羈旅詩賞析方法
導語:羈旅詩表達的感情主要有客居他鄉的艱難,漂泊無定的羈旅之苦,對家鄉親人的思念,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幽憤之情以及對安定幸福生活的嚮往,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羈旅詩的賞析方法,希望幫助你們提高賞析能力。
教學目標:
1、把握羈旅行役類詩歌的常見命題角度。
2、瞭解羈旅行役類詩歌的表達技巧(常用哪些意象表達愁思之情)
3、結合具體作品把握羈旅愁思之情的幾種具體表現形式。
教學重難點:羈旅行役類詩歌的表達技巧
教學過程:
匯入:在廣袤無垠、熠熠生輝的中國古典詩詞的天空中,羈旅行役類詩歌是一個耀眼奪目的星座。“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的悲苦之愁;“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的思歸之愁;“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的漂泊之愁;“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的思親之愁。這些羈旅愁情的絕唱,縱使穿越千百年的雨雪風霜,仍然響徹在我們的耳畔。羈旅行役類詩歌備受高考命題者青睞,近幾年有許多試題屬於這一型別。《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舟下建溪》(方惟深)《春日登樓懷歸?》(寇準)《秋思》(張籍)《鷓鴣天》(晏幾道)《菩薩蠻》(李白)《次北固山下》(王灣《江漢》(杜甫)。
一、什麼是羈旅行役詩
羈旅行役類詩歌,所寫內容無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見所聞/ 所思所想/ 所感所嘆。指滯留他鄉很久而不能回家所產生的思鄉及思親之情。遊客浪子,眼中所見、耳中所聞、心中所感都包含著由此觸發的對遙遠故鄉的眺望,對溫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詩人,長期客居在外,滯留他鄉,或漂泊異地,或謀求仕途,或被貶赴任途中,或遊歷名山大川,或探親訪友,所謂“羈旅”,即因上述種種原因,長久寄居他鄉之意。這類詩,多抒發綿綿的鄉愁,對親人無盡的思念和鬱郁不得志之情。閱讀這類詩,要大抵了解詩人的歷史和遭遇,弄清詩人所思所想和詩中寄寓的複雜感情。如溫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歷來被人傳誦,它塑造了旅客聞雞而起趕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氣氛,從而進一步勾起詩人思鄉之情。它往往表達羈旅之苦、行役之苦、宦遊之艱。人們思鄉緣由是由於。戰亂頻仍;山長水闊;久戍邊關;宦遊不歸;漂泊在外;貶官異地;
雁歸故鄉;逢年過節 。
二、羈旅行役詩的特點
1. 字詞方面
羈旅類詩詞中有一些關鍵的字詞,如“孤”“悲”“無情”“憐”“空”“獨”“故園”“相思”等。2004年丙卷閱讀晏幾道的《鷓鴣天》,詞中的“不如歸”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試題第2問)的關鍵;2005年廣東卷閱讀寇準的《春日登樓懷歸》標題中的“懷歸”是解讀詩歌的.鑰匙。
有時特殊的節日,也是關鍵資訊,如冬至、除夕、元宵節、重陽節等重要節日,常常引發旅人的思鄉懷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高適的《除夜作》等寫於唐朝兩個重要的節日,2006年江蘇卷元代詞人魏初的《鷓鴣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寫於妻子的日子,正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哪!
2.情感方面
羈旅詩抒發的情感大致有四類:
①敘寫羈旅之苦,抒發內心的孤獨、淒涼及思鄉之情。如張繼的《楓橋夜泊》、馬致遠的《秋思》等。
②感念親情之深,表達對親人的熱愛與思念。如孟郊的《遊子吟》、溫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發獨居它鄉,不得重用,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孤獨寂寞、幽怨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等。
④抒發厭惡戰爭、思念家鄉親人之情。如2004年江蘇卷柳中庸《徵人怨》。
常見思想情感:
1.羈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念親友: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3.徵人思鄉: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人們在詩中如何表達思鄉之情?
觸景傷情;何事吟餘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感時生情;中秋望月;重陽登高;除夕;
傷春悲秋;日暮思歸託物傳情。月、雁、笛、柳。因夢寄情;1、夜來有夢登歸路,不到桐廬已及明。2、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妙喻傳情:鄉愁。閨中懷人:王昌齡《閨怨》。
3.手法方面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於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從已入筆、從對方入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