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詩經> 詩經蒹葭全文欣賞

詩經蒹葭全文欣賞

詩經蒹葭全文欣賞

  蒹葭是詩經中的一首愛情詩句,我們大家看看下面的詩經·蒹葭全文,歡迎大家閱讀欣賞。

  詩經蒹葭全文欣賞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註釋

  (1)蒹葭(jian jia):蘆葦。蒼蒼:茂盛的樣子。

  (2)伊人:那個人。

  (3)溯涸:逆流而上。叢:追尋。

  (4)溯游:順流而下。

  (5)悽悽:茂 盛的樣子。

  (6)晞(XT);幹。

  (7)湄:岸邊。

  (8)躋(ji):登高。

  (9)坻(Chi):水中的小沙洲。

  (10)采采:茂盛的樣子。

  (11)已:止,幹。

  (12)涘(si):水邊。

  (13)右;彎曲,迂迴。

  (14)沚:水中的小沙洲。

  【譯文】

  蘆葦密密又蒼蒼,晶瑩露水結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兒,佇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順流而下尋她,彷彿就在水中央。

  蘆葦茂盛密又繁,晶瑩露水還未乾。我心中那好人兒,佇立在那河水邊。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嶇難登攀。順流而下去尋她,彷彿就在水中灘。

  《詩經國風秦風蒹葭》閱讀答案及全文翻譯賞析古詩詞鑑賞

  蘆葦片片根連根,晶瑩露珠如淚痕。我心中那好人兒,佇立在那河水邊。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艱險如彎繩。順流而下去尋她,彷彿就在水中洲。

  【賞析】

  《蒹葭》屬於秦風。周孝王時,秦之先祖非子受封於秦谷(v今甘肅天水)。平王東遷時,秦襄公因出兵護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後來秦逐漸東徙,都於雍(v今陝西興平)。秦地包括現在陝西關中到甘肅東南部一帶。秦風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代這個區域的民歌。

  《蒹葭》是《詩經》中歷來備受讚賞的一首抒情詩。全詩洋溢著抒情主人公對“伊人”的真誠嚮往和執著追求的愛戀之情。主人公面對蒼蒼蘆蕩、茫茫秋水,上下求索,苦苦尋覓。雖歷經千辛萬苦,但“伊人”始終讓人隔河企望,飄忽不定,可望而不可即。全詩字裡行間流露出主人公望穿秋水而

  全詩共三章,每章八句。每章開頭二句皆以秋景起興,描繪出一幅水鄉清秋圖;地三、四句展示詩的中心意象,點明主題:“伊人”在水一方,主人公隔河企望,追尋“伊人”;最後四句描述追尋境況:一是道阻且長,二就是幻象迷離,兩者皆以“伊人”不可得為旨歸。

  這首詩最主要的'藝術特色是意境朦朧、含蘊不盡和寓情於景、情景交融。“伊人”究竟是什麼人,沒有具體所指,甚至是男是女都無從確認,飄忽不定,似近而遠;再加上“宛”字的妙用,使詩的意境顯得空靈朦朧,引人遐想。每章開頭都是寫景,透過蒼涼悽迷的環境對主人公尋覓無所得的憂傷悽婉的心境起到了很好的襯托作用,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另外,詩歌採取重章又追求不得的失望、惆悵之情。疊句的形式,反覆詠歎,層層推進,步步深化,達到了反覆抒情的目的。

  詩的每章開頭都採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透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讚歎,描繪出一個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徵,不惜用濃墨重彩反覆進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友人的心境。正如《人間詞話》所說:“《詩·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具有“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