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和靜心的散文欣賞
為了人類的自由和靜心,成道大師奧修創造了一種世界性的反叛。你或許會認為這是一個奇怪的選擇,自由和靜心之間會有怎樣的聯絡?而這兩者的微妙聯絡是理解人類未來潛能的關鍵點。靜心就是對愛、親密、創造和擴充套件開啟我們能量的門。按照奧修所說,沒有其他的門,沒有其他的道。
自1953年奧修大師成道以來,他已給門徒們、尋道者們闡釋了世界上許多偉大的宗教傳統、神秘主義傳統和秘傳的傳統,他的演講已編成了400多本著作。他在演講中,將生命注入了無數古代和現代的神秘學家中,使他們所教導的智慧更易理解,並與我們當今的生活休慼相關。
此書是從奧修廣博的靜心著作中選編而成,其中包含了眾多的方法,這些方法能幫助我們發現他所說的“靜心:最初也是、最終的自由”,大師曾說過:“靜心不是什麼新的東西,是你與生俱來的;頭腦是新的東西,而靜心是你的本性。它是你的本性,它正是你的存在,它怎麼會是困難的呢?”
我什1在與某種我們認為在阻止我們自由的東西作對,或者去尋求某種我們以為會給予我們自由的東西,這樣才使得靜心困難。事實上,只要讓放鬆進入我們自身,生活在每一個片刻中,這才是根本的。
全世界的人都在為擺脫某種事物盡力抗爭著,這種抗爭或許是針對一個嘮叨的妻子,或是一個專制的丈夫,專橫的父母,或是在工作中壓制創造力的老闆。我的抗爭既是與一種壓抑的政治系統作鬥爭,也是透過無數次治療來擺脫兒時對自身的制約一種努力,這種抗爭並沒有使我自由,這只是對我認為那些不讓我自由的事物一種反應。
靜心的自由也不是為某種事物尋求自由而進行的一種探索。我們中有多少人曾夢想生活在某種環境或是烏托邦中,它能讓我們放鬆井成為我們自己,而使我們每天生活中無需競爭和緊張?我的體驗已昭示我,我們正在尋求的自由並不依賴於外在於我們自身的事物。
因此,什麼是我們所渴望的自由呢?我曾聽過奧修描述的“就是自由”:生活在此時此地,一個片刻接著下一個片刻,既不生活在記憶中和過去的壓抑裡,也不生活在未來的夢想中。
他曾說:“吃——就是吃,與它同在;走——就是走,與它同走。不要跑到前面,不要跳到這兒跳到那兒。頭腦總是走到前面或者落在後面,只要停留在那個片刻中”。
我們中許多人肯定體驗過大師對頭腦的一些說法,頭腦總是跳到前面或者落在後面,但它從來不在那個片刻中:它總是在不斷地嘮叨著,當這種嘮叨發生,那麼它就剝奪了我們存在的那個片刻,以及盡致的生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的`頭腦在嘮叨個不停,我們怎樣能盡致地生活呢?
你可以嘗試一個小試驗來了解你自身,將書放在一邊,閉上你的眼睛,看看你只是坐著並享受你對身體的感覺和在你周圍的任何聲音會有多久。
這段時間或許不會很長,也許一分鐘,你的頭腦就開始嘮嘮叨叨,如果你坐一會兒,注意它嘮叨些什麼,你會感到吃驚:你會發現你正在與自己進行著許多不同的語無倫次的對話,如果你聽到別人這樣大聲地說出來的話,那麼你一定會認為他瘋了。這種不停地嘮叨逐漸地剝奪了我們的生命,阻礙著我們去享受生命給予我們的每一個片刻。
這種失去控制的嘮叨將我們與生命中寶貴的片刻隔離,並剝奪了我們生命中這些寶貴的片刻,那麼我們對此做些什麼呢?我曾聽大師一再地告訴我們要靜心,我曾聽他說,我們不能直接使嘮叨的頭腦停下來,但透過靜心,嘮叨會慢下來,最終消失。
對於靜心,頭腦成了有用的工具,再也不是以它的不停地嘮叨來奴役我們。然而我們常常被大量含糊不清和與當今生活無關的靜心技巧所困擾。奧修將這些技巧去偽存真,凝鍊其精華,給予了超越我們想象的一把開啟宇宙之門的鑰匙,這把萬能的鑰匙就是觀照:直接但深入地觀看的狀態,並接受我們自己本真。
奧修告訴我們:觀照只意味著超然的、不帶任何偏見的觀看,那就是靜心的全部秘密。
這事實上簡單得讓我錯過了好幾年,我們都肯定地以為我什]懂得觀看,我們整天在觀看我們周圍的事物,我們看電視,我們看別人從我們身邊走過,注意他們穿著什麼衣服,他們的長相是怎樣的,但一般我們不觀察我們自己,當我們觀察自己時,通常是透過自我意識來評判,我們會注意到自身有某些我們不喜歡的東西,而就開始擔心別人會怎麼想,通常這些頭腦內部的嘮叨令我們感覺苦惱,這並不是觀照。
奧修提醒我們:“無需做什麼事情,只是作為觀照,成為一個觀察者,一個看者,看看頭腦的動作——思想經過,慾望、記憶、夢想、幻覺,只是遠遠地站著,冷靜地看它,看著它,不帶任何判斷,沒有任何責備,既不說‘這是好的’,也不說‘這是壞的’”。
讀這本書,你會發現什麼是靜心的觀照。當處於大師的“在”當中,觀照就自然地開始發生了。在那些時刻發生中,那時你只是帶著內在的寧靜坐著、聽著、感覺著、觀看著所發生的一切,這種寧靜就像廣闊而空明的天空,但卻是帶著生命的震顫。
奧修的家就是天空,他的存在就是寧靜,他的話撫慰心靈深處,他的歌就是那空明的天空之歌。
“你的內在本性不就是內在的天空,雲來來去去,星球誕生又消失,星星升起又殞落,而內在的天空卻依然如此,不曾被觸一及,沒有被砧汙,沒留下痕跡,我們稱那個內在天空為‘莎克心(sakshin)’,觀照,那就是靜心的全部目標”。
“進入,享受內在的天空。記住,無論你能看見什麼,你不是它;你能看見思想,然而你不是思想;你能看見你的感覺,然而你不是你的感覺;你能看見你的夢、慾望、記憶、想象、投射,然而你不是它們。不斷地去除你所見到的全部,然後,有一天,再也沒有什麼東西可丟棄的時候,一個偉大的時刻就會出現那是人的生命中最有意義的時刻”。
“所有看見的都已消逝,而只有觀看者還在,觀看者就是空明的天空”。
“去領悟,那就是成為無畏,去領悟,那也就是充滿愛,去領悟,那就是成為神,就是成為不朽”。
讀這本書,你就被邀請去體驗你自己的內在天空。我對我師傅的感激和愛無法用言語表達;只有眼淚才能表達我的感覺,透過聆聽他引導我什1走向自由的召喚,我開始覺醒到生命所帶來的每一個片刻的美麗與優雅。
大學四年如何做職業規劃
你正在自己的職業旅途上孤獨跋涉嗎?只為了通往你夢中的理想工作。就像一切充滿新奇體驗的冒險之旅,你心中的職業旅途當然要有一個明確要到達的目的地。 只有你非常明確了自己的興趣與優勢所在,才能找到與自己天賦和個性最為相符的行業,公司乃至職位。
你目前的當務之急應該是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出最好的選擇和決策。但是你也要考慮到一點,你的夢想和興趣也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有所改變。隨著整個職場風起雲湧而迅速變化的個人環境以及個人偏好,將需要你為自己的職業生涯以及其它相關人生規劃作出一系列選擇。
自我評估要求對自己進行嚴肅深刻的觀察,並且要對自己的優勢與劣勢做出客觀誠實的衡量。這是很多人在面臨職業選擇時最為棘手,但同時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