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詩經> 詩經秦風蒹葭譯文

詩經秦風蒹葭譯文

詩經秦風蒹葭譯文

  閱讀是一種主動的過程,是由閱讀者根據不同的目的加以調節控制的,陶冶人們的情操,提升自我修養。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詩經秦風蒹葭譯文,歡迎大家分享。

  秦風·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悽悽,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註釋】:

  蒹葭:蘆葦。

  蒼蒼:茂密的樣子。溯洄:逆著河流向而上。

  溯游:順著河流向下走。

  悽悽:同萋萋,茂盛的樣子。

  湄:岸邊水草交接的地方。

  晞:音西,幹

  涘:音四,水邊

  沚:音止,水中的小沙灘

  【翻譯】

  譯文蘆葦茂密水邊長,

  深秋白露結成霜。

  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尋,

  道路崎嶇又漫長。

  順流而下去追尋,

  彷彿就在水中央。

  蘆葦茂盛水邊長,

  太陽初升露未乾。

  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那岸邊。

  逆流而上去追尋,

  道路險峻難攀登。

  順流而下去追尋,

  彷彿就在沙洲間。

  蘆葦茂密水邊長,

  太陽初升露珠滴。

  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岸邊立。

  逆流而上去追尋,

  道路彎曲難走通。

  順流而下去追尋,

  彷彿就在沙洲邊。

  【賞析】:

  《蒹葭》描寫了一幅蕭瑟冷落的秋景之中,拂曉之際,露濃霜重,蘆葉搖曳,情中人佇立凝望煙水迷茫中的“伊人”,似在眼前,又似在水中,可望而不可及,表現了滿腹的憧憬、追求、失望和惆悵。這首詩寫得情景交融,迷離恍忽,正像那間中人不可捉摸,給人咫尺天涯之感。然而,無論多久,也無論是路的崎嶇、漫長,更有險阻,也無論白露、凝霜,終日照曬,追求的'忠貞不二,真是感人至深,而這全在詩人的情景描寫透露出來,含蓄慰藉,無限生情。

  拓展閱讀:詩經秦風蒹葭譯文

  交交黃鳥,止於棘。誰從穆公?子車奄息。維此奄息,百夫之特。臨其穴,惴惴其慄。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交交黃鳥,止於桑。誰從穆公?子車仲行。維此仲行,百夫之防。臨其穴,惴惴其慄。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交交黃鳥,止於楚。誰從穆公?子車針虎。維此針虎,百夫之御。臨其穴,惴惴其慄。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註釋:

  交交:鳥的叫聲。

  穆公:秦穆公,名任好。卒於周襄公三十一年(公無前621年),死時以177人殉葬。

  子車奄息:人名。子車為姓,奄息為名。

  惴惴:恐懼的樣子。

  針虎:人名。

  賞析:

  《黃鳥》描寫秦穆公死時,以大量的活人殉葬,其中子車氏的三兄弟都被殉葬。詩描寫三兄弟殉葬時的情景,表現了對三壯士的哀悼和惋惜,也表現了對慘無人道的殉葬制度的無比憤怒和強烈抗議。詩以黃鳥止於棘樹不得其所,暗示了子車氏之子殉葬的不得其所,這樣的能勇士臨穴也“惴惴其慄”,正在控訴殯葬的殘酷。詩的寫實性很強,《左傳》文公六年曾這樣記載“秦伯任好卒,以子車氏三奄息,仲行、針虎為殉,皆秦之良也,國人哀之,為之賦《黃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