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憶二舅經典散文

憶二舅經典散文

憶二舅經典散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經常看到散文吧?散文是一種自由、靈活、短小精悍,表現真人真事真是感情的問題。那麼你真的知道要怎麼寫散文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憶二舅經典散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憶二舅經典散文 篇1

  最不起眼的小事,往往最難忘記。縱然淡漠如輕煙,也會觸動心房,誘發陣陣顫慄。

  我上小學的時候,忽然喜歡起美術來,就整日蒐羅紙張。一日,我到二舅家串門,見屋牆上掛著個小本子,心裡一陣竊喜,本想當面要,怕遭拒絕。等大人們出去後,我便麻利地用竹竿把它戳下來。我如獲至寶,偷偷地躲到磨坊裡,把那小本子撕成散頁,然後創作起“作品”來。

  正當我塗抹得興高采烈時,二妗子突然走來,她見此情景,臉色陡然變得鐵青:“我的娘哎,那是購糧證。弄壞了它,我們往後咋過啊!”

  二舅聞聲走了過來,連忙幫我解圍:“外甥愛畫畫,我看是件好事嘛。購糧證反正弄壞了,咱再想辦法補吧。”

  二舅的言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舅為人忠厚,德藝雙馨。他憑著祖傳的瓦刀,躋身於生產隊的建築班。

  有一年夏天,二舅帶病在烈日下為集體修繕倉庫,突然暈倒在地。大家手忙腳亂,把二舅搶救過來。此事被我知道了,便想寫篇作文。我想搜尋幾句閃光的語言,便問二舅:“你醒來後首先想到的是什麼?”

  “好好睡一覺。”

  二舅的語言不閃光,豈能給我的作文增色?!我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晃三十多年過去了。金秋的一天,我又去二舅家。二舅不在,二妗子說,七十多歲的二舅已操不動瓦刀,又不願讓兒女們贍養,改行當起了“魚販子”,誰勸都不聽。

  我立刻來了興致,便到魚市尋二舅。我在熙熙攘攘的魚市一陣穿梭,終於在角落裡找到了二舅。二舅的魚已經賣完了。此刻,他正蹲在柳樹下,一邊抽菸,一邊擦秤盤。那秤盤很奇特,上面佈滿大大小小的洞,像篩子似的。

  我頓時明白了二舅的一片良苦用心,於是感慨地說:“二舅,做好人會吃虧的。”

  二舅狠狠地瞪了我一眼,他那老得掉光牙齒的嘴巴劇烈地抖動著,“咱總不能把水賣給人家吧!”

  面對二舅,我還能說什麼呢。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生活目的。

  哦,二舅,你的志趣所在既是做有益的事情,但你總是把它做得盡善盡美。

  二舅叫張開祥,微山縣馬西村人,已經故去多年了。

  憶二舅經典散文 篇2

  二舅和二舅母,兩人算得上是天生的絕配,過日子都一樣的精打細算,都一樣的摳門至極。

  對於出生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人來說,經歷過飢餓、貧窮與動亂之苦,學會精打細算著過日子那是正常不過的事了,更何況勤儉節約一直就是人們所提倡的持家美德。可是,這人一旦計算得太精太細太認真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

  記得土地剛承包到戶那年頭,二舅一家人的確是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和精打細算的頭腦,為自己的小家開創了一個幸福美好的局面。最先在村子裡蓋起了漂亮的新瓦房……過了兩年,又買回來糧食加工機器搞起了加工與養殖,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改革開放的春風越來越暖人心,黨的富民政策越來越好,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寬裕。村子裡操辦紅白喜事的人家也就漸漸多了起來,同村人“一家有事百家忙”的好傳統依舊在代代延續著。於是,二舅夫妻倆就整天埋怨咱村人事多,老是在說別人家有事自己又是幫忙又是送禮的誰受得了啊!此時的他們根本就沒有考慮到自己家裡有事時,村裡人是怎樣幫自己的。

  接下來,夫妻倆就開始盤算著如何擺脫這種鄉親鄰里有事要去幫忙(自己費工費時)還得花錢送禮的“困擾”。等到自己把兩個女兒“風風光光”出嫁以後,就把自家的房屋田地一併交給已經另立門戶的小弟一家照看,便帶著十來歲的兒子出門打工去了。

  二舅一家三口一去就是12年。這期間,逢年過節沒回來過,左鄰右舍有事沒回來過,自家哥弟有事沒回來過……外公過世得早,是大姨媽含辛茹苦地支撐著二舅兄弟幾人曾經風雨飄搖的童年,就是大姨媽七十(稀壽)慶典時,所有該來的親戚都來了,就差二舅一家人沒在場。去年親家公去世,二舅一家也沒有回來,這讓女兒覺得很沒面子,哭嚷著要與狠心的父母斷絕關係。

  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有的鄉親鄰里情乃至割捨不斷的濃濃親情都被他們的“精明”給埋葬了,村裡人似乎早已忘記了他們的存在。

  大家都知道,不是他們沒有條件和沒有能力回來,只是他們算計得太鬼靈精怪啦,滿腦子裡只有錢,至於什麼情啊義啊都早已經蕩然無存了。

  據知情人說,他們家出門打工這些年從來就不在同一個地方呆久,總是幹滿一年就要換一個地方,原因就是怕在同一個地方呆久了與人混熟了又要被人家請客——不去沒面子,去了又心疼錢!在他們眼裡,那小小的三五十元錢就是一個比人情還要珍貴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寶貝數字。就這樣,他們離家在外12年沒幹成什麼體面的大事,也沒有結下什麼人緣。

  就在上個月初,二舅突然回來了,只在三舅家裡住了一宿,最後連自己家的老屋也沒顧得上看一眼就匆匆忙忙地走了。這一舉動讓村裡人覺得好生奇怪。

  人們到後來才聽三舅說,二舅這次回來是要他幫著請鄰里和親戚們下個月二十八號到硯山縣城某餐館去參加他兒子結婚喜宴的。

  二舅走後,三舅特別為難,因為他知道憑著二舅一家的為人和他們這些年來的所作所為,鄰里親朋是一個也不會去捧場的。說句掏心窩子的話,就連三舅他自己都不想去……

  這事到了後來,卻就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先前二舅的兒子保財在外面已經談過了好幾個物件,最終都是因為二舅倆老過於“精明”而宣佈告吹。

  現在這樁婚事好不容易才算定了。可是,知情知禮的女方家長卻堅決反對他們在人地兩生的打工地縣城擺酒設席,還說這一家老小常年在外打工終歸不是長遠之計,做人就要知根知底守本分,彩禮多少都好說,但婚禮必須回老家舉辦,否則沒得商量。準兒媳小雅是我們鄰縣人氏,是一個知書達理的好姑娘,她也說要藉此機會多認識男方老家的親戚。

  就是這樣一個合情合理而又被人稱道的要求,卻把二舅一家給愁壞了,頓時傻了眼。

  試想,像他們這樣淡泊親情,利益至上,金錢第一的人,在拋離故鄉12年後還能找回那一份原本不該拋下的情分嗎?

  憶二舅經典散文 篇3

  二舅是母親的弟弟,六十出頭,去年春天被查出患了病,已到晚期。二舅勤儉孝順,最大的缺點是性格倔強。檢查結果出來後,他比大家都樂觀,以前不愛笑的他,見人都笑。對去看望他的親戚,一個勁兒說:“我不坐電梯,上樓梯到五樓,氣都不喘,吃飯一頓倆蒸饃。”大家忍著眼淚,勸他聽醫生的。他點點頭,在醫院治療了一個多月。

  出院後,他就恢復了倔脾氣,不遵醫囑也不定期檢查,歇了三五天後,又幹起了建築工。那時已是炎夏,烈陽如炙,兒女們想方設法,帶他去旅遊,可惜的是,旅遊回來,他繼續幹活,無人勸得住。

  母親和二姨,還有我們這些小輩兒,一說去看望他,他就惱著說,好好一個人,光來看啥哩。村裡人見了不說閒話?沒病也讓你們瞧出病來了!此後,十天半月,他就騎著電動車,去看母親。

  明知道這種病,是見一面少一面。可要是不逢年不過節去看望他,他必定會多心的。剛好他們村建了個公園,五一小長假期間開放,我打著去看蝴蝶蘭的藉口,順便去看二舅。

  雖然提前告知我們去,二舅依然按時上班。聽說他的工地在花園裡,我們去逛了一圈,地方太大,沒找到。上午十一點二舅從工地下班,精神挺好。我勸他躺床上休息一會兒,下午還得去接班。他擺擺手說,活兒不累,光看著遊人,不讓遊客上樓梯。然後他滔滔不絕地給我介紹公園的各種景觀,現有的、規劃中的,還找出一張宣傳頁,對圖比畫著。除了不時吸溜一下鼻子,還真看不出他是個病人。我笑著、聽著、看著,心中酸酸的,不知道二舅能不能熬到公園建好的那天。

  吃過午飯,二舅去接班了。讓他帶把傘,他說找個樹蔭不熱。剛建的公園,剛栽的樹,上哪兒找樹蔭?昨晚他加班到凌晨四點,早上八點又上班了。表妹說真是個憨老頭兒,表弟媳婦說,不讓幹還生氣,只要他高高興興的,就隨他吧。

  也是,二舅在有限的日子裡,做自己想做的事,開開心心的。作為晚輩,順著老人的意願,何嘗不是一種孝呢?

  憶二舅經典散文 篇4

  慟哭聲和器樂聲戛然而止,靜靜地,躺在棺材裡的二舅被掩埋到了黃土裡。老人家壽棺一頭寫著:你原是土歸於土。七月的驕陽炙烤得人心隱隱作痛,墳頭插滿花圈,上面綴著無數朵寄託哀思的小白花,用於點綴的錫箔紙閃著星星點點的光芒!從此,二舅就要在那間漆黑的“房子”里長久居住,千年萬年!——題記

  我的二舅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沉默寡言,身材高大,皮膚黧黑,記憶中,他永遠是一身黑色裝扮:黑布鞋,黑褲子,黑長衫。上了年紀的鄉下人都愛穿黑色衣服,因為他們整天吃力流汗地跟土地打交道,或許圖的就是衣服耐髒耐穿吧,二舅是千千萬萬老農民中的一員,想必他的心思也慨莫例外!

  二舅病了,感覺胃部灼熱難受、吃飯頻頻嘔吐,兒女們看著實在不行,就帶著他去住院治療,沒想到檢查結果卻已經是胃癌晚期!因老人家年事已高,不可手術,只能憑著打點滴保守治療,聽到二舅住院的訊息,我提著水果即刻前去探望。病房裡靜悄悄的,二舅躺在病床上,消瘦虛弱,不再具有健康時那種特殊膚色!幾個兒女圍座床前,默默無聲。

  二舅神志清楚,我問候過並說了幾句安慰的話語,病人是需要充足休息時間的,我不可過多打擾就出來了!陪護的表弟也跟出來,他說直到現在還沒有告訴老人病情,目前用藥只是為了緩解疼痛而已,這個病就是扁鵲再世也回天乏術!像二舅那樣的老農民,目前中國農村有千百萬之眾,他們為撐起一個家庭,為繁榮一個時代,不計代價地付出,默默無聞地奉獻!

  記得在西安打工的那些年,每每收種莊稼時節我都要回家,期間大多數時間都能看到,二舅擔著水桶從我家房屋側面的塄坎上走過。年復一年,每一回我都有新的發現,他的腰背漸漸的彎曲了,步履漸漸的蹣跚了。有一次在大路口,我和二舅遇了個正面,他問我啥時回來的,在西安的情況好不好。話語溫和,充滿關切,當時我心裡感覺暖暖的,沒想到木訥少語的二舅,他的心裡竟然也裝著一縷縷親情的牽掛!

  二舅是閒不住的'人,自從分產到戶,家裡就一直飼養著耕牛。他用一介老農民的智慧,先買一頭母牛,既耕了家裡的承包地,也能每年繁衍一頭小牛犢,勞動、生產兩不誤!幾年下來,家裡就像辦了個小型耕牛養殖場,槽頭拴滿了大大小小的黃牛。二舅家離山坡較遠,房前屋後都是別人家的莊稼地,養牛的難度可想而知!記得有好幾次溽熱難耐的天氣裡,我見到二舅揹著纖棍、別著鐮刀,去到四五里以外的“葛秧溝”給牛割取野生飼草的情景。牛是胃口極大的家畜,二舅每次要割夠足足兩大“背子”,路途偏遠,回來的時候總是輪換著一節一節的往回轉。負重而行,汗流浹背,只見龐大的草“背子”緩緩移動,他的身體淹沒於垂下來的葉蔓之中!

  二舅一輩子勤勤懇懇、樸樸實實,好像專門為土地而誕生,養牛不但為耕種自家的那幾畝承包地,而且也顧及左鄰右舍!那些年我的兩個孩子幼小,為了生活和發展,家裡也承包耕種著幾塊“吊邊地”,到了犁地備耕的檔口,總會給二舅說一聲!我和媳婦尚在家準備著給他往地裡送飯送水呢,豈料老人家已趁著朦朧的星光把地都犁完了。我們給辛苦錢他不要,端來飯菜也不吃,遞的茶水也不喝,只是抽一支緩解極度疲乏的紙菸,以後路過時還一再地叮嚀我們說:叼空空把地裡的胡基打一打,把地畔畔挖一挖!

  我的家鄉屬於淺山區地貌,坡陡彎急,直到現在依然不適合大面積機械化生產。千百年來,人們一代代傳承延續著落後原始的農業生產模式,畜力成了農家人不可或缺的生產資源!現在村裡的年輕人大量外出,留守的老人日漸衰老並相繼去世,退耕還林把昔日的土地染成一片片“綠海”,農活不再是辛苦繁忙的代名詞……回望歷史,思緒綿綿,如今我們的日子越來越甜蜜滋潤,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有像二舅那樣的老一輩勞動者,無私地支撐與堅守,才成就了一個值得留戀的美好家園和夢囈鄉愁!

  其實,用世俗的眼光去看二舅,他應該算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粗人”:一是沒有文化,鬥字不識;二是不穿新衣,永遠本色;三是沉默寡言,從不阿諛。

  我卻以為,二舅屬於那種大智若愚之人,他的聰慧令人難以想象,讓我等後輩望塵莫及!二舅生前是教會樂隊的老隊友,每逢禮拜、瞻禮、慶祝、祭祀等活動時,他吹奏笛子的聲音悠揚、婉轉、響亮,引領大家順利完整地演奏到曲終,很長的曲子竟然不看樂譜也不會出差錯!在教堂裡誦唸經文,許多人需要依靠經本方可進行,二舅只憑記憶就唸得流利順暢、聲音洪亮、吐字真切!真是奇人了,長篇累牘而又拗口難懂的文言句式,二舅是怎麼記得住的呢?曾經問過母親,她說:你二舅小時候非常聰明,過目不忘,先生教的東西記不住的話,他自己連飯都不吃……二舅樸實得如一抔黃土,把根脈深深地扎進泥土,本真做事,活出了自己獨特的人生精彩!

  記得那年我從西安剛回家,就聽到一則讓人動情的訊息。原來二舅與村裡一位年紀相仿的老頭,趁農閒時節兩人同去山上割掃帚。不料,過一個石巖的時候,那老頭一腳踩空掉了下去。茫茫荒野,空無一人;懸崖峭壁,命懸一線!二舅用繩子一頭綁著懸巖上一棵大樹的枝杆,一頭綁在自己腰間,抓著繩索緩緩下到那位老頭的跌落處,把他攙扶爬到自己脊背上,又用繩子把兩人緊緊地捆綁在一起。二舅抓著繩索,拼勁力氣,經過十幾個小時艱難地攀爬掙扎,終於上來了!二舅筋疲力盡,那老頭奄奄一息,恰好有位採藥人路過,於是就有了給家人通知報信、抬擔架上山救人的一幕幕!後來聽二舅說,那是一個讓人不可思議的奇蹟,因為:繩子剛剛夠長,負重一百多斤直立攀援幾丈高!

  二舅是信教之人,胸襟坦坦蕩蕩,常懷仁慈悲憫。那些年,村裡不管哪位信教老人到了病危臨終時刻,二舅不管天黑路遠、颳風下雨總是及時趕到,一直陪伴在身旁,關懷撫慰、誦經祈禱直至病者安詳離去!

  二舅去世的當天中午,母親給我打來電話,通知了這一令人傷感的訊息!我們家離得都不太遠,聽說二舅有了臨終跡象後,於是電話通知了所有親戚,至親的人基本上都趕去見了老人最後一面!我的媳婦也去了,她說二舅走得神情安詳,眼閉口合,如同睡著一般!如今斯人已去,人們沒有忘記二舅曾經的善行義舉,參加葬禮的人很多,轟轟烈烈,大家為他祈禱送行,正是心無私念天也助,善行善心結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