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到底寫了多少種植物
《詩經》中到底寫了多少種植物呢?大家是否知道呢?下面來看看!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
舜,就是木槿花。
中國文人賞花時並不是單單欣賞花兒美麗的外表,他們常常把花木當作與人類在本質上具有一致性的靈性之物來對待。因此,他們在對花木的審美過程中,往往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自己的心情、感受藉助花木表達出來。
《詩經》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繞不過的一本書,不僅因為它是古代詩歌的開端,更因為它熱情浪漫,意境唯美,尤其是其中出現了許多美麗的植物,光聽聽名字都覺得很驚豔。曾經出現在《詩經》中的植物的美好姿態,於字裡行間的古樸典雅氛圍中,美人如詩,草木如織,娓娓道來流傳千年的畫意與詩情。啊,原來出現在《詩經》裡的植物都長這樣。
///
-荇菜-
即莕菜,別名水荷葉。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周南·關雎》
《詩經》以《關雎》開篇,讓整部書充滿思念的氛圍,荇菜是被提及的第一種植物。荇菜是水環境的標誌物,荇菜所居,清水繚繞。可見荇菜是高潔之物,所以在《關雎》中用荇菜來比喻女子,參差不齊的荇菜在水中左右飄搖,正如那窈窕淑女,讓人日夜思念嚮往。
-甘棠-
別名鹿梨、棠梨、野梨、鳥梨等。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剪勿敗,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說。
《召南·甘棠》
前人栽下的樹木,可供後人乘涼;前人創下的基業,可讓後人坐享。後人不忘前人,留下樹木睹物思人;後人為了感念前人, 把基業代代相傳。人類的歷史程序,大概就是這樣生生不息,世代相傳的。
-葭-
指初生的蘆葦。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秦風·蒹葭 》
早晨的薄霧籠罩著一切,晶瑩的露珠已凝成冰霜。只看得見水和若影若現的蘆葦。一位羞澀的少女緩緩而行。但卻怎麼也尋找不到,急切而又無奈的.心情正如螞蟻爬一般癢,又如刀絞一般痛。如果把詩中的“伊人”認定為情人、戀人,那麼,這首詩就是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
-葛-
別名葛藤、甘葛、野葛等。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王風·采葛》
熱戀中情人無不希望朝夕廝守,耳鬢相磨,分離對他們是極大的痛苦,所謂“樂哉新相知,憂哉生別離”,即使是短暫的分別,在他或她的感覺中也似乎時光很漫長,以至於難以忍耐。那個采葛的姑娘啊,一天未見,就如三個秋季一樣長啊!
-桃-
薔薇科、桃屬植物。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周南·桃夭》
《詩經》裡的桃,端莊豔麗,是男子有室,女子有家的引導物,其中可以看出豐饒健康的兩個生命,是怎樣開始歡歡喜喜的開始一段嶄新的生活的。長久安寧的家庭生活,桃的清香、包容和日積月累的蜜露餵養,這或許就是古人取桃為詩,祝福家庭最長久的另一重願望吧。
-荷-
荷花。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
山有橋松,隰有游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
《鄭風·山有扶蘇》
《鄭風·山有扶蘇》藏著一副朦朦朧朧的畫面:一個雖有遺憾但也心滿意足的女子在想:念想是一種無用之物吧,走過綠茸茸的灌木叢,走過挺拔俊秀的松樹林,曾經夢到的那個人始終沒有出現,卻在無意間碰到這個像風搖荷花般狂且狡的愛人,然而,終歸還是遇到了讓我如此歡喜的愛人,我在這花草間,調笑這個總是遲到的人吧。
- 木瓜 -
薔薇科木瓜屬,灌木或小喬木。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衛風·木瓜 》
瓊琚是一種美玉。你贈給我木瓜,我回贈你美玉。這體現了一種人類的高尚情感。這種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贈的東西及其價值的高低在此實際上也只具有象徵性的意義,表現的是對他人對自己的情意的珍視。
—舜花即木槿—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
將翱將翔,佩玉瓊琚。
《鄭風·有女同車》
《詩經》中出現的植物遠遠不止這些,而你喜歡哪一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