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詩歌> 高考詩歌語言鑑賞技巧

高考詩歌語言鑑賞技巧

高考詩歌語言鑑賞技巧

  高考古詩鑑賞對語言層面的考查,通常著眼於句子構成中關鍵字、句的理解、整篇詩詞的語言藝術風格把握。高考詩歌鑑賞涉及如下兩方面:

  一、煉字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請看20xx年四川卷如下詩歌鑑賞題: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子規

  [元]曹伯啟

  蜀魄曾為古帝王,千聲萬血送年芳。

  貪夫倦聽空低首,遠客初聞已斷腸。

  錦水春殘花似雨,楚天夢覺月如霜。

  催歸催得誰歸去,唯有東郊農事忙。

  【注】子規:即杜鵑,又名蜀魄、蜀魂、催歸,相傳為古蜀王杜宇所有。

  本詩第二聯中的空字極富韻味。請結合詩句簡要賞析(3分)

  煉字題的解題要領是這樣的:(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據此此題的參考答案如下:

  空字在詩句中是徒勞的白白地的意思。空字既傳神地描繪出貪夫倦聽卻不得不聽的矛盾之態,又形象地表達出了貪夫徒勞無奈、難以排遣的惆悵之情。

  再看20xx年安徽卷如下詩歌鑑賞題:

  最愛東山晴後雪①

  [宋]楊萬里

  只知逐勝忽忘寒,小立春風夕照間。

  只愛東山晴後雪,軟紅光裡湧銀山。

  [注]①本詩為《雪後晚睛,四山皆青,惟東山全白,賦<最愛東山晴後雪>二絕句》中的一首。

  請賞析軟紅光裡湧銀山中軟、湧二字的妙處。(4分)

  參考答案:軟字以觸覺寫視覺,生動地寫出了夕陽餘暉可感可觸、柔和溫暖的獨特美感;湧字運用比擬的修辭手法,形象的描繪出在夕陽紅光映照之下,白雪覆蓋的東山如銀濤湧出的奇麗景象。

  煉字的品味,重在體會這些經錘鍊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又再看20xx年湖北卷如下詩歌鑑賞題:

  送鄒明府遊靈武

  賈 島

  曾宰西畿縣,三年馬不肥。債多平劍與,官滿載書歸。

  邊雪藏行徑,林風透臥衣。靈州聽曉角,客館未開扉。

  【注】明府:對縣令的尊稱。靈武:即靈州(治所在今寧夏靈武縣)。

  賈島注重用字推敲,請對第三聯中的.藏、透二字作簡要賞析。(4分)

  藏字,運用擬人手法,描繪人行之跡很快便為大雪覆蓋的邊塞雪景,寫景生動,頗有畫意;一個藏字,已包含大雪紛飛、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蘊。透字,極為傳神地展現了林間朔風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時還隱含風急、天寒、衣單等內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煉字之妙的體味,要結合語境來進行。詩中動詞最可傳遞意境,表現人物:一個動詞藏,要從手法方面去說其妙,也要從內容方面去說其意;透字更為形象貼切,以此拓展賞析空間,就能夠把用字之妙揭示得淋漓盡致。

  二、煉句。

  如20xx年遼寧卷如下詩歌鑑賞題: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8~9題。

  初見嵩山

  張耒

  年來鞍馬困塵埃,賴有青山豁我懷。

  日暮北風吹雨去,數峰清瘦出雲來。

  [注] 張耒:北宋詩人,蘇門四學士之一,因受蘇軾牽連,累遭貶謫。

  數峰清瘦出雲來一句妙在何處?清瘦有何種精神內涵?(6分)

  煉句題的解題要領是這樣的:(1)解釋該句的意思。(2)點明手法,展開聯想分析句子描述的景象。(3)點出該句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煉句題解題框架:句意+情感+藝術效果

  據此此題的參考答案如下:

  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積雲中突現,基於這種觀感,作者運用了擬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語新奇;一個出字,作者運用了以動寫靜的手法,賦予山峰動感,使山峰與雲層形成了尖聳與廣闊、躍動與靜態相結合的畫面。②清瘦表現了作者清高獨立、人格堅守的精神氣質。

  第一問妙在何處主要答作用,鑑賞時要考慮運用了何種表現手法,再考慮語言特點或富有表現力的詞,然後分析表達效果。第二問,答詩歌的內涵,既要理解句子的表層義,更要挖掘句子的深層義。

  再如20xx年福建卷如下詩歌鑑賞題::

  望江南

  [宋]李綱

  江上雪,獨立釣魚翁。箬笠但聞冰散響,蓑衣時振玉花①空。圖畫若為工。 雲水暮,歸去遠煙中。茅臺竹籬依小嶼,縮鯿圓鯽入輕籠。歡笑有兒重。 (選自《御選歷代詩餘》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

  箬笠但聞冰散響,蓑衣時振玉花空,這兩句的描寫頗為精妙,請簡要賞析。(3分)

  箬笠、蓑衣勾勒出釣翁雪天垂釣的外在形象,畫面簡約,意境空靈。冰散響描寫輕細的聲音,襯托出環境的寂靜、釣翁的寧靜。釣翁時振玉花空的動作,襯托出釣翁的凝定。但字寫出了釣翁的心無旁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