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像一隻蝴蝶飛到我身旁散文
那是在一個雨雪霏霏的初冬,你像雪花一樣從天上來,更像是一隻白色的蝴蝶飛到我身旁,讓我與你結緣,讓我認識了你——《寧河工訊》。正是與你相逢,讓我與闊別的了14年之久的文學夢再續前緣。
去年的11月底,因為諸多原因,我徹底辭去了幾份兒教輔報刊的專欄寫作任務,原本繁忙的生活一下子清閒了下來。人閒下來了,但心卻沒有閒下來,就想用筆記錄自己的生活中點滴和隨想。於是某一天,興致來時便在電腦上炮製出了一篇寫家裡寵物狗的文字。帖在了QQ空間裡和微博上,有幾個好友讀後覺得還算文從字順,小有意趣,就攛掇我投稿給刊物發表。投到哪裡呢?
也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12月初的一天,外面的天空中飄著雪花,你像一隻白色的蝴蝶悄然飄落在我的桌子上,我抬頭看,是同事老閆將一份兒散發著油墨清香的四開四版的小報放在我的桌子上。我抄起這份兒報紙看了起來,不覺得被四版“藝海拾貝”的精美詩文吸引住,心想就把這篇文章投到這裡吧。滑鼠輕輕一點,傳送過去。
大概是二天後,我收到了編輯部劉鳳芝老師打來的電話,說收到我投的稿子,感覺文字還不錯,就是篇幅稍長了些,不太適合《工訊》的用稿標準,但希望我創作一些適合這份報紙的詩文,讓我陸續把稿子傳給她,她會適時安排擇優發表。並很熱情地詢問了我的創作情況,我很激動,一下子雪藏心底多年的寫作激情就被點燃了。我又重新投入文學的懷抱,捕捉生活中的.閃光點,用筆抒寫自己生活中的發現和發現中的生活。不久在《工訊》3月份的四版上刊發了我的小詩《夜的寂寞》,我與《工訊》的關係更是親密起來。我也多次走進《工訊》編輯部,成為她們的常客,我和劉老師由編者與作者的關係,逐漸升級成了互相鼓勵促進的文友關係。
與《工訊》結緣是幸運的。“嚶其鳴矣,求其友聲”,我正是透過《工訊》和劉老師搭建的這座橋樑,結識了一些情趣相投的良師益友。本區的著名作家石松茂、李曉楠、李振起、王雲江等老師,還有劉志娟、董桂玲、趙樹娟等文學同好者。大家對我寫作的指導和鼓勵讓我不斷進步和提高,豐富了我的業餘生活,亮麗了我的人生,我的生命裡充滿了詩意,努力追尋哲學大師海德格爾所說的“詩意的棲居”。
後來又在劉老師、石老師的引薦下,我先後進入了排名國內前十強商業站之一的江山的如雲詩苑和著名的銀河悅讀中文網,結識了各地更多的文朋詩友,開闊了眼界,也開拓了寫作思路。我起初是兩家網站的普通註冊作者,不久就又都轉做編輯。3月中旬,如雲詩苑的原總編因事請辭空缺,我還破格三級跳擔任了社團的總編輯。
也是在《工訊》搭建的橋樑和平臺,在劉老師這樣的“工訊人”熱心的鼓勵或引薦下,我創作的詩文陸續在《寧河工訊》以及《天津工人報》、《七里海文學》、《天津歌詞月報》、《長江詩歌報》、《運河文學》等多家刊物陸續發表,散文《紅包》還獲得寧河區“正惠杯”徵文一等獎。
歲月不居,詩意常青。《工訊》將是我永久的園地,未來的日子,我依然會與她一起沿著歲月之河的流向,逶迤奔向詩意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