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詩歌教案及教學反思《吹泡泡》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典的詩歌吧,不同的詩歌,其語言藝術所表現的語言風格、特點、技巧各不相同。那麼什麼樣的詩歌才是好的詩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語言詩歌教案及教學反思《吹泡泡》,歡迎閱讀與收藏。
活動目標:
1.透過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愉快地感知、理解詩歌的有趣內容,並能初步跟唸詩歌。
2.能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積極動腦筋,學習仿編詩歌,初步感知事物間的對應關係。
3.重點感知字詞:吹泡泡、泡泡、雞蛋、蘋果、星星、烏雲。
活動準備:
1.與詩歌對應的圖片一套:母雞和雞蛋、蘋果和果樹、月亮和星星、烏雲和雨點。
2.小蝌蚪、花朵、白雲、貝殼、樹葉、汽車等圖片若干和他桃子圖片一張,反面寫上“泡泡”,與幼兒人數相等。
3.字卡:吹泡泡、泡泡、雞蛋、蘋果、星星、烏雲。
活動過程:
一、吹泡泡
1.聽著音樂,教師和幼兒一起吹泡泡,玩泡泡,體驗快樂情緒。
2.教師:我們吹的泡泡是怎麼樣的?(幼兒:圓圓的,有大,有小)
3.(請幼兒自由坐在墊子上)今天,老師還帶來了許多泡泡,和剛才吹的泡泡不一樣,我們來看看,是什麼泡泡?
二、出示圖片,學習詩歌
1.出示雞蛋
教師提問:(1)這是什麼泡泡?(出示字卡“雞蛋”)(2)雞蛋會是誰吹的泡泡?為什麼?請你們聽一聽(教師示範念)。幼兒回答後集體學念。
2.出示蘋果
教師提問:(1)這是什麼泡泡?(出示字卡“蘋果”)(2)蘋果又是誰吹的泡泡?(3)為什麼說蘋果是果樹吹的泡泡?(教師示範念)
幼兒集體學念。
3.同時出示星星和烏雲
教師提問:看一看,它們又是誰吹的泡泡?(出示字卡“星星”和“烏雲”)為什麼?
引導幼兒圍繞兩個問題同時回答,幼兒學唸詩歌最後兩句。
4.完整學唸詩歌。
(1)教師:老師這裡還有許多泡泡,如果你們知道是誰吹的就一起告訴我好嗎?(教師再次出示“蘋果”、“雞蛋”、“星星”、“雨點”的圖片)
(2)教師:哇!這麼多可愛的泡泡連起來就成了一首好聽的詩歌,題目叫《吹泡泡》(出示字卡“吹泡泡”,並請幼兒學念題目)。我們一起來朗讀這首詩歌吧!
三、啟發幼兒仿編詩歌
1.咦?老師的椅子底下也有一個泡泡,讓我們來看看是什麼泡泡?(出示桃子圖片,背面有“泡泡”字卡。)桃子泡泡可能是誰吹的.呢?
2.我們周圍還有許多泡泡,請你們去找一找,找到之後輕輕的坐回自己的位置。看看你找到的是什麼泡泡?(幼兒自由選擇周圍的“泡泡”,如:小蝌蚪、花朵、白雲、貝殼、樹葉等,人手一份。)請拿到同一種“泡泡”的好朋友坐到一起。
3.這些泡泡是誰吹的呢?請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還可以和你的好朋友討論討論。(啟發幼兒仿編詩歌,如:小蝌蚪是青蛙媽媽吹得泡泡;花朵是土地吹的泡泡;白雲是藍天吹的泡泡等。)
4.請拿同一種“泡泡”的小朋友一起將仿編的詩歌念給大家聽,集體編成一首完整的詩歌。
四、到戶外繼續找“泡泡”
教師:我們一起到外面找一找,還有哪些泡泡,再來想一想它們又是誰吹出來的,好嗎?
附:詩歌《吹泡泡》星星是天空吹的泡泡,雨點是烏雲吹的泡泡,雞蛋是母雞吹的泡泡,蘋果是果樹吹的泡泡。
活動反思:
在多次吹泡泡的遊戲活動後,引導幼兒接觸這樣優秀的文學作品,加深了他們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培養其想象力、創造力,口語表達能力。幫助幼兒體驗了詩歌明快、活潑有趣的情感基調,幫助引導幼兒模仿詩歌的句式進行創編。
整節課下來幼兒在學習當中得到了樂趣,體會到生活當中處處有學問,知道知識來源於生活。在觀察中體會到探究的樂趣。幼兒們展開豐富的想象,給這篇課文賦予了更多的靈與肉。學習氣氛濃烈,整體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