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詩經> 詩經《采蘩》鑑賞

詩經《采蘩》鑑賞

詩經《采蘩》鑑賞

  《採》,《詩經·召南》的一篇。全詩三章,每章四句。這是一首反映人們為祭祀而勞作的詩,主要敘寫為了採辦祭祀所需的用來燎燒的蒿草,主人公大費周章地去尋找和採辦的經過和完成祭祀過程的辛勞。此詩主人公即採者的身份歷來有爭議,或說宮女,或說夫人,或說奴僕。全詩三章疊詠,其主要特色在於前兩章以一問一答出之,明顯地受了原始民歌的影響;末章寫其儀容,用“僮僮”“祁祁”,言語雖簡,而採者之儀態神情可現。《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對後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成為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

  採

  【題解】寫婦女採供奉祭事。

  於以採,於沼於。於以用之,公侯之事。

  於以採,於澗之中。於以用之,公侯之宮。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還歸。

  【註釋】

  1、:白蒿。

  2、:小沙洲。

  3、事:祭祀。

  4、宮:宗廟。

  5、被(皮pí):婦女的假髮。僮僮(童tóng):高聳狀。

  6、夙:早晨。

  7、祁祁:極言其多。

  【白話譯】

  何處可以採白蒿,湖澤之畔和沙洲。採來白蒿作何用,公侯之家祭祖宗。

  何處可以採白蒿,山澗之中路迢迢。採來白蒿作何用,公侯之家祭宗廟。

  夫人假髮高又松,早晚忙碌在後宮。夫人髮飾多又密,忙完一天才休息。

  【講解】

  閱讀此詩,先予判明詩中主人公的身份,也許有助於把握全詩的情感。

  《毛詩序》曰:“採,夫人不失職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則不失職矣。”是以為此乃貴族夫人自詠之辭,說的是盡職“奉祭祀”之事。朱熹《詩集傳》則曰:“南國被文王之化,諸侯夫人能盡誠敬以奉祭祀,而其家人敘其事以美之也。”定主人公為“家人”,這是對毛序的一大修正。不過以為那辛勤“採”、“夙夜在公”的還是“諸侯夫人”,於詩意未免仍有隔膜。

  誠然,古代貴族夫人也確有主管宗廟祭祀的職責,但並不直接從事採摘、洗煮等勞作。《周禮·春官宗伯》稱:“世婦,掌女宮之宿戒,及祭祀,比其具。”賈公彥疏謂“女宮”乃指有罪“從坐”、“沒入縣官”而供“役使”之女,又稱“刑女”。凡宮中祭祀涉及的“及盛之”,均由“女宮”擔任。而此詩中的主人公,既稱“夙夜在公”,又直指其所忙碌的地方為“公侯之宮”,則其口吻顯示的身份,自是供“役使”的“女宮”之類無疑。

  詩之開篇,出現的正是這樣一些忙於“採”的女宮人。她們往來於池沼、山澗之間,採夠了祭祀所需的'白蒿,就急急忙忙送去“公侯之宮”。詩中採用的是短促的問答之語:“哪裡採的白蒿?”“水洲中、池塘邊。”“採來作什麼?”“公侯之家祭祀用”答問之簡潔,顯出採之女勞作之忙,似乎只在往來的路途中,對詢問者的匆匆一語之答。答過前一問,女宮人的身影早已過去;再追上後一問,那“公侯之事”的應答已傳自遠處。這便是首章透露的氛圈。再加上第二章的復疊,便愈加顯得忙碌無暇,簡直可以從中讀出穿梭而過的女宮人的匆匆身影,讀出那從池沼、山澗飄來,又急促飄往“公侯之宮”的匆匆步履!

  【作品鑑賞】

  《毛詩序》曰:“採,夫人不失職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則不失職矣。”是以為此乃貴族夫人自詠之辭,說的是盡職“奉祭祀”之事。朱熹《詩集傳》則曰:“南國被文王之化,諸侯夫人能盡誠敬以奉祭祀,而其家人敘其事以美之也。”定主人公為“家人”,這是對毛序的一大修正。不過以為那辛勤“採”、“夙夜在公”的還是“諸侯夫人”,於詩意未免仍有隔膜。

  誠然,古代貴族夫人也確有主管宗廟祭祀的職責,但並不直接從事採摘、洗煮等勞作。《周禮·春官宗伯》稱:“世婦,掌女宮之宿戒,及祭祀,比其具。”賈公彥疏謂“女宮”乃指有罪“從坐”、“沒入縣官”而供“役使”之女,又稱“刑女”。凡宮中祭祀涉及的“及盛之”,均由“女宮”擔任。而此詩中的主人公,既稱“夙夜在公”,又直指其所忙碌的地方為“公侯之宮”,則其口吻顯示的身份,自是供“役使”的“女宮”之類無疑。

  詩之開篇,出現的正是這樣一些忙於“採”的女宮人。她們往來於池沼、山澗之間,採夠了祭祀所需的白蒿,就急急忙忙送去“公侯之宮”。詩中採用的是短促的問答之語:“哪裡採的白蒿?”“水洲中、池塘邊。”“採來作什麼?”“公侯之家祭祀用”答問之簡潔,顯出採之女勞作之忙,似乎只在往來的路途中,對詢問者的匆匆一語之答。答過前一問,女宮人的身影早已過去;再追上後一問,那“公侯之事”的應答已傳自遠處。這便是首章透露的氛圈。再加上第二章的復疊,便愈加顯得忙碌無暇,簡直可以從中讀出穿梭而過的女宮人的匆匆身影,讀出那從池沼、山澗飄來,又急促飄往“公侯之宮”的匆匆步履!

  第三章是一個跳躍,從忙的野外採摘,跳向了忙碌的宗廟供祭。據上引《周禮》“世婦”註疏,在祭祀“前三日”,女宮人便得夜夜“宿”於宮中,以從事洗滌祭器、蒸煮“盛”等雜務。由於乾的是供祭事務,還得打扮得漂漂亮亮,戴上光潔黑亮的髮飾。這樣一種“夙夜在公”的勞作,把女宮人折騰得不成樣子。詩中妙在不作鋪陳,只從她們髮飾“僮僮”(光潔)向“祁祁”(鬆散)的變化上著墨,便入木三分地畫下了女宮人勞累操作而無暇自顧的情狀。那曳著鬆散的發行走在回家路上的女宮人,此刻帶幾分慶幸、幾分辛酸,似乎已不必再加細辨——“薄言還歸”的結句,已化作長長的喟嘆之聲,對此作了無言的回答。

  此詩仍是三章疊詠,而其主要特色在於前兩章以一問一答出之。末章寫其儀容,用“僮僮”、“祁祁”,言語雖簡,而宮女之儀態神情可現。而一問一答的形式,明顯地受了原始民歌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