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有一種責任叫堅守的散文

有一種責任叫堅守的散文

有一種責任叫堅守的散文

  今天上午單位接到停電通知,於是,大家都在暗喜,包括我,在這個無紙化辦公的年代,沒了電,沒了電腦,一切都將擱置。更有甚者認為,這便是天賜的閒暇時光。我暗自嘀咕,今天是不是可以早點下班了。下午邊幹活邊想,儘快幹,抓緊幹,幹完就可以走了。

  天一點點黑了,越發的看不見,我在等待著,等待領導一聲令下,然後揹著包包衝出門外,甚至盤算好,要去什麼地方,買什麼東西,做什麼好吃的。胡思亂想中,卻被告知,辦公室留一個人看電話,其他人下班吧……

  有點小失落,美好計劃就這樣無情地破滅了,可轉念一想,我們本應該堅守崗位的,這是責任,是本分,不該因客觀條件而更改變啊,沒有任何理由的。

  記得那日單位暖氣漏水,因為產權關係,主任和熱力公司協調好久,最終,熱力公司答應第二天來人維修。漏點很大,每兩小時就要傾倒一次,忙碌中,主任說:“實在不行,今晚我就住在這,看著水,別淌到樓下去。”那時我剛來不久,瞬間被她的話感動了,一個50出頭的女人,還能有如此精神,真讓人敬佩。如果換做我,能嗎?肯定會有怨氣,甚至會找各種理由推脫。

  突然想說一說爸爸,那個在我心裡永遠偉大、帥氣的男人。說他偉大,不是因為他幹了多大事,做了多少貢獻,而是因為他始終那樣富有責任。他這輩子沒當過大官,最高頭銜不過是個生產主任,可他卻如此偉岸,像山一樣穩穩當當地臥在那裡,是家裡的梁,是單位的梁。

  我家住在林區,冬天那叫個冷,最低溫度可達零下40度,什麼概念呢?大棉襖大棉褲一出門就凍透了,連呼吸都覺得困難,好似針一樣根根紮在肺子裡。早晨能見度只有幾米,根本看不清對面行人。趕上有風天,一會兒的功夫臉就凍了,走著走著就成白眉大俠了,頭髮,眼毛,眉毛都是白霜。

  爸早些年在清林小隊工作,深山裡的雪都齊腰深,晚上回家棉褲、棉鞋都溼透了,放在爐子上烤一烤,第二天接著穿。再後來,爸學了技術,調到林區開翻斗車,再後來就調到交通局,一干就是二十幾年。爸辦調轉時,沒有動用任何關係,直接找到局領導,把多年的成績往桌上一拍,隨便打聽,手腕子是一流的,槓槓硬,開過的車跟新車一樣,就憑這一點,無條件留下了。

  打我記事起,爸就沒休過禮拜天,他請假都是因為我生病,我要沒事,他就不會休息,那時,單位就一臺幹活車,像老黃牛一樣起早貪晚,可無論怎樣忙,怎樣累,爸都會把車擦得“蹭亮蹭亮”的,而且保證了八年無大修,破了省裡記錄。

  再後來,機構改革,爸當上了生產主任,從此工作更加忙碌,全段近百里的公路,幾十名養路工都歸他管,風裡來,雨裡去,與天鬥,與時鬥,卻從沒有一句抱怨。

  那些年還是沙石路,道邊一堆堆沙料都是工人用車卸的。夏天雨水連連,對路面極具破壞性,所以每次暴雨過後,都要進行大面積修補。夜晚車流次少,利於鋪墊,大家就連夜趕工;小雨有利於夯實路面,人們就頂著小雨加班加點;晴天也不閒著,栽花、除草,美化環境。為了搶時機,爸和工人總是住在道班房裡,山裡的蚊子比蒼蠅都大,叮一口瞬間就起個包,睡不好,吃不好,一兩個星期才回家一次,脫下換洗衣服,睡一覺,第二天又起早走了。省裡檢查團來,領導說:“我都不用下車,就知道路面好壞,這道修的,跟水泥路似的,一點不顛,穩當,好!”

  冬天一到,路面被積雪覆蓋,車輪一過,壓出光亮的車轍,山路崎嶇陡峭,為確保行車安全,每年冬天都要對路面進行防滑處理。一車車爐灰被揚撒在路面上。有時候這邊幹完,那邊又下了一層。

  爸說,開防滑車也是技術活,很危險,因為車上不光拉著煤灰,還站著工人,車不能開快,也不能開慢,眼得機靈,手得跟趟。太陽一照,路面如鏡子一樣光,年輕司機嚇得腿都哆嗦,於是重任就交到爸頭上。我問他,爸,那你不害怕嗎?爸說,咋不怕,可怕也得上,我是領導,指揮他們,我要是都退縮,還怎麼安排別人。

  後來國家修了水泥路,人們行車更加快捷,順暢了。這也艱鉅了公路的清雪任務,尤其趕上雨雪頻發的年份,雪深達一尺,工人們都是吃在道上,睡在道上,大冷的'天,棉衣都溼透了,一干就是三天三夜,人停機器不停。

  那年回家,我問,爸,過年了,你們放幾天?爸說,我們啊,沒假,雪就是命令,下雪就上道,不分年節。暢通就是任務,安全行車就是使命。樸實的話語,句句灼心。沒有人計較過,沒有人抱怨過,兢兢業業,堅守著自己的崗位。

  不知不覺中,爸老了,該到退休的年齡。我問他,“爸,你願意退休嗎?”他總是黯然:我要退休了,真就沒事幹了……實在沒意思,我就去你那,在附近買個房子,幫你們接送孩子,幫你們做飯……

  是啊,工作了一輩子的地方,那就是家了,同事如親人一般,怎能不留戀,怎能不牽掛,在那個崗位上再幹十年爸也不會閒多。

  有一天,當我走向崗位,才真正地明白,什麼是敬業,什麼責任,什麼是愛崗如家;才知道崗位不分輕重,職位不分大小。我們都需要一種精神,那就是堅守。

  隨著科學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一群年輕力量走向工作崗位,他們有知識,有能力,成了時代的主導者。可靈活智慧的同時是否也滋生了一點懶惰意識呢?

  有人說,“機關是養閒人的地方,喝喝茶水,看看報紙,一天就混過去了。”對於這句話,我不想發表任何感慨和言論,只想說,當我們煩躁的時候,當我們麻木的時候,當我們厭倦的時候,去想想那些一線工人,去想想我們的父輩,再想想我們的祖輩,能否有些許的慚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