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詩經> 詩經蒹葭原文介紹

詩經蒹葭原文介紹

詩經蒹葭原文介紹

  《蒹葭》是秦國的民歌,這是一首愛情詩,寫在戀愛中一個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實、曲折、動人。下面一起去欣賞詩經蒹葭原文吧!

  詩經蒹葭原文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悽悽,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作品簡介]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周代詩歌305篇。原稱“詩”或“詩三百”,漢代儒生始稱《詩經》。現存的《詩經》是漢朝毛亨所傳下來的,所以又叫“毛詩”。

  《蒹葭》是《詩經· 秦風》中的'一篇。這是一首懷念情人的戀歌。作者的思念物件可望而不可及,中間阻隔千重,詩人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無限惆悵的心情。

  此詩被歷代譽為情深景真、風神搖曳的好詩。全詩三章,每章八句,前二句寫景,後六句述事抒情。“蒹葭蒼蒼”等寫景句子,作為詩歌的發端,寫出了蒹葭茂盛、霜露高潔,烘托出抒情主人公摯烈的追求和純潔的愛情,同時兼有寫景敘事的作用,它是全詩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因為它是主人公觸目所見、情之所趨。作者又以秋水的描寫連線思念之人的深情。秋水盈盈,似乎是相愛者之間的脈脈深情;盈盈秋水,又是意中人顧自生盼的眼睛。秋水牽動情思,在水一方是特定環境中的深情流露,又是痴情者的獨特感受。

  此詩採用重章的形式,一唱三嘆。詩人情感豐富,非反覆詠歎不能抒其可望不可及的心情,使抒情不斷加深。由於在重複中變換個別詞語,寫出了白露從凝結為霜到融化為水而逐漸乾涸的過程,表現了時間的推移。而詩人又在這時間的推移中,上下求索,徘徊瞻望,章法的重疊也顯示了情感的逐層加深。

  [註釋]

  蒹葭(jiān jiā):蘆葦。

  蒼蒼:茂盛深色狀。

  伊人:那人。

  方:旁一方,即一旁。

  溯洄:逆流向上。

  從:追尋,探求。

  阻:險阻;崎嶇。

  溯游:順流而下。

  宛:好像、彷彿。

  悽悽:同萋萋,茂盛狀。

  晞:幹。

  湄:水草交接處,即岸邊。

  躋(jī):高起、登上高處。

  坻(chí):水中小沙洲。

  采采:眾多的樣子。

  已:停止。

  涘(sì):水邊。

  右:向右轉,道路彎曲。

  沚(zhǐ): 水中小沙灘, 比坻稍大些。

  [譯文]

  蘆葦密密又蒼蒼,晶瑩露水結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兒,佇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順流而下尋她,彷彿就在水中央。

  蘆葦茂盛密又繁,晶瑩露水還未乾。我心中那好人兒,佇立在那河水邊。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嶇難登攀。順流而下去尋她,彷彿就在水中灘。

  蘆葦片片根連根,晶瑩露珠如淚痕。我心中那好人兒,佇立在那河水邊。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艱險如彎繩。順流而下去尋她,彷彿就在水中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