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思鄉詩> 羈旅思鄉詩常用意象、意境和常用手法

羈旅思鄉詩常用意象、意境和常用手法

羈旅思鄉詩常用意象、意境和常用手法

  鑑賞詩句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分析詩句的常見意象和常見手法。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鑑賞詩歌的常見意象、意境和常用手法的舉例分析。

  一、常見意象

  月亮[見月懷人]"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以幻作真,為突出對故鄉的思念;

  月亮:對月引發思親,思鄉之愁,如李白《靜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秋風、秋霜、衰草:引發行人孤獨、淒涼、惆悵之情。

  梧桐:民間傳說,鳳凰喜歡棲息在梧桐樹上。古書上說,梧桐能知秋,"梧桐一葉落,天下皆知秋"。詩人體察梧桐葉落的飄零景象,詠歎身世的孤苦淒涼,如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杜鵑:又叫杜宇、子規,叫聲悽切哀傷,聲如"不如歸去"。口角鮮紅,故有"杜娟啼血"之說。常與哀怨、思歸有關,如李白《蜀道難》:"又聞子歸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徵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

  沙鷗: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樓、高樓、小樓、危樓、危欄:借人在樓、倚欄或登樓遠眺表現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蘇幕遮》:"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鴻雁[候鳥,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之愁]"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

  浮雲[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遊子]"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愛惜,如"故人";

  其他如寒山、煙、暝色、高樓、宿鳥、煙、日暮等。特別是暝色、日暮時分,妻獨守空房,當會思念遠方的遊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羈旅愁思也會驀然而生。與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還有暮靄、落日、夕陽也可表現遊子思鄉。

  重點留心四種意象:羈旅詩中使用頻率比較高的意象有:

  ①"望月懷遠",如2001年春季上海卷杜甫的《月夜憶舍弟》;

  ②"鴻雁傳書",如2003年春季北京卷比較鑑賞韋應物《聞雁》和趙嘏的《寒塘》;

  ③"折柳送別",如2002年全國卷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④"杜鵑啼血",如2004年全國卷丙卷晏幾道的《鷓鴣天》等。

  二、意境

  ①敘寫羈旅之苦,抒發內心的孤獨、淒涼及思鄉之情。如張繼的《楓橋夜泊》、馬致遠的《秋思》等。

  ②感念親情之深,表達對親人的熱愛與思念。如孟郊的《遊子吟》、溫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發獨居它鄉,不得重用,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孤獨寂寞、幽怨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等。

  ④抒發厭惡戰爭、思念家鄉親人之情。如2004年江蘇卷柳中庸《徵人怨》。

  常見思想情感:

  1、羈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2、思念親友: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徵人思鄉: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人們在詩中如何表達思鄉之情?

  觸景傷情;何事吟餘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感時生情;中秋望月;重陽登高;除夕;

  傷春悲秋;日暮思歸託物傳情。月、雁、笛、柳。因夢寄情;

  1、夜來有夢登歸路,不到桐廬已及明。

  2、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妙喻傳情:鄉愁。閨中懷人:王昌齡《閨怨》。

  三、手法方面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於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從已入筆、從對方入筆。

  羈旅詩除了使用慣常的`"借景抒情""虛實結合""渲染"等表達技巧外,有兩種特殊的表現手法:

  ①樂景襯哀情。如杜甫的《絕句》,當時詩人客寓成都,亟思東歸,因戰亂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的嘆息。但詩的前兩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卻勾畫出一幅濃麗的春日畫面,極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歸?原來這是以樂景寫哀情,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鮮明對照,反襯詩人思鄉之情更加濃厚。

  ②側面落筆。不說自己想家,卻說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覺淒涼。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詩人設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懷遠的畫面,憶之深,故望之久,將老妻寫得嬌美動人,也襯出詩人的思之切,愛之深,讀來格外悽惻動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親人在思念談論自己,而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