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思鄉詩> 思鄉詩賞析技巧

思鄉詩賞析技巧

思鄉詩賞析技巧

  引言人間最難捨的親情。古人由於道路崎嶇難行,交通工具落後,一別動輒多年,再會難期,因而古人常用詩詞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對故鄉、對遠方親友的思念,所以,表達遊子濃郁的鄉愁、鄉情、鄉思是古代詩歌常見的一種主題。以下就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思鄉詩賞析技巧 ,歡迎大家閱讀和借鑑!

  一、把握思鄉懷人詩詞的情感

  (一)情感分類

  羈旅愁思如:溫庭筠《商山早行》、張繼《楓橋夜泊》

  思親念友如: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邊關思鄉如: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

  閨中懷人如:王昌齡《閨怨》、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李白《樂府》(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二)思鄉緣由:戰亂頻仍;山長水闊;久戍邊關;宦遊不歸。

  二.人們在詩中如何表達思鄉之情

  觸景傷情:何事吟餘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

  感時生情:中秋望月;重陽登高;除夕團圓;傷春悲秋;日暮思歸

  託物傳情:月、雁、笛、柳、

  因夢寄情:(1)、夜來有夢登歸路,不到桐廬已及明。(2)、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妙喻傳情:余光中《鄉愁》

  常見意象:客、秋、故園、樹(柳、桑、梓)、鴻雁、書、魚、月、歸、長亭短亭、關山、橋(灞陵)、水、夢。

  三、方法明確

  1、初讀全詩,整體感知,確定情感類別

  2、抓關鍵句,挖掘字詞,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構建圖景,再悟情感

  4、根據題目,組織語言,形成答案

  四、思鄉懷人詩詞歌的表達技巧

  1、直抒胸臆 高適的《除夜作》:“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悽然?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張九齡的《望月懷遠》典範之作。兩首詩歌的詩眼“思千里”“起相思”都比較明確地表明瞭思鄉的情感和主題。

  2、以景襯情 在詩歌中,以景傳情達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鄉明月”傳達“鄉思情”;以“松風山月”傳達“隱逸情”;以“寒林殘月”傳達“詩人的憂愁”;以“中秋圓月”傳達“相思苦情”;以“風雨落花,雙燕孤飛,重閣玉枕”傳達“閨怨情”;以“長亭折柳”傳達“惜別情”;以“江湖扁舟,月落烏啼”傳達“詩人的羈旅之苦”;以“夢後酒醒,煙柳斷腸,寒雨斜陽,殘燭啼鵑”傳達“悲歡離合情”;以“昔榮今非,幾度夕陽紅”傳達“對世事滄桑的感嘆”;以“空城落花”傳達“對國勢衰危的哀嘆、一腔的愛國情”等等。

  以樂景襯哀情:杜甫《春望》中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一句,姿態嬌豔的花朵、清脆婉轉的鳥鳴都是常態下人們喜愛的景物,但是面對國破家亡的現實,這些良辰美景不但沒讓“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的杜甫高興,反而更讓他傷心落淚。宋代詩人方澤的《武昌阻風》“江上春風留客舟,無窮歸思滿東流。與君盡日閒臨水,貪看飛花忘卻愁。”作者不說自己為排遣愁緒,去江邊賞花,卻說看飛花忘卻歸思,正話反說,使詩歌含蓄又有變化。

  3、即事寫情

  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詩人的故園情思是由一曲《折楊柳》引發的',先寫笛聲滿城飛揚,再寫故園之思深濃,“事”與“懷”結合緊密、自然熨帖。

  5、虛實結合

  詩人在詩歌創作中,離不開聯想和想象,聯想和想象對錶現詩歌的主題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聯想與想象須有一定的現實根基——現實客觀景物或事件。虛實結合更能表達出一種濃溢的情思。如:

  塞上聽吹笛 唐高適

  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天山。

  [析]一二句實寫景,描寫的內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馬的季節到了。傍晚,戰士趕著馬群歸來,天空灑下明月的清輝。在如此蒼茫而又清澄的夜景裡,不知哪座戍樓裡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調啊!三四句虛寫景,將“梅花落”拆用,彷彿風吹的不是笛聲而是落梅的花片,它們四處飄散,一夜之間色香灑滿天山。此詩抒寫戰士們由聽曲而想到故鄉的梅花(胡地沒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寫出了他們的濃濃的思鄉情。

  6、巧設空間錯位 此類詩歌的共同之處在於詩人不直接寫對家鄉親人的思念,而是借家中人對自己的思念含蓄寫出,使得詩意曲折含蓄。如:李商隱的《巴山夜雨》:“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以李詩為例,李詩中的不得歸之苦,與夜雨交織,綿綿密密,淅淅瀝瀝,漲滿秋池,瀰漫於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顯現;作者並沒有說什麼愁,訴什麼苦,卻從這眼前景生髮開去,馳騁想象,另闢新境,想到將來歸家後的歡聚,回頭再說此時此地的思念之苦。用對未來歡樂的憧憬反襯當前苦況,則思歸之切,不言可知。這種藉助聯想巧設的空間錯位,使詩歌顯得曲折深婉,餘味無窮。白詩寫法與李詩並無二致,不過是詩意的表達更顯豁一些罷了。

  總之,思鄉懷人詩詞多纏綿悽切,充滿感傷情調。這類詩歌在藝術手法上大多是採用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藉助於想象、聯想塑造形象。

  1.閱讀下面的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1)簡析“抱膝燈前影伴身”一句,並說出作者當時懷有一種什麼樣的心情。

  (2)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語言上又有什麼特點?

  參考答案:(1)“抱膝”二字生動地勾畫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態,用“燈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將“影”和“身”聯絡起來,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顯得形影相弔。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時的一種孤寂心情。

  (2)①作者主要透過一幅想像的畫面,即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之人,以此來表現“思家”的。

  ②詩的語言樸實無華。(平易通俗)(意思答對即可)

  五、賞析例項

  《邯鄲冬至夜思家》是白居易早期的一篇佳作,寫於貞元二十年(804)歲末。作者時年任秘書省校書郎,三十三歲。寫這首詩時,正宦遊在外,夜宿於邯鄲驛裡。

  第一句“邯鄲驛裡逢冬至”寫作者冬至夜在異鄉的店裡度節,已植“思家”之根。在唐代,冬至是個重要節日,朝廷裡放假,民間互贈飲食,穿新衣,互致祝賀,一切和元旦相似,這樣一個佳節,在家中和親人一起歡度,才有意思。如今在邯鄲的客店裡碰上這個佳節,將怎樣過法呢?第二句“抱膝燈前影伴身”就寫他在客店裡過節。“抱膝”二字,活畫出枯坐的神態。“燈前”二字,既烘染環境,又點出“夜”,托出“影”。一個“伴”字,把“身”與“影”聯絡起來,並賦予“影”以人的感情。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著抱膝枯坐的身子,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於言表。

  三、四兩句“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正面寫“思家”。作者從對方落筆,將不盡的思念,濃縮在“想得”一語中,用“想得”作為引線,把自己的思路直通到遙遠的家鄉。作者沒有說自己在思念家人,而是想象出一幅感人的情景:這個冬至佳節,由於自己離家遠行,所以家裡人一定也過得很不愉快。當自己抱膝燈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時候,家裡**約同樣還沒有睡,坐在燈前,“說著遠行人”吧!“說”了些什麼呢?這就給讀者留下了馳騁想象的廣闊天地。這樣避免了平鋪直敘的寫法,比說自己如何想念家人,倍加生動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