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日漸凋零的村莊的散文

日漸凋零的村莊的散文

日漸凋零的村莊的散文

  2018年8月4日姐夫的母親去世了。當天晚上我們從家到樂山已經晚上十一點了,決定去姐夫的老家看看以聊表心意。當我們在山路上七拐八拐到村子的入口時已經第二天凌晨零點了,姐夫和姐姐在那裡等著我們。車子在山路上又拐了好幾分鐘才到,山村很靜,雖然有幾戶人家還亮著燈。

  記憶裡姐夫的母親是一個精幹的老人,個子高高大大的,一輩子生活在山村裡,人緣很好,除了姐夫外別的兄弟姐妹都在老家生活,所以以為晚上會有很多人守在那裡擺龍門陣、打牌、忙碌,陪老人最後一程,下車後卻發現院子裡的房簷下只坐了三個人,燈有些暗,老人放在堂屋裡。我們過去上了兩柱香後坐下說了會兒話。院子很靜,山村很靜,風也輕。

  我們離開的時候第二天凌晨一點過,姐夫在前面開車為我們引路,到了大路後他們掉頭回去,我們回樂山準備當天晚上的遠行。路不寬,周圍黑黑的。遊哥感嘆說現在農村的人情味越來越淡了,人走了也沒有人在那裡守著,一切顯得那樣冷靜、無情和寂寥。我點點頭,心裡有些難受,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曾經純樸的鄉情也越來越淡了。

  父親是2014年去世的,那時候的村子已經變得很蕭條了,很多地都荒了,很多路因為沒有人走而雜草叢生,很難走了,隨處可見因為長年沒人住而倒塌的舊房子,山上的樹鬱鬱蔥蔥,但卻能聞到村子寂寞的味道。雖然多年不見的親戚朋友都來了,寂寞的村子白天還是熱鬧了一陣,卻回不去兒時的氛圍了。晚飯後大家都走了,只剩下我們兄妹幾個在諾大的院子裡守著父親說著話,父親靜靜地躺在堂屋的棺材裡。二百瓦的燈把院子裡照得透亮,但周圍卻黑黑的,村子異常安靜,感覺小鳥撲騰一下翅膀都能聽到。

  2011年小姑父去世的時候,我們回去了。那時候村子還沒有那麼荒,田地裡的莊稼依然長得旺盛,雖然還沒有村村通,但鄉間小路並沒有雜草叢生,人雖不是很多,但還是隨處可見;周圍的樹木很茂盛,但山上的路還在,村莊依然在依她的方式努力地存在著。去小姑父家的路已經修了條可以通車的水泥路,兩邊的秧苗綠綠的,村裡隨處可見人影,聽到人聲狗吠,院子裡擺滿了桌子,親戚朋友、村子裡的都來了,很是熱鬧。也許逝者是希望安靜的,但這熱鬧卻也是一種情份,送逝者最後一程的方式。晚上我們雖然走了,但相信依然會有很多人在那裡守著,打牌或者閒聊吧。

  記得小時候農村死了人是非常熱鬧的,死了人的人家會忙碌好幾天,親朋好友都會趕來,村子裡的人也去幫忙,十里八鄉有點關聯的'也會去送死者最後一程,就算平時有矛盾的鄉親也會放下恩怨去幫忙的。晚上院子裡也是燈火輝煌,人聲鼎沸,打牌的,擺龍門陣,磕瓜子的,還有小孩在那裡奔跑穿梭。當按時風俗舉行一系列程式時,旁觀者會隨著死者家屬的哭聲而一起流淚,而往往列者的家屬的哭聲總會悲痛欲絕,即使不是真心的,也會讓人動容而想起死者的過往。送死者上山的時候會有很多去送,長長的隊伍,悲切的哭聲使整個村莊都籠罩在悲痛中。小時候覺得那些哭聲,那些送葬的特別假,現在才明白那叫人情,是濃濃的純純的鄉情。

  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來的農村人湧進城市,農村已經人口越來越少了,村莊越來越凋零越來越寂寞,寂寞到難見人影,難聽到人聲了,甚至雞鳴狗吠也透著蕭條。而曾經濃厚的鄉情味也越來越淡了,再也回不到兒時純樸的味道了。現在農村辦婚禮也很少在農村辦了,農村曾經那些熱鬧純樸的婚禮已經很難見到了。農村死了人後辦葬禮就更加淒涼了,畢竟在農村的人已經不多了,很多已經離開村子的親戚或者鄉鄰最多代個份子錢已經算仁義了,不會再像很多年前那樣總會盡量趕回去送死者最後一程的。

  有時很想念兒時那些熱鬧的有著濃濃鄉情的葬禮,但我知道再也回不去了,人情冷暖許多時候也不是人所能控制的,也許這是社會發展的趨勢吧,畢竟村子都荒了,哪裡還會有鄉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