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拜月三題散文

拜月三題散文

拜月三題散文

  月亮又快圓了。抬頭望月,月亮裡有那麼多講不完的故事;撫腮靜思,月光下有這麼多訴不盡的情思。皓月當空,引多少才子佳人妙筆生花,銀盤高懸,惑多少騷客文人字字珠璣。沉沉的想一想月夜裡有過的經歷,淡淡的思一思挨月色塗上幾筆。

  一.

  賞月是一種閒情。

  說實話,還真的很少憑窗仔細得打量過月亮。

  天上掛著一襲青月,月兒圓了,白雲走了,星兒稀了,小城睡了。月亮墜在毗鄰的樓角上,月影留下了樓群長長的影子,不晃眼,不顯擺,月影與日影一樣長。太陽出來的時候,人們已經開始勞作了,月影出來的時候,人們已經休息了,這就是區別。

  如果說‘金梭’織的是晨起,那麼‘銀梭’紡的是靜謐。

  月兒伴著喧鬧與沉寂,人們伴著悲歡與離合,天上,地下,演繹著一次次一遍遍的日出日落;工作,生活,經歷著一天天一回回的月圓月缺。拉長的樓影高低錯落,低矮的平房亦排列整齊,富家的車庫,貧家的'畜棚,都在靜靜的月影裡沉睡。月光是均衡的,月影是遊動的,欣賞月色的人往往是孤獨的。

  月影移動,把大地畫出了高高矮矮,長長短短,只有那搖曳的樹影灑下了一地碎銀。月光隔窗灑了進來,柔情的照在地上鋪在床上,靜靜的躺著,呆呆的看著,月光照在起伏的胸脯上。側個身,身前是月影,身後是黑暗,細聽,從老遠的地方傳來汽車喇叭聲的迴旋。

  蜷縮在房屋裡的人們睡了,月光是休眠的亙古符號,毫不吝嗇的親吻著,輝映著,撫摸著人們。

  二.

  觀月是一種逸緻。

  有機會在田野裡觀月很是難得。

  四周靜悄悄的,一片朦朧的影子,一片沉寂的田野,白日裡見慣的莊稼似乎也已經入睡了。那片是白日裡的大田,這片是陽光照射下的田野,在玉盤銀輝裡,高高低低忽明忽暗,一起一伏動靜自然。雲遮月,一絲白雲翩翩過,星兒朗,幾許月色灑天然。

  聲音聽得遠了,村莊看著靜了,月光淡灑小夜曲了。

  稍事有聲,幾多的蟲兒鳴啾啾,低吟淺唱;四野靜了,幾許的薰風在搖曳,婀娜沉寂;月影泛白,幾多的果實在沉墜,霧裡看花;月牙走俏,幾許的朦朧在心頭,駐足品味。

  涼與熱,白與黑,晝與夜,就在這時間的行走裡,就在這變換的月色間。草木清香似乎比白日裡更加濃厚,遠處的群山似乎更罩上了一層神秘,村頭大榆樹上的喜鵲窩,在月色下還是黑乎乎的一團,那條下地的小路,忽明忽暗伸向悄然的田野,月夜的田野別有一番情韻。

  三.

  望月是一種思念。

  在海邊望月更是人生屈指幾回。

  月光均勻地灑在海邊的沙灘上,微風泛起,椰子樹碩大的葉片在搖曳,樹影婆娑,樹下篩銀;那白日裡看見的木棉樹,一幅扎巴巴的蒼勁輪廓,木棉花還釋來陣陣暗香;海面上跳動著魚鱗般的無際碎銀,港灣裡靜悄悄的,歸港的漁船,就著波伏著浪輕輕地搖晃著。

  看得見夜航的巨輪在很遠的海面上游戈,閃爍著點點燈火,看得見海浪拍上礁石濺起的浪花,堆雪般白色依然。在月光裡,遠的,顯得那麼深邃,近的,又是那麼清晰。海浪來了去了,去了來了,沙灘留下了行走者一串串深淺不一的腳窩。

  海邊的月色的確很美很溫柔,就連空氣都潮潮的,鹹鹹的,帶著些許的浪漫。不由想起北方的家鄉,時下以展現出寒意與蒼涼,大地已經裸露,風聲都有些呼呼帶響了,那高懸的月色明媚略帶黃韻,多少顯得有些清瘦。

  就在望著月圓的時候,想起了家裡小圓桌上那誘人的月餅,幾種時令的水果,還有那團圓的歡笑聲。就在這企盼中木然的望著,想家的人兒在外頭,有過這種苦澀的曾經。

  不論怎樣,月缺月圓,月滿月甚,月有多美;月出月消,月來月走,月色絕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