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城裡人與鄉下人散文

城裡人與鄉下人散文

城裡人與鄉下人散文

  提起城裡人與鄉下人,大多數人最先想到的是洋與土。城裡人領導著文化潮流,無論穿衣打扮,還是言談舉止看起來都比較洋氣。而鄉下人樸實,穿衣打扮怎麼適合幹活怎麼穿,言談話語大多也是直來直去,少了許多客套。仔細想想,其實城裡人並不都是佔著優勢,鄉下人自有鄉下人的優點。

  記得剛參加工作時,單位的領導大多數是鄉下人,自己覺得有些意外。有一天一名當領導的鄉下人跟我閒聊,談起這個話題時,他分析道:城裡人比較懶,鄉下人勤快。這樣就比較招領導喜愛,為此,鄉下人更容易得到提拔。這話也是有些道理的,城裡人天生有種優越感,自我感覺比鄉下人懂得多,因而在企業裡主動性較差。下鄉人自身就是靠著出賣力氣來吃飯,苦髒累的活大多是下鄉人搶著幹。久而久之,領導用的慣了,身邊常常就離不了肯賣力、勤快、有眼色的下鄉人了。這就像是《紅樓夢》裡的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三人之間的關係,開始賈府寧府上上下下都是看好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林黛玉不僅人長的漂亮,也聰慧,有才氣。但薛寶釵卻不漏聲色,每一步都踏踏實實地按照封建禮數行事,做事落落大方,從不和賈寶玉嬉戲玩笑。賈府上到王夫人、王熙鳳,同輩裡的兩府三位小姐以及史湘雲等,加上下層的丫鬟一干人等都得到過她的幫助。不管誰有了過失,還能私下進行勸慰、告誡,讓人不失臉面。林黛玉則是相反,不僅心眼小,時不時與賈寶玉嬉笑、吵鬧,還常常尖酸刻薄揭人所短,就連下人與林黛玉交往時都時時提放著。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小事上發生了潛移默化,最後形勢發生了逆轉,金玉良緣大喜之日,寧府、賈府上上下下人等竟然只瞞了林黛玉和賈寶玉兩個。做人就是這樣,必須的適應當下的環境。人就是這樣,儘管你聰慧、漂亮、有才氣,惟獨在人情世故上不知見什麼人說什麼話,情商缺失在中國生存能力就弱。如是一切都遵循當下的禮數,與時俱進,給足別人面子,在別人遇到困難時還能搭把手,那就是個做人行事的高手。就像是武林高手,手中無劍遍地是劍,落葉飛花皆能傷人。

  城裡人像個書生、小姐,依賴性較強。在家裡拼爹拼娘是常事,就是出門在外也得走個後門拉個關係,覺得沒了關係的事情都是靠不住、辦不成的。尤其是在親朋好友的宴席上,吆五喝六划拳已不是主題,若是說不出自己認識的幾個有頭有臉的大佬、官員來,就覺得讓坐在席的人小瞧了。鄉下人則像個遊俠,知道老實巴交的父母沒什麼可依靠的,常常獨自闖蕩江湖。或是親朋好友、或三五結群、或匹馬去遊蕩於江湖,不求長長久久,得利而安,無利則去。

  城裡人喜愛沽名釣譽,好高騖遠。以前叫知識青年,現在改成了市民或是創客、驢友、潮客什麼的。常常想著幹些大事業,可是困難太多、資金太少、場地又沒有,梳理來扒拉去就是沒法幹、也做不了。小事情又看不在眼裡,練個攤、賣個菜太丟人現眼,到了只變得個低不成高不就。鄉下人則講求實惠,小農意識強。搬個磚、和個泥幹,幫個廚、擇個菜也行,跑個腿、吆喝人也不栽面……,甭管麼事,只要能掙錢就成。積少成多、積土成山、集腋成裘,時間長了真有些就竟然成就了大事兒。就像我在外碰到的一個鄉下人老闆,從小弟兄們多家裡窮,三十多了都娶不上媳婦,常常被村裡人笑話,老大一氣之下揹著鋪蓋捲進了鄰省的私企打工。老大勤快、踏實,老闆偶爾缺人時,就讓老大給找幾個像他這樣塌實肯幹的人。一來二去,老闆乾脆讓老大承包一塊幹,老實巴交的老大還是嚇了一哆嗦。老闆說,資金、場地不用愁,你找人領著幹就行。就這樣,老大後來居然而成了老闆,全國各地跑著承包專案,甚至遠赴新疆。

  城裡人計劃性較強,凡事總要謀而後動,早謀晚取,到底成事還得看天的臉色。一旦遭遇挫折,城裡人更容易氣餒,仰天長嘆:天不成我也!鄉下人隨心所欲慣了,家裡本就沒有多少錢財,鋪蓋一卷說走咱就走。一無所有,也就不怕失去,下鄉人身陷困境常常不撓,或者換個地方,或者低尊屈就。當然了,城裡人接受新事物還是快些,尤其是娛樂遊戲更是如此,花樣繁多、層出不窮。而相對來說,鄉下人更墨守陳規些,人生地不熟,入鄉先隨俗。雖然鄉下人進入角色較慢,一旦進入角色膽子就大了起來,就會突破條條框框,要麼有所成就,要麼再次墜落平地。

  雖說現今世道是“強必執弱,眾必劫寡,富必侮貧,貴必傲賤,詐必欺愚”,到底城裡人還是趾高氣揚些,但還不至於對鄉下人產生邪念。而忽然發現城鄉差別、貧富差別的個別鄉下人,心裡急於致富,在利慾薰心之下,急火攻心而跳出儒家道德之外。利用自身也是鄉下人的優勢,不僅慣常欺騙鄉下人,城裡人也不會放過。因此,鄉下人的小農意識被不法之徒窺破,再加上鄉下人對鄉下人較為信任,常常落入不法之徒設伏的口袋裡。傳銷、邪教四處橫行,與此不無關係。

  外來文化較易被城裡人接受,城裡人更愛趕時髦,跟潮流。從穿衣打扮,牛仔褲、七分褲、裙褲,還是燙髮、高跟鞋、鬆糕鞋等,都是城裡人先玩,鄉下人才跟進。交誼舞、廣場舞,跑酷、街舞,滑板、花樣旱滑等等,都是首先在城市裡興起的.。但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還是在鄉下,鄉下人多少保留著傳統文化,還習慣於尊拜祖先。尤其是過大年時,祭祖、續家譜是必不可少的,家譜也常常儲存在鄉下人手裡並傳承著。在過去,古人穿長衫的,一定是讀書計程車人或官吏們,自認為承襲著萬世師表,看不起短衣打扮之人;鄉下人基本是短衣打扮,這樣幹起活來利落。“長袖善舞,多錢善賈”,長衫、紫金衣帶早已退出了歷史舞臺,短衣卻一直在繼續。記得在辦公室裡的一個鄉下老同事,看見新來的同事給人倒水時小拇指衝著客人。事後,鄉下老同事對新同事說:小時候在家如果是今天這樣倒水,早被父親罵死了。倒茶得大拇指衝著客人,倒茶時得點三下表示向客人行禮。

  無論城裡人還是鄉下人,儒家之少年“志於道,居於德,依於仁,遊於藝”的教化,雖然其禮教過時,其文化精神還在。孔子的三十而立,是說“不學禮,無以立”,做人先得懂得禮,這樣才知道尊重他人,所謂“立於禮,成於樂”。人到了四十才能做到“思修身不可不事親,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只有知行合一才能真正不惑。五十通曉了自然變化之道和社會演變之理,才能窺伺天命。到了六十一甲子,人順應了自然、社會的內在變化,由不違拗而達耳順。而要想做到莊子提倡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則是要好好靜思修養才行。

  鄉下人是人類的腿,沒有腿人寸步難行。城裡人是人類的手臂,沒有手臂,描繪不出人類社會。鄉下人加城裡人,才組合成了大腦,成就了完整的人類。人若是沒有了大腦,就成了行屍走肉的殭屍。城裡人與鄉下人就是一部中國歷史,合則興,分則崩。城鄉齊,政通和,民易使,風醇厚,與時進,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