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詩句只要兩句
4月即將到來了,關於清明節的詩句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分享的清明節的詩句,歡迎大家閱讀!
清明即事
作者:孟浩然
帝裡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註釋
①此詩除《全唐詩》外,諸本皆不載,似非孟浩然所作。
②帝裡:京都。
③據此句,知作詩時作者不在帝裡。
④茗:茶。按,飲茶之風,似始盛於中唐以後,盛唐時尚不多見。
清明夜
作者: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歌,遙聽絃管暗看花。
註釋
清明夜:清明節的夜晚。
獨:獨自。
迴廊:迴旋的走廊。
遙:遙遠,遠遠。
看花:賞花。
譯文
清明節夜晚時,清風習習,月夜朦朧,用碧玉做成的欄杆和用紅色的磚砌成的牆是刺史的府宅。獨自步行在迴旋的'走廊中唱歌,遠遠的聽到絃聲,默默的欣賞花。
鎖窗寒·寒食
作者:周邦彥
暗柳啼鴉,單衣佇立,小簾朱戶。桐花半畝,靜鎖一庭愁雨。灑空階、夜闌未休,故人剪燭西窗語。似楚江暝宿,風燈零亂,少年羈旅。
遲暮。嬉遊處,正店舍無煙,禁城百五。旗亭喚酒,付與高陽儔侶。想東園,桃李自春,小唇秀靨今在否?到歸時,定有殘英,待客攜尊俎。
註釋
①瑣窗寒:周邦彥創調,因詞有“靜鎖一庭愁雨”、“故人剪燭西窗語”句,故取以為詞調名。
②剪燭西窗語:李商隱《夜雨寄北》詩:“何當更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③暝(míng):日落,天黑。
④風打零亂:杜甫詩:“風起春燈亂。”
⑤禁城百五:據傳,冬至節後一百五日,為“寒食”節,禁火三日,清明始以榆火燃薪。“禁城”:全城皆禁火。
⑥旗亭:市樓,有旗立於上,並設酒肆,為唐宋時文人墨客遊憩之所。
⑦高陽儔侶:高陽酒徒的朋友。
⑧小唇秀靨:李賀詩:“濃眉籠小唇”,又“晚奩妝秀靨”,寫女子美貌。
句解
暗柳啼鴉,單衣佇立,小簾朱戶。桐花半畝,靜鎖一庭愁雨
“暗柳啼鴉”寫景,是大勾勒手法。“暗”字有兩重意思,一則表明時令,暮春時節,柳絲已由嫩黃轉為深綠;二則表明時間,黃昏之際,暮雨將至,遠看柳樹自然是昏暗一片。此時此刻,鴉、鵲之類的鳥兒自然急飛歸巢,還要伴隨驚叫之聲。接下來,便寫人以及人所處的環境。“單衣佇立”,從《西洲曲》中來。《西洲曲》裡說“單衫杏子紅”,又說“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是寫女子痴情守望情郎歸來。這《西洲曲》一樣的痴情小女兒,在為誰佇立呢?“小簾朱戶”,正與“痴小人家女”相配,秀而明媚。雨來了,種有桐樹的半畝小院,便都在煙雨迷濛之中了。“靜鎖”二字,將整個畫面定格下來,好一副春日暮雨圖。
灑空階、夜闌未休,故人剪燭西窗語。似楚江暝宿,風燈零亂,少年羈旅夜將殘了,雨猶自下個不停。春愁在雨夜滋生,忽然便想起從前也是這樣的雨夜,故人相伴西窗之下,剪燈夜話。“故人剪燭西窗語”,自是從唐人李商隱的詩“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來。忽又覺得此情此境,竟與少年漂泊途中所遇到過的江風打燈的雨夜,何其相似。江在南方,故云“楚江”。“瞑宿”,即是夜宿。
遲暮。嬉遊處。正店舍無煙,禁城百五。旗亭喚酒,付與高陽儔侶
上片都說從前,過片由“少年”轉到“遲暮”,便說到如今了。當下身在何時、何地呢?“店舍無煙”,點明時令是在寒食節。“禁城”,指京城,即汴京。“百五”是唐宋人習慣說法,指冬至後一百零五日,即寒食節。寒食節前後禁火三日,是當時習俗。“旗亭”,即賣酒之市樓。“高陽儔侶”,是說酒友。“高陽”,用的是“高陽酒徒”酈食(yì)其(jī)的典故。高陽,古地名,在今河南杞縣西。據《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劉邦引兵過陳留,酈食其前往謁見,通報人說有個儒生來求見,劉邦說,我正忙著奪天下,沒有時間見什麼儒生。通報人對酈食其說了,酈食其瞠目按劍對通報人說:“去,再去向沛公通報,說我是高陽酒徒,不是什麼儒生!”於是酈食其便闖了進去。此處的“付與高陽儔侶”,是說找幾個酒友一起喝酒,借酒澆愁。
想東園、桃李經春,小唇秀靨今在否。到歸時、定有殘英,待客攜尊俎
“想東園、桃李經春”,是用阮籍《詠懷詩八十二首》之三“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的語典。“小唇秀靨”,形容意中人的嬌小清秀。“今在否”,是疑問語氣,無非是說物是人非。“到歸時”,是自計歸期。“攜樽俎”,是帶上酒具。“殘英”,即是殘花。殘英所待之“客”,不是別人,正是詞人自己。此“客”字,自“笑問客從何處來”化出。舊日東園,桃李一般的意中人早已不在了。所能知道的,是歸去之日,唯有殘花相待。雖是殘英,然而畢竟曾是舊日桃李。篇末三句,慰藉而復酸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