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三字經> 三字經讀後感集合15篇

三字經讀後感

三字經讀後感集合15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字經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字經讀後感1

  還記得在上二年級的時候,班主任譚老師就開始組織我們背誦《三字經》。一年過去了,我仍然在堅持學習和誦讀。經過反覆琢磨,認真思考,我終於明白《三字經》對處於學習和求知階段的我們來說,非常有益。

  《三字經》是我們學習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好老師,它向我們展示了中國歷史的縮影,讓我們領略到了中華文化的無窮魅力。真的是“古今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

  讀著《三字經》,它引領著我走向思想道德教育的殿堂,短小精緻的至理名言,讓我受用一生,使我在經典中獲得智慧的啟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告訴我們:人剛剛生下來的時候,個個都有善良的天性。小時侯,這種天性大家都差不多。但是長大後,受環境和教育的影響,就會養成許多不同的習慣。譚老師對我們說:“好的習慣多了,就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學生;壞習慣多了就會成為一個壞孩子。”因此我們從小就應該接受良好的教育,聽從老師和長輩的教誨,多參加一些有益的集體活動,不成天上網、打遊戲,不參加不利於健康的活動,使自己長大後成為一個對祖國、對人民有用的人。《三字經》中像這種對我們有教育作用的句子還有很多。

  《三字經》讓我們在愉悅的閱讀氛圍內汲取知識的養料。《三字經》不僅可以激發我們的閱讀興趣,還可以豐富我們的內心世界,提高我們的文學素養,還能起到啟迪智慧和淨化心靈的作用,《三字經》是我們成長中的好朋友!

  《三字經》是我們的好老師,也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這句話告訴我們無論什麼時候都要刻苦學習,即使沒有老師和家長的督促,我們都應該自覺勤奮地學習。當我讀著“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的時候,我想呀:“他們真能幹,我一定要向他們學習!”

  讀了《三字經》,還讓我瞭解了許多自然科學知識、歷史知識和人文知識,豐富了我的課外生活。

三字經讀後感2

  自從學校開展”誦讀經典“以來,我一直堅持背誦《三字經》。每每讀過幾句話以後,我還要仔細揣摩一下,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請教母親。今天早上我讀到了”融四歲,能讓梨“。講的是一個叫孔融的孩子,年齡僅僅四歲就懂得謙讓的故事。當母親把洗好的梨端到桌上讓孩子吃時,孔融主動拿起了一個很小的梨,而把大梨讓給了哥哥,他說:”我應該吃小梨。“我當時真是吃驚,這麼小的孩子就知道歉讓,想想我自己的做法,真覺得臉紅。

  在家裡,我總是和弟弟搶著吃,搶著玩,從沒有想著弟弟小,我應該有個姐姐的樣子,為這事父親母親也沒少跟我講道理,可我就是不服氣。現在我讀了這幾句話,覺得自己確實不應該那樣做,應該懂得謙讓。再想今天發生的一件事更讓我臉紅了。今天母親用面蒸了一條小魚,非常漂亮,當時吃飯的時候我還在屋裡躺著,跟母親慪氣呢,弟弟敲門說:”姐姐快來吃飯,有小魚。“我想我不出去,你也不敢給我吃完了,後來弟弟又來喊我,唉,再不出來估計母親又要生氣了,算了,吃飯吧。我出來一看,那條小魚一動也沒動,我看看母親,母親說:”弟弟本來已經拿到手裡了,想了想還有你呢,說等你呢。“我二話不說幾口就吃沒了,弟弟端菜來了一看說:”你怎麼這樣啊你!“當時我還沾沾自喜,現在想起來覺得羞愧不已,弟弟還知道讓著自己,而我卻從來不體會弟弟的感受,真的不應該。

  《三字經》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許多深刻的道理。以後,我不僅要堅持背誦《三字經》,我還要堅持學習主人公們良好的行為習慣,讓自己越來越優秀。

三字經讀後感3

  雖然在中國思想史上,人性的善惡沒有定論,然而《三字經》中“人之初,性本善”的觀念體現了中國文化對人類的美好信念和期望。《三字經》一方面認為人本性是向善的,另一方面又強調後天環境對於人成長的重要性,所謂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講得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可以找到很多歷史故事來印證成長及教育環境的重要性,比如曹植、曹丕、曹彰和曹衝四人同是曹操的兒子,但由於成長經歷不同,差距越來越大,甚至完全不像兄弟。《三字經》認為,對於孩子來說,如果沒有良好的後天環境,再善良的天性都會受到汙染。同時,學習是一種生命的過程,學任何一樣東西,必須專心致志、持之以恆,一心一意地去 經歷,才會有所成。

  錢文忠的《三字經》植根於傳統文化,以中國歷史為素材,講述學習和教育的重要性。其中許多觀念已融刻在中國人的思想血脈中,如開篇的“人之初,性本善”,大多數中國人都耳熟能詳。

  雖然在中國思想史上,人性的善惡沒有定論,然而《三字經》中“人之初,性本善”的觀念體現了中國文化對人類的美好信念和期望。《三字經》一方面認為人本性是向善的,另一方面又強調後天環境對於人成長的重要性,所謂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講得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可以找到很多歷史故事來印證成長及教育環境的重要性,比如曹植、曹丕、曹彰和曹衝四人同是曹操的兒子,但由於成長經歷不同,差距越來越大,甚至完全不像兄弟。《三字經》認為,對於孩子來說,如果沒有良好的後天環境,再善良的天性都會受到汙染。同時,學習是一種生命的過程,學任何一樣東西,必須專心致志、持之以恆,一心一意地去 經歷,才會有所成。

三字經讀後感4

  一月前收拾舊書時,無意間翻開一本很厚的美繪版《三字經》,紙張很厚實,字跡也很清晰,那還是上幼兒園時媽媽買給我的。書上原文、釋義、典故、出處等內容都很詳盡,讀了幾頁,竟有了重回幼年時的'感覺,耳邊彷彿又響起“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的清亮而稚嫩的讀書聲。於是,我從成捆的舊書中把它抽出來,放回了我的書架上。

  從那天起,茶餘、飯後、睡前,只要有時間,我就會把它翻開,重新熱情而鄭重地讀起來,如飢似渴地汲取著其中的營養。

  一個月過去了,厚厚的《三字經》也已經被我翻完了大半。合上書本,許多諸如“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之類的語句經常在我的腦海中迴響。這並不是因為我下了多大工夫去背誦它,也不在於它那琅琅上口的節律,更不在於兒時的老師曾如何仔細地幫助我們理解、剖析,而只在於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瑰寶的《三字經》給千萬後人留下的哲理和深思。

  孟子的母親為了兒子三遷其所,擇鄰而處,因為兒子逃學憤而“斷機杼”;四歲的孔融出於對兄長的尊敬和對弟弟的愛護而“讓梨”;聖賢孔子拜項橐為師,正因為自己是聖賢,才更加勤學……《三字經》不光是對前人的緬懷,更多地是為後人傳承了我們中華五千年的傳統美德。

  多次細細品味,我從《三字經》中捕捉到許多精妙的語言,比如“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為人?”、“彼雖幼,身已仕,爾幼學,勉而致”……從這些充滿人生哲理的句子中,我強烈感受到祖先對我們後輩寄予的厚望與重託。

  我在無意間翻開了一本《三字經》,也在無意間開始了對人生真諦的感悟;我重讀了《三字經》,也重啟了塵封已久的心靈之門;我即將第二次讀完《三字經》,也即將多一分對人生的思索……

三字經讀後感5

  我讀過很多課外書,《三字經》是我最喜歡的一本,雖然它只有短短的幾百字,卻記載了許多歷史文化,讓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我記憶猶新的《三字經》有許多,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它讓我明白了人生下來就要學習,如果不學習,就等於一個平庸無知的人,我讀了之後懂得人務必要學習。比如,我剛剛學《三字經》時,只會讀,不明白它的含義,之後,我經過查資料才理解它的意思,並把它記住了。之後不管看到那一句《三字經》,我都明白它的意思了。

  “融四歲,能讓利。弟於長,宜先知。”漢代人孔融四歲時,就明白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孝親敬老,懂得尊重長輩,不自私自利是每個人從小就就應懂得的。我明白了兄弟姐妹、人與人之間要互相謙讓、相互尊重。

  “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如果所有人都能以仁、義、禮、智、信這五種不變的法則來處事做人的標準,社會就會永久祥和,所以每個人都就應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道路上的良師益友。不論是在道德品質、文化修養上都會受益匪淺。雖然,在這本書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這些不足之處,不正是要我們這些具有開放性思想的中國人去改變、探索嗎?每看一篇,我都會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

  讀了《三字經》後,我懂得了許多道理,積累了很多豐富的詞彙,瞭解國家的歷史,學會了怎樣為人處世。

三字經讀後感6

  這些天我讀了《三字經》,從書中的許多資訊中獲益良多。在這些故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起源和流動。

  書中的每一個故事,每一句話都深深地吸引著我。“教養孩子或不教導孩子是父親的過錯。教學不嚴格,但教師懶惰。孩子不學習是不合適的。如果你年輕時不學習,那就永遠不會。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習,不懂得公正。作為一個人的兒子,方少時。親戚,老師和朋友,學習禮儀。這是我在《三字經》裡讀到的一句話。這些話很好。他們告訴我一個深刻的道理:如果孩子管教不好,那是父母的錯。如果老師在教學上不嚴格,那是他的懶惰。如果你小時候不學習,你就不會長大想學習。所以我深深地感到,我必須更努力地學習,報答我的父母和老師當我長大了。

  孟子的母親選擇了她的鄰居。如果你不學習,你就永遠學不會。孟子的母親三次搬家,讓孟子有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孟子有一次逃學,母親就剪下織布機上的布來教他。孟子之所以能成為歷史上著名的大學提問者,與他母親嚴格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從那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良好的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是多麼重要。

  《三字經》不僅是一本書,更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瑰寶,是永恆的經典。它濃縮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一個接一個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一種道德吸引所有人。來和我一起讀這本好書吧。

  我相信你一定讀過三字經的歷史書。但這是一本很長的古書。它的每一個字都包含著深刻的真理。讀過三字經之後,我們應該充分理解它們的含義,這樣才能完美!

三字經讀後感7

  我是一個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山娃子,從小沒有機會接觸到外面多姿多彩的世界,心中一直充滿了期待和幻想。上學後第一次聽老師讀《三字經》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這本書告訴我許多關於歷史、天文、地理、道德方面的知識。古人常說:“熟讀三字經,便可以知天下事、通聖人禮”,對此我感觸比較深。

  《三字經》是前人智慧的結晶,它的每一句話都包含著有趣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比如:“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從小要尊重兄長,會謙讓他人。學會謙讓說來容易,要做到卻有些困難。

  一件發生在我身上的事讓我對謙讓有了新的認識:我們學校是個缺水比較嚴重的地方,平時喝的水都是我們早上用瓶子從家裡背來的,因此水對每個孩子來說都很珍貴。記得一次上體育課後,同學們口喝了來教室喝水,同桌小科的水被他不小心全灑到地上。他當時急得大哭起來,轉身向旁邊的同學求助,大家雖然都表示同情,卻沒有人向他伸出援助之手。那天我因為上廁所來晚了,小科看到我像見到救星一樣,用懇求的語氣問我:“能讓我喝點水解解渴嗎?我只喝一點就好!”看著瓶子裡僅有的一點水,心想兩個人喝真的是太少了。我剛想拒絕,看到小科在不停地抿著乾乾的嘴唇,又有點不忍心。正當我猶豫不決時,腦海中聯想到三字經裡孔融讓梨的故事,是啊!我為什麼不能向孔融一樣把自己需要的東西謙讓給別人?這樣做不僅可以幫助他人,還可以從中體會到分享的快樂,何樂不為呢。隨後我和小科一起喝光了瓶裡的水,雖意猶未盡但心裡美滋滋的。

  《三字經》是我成長中不可缺少的良師益友,它就像一位博學多才的老師時刻指導著我,並將伴隨我快樂成長!

三字經讀後感8

  今天看了一本書,名字叫“三字經”。同學們你們對三字經應該都很熟悉了吧!今天我就給你們朗誦一段吧。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同學們就讓我給你們講講它的故事:孟子的家以前住在一座山下,因為人們總是把墳埋在山下做喪事,所以孟子也模仿上墳人做喪事。然後孟母把家搬到鎮上,可是鄰居是一位屠夫。那屠夫是個賣肉的,孟子又跟著學起賣肉來。孟母想了想又把家搬到學校附近,孟子這才跟著學生們學起讀書來。有一天,孟子從學校逃學回到家,孟母正在織布,她一氣之下,拿起了剪刀把機子上的線剪斷了,以此來教育孟子。

  聽了這個故事,你們是不是覺得孟子這麼做是不對的。以前有的家裡因為太窮沒有錢上學,那些人其實都非常想上學。後來,經過無數次的努力終於變成了有用的人。我們現在有那麼好的生活環境,有的同學還不願意圖書。我們現在就應該好好讀書,認真讀書,將來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它的故事是說: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代子孫,東漢時的文學家。他有兄弟七人,當他四歲的時候,懂得謙讓之禮。一天別人給他家送來了一筐梨,孔融很自覺的把大的放到一邊,挑了個小的自己吃,把大的留給哥哥們吃。大人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他說:“哥哥們比我大,應該吃大的,而我是弟弟,應該吃小的。”大人們又接著問:“你還有一個小弟弟,他比你小,那你不是應該吃大的嗎?”他說:“我比他大,更應該讓著他。”

  同學們,我們都應該像孔融學習,把好的、大的讓給比我們大的哥哥姐姐們。這樣我們才是懂事的好孩子。

  

三字經讀後感9

  在這個暑假期間,爸爸幫我買了本《三字經》,剛開始看的時候我覺得很無趣,可讀著讀著,讓我越來越感興趣。因為我經過一次次的閱讀,感觸也越來越深。

  在《三字經》中的“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是最令我感動的一句話。它講的是東漢時期,一個叫黃香的孩子,九歲的時候,母親早故,從小跟著父親相依為命,家裡很窮,而黃香對父親非常孝順。炎炎夏日,他用扇子把父親睡的席子枕頭扇涼,伺候父親安寢。寒冬臘月,黃香自己先睡下,用自己的體溫去溫暖席子和枕頭,等把席子和枕頭弄暖和了,再讓父親安寢。

  黃香年紀雖小,做事卻不顧勞苦,對父親極為孝順。而作為當代小學生的我,年齡和他差不多,行為卻與他恰恰相反。我早已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為了讓我多吃長個子,爸爸媽媽總是絞盡腦汁換著花樣給我做好吃的;為了讓我不用步行回家,爸爸媽媽總是無論多熱還是多大雨都等在學校門口接我回家;為了輔導我學習,爸爸媽媽總是上了一天班還不知疲倦地陪我寫作業,為我檢查作業……而我,卻不知道關心爸爸媽媽。好吃的東西我總是搶著吃,不喜歡吃的還嫌七嫌八,卻不會主動幫爸爸媽媽幹家務活;學習累了還不樂意爸爸媽媽關心我的學習,喜歡衝他們發脾氣;爸爸媽媽總是半夜起來看看我有沒有踢被子,我卻從沒想過關心下他們有沒有休息好……想到這些,想到黃香,我覺得好慚愧。從今以後,我一定要像黃香一樣,做一個孝順的孩子。

  《三字經》,深遠而持久地影響著我們每一箇中國人,中華民族的美德鑄造了它,讓我們都來繼承這些美德吧!

三字經讀後感10

  小時候姐姐給我買了一本《三字經》,由於那時侯還小,沒有背下來,也不知道什麼意思。現在長大了,老師又給我們發了一張,經過爸爸,老師的講解,和網上查閱,我能理解了書中的一些含義。

  特別是有一段關於古人學習方面內容: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這六段話意思是這樣:大聖人孔子曾經把7歲項橐當作老師,古代聖賢尚且能如此勤奮學習;宋朝中書令趙普讀了一輩子《論語》,做了宰相之後,仍勤奮學習;漢朝路溫舒把借來書抄寫在用蒲草編席子上,公孫弘削竹片用來抄書,他們沒錢買書,卻也如此勤奮;孫晉怕晚上讀書打瞌睡,把頭髮系在房樑上,蘇秦學習睏倦時用錐子刺自己大腿,他們都沒有老師,但能自覺學習;晉朝車胤晚上用捉來螢火蟲當作燈看書,孫康依靠雪反光看書,他們雖然貧困,卻沒有因為點不起燈停下學習;漢朝朱買臣一邊砍柴一邊讀書,隋朝李密一邊放牛一邊讀書,他們儘管勞累,卻不放棄學習。

  在讀懂了這一段後,我非常感動。古人沒有我們現在這樣優越條件,坐在明亮教室,有辛勤老師教導著我們,書本都是嶄新,爸爸媽媽給我們買了漂亮書包、文具。這麼好學習條件,是古人所沒有。如果在這樣條件下,我們沒有刻苦、努力學習,就辜負了父母、老師對我們期望。我們要實現自己理想,將來成為祖國棟樑,就必須從現在做起,好好學習,認真讀書,掌握更多文化知識。

三字經讀後感11

  一本好書能改變以人的一生,能對一個人的內心世界產生巨大的衝擊,書中的奧秘值得我們去仔細探究、斟酌。

  我讀過許多課外書,其中我影響最深的當數《三字經》。書中的一字一句所還有的深刻哲理讓我受益匪淺。一句“人之初,性本善”表現吃了古人認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這與西犯法國家認為人的天性是邪惡的思想有著天壤之別。仔細想一想,的確古人的智慧是多麼高深。試想一下,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人生還是一片空白,根本不懂得去算計別人,哪來的骯髒邪念,更不會有違法犯罪的念頭。但後天的環境改變了人性也會隨之改變。在不一樣的環境中便會出現人們所謂的善人與惡人、好人與壞人。從中國古代與西方國家的比較之中不難看出古代中國人與西方人思想、文化的差異,凸顯出古代中國文化的獨特與博大精深。

  “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折射出古人提倡尊幼愛幼的優秀品德與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思想境界。每當讀到那裡,我就有種想起了孟子那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及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於是那許多諸如此類的文章便在我的腦還裡浮動,我便產生了對古人的敬畏之心。

  在生活中讓我做事父母感動的事我真的很不好意思,但如果讓我做一些微不足道但又有一點有意義的事,我心裡又有一點難過與不捨。可是生活告訴我,頭時候讓父母開心又是異常有意義。於是我做了,父母真的很開心。看到父母開心的樣貌,我也異常開心、高興。當把自我的東西讓給別人,看到別人開心,自我也暗暗高興。

  短短數百字的《三字經》,作為中國古代乃至近代兒童的啟蒙教科書,蘊含的深刻哲理實在是夠我們去深入探究的。而他所包含的博大愛心,更值得我們去領會、去發揚光大。

  細細品味《三字經》,我們能感悟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領略到古人智慧的無窮與愛心的博大,領略大國學的精妙。

  繼承和發揚中國文化,弘揚中國人民的博愛之心,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

三字經讀後感12

  這天看了一本書,名字叫“三字經”。同學們你們對三字經就應都很熟悉了吧!這天我就給你們朗誦一段吧。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同學們就讓我給你們講講它的故事:孟子的家以前住在一座山下,因為人們總是把墳埋在山下做喪事,所以孟子也模仿上墳人做喪事。然後孟母把家搬到鎮上,但是鄰居是一位屠夫。那屠夫是個賣肉的,孟子又跟著學起賣肉來。孟母想了想又把家搬到校園附近,孟子這才跟著學生們學起讀書來。有一天,孟子從校園逃學回到家,孟母正在織布,她一氣之下,拿起了剪刀把機子上的線剪斷了,以此來教育孟子。

  聽了這個故事,你們是不是覺得孟子這麼做是不對的。以前有的家裡因為太窮沒有錢上學,那些人其實都十分想上學。之後,經過無數次的努力最後轉成了有用的人。我們此刻有那麼好的生活環境,有的同學還不願意圖書。我們此刻就就應好好讀書,認真讀書,將來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它的故事是說: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代子孫,東漢時的文學家。他有兄弟七人,當他四歲的時候,懂得謙讓之禮。一天別人給他家送來了一筐梨,孔融很自覺的把大的放到一邊,挑了個小的自己吃,把大的留給哥哥們吃。大人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他說:“哥哥們比我大,就應吃大的,而我是弟弟,就應吃小的。”大人們又之後問:“你還有一個小弟弟,他比你小,那你不是就應吃大的嗎?”他說:“我比他大,更就應讓著他。”

  同學們,我們都就應像孔融學習,把好的、大的讓給比我們大的哥哥姐姐們。這樣我們才是懂事的好孩子。

三字經讀後感13

  說起三字經大家不陌生,連小孩一般都能背一點,可是你們知道他的意思嗎?恐怕你們就不知道了。下面為你們做介紹:

  《三字經》是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寶貴遺產,是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不可多得的兒童啟蒙讀物。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戶曉。其內容涵蓋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所以說熟讀《三字經》可知天下事。基於歷史原因,《三字經》不可避免的含有糟粕,但其獨特的思想價值和文化魅力為人們所公認,被歷代人們奉為經典而不斷流傳。《三字經》的內容分為六個部份,每一部份有一箇中心。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講述的是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後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確,可以使兒童成為有用之材;從“為人子,方少時”至“首孝悌,次見聞”強調兒童要懂禮儀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並舉了黃香和孔融的例子;從“凡訓蒙,須講究”到“文中子,及老莊”介紹中國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兒童讀書的程式,這部份列舉的書籍有四書、六經、三易、四詩、三傳、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諸子的著作;從“經子通,讀諸史”到“通古今,若親目”講述的是從三皇至清代的朝代變革,一部中國史的基 本面貌盡在其中;從“口而誦,心而維”至“戒之哉,宜勉力”強調學習要勤奮刻苦、孜孜不倦,只有從小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長大才能有所作為,“上致君,下澤民”。三字經中有一些跟某句三字經對應的故事比如孟母三遷、孟母斷機、五子登科、黃香溫席、孔融讓梨、蘇洵二十七方才學習《三字經》其書作者說法大致有四種。1、明代黃佐2、南海黎貞撰3、黎貞增廣之說4、世傳王應麟撰。古人說:“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

  介紹完了,現在大家認為三字經這本書如何?

三字經讀後感14

  暑假裡,爸爸要求我把以前讀過的《三字經》拿出來重讀,並給我講解了每一句的意思。上學前背《三字經》時,其中很多語句的意思我都不懂,現在上學了,經過爸爸的講解,我能理解了書中的一些含義。

  特別是有一段關於古人學習方面的內容: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這六段話的意思是這樣的:大聖人孔子曾經把7歲的項橐當作老師,古代聖賢尚且能如此勤奮的學習;宋朝中書令趙普讀了一輩子《論語》,做了宰相之後,仍勤奮學習;漢朝路溫舒把借來的書抄寫在用蒲草編的席子上,公孫弘削竹片用來抄書,他們沒錢買書,卻也如此勤奮;孫晉怕晚上讀書打瞌睡,把頭髮系在房樑上,蘇秦學習睏倦時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他們都沒有老師,但能自覺學習;晉朝車胤晚上用捉來的螢火蟲當作燈看書,孫康依靠雪的反光看書,他們雖然貧困,卻沒有因為點不起燈停下學習;漢朝朱買臣一邊砍柴一邊讀書,隋朝李密一邊放牛一邊讀書,他們儘管勞累,卻不放棄學習。

  在讀懂了這一段後,我非常感動。古人沒有我們現在這樣優越的條件,坐在明亮的教室,有辛勤的老師教導著我們,書本都是嶄新的,爸爸媽媽給我們買了漂亮的書包、文具。這麼好的學習條件,是古人所沒有的。如果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沒有刻苦、努力學習,就辜負了父母、老師對我們的期望。我們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將來成為祖國的棟樑,就必須從現在做起,好好學習,認真讀書,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

三字經讀後感15

  這天我讀了《三字經》最後的一些——“瑩八歲,能詠詩”到“戒之哉,宜勉力”,裡面講的是古聖先賢的故事精神和人生的哲理。其中有幾句話十分影響我“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勤有功,戲無益。”這幾句話主要講我們要小時候努力學習,不能耽誤學習的黃金時段。這樣,長大為國。、為民、為自我都有好處。還能使父母長輩感到驕傲自豪,造福於後代。

  以前,我總以為學習的機會和時光還很長,不必這麼累這麼認真地學習,能夠留著一些知識以後慢慢學。可此刻我才明白,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們學習的機會只有那幾次,錯過了就再也遇不到了。並且知識也像一個黑洞一樣,越來越大。這天你會了這個,明天又有新的知識等著你,可誰又能保證你前一天學的知識忘不了呢?知識像一隻被人吹的氣球一樣越來越大,就算你有三個腦子每一天不停地記也記不完。所以,我們要把握好近在手邊的學習機會,千萬不能錯過,一錯過就再也記不住了。

  玩耍的快樂只是暫時性的快樂,並且這種快樂就像夏天裡的冰一樣,一吃還想吃。我們學生能夠享受一下這種快樂,但是不可多享。如果多享受,意志差的同學就會控制不住自我,從而無心學習,長大後悔莫及。學習的快樂是永久性的快樂。它像一杯咖啡,剛開始有苦,然後是淡淡的苦,再而是微香,最後是香醇。我們要學會做長久的快樂,雖然剛開始沒有香,但是會越來越有甜頭。從而讓你愛上這種長久的快樂。

  我要學會做一個珍惜時光,品嚐學習“咖啡”的小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