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詩句> 《巴山道中除夜書懷》的詩句鑑賞

《巴山道中除夜書懷》的詩句鑑賞

《巴山道中除夜書懷》的詩句鑑賞

  【詩句】亂山殘雪夜,孤獨異鄉人。漸與骨肉遠,轉於奴僕親。

  【出處】唐.崔塗《巴山道中除夜書懷》

  【意思】殘雪籠蓋著 荒山野嶺,白茫茫一片。流落他鄉的遊子獨對孤燈,思鄉之情綿綿不 斷。今夜是除夕,卻不能與家人歡聚,共享天倫之樂,只好把這親情轉 到隨我漂泊的童僕身上。詩人羈旅他鄉,除夕夜感懷,一 “亂”一 “孤”,表現出詩人內心的煩悶、孤寂之情。全詩沉鬱,有淒冷之氣。

  【詩句】 亂山殘雪夜,孤獨異鄉人

  【譯註】冬夜亂山參差,殘雪未融, 屋裡一支孤燭陪伴著異鄉人。亂山:指 山峰重疊參差。

  【用法例釋】用以形容雪夜或寒夜 客居山鄉的孤獨情景。[例]在陽明山 上徘徊了半天,冷雨悽風中,遠行人的 心裡別有一番滋味! 回來的時候,山下 已是萬家燈火。想起了唐人詩句:“亂 山殘雪夜,孤獨異鄉人!”兩個時代,一 樣心情,不知道穿得像冬瓜的朋友也有 同樣感觸否? (郭嗣汾《雪人與冰屋》)

  【全詩】

  《巴山道中除夜書懷》

  [唐].崔塗.

  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漸與骨肉遠,轉於僮僕親。

  那堪正飄泊,明日歲華新。

  【註釋】 ①除夜:除夕晚上。②迢遞(tiao di條遞)高險的樣子。三巴: 巴郡、巴東、巴西。羈危:在艱險中飄泊、跋涉。

  【譯文】 我在遙遠的三巴路上飄泊,旅途艱險,離家萬里,孑然一身。今夜除夕,在這亂山叢中寄宿,窗外殘雪未消,寒氣凜凜,一盞昏黃暗淡的孤燈,伴著我這個異鄉人。同骨肉親人越離越遠呵,轉覺與僮僕更加親近。儘管孤獨中有這一點溫情,又怎能忍受飄泊的艱辛。明日開始又是歲華一新,何時與家人團聚在故鄉園林?

  【鑑賞】

  這首詩的核心皆圍繞頷聯“孤燭異鄉人”而層層渲染。首聯“迢遞”二 字寫出當日赴蜀之路的艱辛,“羈危”則交代出此時自己心中的悽愴,兩句 總寫自己離家之遠,從而產生孤獨之感。

  頷聯寫到眼前。歲值除夕之夜,而自己這個“異鄉人”卻像這雪夜裡 孤獨的燭光一樣,渺小,黯淡。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然對於崔塗來說, 卻是“每逢佳節倍孤獨”。

  頸聯“漸與骨肉遠,轉於僮僕親”呼應首聯中的“萬里身”,因離家萬 裡,與家人聯絡少,漸漸似乎有了隔膜;而終日陪伴自己的童僕,本是疏遠 的,反倒日復一日地親切了起來。在這一“遠”一“親”的反差中,則又落實 到自己的孤獨。

  尾聯近乎吶喊地說出了自己的心聲:誰能忍受這漂泊的`日子呢! 想 到過完今夜就是新的一年了,所以儘管對前路茫然無措,但仍道出了內心 的美好期望:希望明天是新的一天! 但這種期望又是多麼的無奈。

  身罹漂泊,離家萬里,所以像“獨行”、“孤舟”、“故人”、“鄉心”屢見諸 崔塗的筆尖。就像他在《孤雁》中所感慨的那隻“幾行歸塞盡,念爾獨何 之”的孤雁一樣,找不到同伴,也尋不到歸家的路。

  律詩固然像戴了鐐銬跳舞一樣,然在這有限的空間內,如果既能規行 矩步,又能匠心獨運,那一樣能跳出美好的舞姿。而崔塗“身遭亂梗,意殊 悽悵”(《唐才子傳》),付之筆端,無須刻意錘鍊,字字已浸透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