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詩經> 詩經·國風·鄭風·叔于田

詩經·國風·鄭風·叔于田

詩經·國風·鄭風·叔于田

  叔于田

  朝代:先秦

  原文:

  叔于田,巷無居人。豈無居人?不如叔也。美且仁。

  叔於狩,巷無飲酒。豈無飲酒?不如叔也。美且好。

  叔適野,巷無服馬。豈無服馬?不如叔也。美且武。

  簡介:

  《鄭風·將仲子》出自《詩經·國風·鄭風》,共三章,章七句,一章一韻。大致說一位女子為避口舌之嫌,籲求情人離自己居住的地兒遠些。語言明快,帶有市井之風。先秦時代的男女交往,大約經歷了防範相對寬鬆,到逐漸森嚴的變化過程。《將仲子》所表現的,便正是一位青年女子在這種輿論壓迫下的畏懼、矛盾心理。《毛詩序》認為此詩是“刺莊公”之作,鄭《詩辨妄》認為此詩是“淫奔之詩”,今人多不取此二說。本詩往復迴環,情韻相生,讀之扣人心絃,是《詩經》中描寫愛情的傑作。

  註釋:

  讚美一位青年獵手仁愛、英俊而勇武,沒有人比得上。

  1、叔:男子。崔述《讀風偶識》:“仲與叔,皆男子之字。”

  2、田:打獵。《毛傳》:“田,取禽也。巷,裡塗也。”

  3、:確實。

  4、狩:《毛傳》:“冬獵曰狩。”《通釋》:“狩又為田獵之通稱。於狩,猶于田也。”

  5、服:駕馭。

  6、武:《集疏》:“武者,謂有武容。”

  譯文:

  三哥打獵在野地,里巷空曠不見人。哪是真的不見人?沒人能與三哥比,確實俊美又謙仁。

  三哥打獵在冬季,里巷再沒人喝酒。哪是真沒人喝酒?沒人能與三哥比,那麼有為又聰秀。

  三哥打獵在郊外,里巷再沒人騎馬。哪是真沒人騎馬?沒人能與三哥比,英俊勇武本領大。

  詩經故事:

  勵精圖治的鄭武公,在得到周的封田,兼併了、兩國後,又用苦肉計,殺了對胡國主戰的大夫關其思,麻痺胡國,又趁其不備時,突然用兵,滅掉了胡國,奪得了大遍的土地。

  鄭國日益興隆開來,武公去世後,太子寐生即了位,這就是鄭莊公。

  關其思雖然是被鄭武公殺了的,可武公心裡明白是冤屈了關其思,所以打下胡國後,就對關其思的後人給以重重的封賞,把他的大兒子關玉伯封為了千戶,在河灣裡落了戶,並讓太子寐生時時照顧於玉伯。

  河灣是新開發出來的華之地,來此的大多是九洲各地投奔鄭國的流民百姓,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生活技藝,匯聚了眾多能幹人等,三教九流,無所不有,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在;關玉伯治理著這樣一個地方,自然是家業豐,鄭莊公也覺得對的起他那屈死的爹爹了。

  河灣裡眾多出色弟子中,要數張望財家的老三是個人物了;這小子,騎馬射箭、吹拉彈唱、飲酒頌詩無所不會,身長八尺、面如朗月、目似寒星、唇紅齒白、一表人材,更難得的是從不欺貧壓弱卻專愛打抱不平。

  那一日張老三正和幾個哥們在街上行走,見關家大少領著一群家奴外出行獵,鬧市中馳馬飛,呼嘯而過,行人們紛紛閃道,快出街頭時,迎面碰上一位挑菜擔的老人,躲閃不及,被馬兒撞上了菜筐,那老人頓時就像一隻陀螺似的在街頭飛旋起來,轉了四五個圈,踉踉蹌蹌的倒在了街中間,那馬兒也沒跑出幾步,斜剌剌的摔在了道旁,關大少身手也還算不錯,一個就地十八滾,跟著一個鯉魚打挺也站了起來,他站起了不打緊,可他手下那一幫人全撲了上去,傢伙都招乎到了那個賣菜的老人身上了,紅的是血,清的`是汗,都從老人的身上流了出來。

  張老三正從那裡過呢,一看這樣,那還了得?衝上去也沒言語的動起手來,關大少痴愣愣的看著他那一幫手下就像著了似的一個個撲上去,卻又一個個的飛了出來,不一會也都倒下了;現在,街面上站著的就只有張老三和關大少兩人了。

  關大少不依張老三,張老三不饒關大少,兩人倒是平時都認識的,也沒動手,就拉拉扯扯的跑到了關大少家評理,這一下不光驚動了關玉伯,還驚動了關家小姐關雪嬌!關家是從周地遷來的老鄭民了,對鄭桓公立國以來一慣的待民方法還是清楚的,那關玉伯倒也不護短,喝退了吵吵嚷嚷的家奴,問了問情況,那張老三此時是侃侃而談,擺事實、講道理還引經據典,說得關大少臉紅脖粗的低下了頭,偷看的雪嬌小姐倒也看了個如痴如醉的,未了,關玉伯賠了賣菜人的菜錢,還讓郎中來瞧了傷,言語中又稱讚張老三,老三這個人脾氣也怪,受不得人誇,人家一誇,自已也臉紅了,未了倒向關玉伯賠了不是,自已攙扶著老人送家去了。

  張老三一走倒不要緊,可關家小姐關雪嬌就不得了了,自那以後就愛上街玩了,街上、酒店、茶樓、戲院她都時常去觀顧的,可誰也不知道,她去的地方,時常能看見張老三呢。可見歸見,卻誰也沒有搭理過誰的,甚至是目光的對視也不曾有過。呵呵,關雪嬌小姐可是有史記載的暗戀的第一人呢。

  若是一日見不著張老三,便覺得白上了一趟街,一個人和事都沒有瞧見似的了。可張老三的愛好廣泛,時常出外打獵遊玩,那雪嬌小姐的相思也就一日重於一日了。

  叔于田,巷無居人。豈無居人?不如叔也。美且仁。

  叔於狩,巷無飲酒。豈無飲酒?不如叔也。美且好。

  叔適野,巷無服馬。豈無服馬?不如叔也。美且武。

  鑑賞:

  此詩的主旨,古今因對“叔”一詞特指與否的不同理解,而明顯地分為兩派。一派認為“叔”是特指鄭莊公之弟太叔段。《毛詩序》雲:“《叔于田》,刺莊公也。叔處於京,繕甲治兵,以出於田,國人說而歸之。”歐陽修《詩本義》雲:“詩人言大叔得眾,國人愛之。”雖兩者有“刺鄭莊公說”與“讚美叔段說”的不同,但對此詩“悅”、“愛”叔段的內容並無歧解。另一派認為“叔” 非特指。今人陳子展《詩經直解》說:“《叔于田》,讚美獵人之歌。”程俊英《詩經譯註》說“這是一首讚美獵人的歌”,以為“叔”指青年獵手;袁梅《詩經譯註》則承朱熹《詩集傳》“或疑此亦民間男女相說之詞也”之說緒餘,說:“這支歌,表現了女子對愛人真純的愛慕。”以為“叔”指男性情人。

  據《左傳·隱公元年》記載,太叔段勇而有才幹,並深得其母武姜的寵愛,被封於京地後,整頓武備,舉兵進攻鄭莊公,最終失敗外逃。若詩中之“叔”為太叔段,則此詩當為其擁護者所作,但按驗文字,並無明證。至於說詩中含“刺”,更屬無稽之談。因此今人多不取《毛詩序》之說,實為順理成章之事。筆者以為,從文字本身看,“讚美獵人說”應是最站得住腳的,雖然本事不可考,但惟其不受具體人事限制,興發感動力才不需激發便具有超越時空的動量。

  在《詩經》三百篇中,《叔于田》並不是很引人注目的篇章,但若論其藝術成就,此詩當可與那些最優秀之作相頏。詩分三章,純用賦法,但流暢諧美中有起伏轉折,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則與假比興曲筆描寫者異曲同工,難分軒。它的成功之處,除了運用《詩經》中常見的章段復沓的佈局外,還在於運用設問自答、對比誇張的藝術手法。

  章段復沓,是《詩經》中最重要的結構特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口傳文化社會中祭儀表演時的應和歌唱。復沓的作用可類比於押韻,是潛在的心理和聲,它反覆地再現主旋律,喚起聽眾或讀者的認知和體會。《叔于田》三章句式結構全同,與其他類似結構的《詩經》篇章一樣,有一種迴環往復的音響效果,同時也因為復沓而加深了聽眾或讀者對主人公“叔”的印象。而這種復沓是有變化的復沓,各章各句替換幾個字,既保持韻律感,又深化了主題。實際上,拿現代音樂術語來解說,此詩正是一首分節歌,而“不如叔也”一句則是唯一的一句副歌歌詞。

  章句復沓,自然算不上是《叔于田》一詩的專利,但設問自答、對比誇張則是其獨具個性的特色。各章第二句“巷無居人”、“巷無飲酒”、“巷無服馬”,第三句“豈無居人”、“豈無飲酒”、“豈無服馬”,第四句“不如叔也”,第五句“美且仁”、“美且好”、“美且武”,相互間有這樣的邏輯關係:第二句否定,第三句反詰,第四句作答,第五句述因,透過自問自答,將“美……”、“不如……”、“巷無……”(真的既英俊又……,人們都不如他,因此巷裡沒有人……)這樣的正常順序作一轉換,頓覺奇峰突起,餘味曲包。陳震《讀詩識小錄》評道:“平說安能警策,突突折,簸弄盡致,文筆最奇。”吳生《詩義會通》也說:“案,故奇句而自解釋之,文章家之逸緻也。”對此妙筆都青眼有加。這一設問自答的手法,實際上源出周人對商人占卜貞問的甲骨刻辭的著意仿。在甲骨卜辭中,因求問神靈需將正反兩種結果都記刻於龜甲上,請決於神判,便產生了此類句法的濫觴。此詩中,一正一反,直陳與疑問並舉,主要就在於以“突奇峭快”(陳震語)的筆墨引出下文“不如叔也”,這一結論。而“巷無居人”、“巷無飲酒”、“巷無服馬”的誇張描寫,則將眾人“不如叔也”的平庸與“叔” “美且仁”(“且好”、“且武”)的超卓兩者間的反差強調到極致。而透過居里、喝酒、騎馬這樣的生活細節來表現“叔”的美好形象,也很有人情味,有較強的煽情作用。詩的末句在“不如叔也”一句已將主要內容交代完畢之後逸出一筆,不僅使主題更為充實,也使對“叔”的誇張描寫顯得有據可信。

  總之,此詩雖非《詩經》中名篇,但其審美價值自不容輕視。錢鍾書《管錐編》指出:唐韓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非無馬也,無良馬也”數句,句法正出自此詩,其對後世的影響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