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詩經> 《詩經》中的婚姻愛情詩

《詩經》中的婚姻愛情詩

《詩經》中的婚姻愛情詩

  《詩經》是我國詩歌的源頭,而其中的愛情詩更具有明顯的特徵,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引言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標誌著我國古代文學的誕生。《詩經》中的作品大都關注現實,其所反映的社會內容豐富而深刻,題材多樣,尤以表現婚姻和愛情的詩歌最能體現當時人們的精神狀態和情感活動,這類詩歌在《詩經》中佔有很大的比例,《詩經》中的婚姻愛情詩從內容、藝術手法等方面都有其鮮明的特色,同時對後世的文學發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礎併產生長遠的影響。

  一、從內容方面談《詩經》中的婚姻愛情詩

  1 追求婚姻自由和對愛情的忠貞

  作為我國古代文學的開端,《詩經》中的婚姻愛情詩有其特定的社會背景和歷史環境:在那個社會,青年人想要追求忠貞不渝的愛情就要衝破封建禮教和封建家長制的束縛;婦女的社會地位低下,封建的婚姻制度更加劇了女性的苦難。因此,追求婚姻自由和對愛情的忠貞成為那時婚姻愛情詩中最為突出的特點。在表達對忠貞愛情的追求方面,大膽而又委婉,其中《氓》最具代表性,“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它透過一個婦女的`不同尋常的悲慘遭遇,體現出了對整個男權社會的不滿,表現出了強烈的反抗精神,在最後的結尾處女子主動提出了與對方決裂,這很明顯的就體現出一種堅強不屈的反抗精神。

  2 樂觀熱情的感情基調和濃厚的民歌特色

  這些婚戀詩歌健康、樂觀的感情基調是建立在勞動人民的社會地位和勞動生活上的。《周禮,春官,媒氏》中說:“中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寫出了二月天氣漸暖,人們可以適當在戶外活動,經過了一個冬天的寒冷過程,男女人們身心都得到了適當的舒展,世界萬物花草萌發,勾起了人們對美好事物追求的慾望。《詩經》中的婚姻愛情詩大都出現於十五國風當中。是由中下層勞動人民所創作,大膽潑辣,體質短小,帶有濃烈的民歌特色。例如《鄭風》中收錄的《將仲子》,著力刻畫了女子的內心矛盾,表達壓抑的青年渴望衝破封建禮教的束縛,追求自由戀愛的精神,這首詩歌屬於鄭地,可見其具有濃厚的民歌特色。

  3 強烈的抒情性特徵

  在我國的文學史上,《詩經》不僅是我國現實主義文學的源頭,同時也是我國抒情文學的源頭。《詩經》中的敘事詩較少,主要以抒情詩為主。例如:怨婦詩大都體現了婦女遭受婚姻的不幸,或被拋棄的悲慘命運,帶有強烈的悲情色彩。《君子于役》是一首閨怨詩,抒發女子對其丈夫久久不歸的深切思念之情;《子衿》抒發了主人公對戀人的眷戀之情。正是由於婚戀詩中這種強烈的抒情性特徵,從而增添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令我們瞭解到了古代人民真摯深厚的感情以及他們對於生活的熱愛之情,為我國後世文學作品中的抒情特徵作了堅實的鋪墊。

  二、在表現手法上對於“賦”、“比”、“興”的恰當運用

  《詩經》開創了“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賦”就是鋪陳排比,如《伯兮》“焉得宣草,言樹之背”由自己的憂愁無法排遣,聯想到忘憂草,從而說明其想念丈夫是憂思之源。在後代的詩歌中這種表現手法也很常見,例如被譽為“樂府雙壁”的《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辭》都廣泛的運用了這種手法。“比”一般指比喻,是修辭意義上的一種表現手法。如《氓》中“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黃而隕”用來比喻女子對於青春易逝、容顏衰老的感嘆。“興”是指藉助他物來引起此物。例如:《桃夭》中“桃之天天,爍爍其華,”用桃花燦爛的樣子來說明新娘的美麗漂亮。

  三、婚姻愛情詩對於後世的影響

  婚姻愛情詩無論從內容或藝術手法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並對後世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首先,婚姻愛情詩中強烈的抒情性奠定了我國古代詩歌的抒情傳統,如屈原的《離騷》是一首抒情長詩,塑造了鮮明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古詩十九首》主要抒寫遊子思婦之情;而盛唐時期的偉大詩人李白的浪漫狂放和杜甫的沉鬱頓挫更是將抒情發揮到了極致。

  其次,婚姻愛情詩所體現的現實主義傳統對後世文學作品的創作有著深遠影響,是因為它即關心社會下層人民的命運、同時也歌頌了忠貞的愛情,諷刺了那種對愛情不忠的男子“二三其德”的不良作風。《孔雀東南飛》中就歌頌了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愛情忠貞不渝,衝破封建思想的束縛,體現出了為了愛情的一種無畏的反抗精神:再如白居易的《新樂府》關注現實,批判黑暗勢力,兩漢樂府詩中“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精神等。

  總之,《詩經》從詩歌題材、詩歌內容、藝術表現方式等方面都對我國的詩歌發展產生了及其深遠的影響,尤其對婚姻愛情描述的詩歌中,更是對後世文人的創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礎。現今的人們在追求高度的藝術境界和文學品位時更不能忘記古人為我們留下的文學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