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村裡的學校散文

村裡的學校散文

村裡的學校散文

  我是一九七二年開始上學的。當時村裡有好幾處學校,我上學的地方在村東邊一個大院子裡。那是我小時候見過的最大的一個院子,走進大門,迎面是一個大戲臺子,村裡經常在那裡演戲、放電影,學校裡也經常在那裡演出節目,因此那地方又稱為“戲園子”。教室在院子的東北角上,課桌是那種簡易而老舊的長條木板桌子,四個人共用一張。剛開始沒有凳子,需要各人從自己家裡帶去。

  我對小學班主任王勉剛老師印象最深刻,從一年級到五年級,他總是不停地在給我們上課,既教語文,又教數學。他有一張嚴肅的面孔,更有一雙嚴厲的眼睛。他一出現,教室裡的喧鬧聲馬上就會消失,所有學生都會端端正正坐好,靜的只能聽到自己的呼吸和心跳。偶爾,他也會露出一點笑容,那是在一位同學考試成績非常好或者回答問題比較圓滿的時候。我在班上屬於各方面都很一般的學生,因此既沒有機會被他表揚,也極少被他訓斥。

  我領教過王勉剛老師的厲害。有一次上語文課,他講解一篇課文。那是一首描寫當時所謂革命形勢大好的短詩,其中有一句“戰鼓咚咚敲”。他為了講的形象一些,用教杆很有節奏地敲擊桌子。班上幾個平時比較活躍的同學也跟著用手指敲擊桌子,他沒有阻止,還點頭微笑。沒想到全班同學都興奮起來,教室裡頓時響起一片持續不斷、雜亂無章的敲擊聲,還伴隨著嘻嘻哈哈的笑聲。王勉剛老師立即板起了面孔,伸出一隻手往下按了按,示意安靜下來。我只顧低頭敲的高興,根本沒有注意到他這個制止的動作。結果所有人都停止了敲擊,只剩下我一個人還在得意忘形地敲個不停。他幾步來到我面前,用教杆敲了一下我的手背,痛的我齜牙咧嘴,眼淚都冒出來了。雖然我一直記著這件事,卻從來沒有怨恨過他。小時候是不懂什麼叫怨恨,長大之後又覺得老師用一種嚴懲的方式教育無知的我們並沒有什麼過錯,也更不會有什麼怨恨。

  我也感受過王勉剛老師的耐心。那是一個週日,我和一位同學走到戲院門口那兒探頭探腦,想去那個戲臺子上面玩耍,可是又怕遇上老師。週日是一個自由而快樂的日子,我們最不喜歡遇見平時對我們嚴加管教的老師。正在猶豫,就看見王勉剛老師走出辦公室,朝我們走過來。他走的很快,我們幾乎來不及躲閃,他已經走到我們面前。他衝我招招手,讓我跟著他走。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忐忑不安地跟著他走進了辦公室。他拿出我的數學作業本讓我看,我只看了一眼,就把頭深深低下去。那上面有一些數學填空題,幾乎全部被我做錯了。那段時間裡,我越來越貪玩,學習也越來越差,數學作業本上經常出現很多錯號。我提心吊膽站在那兒,準備接受王勉剛老師最嚴厲的批評。可是,他並沒有批評我,而是和顏悅色地給我講起了那些錯題的解答方法,邊講邊問我是否能聽明白。講完之後,又讓我把那些錯題重新做一遍。我在一種羞愧中做完了那些錯題。王勉剛老師仔細檢查了一遍,打上對號,又佈置了一些新的數學題讓我做。我很快又做完了,王勉剛老師看了看,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他伸出一隻大手輕輕撫摸著我瘦小的肩膀,反覆叮囑:以後做作業一定要認真,不可粗心大意,敷衍了事。我頻頻點頭,那一刻,我感到他的手掌既寬厚又溫和。

  上四年級時,我們離開了那個戲園子,搬到了村北的另一個院子裡上學。村北的那個院子很久以前曾經是一戶人家開的大車店,裡面還保留著過去的客房,房門上有一把鏽跡斑斑的鐵鎖,每次我扒著門縫好奇地往裡看,黑咕隆咚什麼也看不清。說實話,我很不喜歡那個大車店,因為它要比村東的戲園子小得多,從一個大院子搬進一個小院子,讓我的心裡多少有一些鬱悶。

  讓我稍稍感到欣慰的是,離那個大車店不遠有一座古廟,那古廟是村裡最大的學校,容納了村裡的大部分學生,我一直很嚮往那個地方,希望有一天也能去那裡邊上學,卻一直未能如願。由於離的非常近,我經常去裡邊走一走,看一看。登上一個高臺,穿過一個高大而厚重的拱形門洞,是一個小院,四周全是高高低低的房屋,縱橫排列,錯落有致,繞過一排房子,還有一個後院,後院有一個後門,出後門,有一條小水溝,過一座石板小橋,就走到了一個籃球場上。對於那座古廟,我一直懷有一種特別的陌生感和神秘感。因為在那個拱形門洞上方,有一間高高聳立的房屋,視窗雕刻了各種花飾,那是我小時候見過的最高的房屋和最漂亮的視窗。據說很久之前,裡面曾經放置了一口大鐘和一面大鼓,雖然我知道那裡已經成為老師的辦公室,可是我依然幻想著鐘鼓還在裡面。透過一道靠牆的木製樓梯可以走上去,我很想去那上面的房間裡一探究竟,可是我不在那古廟裡上學,任課老師也不在那房間裡辦公,所以根本沒有機會進入。記得有一次課間,我和一位同學去古廟裡看高年級的學生打乒乓球,那位同學因為與打球的學生髮生了爭執,被老師叫到了那間高高在上的.辦公室裡。看到那位同學沿著斜斜的樓梯一步一步極不情願地走上去,我羨慕極了,真希望被叫上去的人是我。

  應該是剛上四年級的時候,我們曾經給老師寫過一張大字報。那個時候的大字報不是什麼好東西,都是針對某些人的缺點錯誤進行批判的。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有一天,王勉剛老師慷慨激昂地告訴我們:根據上級要求,如果同學們發現老師有什麼缺點錯誤,可以寫成大字報張貼出去,希望同學們積極行動起來。對於大字報,我早就熟悉,大街兩邊的牆上經常能見到,但是我總覺得那是大人們的事情,與我們小學生無關,現在突然讓我們參與這事,感覺既興奮,又有新奇。幾個同學一商量,既然是老師讓寫,不寫似乎有負老師的期望,那就寫吧,可是寫什麼呢?老師有什麼缺點錯誤呢?想來想去,終於想到了一條:老師對男生太嚴厲了,對女生太溫和了,這叫做有偏向,不公平。於是找來一張大白紙及毛筆和墨汁,把這唯一的意見寫上去。寫完之後才發現,由於內容不多,文字比較少,只用了白紙上面的三分之一,下面還留下一大片空白,看起來非常彆扭。可是再也想不出其它可以寫的內容,只好這樣了。我們把那張大字報貼在了教室外面的牆壁上,我每次經過那裡,看到上面幾行歪歪扭扭的毛筆字和一大片空白,總是有些難為情。

  我在那個大車店裡上完了小學又上初中。教室還是那間教室,卻換了幾位新的老師,而且不同的學科由不同的老師任教。雖然上了初中,有人問我上幾年級了,卻從來不說上“初幾”,而是按照小學的順序往上說,把“初一”說成“六年級”,以此類推。我是一九七七年上初中的,那一年,國家開始恢復高考制度,很多即將畢業和已經畢業的中學生都在努力學習,希望透過考學來改變人生的命運。那段時間,村裡上演了一場電影,是黃梅戲《女駙馬》,女主角女扮男裝考上狀元之後喜不自禁的情景和優美的唱腔深深地感染著我,我也開始對未來產生了一些幻想。

  初中班主任是王勉武老師。他總是板著臉,不肯輕易露出一絲笑容,說話慢條斯理,柔中有剛,令我們感到敬畏。他對於犯了錯誤的學生從來不會高聲訓斥,更不會動手,總是柔聲細語地講道理,讓對方知錯而該。我還記得八年級的時候,學校裡來了一位年輕的新老師,因為一件小事和班上一個頑皮學生互不相讓,大打出手,鬧得不可開交,關鍵時候還是由王勉武老師出面解決。他不急不躁,有理有據,把那個頑皮學生說的心服口服,主動向那位年輕老師道了歉。

  在路上,王勉武老師喜歡斜著眼睛看我們。他遠遠走過來,我們馬上會變得規矩起來,清理好嗓子,調整好表情,眼睛悄悄看著他,準備喊“老師”。他卻目視前方,腳步匆匆,好像沒有看見我們。越走越近,就在我們要張嘴的一瞬間,他的眼睛會突然斜視過來,我們同時整整齊齊喊出一聲“老師”。他點點頭,走過去,我們總是忍不住偷偷地笑。

  王勉武老師教我們語文,舉手投足都帶著幾分文人氣質。他非常有才華,喜歡寫作,經常在報紙上發表作品,有時候是一篇通訊報道,有時候是一首小詩。每當他有作品發表,就會拿到課堂上給我們朗讀,從他聲情並茂的嗓音中,我能感覺到他的內心深處有一種按耐不住的喜悅。我總是聽得津津有味,同時又羨慕不已。那個時候我特別喜歡看文學作品,最愛上語文課,嚮往有一天也能像王勉武老師那樣在報紙上發表作品。在他的影響下,我的語文成績進步很大,作文經常作為範文在課堂上朗讀。王勉武老師還能寫一手很漂亮的毛筆字。有一次,學校在大門外的一面牆壁上辦了一個宣傳欄,需要用毛筆在兩邊寫上對聯,當時有幾位老師都站在旁邊觀看,大家一致推舉王勉武老師執筆。王勉武老師並不推讓,他先把紙貼到牆上,然後站到桌子上,手裡舉了一把刷子,飽蘸濃墨,在眾目睽睽之下,一氣呵成寫出了兩行大字。站在下面的幾個老師當場讚道:結構嚴謹,佈局合理,有氣勢。當時我也站在下面仰著脖子看王勉武老師寫字,邊看邊想:長大以後,一定要成為一個像王勉武老師那樣的人。

  數學老師叫朱可中。他不是我們村裡的人,是上面派來的一位公辦老師。當時村裡的公辦老師很少,在我眼裡,公辦老師都是一些穿戴整潔、風度翩翩的人。現在回憶起來,朱可中老師個子很高,清瘦,白皙,溫文爾雅,氣度不凡,我們都很喜歡他。

  朱可中老師曾經取得過全公社數學老師考試第一名的好成績。可是,由於我對數學不感興趣,經常在數學課上偷著看小說,數學成績一直很差。有一次數學考試,我居然把座標軸的正負號標反了。為了這事,朱可中老師被氣哭了。他把我叫到辦公室,滿眼含淚,手裡拿著我的試卷,不停地顫抖。我深深羞愧,無地自容。從那之後,我再也不敢在數學課上看小說了。

  七年級的時候,朱可中老師調走了。他臨走之前,全班同學都戀戀不捨。記得那幾天裡,朱可中老師給我們上課,課堂上特別安靜,下課之後也幾乎沒有人說笑,大家心裡都沉甸甸的。朱可中老師上完最後一節課時,似乎想說幾句告別的話,可是未曾開口,眼睛已經潮溼,他大概不想在我們面前失態,向我們鞠了一躬,匆忙轉身離開了。我因為那一次考試成績太差,把朱可中老師氣哭,一直對他心存歉疚,一心想在以後的考試中取得一個好成績給朱老師一個驚喜,朱老師這一走,讓我的心裡頓時變的空落落的。

  大約一年之後的一個星期天,我騎著腳踏車去城裡的書店買書,沒想到竟然在路上遇到了朱老師,我們一路同行,交談甚歡,他得知我的數學成績有了較大提高,說了很多鼓勵的話語。回來之後,我把路遇朱老師的經歷寫成了一篇作文。那篇作文被王勉武老師作為範文在課堂上朗讀,同學們聽了,都特別羨慕我能有幸見到朱老師。

  物理老師叫宋嘉彭。記憶中,宋嘉彭老師是個很有特點的人,常年穿一件洗的發白的上衣,鞋子上總是粘著泥巴,看上去一點也不像個文化人,更像是一個常年在地裡勞作的農民。有一次,學校組織學生進城看電影,在電影院門口,負責檢票的工作人員把宋嘉彭老師擋在了門外,無論如何也不相信他是一個老師,後來很多老師和學生都上前證明他是學校的老師,人家才半信半疑把他放進去了。

  一個星期天,我和同學去村外的田野上玩耍,忽然從路旁邊的莊稼地裡呼啦啦鑽出一個人,頭戴斗笠,一手拿著鐮刀,一手提著一大捆青草,氣喘吁吁,仔細一看,正是宋嘉彭老師。我們一起喊一聲“老師”,他衝我們笑笑,又鑽進了另一片莊稼地裡。聽說他家裡養著豬,幾乎每天都要出來割一次豬草。還聽說他的妻子常年有病,並且有一個呆傻的女兒,裡裡外外都是他一個人在操勞。

  但是,宋嘉彭老師的教學能力卻得到了很多人的好評。他講課思維清晰,邏輯性嚴密,語言精練,沒有廢話。他最善於講解例題。他講解例題有個習慣,每講完一個步驟,喜歡問一句:是不是啊。我們齊聲回答:是。他才會講下一個步驟。有一次他講解一道例題,講到最後一個步驟,正好下課鈴響了,他問:是不是?我們一時沒有明白,都沉默不語。他一連問了幾遍,我們還是保持著沉默。一位平時比較頑皮的同學急於下課,忍不住大喊一聲:是。全班同學都鬨堂大笑。宋嘉彭老師也笑了,邊笑邊說:你一個人說“是”不行,要同學們都說“是”才行,是不是。我們齊聲回答:是。

  八年級的時候,村子西邊建起了新的學校,那是一座二層教學樓,看起來十分壯觀。長期分散在村裡的幾處學校同時搬遷過去,終於合併在一起。我每天踏著樓梯登上二層教學樓,步入寬敞明亮的教室,心裡總是興奮不已。剛開始,教學樓周圍沒有院牆和校門,四面敞開著,站在樓上可以看到旁邊一戶人家院子裡走來走去的雞鴨,可以看到村外大片大片的莊稼地和樹林子,可以看到村邊伸向遠方的那條土公路。

  那些年裡,村裡的學校每年都會考上一兩個中專生。考上中專,就意味著從此脫離了貧窮落後的農村,在城裡有了一個穩定而令人羨慕的工作,每月都會有可觀的工資收入。為此,每年新學期到來時,附近一些村莊的學生總是慕名而來上學,一心要考上中專。奇怪的是,每年考上中專的那幾個學生都是本村的,外來的學生總是名落孫山。

  一九八〇年,我初中畢業後離開村裡的學校,去五里之外的楊寨讀高中。我在村裡的學校度過了八年。八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八年的時間讓我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孩童變成了一個充滿理想的少年。我還記得畢業前夕王勉武老師曾經將一句名言寫在黑板上贈送給我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把這句名言記在了一本自制筆記本的封面上,一直保留至今。

  如今,村裡早已經沒有了學校。早年的戲院子、大車店、古廟、還有二層教學樓也早已經隨著時光流失而蹤跡全無。孩子們上學要去鄰村或者更遠一些的鎮上。沒有了學校的村子,似乎缺失了很多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