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詩經> 詩經采薇中心思想

詩經采薇中心思想

詩經采薇中心思想

  《小雅·采薇》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此詩以一個返鄉戍卒的口吻,唱出從軍將士艱辛的生活和思歸的情懷。全詩六章,每章八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詩經采薇中心思想,一起來看看吧。

  中心思想

  《詩經.采薇》表達了作者一種報效國家,不惜血酒疆場的豪放情懷,在殘酷戰爭之中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的悲哀,以及對遙遠的故鄉的濃得化不開的思想感情。

  【拓展】原文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玁(xiǎn)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盬(gǔ)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註釋

  ①小雅:《詩經》中“雅”部分,分為大雅、小雅,合稱“二雅”。雅,雅樂,即正調,指當時西周都城鎬京地區的詩歌樂調。小雅部分今存七十四篇。薇:豆科野豌豆屬的一種,學名救荒野豌豆,又叫大巢菜,種子、莖、葉均可食用。

  ②作:指薇菜冒出地面。止:句末助詞,無實義。

  ③曰:句首、句中助詞,無實義。

  ④莫(mù):通“暮”,此指年末。

  ⑤靡(mǐ)室靡家:沒有正常的家庭生活。靡,無。室,與“家”義同。

  ⑥獫(xiǎn)狁(yǔn):中國古代少數民族名。

  ⑦不遑(huáng):不暇。遑,閒暇。啟居:跪、坐,指休息、休整。啟,跪、跪坐。居,安坐、安居。古人席地而坐,兩膝著席,危坐時腰部伸直,臀部與足離開;安坐時臀部貼在足跟上。

  ⑧柔:柔嫩。指剛長出來的薇菜柔嫩的樣子。

  ⑨烈烈:熾烈,形容憂心如焚。

  ⑩載(zài)飢載渴:則飢則渴,又飢又渴。載,又。

  戍:防守,這裡指防守的地點。

  聘(pìn):問候的音信。

  剛:堅硬。

  陽:農曆十月,小陽春季節。今猶言“十月小陽春”。

  盬(gǔ):止息,了結。

  啟處:休整,休息。

  孔:甚,很。疚:病,苦痛。

  我行不來:我不能回家。一說我從軍出發後還沒有人來慰問過。

  常:常棣,即棠棣,植物名。

  路:高大的戰車。斯何:猶言維何。斯,語氣助詞,無實義。

  君子:指將帥。

  戎:車,兵車。

  牡:雄馬。業業:高大的樣子。

  定居:猶言安居。

  捷:勝利。謂接戰、交戰。一說邪出,指改道行軍。此句意謂一月多次行軍。

  騤(kuí):雄強,威武。這裡的騤騤是指馬強壯的意思。

  小人:指士兵。腓(féi):庇護,掩護。

  翼翼:整齊的樣子。謂馬訓練有素。

  象弭(mǐ):以象牙裝飾弓端的弭。弭,弓的一種,其兩端飾以骨角。一說弓兩頭的彎曲處。魚服:鯊魚魚皮製的箭袋。

  日戒:日日警惕戒備。

  棘(jí):急,緊急。

  昔:從前,文中指出徵時。往:當初從軍。

  依依:形容柳絲輕柔、隨風搖曳的樣子。

  思:用在句末,沒有實在意義。

  雨(yù)雪:下雪。雨,這裡作動詞。霏(fēi)霏:雪花紛落的.樣子。

  遲遲:遲緩的樣子。

  譯文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菜剛才長出來。

  說回家啊說回家,

  一年又快過去了。

  沒有妻室沒有家,

  都是因為玁狁故。

  沒有空閒安定下,

  都是因為 玁狁故。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菜初生正柔嫩。

  說回家啊說回家,

  心裡憂愁又煩悶。

  心中憂愁像火燒,

  飢渴交加真難熬。

  我的駐防無定處,

  沒法託人捎家書。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菜已經長老了。

  說回家啊說回家,

  十月已是小陽春。

  戰事頻仍沒止息,

  沒有空閒歇下來。

  心中憂愁積成病,

  回家只怕難上難。

  光彩豔麗什麼花?

  棠棣開花真爛漫。

  又高又大什麼車?

  將帥乘坐的戰車。

  兵車早已駕好了,

  四匹雄馬真強壯。

  哪敢安然定居下,

  一月之內仗不停。

  駕馭拉車四雄馬,

  四匹雄馬高又大。

  乘坐這車是將帥,

  兵士用它作屏障。

  四匹雄馬排整齊,

  魚皮箭袋象牙弭。

  怎不天天嚴防範,

  玁狁猶猖狂情勢急。

  當初離家出征時,

  楊柳低垂枝依依。

  如今戰罷回家來,

  雨雪紛紛漫天下。

  行路艱難走得慢,

  飢渴交加真難熬。

  我的心中多傷悲,

  沒人知道我悲哀。

  賞析

  戰爭的策劃和發動是“肉食者”們的勾當,被迫捲入其中的個人,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猶如隨風飄動的落葉,隨波逐流的小、舢任命運之手隨意擺弄,疲憊憂傷痛苦疾病衰老死亡全都身不由乙只有暗自嗟嘆、仰天長嘯的份兒。恐怕這是普通士兵們剩下的唯一屬於自己的權利和“財產”。

  憑了這點權利唱一曲憂傷的歌,總不至於得罪了大人君子們吧!無家無室的憂慮,居無定所的煩悶,頻繁作戰的辛勞和疲憊,思念故鄉的痛苦,對個人命運的感慨,對入侵之敵的仇恨,對和平安寧生活的嚮往,觸景生情的感傷,命運無常的恐懼,遙遙無期的等待,這一切無時無刻不衝擊著敏感多思憂患焦慮的心靈。把它們吟唱出來,是一種自我遣懷,自我撫慰,猶如受傷的小動物,只有自己舔吮傷口,自己忍受痛苦,自己體驗悲傷。

  倘若受傷後連哀叫的慾望和本能都喪失了,那便徹底麻木了,物質化了。對於受慣了命運擺弄、痛苦煎熬、憂傷折磨的心靈來說,艱難坎坷辛勞疲憊槍林刀箭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形如搞札,心如死灰,完全喪失了作為一個活的生命個體的靈性和生氣。

  對憂傷和痛苦的敏感,不僅表明個體對自己生存處境的真切關注,也表明了個體的自我意識和意志。對憂傷和痛苦的表也不僅僅是一種無助的感嘆和哀傷,而且也是表達不甘於忍受比傷和痛苦、不甘於向命運屈服的一種特有方式。它所要告訴我們的無我憂傷,我痛苦,我無助,但我不願,我不服,我也有自己的嚮往和追求,有自己的價值和尊嚴。

  能夠這樣去想、去做的個體,實際上並不“小”。從他無能為力、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角度說,他是弱小的;從他不願屈服於命運的擺佈、有自己的追求的角度說,他卻是了不起的。正因為這樣,吟唱自己的內心憂傷和痛苦,就已經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比即使歌吟者本身像是不經意地這樣做,然而其內心深處的動機卻昭然若揭。

  整個人生就如一場戰爭。活著就會被迫捲入這場戰爭之中,就會有憂傷、痛苦、煩惱,恐懼、絕望。嚮往。追求、無助等等生存體驗。表達這些體驗的詩,本身就是動人的生存哲學。

  後世影響

  《小雅·采薇》一詩對後世文學產生了較大影響。此詩無論是人物形象、內容取材還是構思寫法,都對後世如杜甫寫作《前出塞九首》和《後出塞五首》提供了借鑑的範例;在後來的如陳陶《隴西行》、范仲淹《漁家傲·秋思》等作品裡,也能依稀地聽到這首詩在時間和生命的河流裡所激起的遼遠而空曠的迴音。還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被稱為《詩經》三百篇最佳詩句之一,自南朝謝玄以來,對它的評析已綿延成一部一千五百多年的闡釋史。而“昔往”“今來”對舉的句式,則屢為詩人追摩,如曹植“始出嚴霜結,今來白露晞”(《情詩》),顏延之“昔辭秋未素,今也歲載華”(《秋胡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