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玻璃絲的散文

玻璃絲的散文

玻璃絲的散文

  謹將此文,敬獻給我記憶深處的家鄉——題記

  一

  說起“玻璃絲”,城市人可能不一定知道言者何物。這是農村姑娘家的口頭稱謂,大土話。不曉得城市人是否也有這個叫法?實際是透明軟塑膠的空心細管,“紅頭繩”一種——姑娘扎頭髮用的。

  上世紀70年代,塑膠作為新材料,才問世不久。農村人知道是塑膠,但一般不叫塑膠,而是說“化學”!所以,也不叫“塑膠絲”,卻古里古怪地稱作玻璃絲。所謂玻璃絲,大概是因為它的質地,有點像透明的玻璃吧。光閃閃的、上面似乎流動著一層色彩,遠看還真像玻璃的質感、模樣,五顏六色、非常鮮豔。

  在傳統、習慣勢力面前,在鄉下人眼裡,新概念塑膠,還是大敗給了“老”玻璃!

  玻璃絲是彩色的,有紅色、黃色、綠色、藍色、紫色、白色、橙色、玫瑰紅、粉紅色等。但沒有黑色,頭上不能扎戴黑色的飾物,黑色頭飾與黑紗是密切相關、聯絡在一起的。這是老輩子農村的老講究。但現在似乎不講究這些了。今天的姑娘、女性,若有喜歡的頭飾,是不會在意什麼顏色、是否吉利的。

  記不得玻璃絲一分錢幾根了?大約是兩三根吧。觀水公社供銷社在東半城的代銷店,櫃檯裡面的木頭貨架旁邊,總是掛著一大扎玻璃絲。從高處長長地窈窕著婀娜著就撒下來了、“流”下來了!閃閃爍爍流動著!好似一抹七色繽紛、光彩照人的小瀑布!有時候是一色一捆,有時是多色合一起。五花六綠的,很是華麗繽紛。去買的時候,可以隨意挑揀顏色。你說什麼顏色的幾根,女售貨員(那時候沒有男的)在櫃檯裡面為你一根根抽出來,放到你面前櫃檯上。絲絲縷縷的彩色線條,優雅隨意地浮在臺面上,依然是深情款款、柔美多彩。

  是的,玻璃絲,純粹是屬於姑娘家!玻璃絲本身,似乎就是“女性”!是“塑膠女人”哦!哈哈!

  也許,我們可以說,一根玻璃絲,不就是一位窈窕瘦削、高挑標緻、腮紅唇紫、柔情似水的美女嗎?真真是當今典型的骨感美女嘛!

  那時候,不僅供銷社的代銷點有售玻璃絲。趕鄉村大集也可買到,他們的價格一般會稍低點,但是,質量似乎也差些。可能是內部渠道批發進貨的,大概屬於殘次品。

  後來,有了新產品實心的玻璃絲,比空心的稍微細一點。但強度更高。姑娘們又是一番熱熱鬧鬧,先知情的到處傳播相告,爭先恐後地買來嚐鮮、試用。鄉下只要“下來了”穿戴的新物件,愛俊兒的姑娘們總是躍躍欲試競相購買!藉口也好、喜愛也罷,反正是買回來了,擺弄來、嘚瑟去的;還把玻璃絲仔細端量、一遍遍摩挲,愛不釋手;一個人扎頭上,大夥兒圍著看,她在中間又是搖頭側腦、又是轉來轉去的,一邊不停地問大家,怎麼樣?漂亮嗎?好看麼?

  二

  姑娘們,平時如果買了幾根玻璃絲,總是美得要命。扎到頭髮上,在鏡子前一照,自己就覺得格外精神、似乎又漂亮了幾分,好像自己的臉蛋也更俊了!飾品是可以提升人的精氣神的!新的,總是給人一種新鮮勁、新感覺!今天誰買了幾根玻璃絲,誰買了新佩飾、新式樣新花色,姑娘們便一幫一夥湊到一起,嘰喳嘻哈、議論欣賞。她們總能及時探聽到同伴的這些訊息。

  似乎,每一根玻璃絲,每件髮飾,都是她們生活中頂重要的大事情!

  有時候,相好的姐妹贈送一根兩根細細的玻璃絲,就是一個很好的禮物。簡直美死了,雙方喜笑顏開的。遇上節日,經常是買幾根玻璃絲,便算是過節禮物了。鄉下姑娘沒有其他禮物,買不起別的正經的節日禮物。

  農村姑娘扎頭髮的不僅是玻璃絲,還有毛線繩——彩色的,就是織毛衣的毛線。編織毛衣時餘下的,既好看也好用,也是姑娘扎頭髮的基本配置。所有的姑娘,一般都用過這兩種東西扎頭髮。後來,才有了束頭髮的橡皮筋。

  那個時代,農村姑娘大都喜歡留著長辮子,頭上扎一朵什麼花,彩布花、或者塑膠花。很是好看。

  有時候,扎辮子故意留幾根玻璃絲段頭(一截)在髮辮梢上,長長地垂下來,在身後半空甩來晃去,有如微風輕拂的柳條翠絲,別有一番風韻,嬌嬈、飄逸、俊秀。常見的是,在辮子髮梢或頭頂,用玻璃絲編織一個花形,或者蝴蝶狀,系在頭頂上,或辮子近下端。一般是鬆鬆散散、比較誇張的樣子。

  後來,農村姑娘又時興馬尾辮兒,僅用橡皮筋或毛線、玻璃絲把所有頭髮捆紮一下,一紮頭髮又長又粗,在腦後垂下來。姑娘走一步,辮子在身後晃幾晃。偶爾甩一甩頭和髮辮,便盡顯女性特有的飄逸、嫵媚、柔美、迷人的魅力。如果是兩根及腰的大長辮子,在身後一甩一晃的,微微地律動著、抖索著,玻璃絲與髮辮上面,似乎浮動著一層優美動人、美妙的音樂旋律,或者一節什麼民族舞蹈,縈繞著兩條髮辮,眼瞅著魅力十足。

  儘管,農家姑娘們,身上穿的是土布花衣,但是個個都使出渾身解數,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玻璃絲,鮮花、塑膠花、布花朵、頭飾,這些東西一個勁兒往頭上搬弄、捆紮。

  姑娘們總能想方設法,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玻璃絲不光扎頭髮、捆辮子,還可編織各種花樣,編成各種花朵或花瓣形狀;還有8字形、蝴蝶狀等,都是多種色彩的。紮在頭髮上裝飾美髮,可謂流光溢彩、鮮豔奪目,起到了畫龍點睛與美化裝飾效果。

  姑娘們還喜歡編織一個個簡單的手鍊、手圈,戴在手腕上。一般是多種顏色組合穿插而成,看上去五彩繽紛,頗有幾分琳琅滿目之感。還有的,用玻璃絲編織項鍊、項圈。有細有粗,有扁條帶狀的。環繞在玉頸上,或者從脖子上垂下來,往往是五光十色、繽紛美豔,頗有魅力。

  那時候農家日子過得儉省。玻璃絲斷了,抻細了,用舊了也不捨得扔掉。半截的玻璃絲還能湊合使用,短的可以用在辮梢上。扎辮子用得久了,玻璃絲都捲曲得像一根根彈簧、老化了變得發硬,捋直了照樣使用、捨不得買新的。也沒有那些錢買,雖然一分錢好幾根。

  小小的玻璃絲,把那個時代的大姑娘小媳婦,特別是少女們的頭髮,裝扮得神氣活現、美麗多姿。別小看細細的玻璃絲,為姑娘家的漂亮打扮,起到了極大的作用。無法想象,如果沒有玻璃絲,當時世界的面龐,絕對會醜很多!

  你想想,正是一個個打扮得漂亮、動人的姑娘,使荒蠻的農村、貧苦生活和寂寞的日子——至少是表面——有了色彩,有了光芒,有了味道,有了美豔與美!

  三

  如果村裡有人外出辦事,就會事先互相打招呼,問問同伴有沒有事情,捎不捎什麼東西?這個說,你給我買三根紅色的兩根綠色的玻璃絲吧,那個說捎個蝴蝶髮卡……

  買回來了。買者的.屁股後面,已經跟著幾個先知先覺的姑娘,一路說笑著就走來了!進了街們,在院子裡站一圈,個個喜笑顏開、心花怒放、合不攏嘴巴,有說有笑地開始分玻璃絲,像過節似的紅紅火火,滿院子充溢著笑聲。那個場面似乎永遠難忘,此時,姑娘們的音容笑貌仍然像在我眼前。頗有感染力!

  在院子裡嘻嘻哈哈一陣兒,她們又進家,有時候姐妹們還親暱得手拉手或挽著胳膊一起走。姑娘們的心,因一根玻璃絲而盛開了!她們來到姐姐的“閨房”、黑黑的裡間“倒房”,繼續閒聊、說笑。還看衣服,看紅頭繩;各人都有自己的好東西,拿出來展示一下,如小頭飾、新綰簪、髮卡、髮針、毛線繩、橡皮筋,你看我的我瞧你的,逐個欣賞熱議一番,擺弄來擺弄去;每件都是心愛的。在頭上比量多少次也不煩。那幾根漂亮的玻璃絲,估計看一百遍也不厭倦。各人輪番在自己頭上比劃,一會兒插到頭髮上,一會兒擺在胸前,這樣如何?那般怎樣?這樣漂亮嗎?邊賞玩兒邊唧唧喳喳問答著。

  生產隊集體勞動收工以後,姑娘們回家洗洗刷刷,換換幹活的髒破衣服,穿上較新的舊衣裳,就三三兩兩來找姐姐,在院子裡、在我家堂屋間,或姐姐的“閨房”拉呱兒、做女紅。有時候,是姐姐到別的姑娘夥伴家裡去玩耍。或者到村街頭去聊聊閒天歇歇,帶著手工編織活計、織毛衣等,在街上邊閒聊邊編織,手也不閒著。一會兒,也可能再一幫一夥地回家來了,繼續說笑玩耍、各做各事兒。

  姐姐的“閨房”狹小擁擠昏暗,倒房本來就窄小,南半部一鋪土炕佔去半間屋。加上雜七雜八的東西,棉被、舊木箱子、各種被褥,破舊衣服都一堆堆摞在倒房裡,地上牆邊轉著圈都是木箱紙箱麵缸等東西,火炕上舊物件佔去一半。實際上,倒房就像個廢舊物資倉庫差不多,還有些面盆、泥缸、盛面裝糧的紙缸,髒兮兮的擺著、摞著,反正滿屋到處是東西。這就是姐姐的好姐妹、閨蜜們說笑聊天、休閒娛樂的場所。

  半鋪土炕是姐姐休息睡覺的地方。地面上最多站開四個人,得分成兩排才能站開,炕上坐兩三個人。條件這樣髒亂差的房間,我和哥哥妹妹也撈不著。因為姐姐是老大、長大了,又是姑娘,所以才有這等特殊待遇——自己一個房間。

  如此雜亂的屋子,卻總是充滿歡歌笑語與甜言,總是盛滿姐姐們疲憊的笑臉,以及樂觀、愉悅,而又勤勞、苦累的日子。

  節日裡,尤其是過大年,姑娘家新買頭飾、裝飾品、玻璃絲,當然成了大事情!這也是趁著過節,來進一步打扮自己,以此為理由讓自己更加漂亮的天賜良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這決定了未來一年自己的豔值是否有所提升、能否更有魅力、是否更吸引男人?因此,姑娘們此時總也不遺餘力,雲集到一起,嘰嘰喳喳嘻嘻哈哈,滿身歡喜地互通訊息,探討斟酌,哪裡有什麼樣的玻璃絲、頭飾等等。有的說觀水公社百貨店有,有說觀水集上多,有的說桃村百貨商店的質量好,有說桃村大集的便宜。一切,都是為了把自己打扮得俊俊的。

  可以說,玻璃絲很是和諧統一地配合了、裝扮了姑娘們的相貌、外觀,有力地烘托並提升了女性千嬌百媚、儀態萬方、綽約迷人、婀娜多姿的身心與風采!可謂獨具魅力。

  原本,姑娘們應該與月亮、太陽、星星,與幻想,甚至美夢相伴在一起。結果,她們卻生活、成長在那個灰色的、艱難困苦的時代。然而,姑娘們並沒有放棄生活,丟掉夢想。她們在長年累月辛辛苦苦奔波操勞之餘,雖然滿衣塵土一身臭汗,卻仍然在默默編織著樸素、純真、低到塵埃的人生理想,不懈地憧憬著美麗的幻夢,追求著美好的生活與希望!

  即使在如此困窘的日子裡,姑娘家仍然處處時時愛美,總是一門心思想方設法打扮得漂漂亮亮。這實在令人感動與哀傷。姑娘們渾身是皺皺巴巴的土布衣服,土顏落色的,但是頭髮卻疏得整整齊齊,洗得乾乾淨淨,編的大辮子一絲不苟、飄逸又靚麗!玻璃絲與頭飾,永遠放射著燦爛、迷人的光彩!還有那張永遠鮮活的臉、搽胭脂抹粉,總是洋溢著青春的亮色與滿懷的希望。還有用之不盡的柔情。

  那個時候,農家破衣爛衫的,服裝缺乏色彩。頭上的玻璃絲,還有頭飾、髮辮,其實是姑娘們身上最搶眼、最靚麗的風景!

  可以這樣說,那個時代如果沒有玻璃絲,那麼,愛美愛俊兒的姑娘們是沒法把自己裝飾得很漂亮的。

  姑娘們心中,那一朵鮮紅的生命之火,那一抹生命的熱情,對美的追求,對未來美好新生活的憧憬與嚮往,我今天回想起來,心裡仍然無比感動、非常疼痛。

  農村,姑娘們除了種地還是種地。哪裡有什麼假期,一年到頭就是在莊稼地裡摸爬滾打,一輩子走不出這一片田野。她們住的是茅草房,走在破爛不堪、垃圾遍地、臭水橫流的狹窄街道上。然而,她們嘴裡唱著優美的歌,雙眼炯炯、發出熱乎乎的青春之光!她們始終懷著美好的理想與希望,卻是一輩子在農田裡出苦力,甚至沒有享受到一天輕鬆、休息的日子。

  在無奈貧瘠的生活裡,他們只能這樣一點點、一滴滴抓住機會,為自己製造快樂,創造幸福,用雙手打扮困苦的生活。為艱難的日子、坎坷的人生巧扮梳妝!並塗抹上一層繽紛的亮色與五彩夢。

  每當想到這一切,便我心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