓吹笙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蘇軾的《水調歌頭》,看看它將圍繞月亮我們訴說什麼。

  二、學習目標

  1.瞭解詞的有關知識。

  2.熟讀成誦。

  3.把握詞意,領略意境。

  4.學習詞人樂觀曠達的生活態度。 (指名讀學習目標。)

  三、檢查預習

  1、詞的有關知識:

  興起於五代,興盛於宋,是一種和樂可歌的文體,因為它和詩不一樣(每句話字數不等),又稱“長短句”,“詩餘”。

  填詞依據的樂譜叫詞調。每種詞調都有特定的名稱叫“詞牌”。 詞的段落叫做闕,也叫做片。一般分為上下兩闕(兩片)。

  2、蘇軾說:“三分詩,七分讀,並是十分。”讀詞,首先要做到字正腔圓,也就是要注意字音的準確。請同學們來展示你的預習成果。

  教師引導學生評價:從字音方面來說,這位同學讀得是否準確?(如果不準確,請同學說哪裡讀得不準確。如果準確。教師說:這位同學做到了字正腔圓。) 這位同學朗讀的停頓與節奏把握得怎麼樣?(指名回答。如果不好,你認為應該怎麼讀?好,你做到了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地讀。)

  3、讀詞,還要有板有眼地讀。注意朗讀中的停頓與節奏。朗讀詩詞速度要慢一些,韻腳要讀出延長音。

  下面請同學們看著幻燈片齊讀,力爭做到以上兩點。

  明月/幾時/有?把灑/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老師給同學們一點提示:韻腳,押an韻。押韻的字為紅體,讀的時候聲音要拉長。全班同學一起讀,讀準字音,讀準節奏,注意押韻的字拉長音。

  4、在疏通文意方面,誰有什麼疑問?學生提問,學生回答,教師補充。 教師藉助幻燈片檢查詞語解釋,指名照幻燈片說譯文。

  我端起酒杯遙問青天,不知道月中宮殿,今晚該是多好的日子啊。我想駕著長風回到天上去,又恐怕經受不住那月中宮殿的清寒。那麼,就讓我在人間的月光下翩翩起舞吧,那清朗的影子也跟著做出各種舞姿,此情此景,哪裡比得上人世間呢?

  月兒轉過硃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月兒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偏在人們分離時圓呢?人世間有悲歡離合,月亮也有陰晴圓缺,這樣的事自古以來就是難以十全十美的。只希望我們都能生活得平安長久,那麼雖然相隔千里,離別的人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四、文字解讀

  讀詩還講究有情有味,但必須是在理解詞的意思、意境之後。我們一起來理解一下這首中秋詞。

  (多媒體展示:自學提綱。)

  (指名讀自學提綱中問題。學生思考。) 反饋:

  1.小序交代了什麼?

  交代寫詞的時間及緣由 “歡飲達旦”,是真正歡飲呢,還是“借酒澆愁”?如果是後者,那麼愁從何而來?(知人論世)政治失意 懷念弟弟 知人論世:

  這首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九年(丙辰年)。當時蘇軾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和,而被迫離開京城,在密州做地方官。那時他已經41歲了,二十年仕途奔波,輾轉各地為官,政治失意,壯志難酬。

  蘇軾寫作這首詞時,已經在外當官五年,與胞弟蘇轍也整整七年未見。他原任杭州通判,因蘇轍在濟南為官,特地請求北徙,來密州任職,然而,濟南與密州相距並不算遠,卻也因各自疲於官事而多年不得相見。

  小序當中說“兼懷子由”,從“兼”字可見“懷子由”並不是主要目的還有其它。

  2. 上下闕主要寫什麼?各流露出詞人怎樣的感情?

  望月 失意矛盾

  兼 樂觀曠達

  懷人 離愁別恨 穿插問題:

  (1)誰問“明月幾時有”?誰“把酒問青天”? ——蘇軾。

  政治失意中的蘇軾想怎麼樣?“我欲乘風歸去” “歸去”什麼意思?想回朝廷。 “天上”“人間”各指什麼? 朝廷 地方

  作者想回朝廷,卻又矛盾。

  師:從哪看出來?“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句中“恐”字說明蘇軾害怕回去。

  師:他怕什麼? “寒”。 師:“寒”是指我們通常意義上的冷嗎?那指什麼? 指心理上的恐懼,是指朝廷中的誹謗、中傷。

  雖然他想報效朝廷,但又怕黨爭激烈,難以容身,心生恐懼。殿試時,深得仁宗皇帝的心,評為翰林學士,立下政治理想——輔君濟世。歐陽修很賞識他,提拔他,可如今卻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受排擠,被迫請調杭州、密州„„ 於是,詞人還是認為哪裡好?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人間”就是指“地方”,包括密州在內。只要奮發有為,做地方官同樣可以為國家出力。他想通了,從失意矛盾中解脫出來了,表現出樂觀曠達的精神。 (2)“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有什麼作用?

  (“轉”、“低”描寫月光慢慢轉移,表明夜漸漸深了。“無眠”表示離情正濃。“朱閣”“綺戶”與上闕的'“瓊樓玉宇”對照,既寫月,也寫月下離人。這就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自然過渡到懷念弟弟子由的手足深情,引出下面“何事長向別時圓”一句。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埋怨:月亮啊!我有很多遺憾,你不應該有什麼遺憾啊!可你為什麼常常在人們別離的時候圓啊?1062年,蘇軾出任籤書鳳翔府判官事,離開父親和弟弟,蘇轍一路送到京都外城鄭新門才與兄長道別。1074年為了能和在濟南做官的弟弟經常團聚,自願請調離濟南很近的密州,可如今與自己精神契合的弟弟近在咫尺卻不能見面,母親去世,父親去世,妻子去世„„

  好像是對月亮有怨恨之意,其實是寫親人不能團聚的惆悵。

  哪些語句是作者對人生的感悟?你從中讀出了什麼?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生難以十全十美。很富有哲理。

  它將人世的聚合離散看作如明月的陰晴圓缺一樣,兩者都是自然的常理,非人力所能左右,是人生無法克服的遺憾。正因為蘊涵了人生哲理,這句詞也成為名句。

  表達美好祝願的句子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是關於祝福的流傳千古的名句。詞人終於以理遣情,希望從共賞明月中互致安慰,離別之憾可以從兄弟友愛中獲得補償,這樣也就能做到“不應有恨”了。這句與上闕結束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一樣,以美好的境界結束。 五、主題探討

  這首詞雖飽含人生哲學,但它是透過一個完美的文學意境來表現的。我們欣賞到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而不是枯燥的說教。詞中雖有出世與入世的矛盾,情與理的矛盾,但最後還是以理遣情,不脫離現實,無悲觀消極情緒,全是豁達樂觀的祝福。整首詞無不體現了蘇軾那種不為失意、離別所苦的曠達胸襟。怪不得人們說:“中秋詞自蘇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 千古絕唱的中秋月詞作,用你共鳴感悟到的情感,有情有味地再來讀讀這首東坡詞——《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灑問青天。→ 情緒高漲 疑惑

  不知天上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 沉思 矛盾 憂鬱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情緒高漲 排遣憂鬱無奈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沉思 遺憾 惆悵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大徹大悟 樂觀曠達

  齊誦本詞。要求:沉浸詞中,飽含感情,讀出感情的起伏變化,讀出全詩高潮。

  六、背誦全詞。

  這麼優秀的一首中秋詞,我們一定要把它變為自己的積累,下面給同學們1分鐘時間,看誰能用最快的速度背誦這首優秀的中秋詞作。

  七、當堂檢測(20分)

  1.蘇軾, 朝文學家。(1分)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5分)

  宮闕 瓊樓 轉朱閣 低綺戶 嬋娟

  3.按原文填空(4分)

  1)我欲乘風歸去, , 。

  2) ,何似在人間。

  3)不應有恨, ?

  4.理解性填空(10分)

  1)“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湛藍的天空中“皎皎空中孤月輪”。白天發生的事仍然歷歷在目,一個人躺在床上,只要閉上眼睛,眼前就會展現她那蒼老蹣跚的身影,月光從東窗移向了前窗,復而又移向西窗,此時此刻,我才感受到了蘇軾那“______ _ __ ,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的那份輾轉反側。

  2)蘇軾與弟弟天各一方,中秋時節,難以團圓。於是他在《水調歌頭》中,借一輪圓月表達了作為兄長的一份美好祝願。這兩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世事沒有十全十美的,用《水調歌頭》中的話來說,就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 月亮是文人筆下常見的景物,曾經勾起許多詩人、詞人的創作情思,寫出很多名篇佳作。請你寫出古代詩詞中一個含“月”字的上下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結束語:

  優秀的作品優秀的人值得我們一生用心去讀。東坡的這首詞,從千年前的宋代向我們飄來,它的芳香,還將向遙遠的未來飄去,以後無論在何時何地,只要能再一次與它相遇,讓我們都能從心底生髮出一個真誠的聲音: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八、作業設計 二選一:

  將《水調歌頭》改寫成散文。

  以“月”為背景,寫一段300字左右的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