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中秋節的月亮優秀散文(通用6篇)

中秋節的月亮優秀散文

中秋節的月亮優秀散文(通用6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散文吧?散文常用記敘、說明、抒情、議論、描寫等表達方式。你知道寫散文的精髓是什麼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秋節的月亮優秀散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秋節的月亮優秀散文 篇1

  中秋節的月亮代表著團圓,代表著溫暖。那皎潔的月光撒在大地上,世界也是溫暖的。

  當我躺在我的床上的時候,眼睛無意的朝窗外一瞥,看見了月亮。我走過去拉開窗簾,回到床上。皎潔的月光撒在我的床上和地板上,我呆呆的看著它。它是那麼的圓,那麼的白,那麼的美。有了它在,其他的雲彩,除了暗淡,還是暗淡。

  我還是暗暗的看著它。

  此時此刻,有多少人在望著這輪完美無缺的月亮。此時此刻,有多少人披著這皎潔的月光。此時此刻,有多少人在體會著和家人團圓的溫暖。此時此刻,卻有多少人在他鄉流淚……

  月圓,而人卻不圓。

  想想地震災區的孩子們吧,他們有的失去媽媽,有的失去爸爸,有的甚至失去了所有親人;想想工人們在工作的第一線上面,他們頂著月亮工作,卻見不到自己的家人;想想孤兒院的孤兒吧,他們沒有父母,沒有家人,只能抬起腦袋,望著那代表著團圓的月亮;再想想臺灣,想想祖國,臺灣始終沒有回到祖國的懷抱,而祖國也有一塊肉沒有回來,那中國頭上共同的月亮,缺了一塊。月亮,不是完整的。

  一朵朵雲彩飄了過去,遮住了月亮。

  看看月亮,才知道有許多人無法享受到這溫暖;看看月亮,才知道團圓是多麼的重要;看看月亮,才知道我現在是多麼的幸福。

  我迷茫中看見月亮上面有幾處黑點,我相信那是給所有不能和家人團圓的人的位置。皎潔的月亮周圍散發出來一層暗暗的霧,若隱若現,我相信那是用溫暖做成的,來包裹著月亮。

  我想象著天上的每一朵雲彩就代表我們每一個人,雲彩都圍著月亮,而我們也擁抱著月亮。離它遠一點的就是沒有親人、回不了家的人們,他們雖然都非常渴望著月亮,但是上帝還是給他們和月亮之間隔上了一層霧。而我們,就是月亮周圍的一朵雲彩,在月亮那溫暖的懷抱裡,體會著家人的溫馨。

  月亮從雲彩裡出來了,那皎潔的月光又一次的照在我的床上。

  我閉上了眼。我能感覺得到那月光正撒在我的眉毛上、眼上、和臉上。我依舊閉著眼,體會那月光給我帶來的溫暖和舒適。我不得不又想起有好多人不能體會到這麼美的溫暖,有好多人不能體會到這麼美的溫馨……

  我睜開了我的眼睛,在我胡思亂想的時候,外面的燈光不知不覺的熄滅了,只剩下天空中那輪明月。

  此時此刻,許多人都做著團圓的美夢入睡了,許多人都帶著團圓的微笑入睡了,許多人都披著團圓的月光入睡了。而我,還是在這兒呆呆的望著那輪月亮……

  晚安,月亮。晚安,家人。

  中秋節的月亮優秀散文 篇2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因為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八月的中間,故叫中秋。

  中秋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民間流傳極廣的是: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有個后羿,他曾將天上的十個太陽射去九個,只留下一個,成了有名的神箭手。后羿從王母娘娘那兒得到了長生不死之藥,他的妻子嫦娥偷偷拿來吃了,不料身子變得越來越輕,於農歷八月十五日這天,身不由己飄飛到了月宮,遂為月宮之神。后羿後悔不已,年年八月十五的夜晚,都要望月設供,祈望妻子返回人間與自己和兒女團聚,由此便衍生出了後世民間祭月祈團圓的文化習俗。

  民俗學家們卻另有說法,他們認為,中秋節的原始基礎是源於先民對月亮的崇拜,到周朝時,對月亮的朝拜儀式開始歲時化,秦漢之際,天子在秋分這天祭月已列入朝廷典章。到唐宋時,中秋節已受到普遍的重視。

  無論何種說法,中秋節始終離不開“月”。文人們在對月亮的描寫中,給了它許許多多的別稱:

  因初月如鉤,故稱銀鉤、玉鉤;因弦月如弓,故稱玉弓、弓月;因滿月如輪如盤如鏡,故稱金輪、玉輪、銀盤、玉盤、金鏡、玉鏡。

  又因傳說,月中有桂樹,故稱桂月、桂輪、桂宮、桂魄;月中有廣寒、清虛兩座宮殿,故稱廣寒、清虛;為月亮駕車之神名望舒,故稱月亮為望舒;嫦娥住在月中,故稱月亮為嫦娥。

  還因人們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稱月亮為嬋娟……

  中秋之夜,月亮最亮、最圓。人們仰望玉盤般的圓月,把月圓當成是團圓的象徵,自然會聯想到家人的團聚,獨在他鄉旅居的人,更期望藉助明鏡般的皓月寄託自己對親人和故鄉的思念之情。所以,人們又把中秋節叫做“團圓節”。

  圓月帶來的團圓的聯想,使中秋節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將嫦娥奔月與中秋賞月聯絡起來後,使中秋之夜更富浪漫色彩。

  中秋節吃月餅,幾乎是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食俗。月餅本是我們祖先對中秋夜月的自然崇拜,由望月、拜月而祭月,並以月餅作為追求光明、熱愛團聚的祭品。月餅名稱溯源,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在北宋,蘇軾詞中便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飴和酥”。月餅明確地作為中秋節專用之物並被賦予“團圓”、“和美”的美好意蘊,還是在元代之後。明代田汝成的《西湖遊覽餘》中說:“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意”。

  舊時過中秋,自制月餅幾乎是家家戶戶共同不可缺少的一種習俗。

  自制月餅,都有模子。民間擁有的“餅模”,多為有耐性的杜梨木製成,圖案多種多樣。在傳統文化習俗中,嫦娥、玉兔,吳剛、桂樹,成為月餅模子最常見的的圖案。民間還有不少“餅模”有“福”“德”文字,龍、麒麟、蝙蝠……象徵瑞祥的禽獸圖案。江蘇徐州一位收藏家,收藏的一枚明朝萬曆年間的月餅模子,圖案卻是罕見的“獅子滾繡球”。而稱得上月餅模子“極品”的,恐怕要算天津藝術館中那枚工藝精湛、中秋文化寓意豐富的餅模了:直徑約33釐米(據說可製作2.5公斤重的大月餅),圖案特別,中間為月宮瓊樓,裡面嫦娥起舞、玉兔搗藥、吳剛伐桂……主圖周圍又按季節不同,雕刻了春蘭、夏荷、秋菊、冬梅四時花,刀法細膩,佈局精當。

  如今,月餅模子已成為罕見的中秋文化的收藏品,更成為社會生活發展變遷的珍貴見證。

  中秋節的月亮優秀散文 篇3

  一直以來,喜歡望月,凝眸明月有一種在夜晚穿越月色對視心靈寧靜如水的清澈,彷彿靈魂有如月的高潔和雋永。那一刻就如一顆星與月在應有的距離間守望大地,不與月色爭輝,只與明月遙遙相對,這夜,月是最亮麗的景。因為喜歡,月,時常在眼底暴光、成影、收藏,這種習慣雖然很久了,但我從來不覺得望月會疲憊和無趣,總是那樣饒有興趣地尋找或是凝視。應朋友之邀八月十五賞月,我竟然特別期待,宛如那天會有不一樣的月亮不一樣的月色,好似真得能看到嫦娥奔月,玉兔呈祥,吳剛捧著桂花酒,酒香飄渺,有令人蕩氣迴腸一年一度不允錯過的美妙和期盼。

  我們早早地驅車去了鄉間,為賞月做好一切準備。

  想看月亮慢慢地升起,我滿懷期待的心情在一點一點的升騰間因月圓而盈溢許多相聚的美好。

  早在半月前我們就已約好了相聚賞月,去秋的田野,在鄉村的樓頂,舉杯邀月。天公作美,晴空萬里,明鏡似的月幽幽地在嫋嫋升騰漸次氤氳繚繞的炊煙裡,羞答答滿臉紅暈地從遙遠的東方升起。那輪月亮從枯黃的玉米秸杆的梢上款款走出,漸漸的高,從樹的腰間走到樹梢,也漸次地亮麗,退卻了羞澀,與我們對望,深情而優雅,歡快而沉靜,月光遍灑大地,盈射萬物,我們在月色裡守望,守望一種幸福。

  中秋的月,就這樣靜靜地在心中升起,在心靈裡輝耀,在靈魂上飄移,在我們的嘻笑裡燦爛,在我們的凝視間高遠,在一份濃郁的懷想裡續滿淡淡的憂傷。

  我喜歡在這樣的地方賞月,因為寧靜,因為田野秋色,因為裊裊炊煙,因為樹影婆娑,因為農人的質樸,因為兒時的記憶,因為朋友的相伴,因為沒有高樓的阻隔遮蔽眼眸,因為獻給月亮的圓餅和美酒的香甜,因望月的心情恰似月光的皎潔和柔美,恰似朋友的關懷和愉悅,恰似想念不能相見的遙祭,讓我在今夜的月色下以酒當歌,暢飲抒懷,或喜或悲或醒或醉,或遙遠或眼前,或明亮或暗淡,將我的心與明月相照,與友相訴,與思念相融,寄給十五的月,伴著月光灑向相知的河流,流向心之所向的遠方。

  我說,一夜,做了一個夢,一個非常美的夢,一個海市蜃樓一樣的夢。美夢虛幻,但也愉悅心境。漆黑的夜晚,有一片中國地圖狀樣的空間,在月色裡幽靜地亮麗著,然後我驚奇地發現了彩虹,那麼清晰,比現實中所見還要明麗。我驚呼,幾個常在一起的同事也探頭張望,那一刻我發現了新大路,真的太美了。

  也許只是一個夢,可確實是一個讓人心靈愉悅的夢。

  所以我一直在努力地追憶那個夢,可就是一剎那。

  人生,有多少剎那間的美好,會在記憶裡永存。

  朋友也興奮地說一次奇觀,彷彿如今對我們說起那種奇妙的感覺依舊,一年中秋,他們的車子在戈壁灘上馳騁,黃昏十分,遠處大大的橙黃色放散著幽光的圓盤,在地平線上絢麗,他們猜想,那是一種巨型的燈飾或發光體,可它緩緩地升高,升高,再高時,漸漸的小,漸漸的小,他們煥然清楚那是升起的明月,那種因著戈壁的`浪波而海市蜃樓中的明月奇遇,讓他們美美的看了一次巨型的月亮。相遇是緣,不知怎樣的奇緣才能相遇那樣美那樣奇特那樣刻骨銘心的景觀。期待某一天,我也會在戈壁相遇一輪特別大特別神奇特別讓我不相信自己眼睛的奇月。

  想起在胡楊林的月夜,別是一番美,更有一種滋味。

  那夜有風,那夜我是在沙漠深處與胡楊相依,與胡楊共享月明,與胡楊共訴相思,一杯薄酒在風中飄香,一縷溫情伴著月的柔光。那夜的寧靜有一種千年沉積的厚實和凝重,那是真正能夠遠離城市喧囂和浮華的地方,那是無需燈火輝映亦很輝煌的夜,那是隻有風輕輕的呢喃宛若朋友真摯而傾心的訴說,那是擁著風溫柔而眠的夜,那是我站在月下如一棵嬌小的胡楊一樣靜美。

  那夜,你說,情如胡楊,相守如胡楊;清澈如月,相隨如你的影。

  也許那晚的月見證了楊柳相依的情,也許那晚的夜觸到了風的輕柔,也許那晚的夜聽到了心的呢喃和風的絮語,那一切是刻在心中不能忘卻的情和景。

  只要望月,我無法不想起那晚,想起胡楊之上的月,想起胡楊與風的對白,想起寧靜中起伏的思緒。

  在城市只見明鏡似的月高懸,且在霓虹燈的絢爛間讓人忽略清輝的月色,也因高樓的阻截而無法跟蹤月的足跡,很難靜靜地從幾乎是地平線上看著月一點一點地升起,或在樹影間忽明忽暗,閃閃爍爍,躲躲藏藏;或掛在樹梢或在炊煙裡穿行。太陽剛墜入山凹,我還沉浸在晚霞將西天燃燒得彤紅,紅雲朵朵,霞光在樹影后燦爛。但白天的亮光慢慢退去,大地漸漸地昏暗,月色漸漸地亮麗,太陽與月亮的交接,就是最後一縷霞光還在西邊紅豔,月兒已是踩著時鐘的步點緩緩地走來,大地寂靜的仿若沉睡,偶爾的狗吠聲、貓叫聲增添了夜的魅惑和活力。

  舉杯邀月,舉著相機藏月,吟詩對月,每個人描繪著自己心中的月,激盪著中秋月圓情圓人圓事事圓滿。然而,誰的心中沒有縷縷的牽掛和絲絲的憂傷,遠方的親人,離散的至親,無一不是今夜最牽念的人最難捨的情。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月圓之夜,此情更勝。

  望月相思,將一份相念相思寄給明月,借月光照亮相思的心扉,目光聚焦在月之上,深情彙集在月之上,從此,遙遠,不再遙遠。

  中秋節的月亮優秀散文 篇4

  生命中已經虧缺了三十多輪月亮,一直不敢提筆寫下關於這圓月的片言隻語,不是沒有感覺和依戀,只是由於膽怯,那些古今中外描摹月亮的文字實在太多太美。我的文字,不是附庸風雅就是自慚形穢。

  三十多年的歲月曆程,我的生命已經輪迴到自己的中秋了。古語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我正在三十和四十的中央,生命之月好像還未圓,已有漸虧的跡象了。

  中秋之月,正是在這秋風秋雨漸起之時,總是會自然地帶來一些情緒。情緒會因人而異,有收穫的喜悅,也有滿懷落寞與惆悵。於是都會對月感嘆,花好月圓或是冷月清風,往往在一輪月下卻是兩重世界。

  都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至少還保留一份希望,人們害怕滿則虧的定律。一箇中秋就是一圈生命的年輪,如湖面的水波一圈圈盪漾出去,碰到岸後,就會開始折射回來了。現在月輪就是在一彎海峽上輕撫,兩岸的迴音漸至共鳴。看罷月亮,想象其實生命也一樣,從出生的純潔到老了的悟透,本質上是無多大區別的,只是所處時段不同罷了。

  又是中秋,坐在陽臺上,泡一壺茶靜靜地想,飲著茶,望著月,也想著和月有關的一切物事。

  小時候,每到中秋,媽媽總會做點好菜,吃過飯後,搬出椅子坐在場壩裡,在光潔如銀的月光下乘涼、談天、吃月餅,看月亮,可不太敢用手指,因為姥姥說過,月亮不能指,否則會劃掉指它的人的耳朵,看著這光亮的月輪,想象著一定比鐮刀還要鋒利,往往用手指一下後,會迅速用手捂住耳朵和眼睛,卻又會偷偷地從手指縫間看月亮是否下來割耳朵,見月亮邊上的雲飛快地跑,以為月亮真的要來了,又膽怯地合上手指。那時的月亮,最潔白,最親切,最溫馨,只要看到月亮就心裡亮堂堂的,就像看到了媽媽的臉。月亮裡,那時候知道里面住著嫦娥吳剛,還有玉兔,覺得神仙真好,能飄在空中,不用上學做功課,不用上坡做農活,月亮,是一座宮殿,裝滿神話。

  月光從陽臺的玻璃上透過來,照在壺中,茶液已經不多了,皎潔的月光盈滿一壺,茶液中泡著幾片綠茶,也泡著一輪明月,細細品飲,月光的味道苦澀中透著淡香的回味。

  漸漸長大了,也學過地理自然,也開始愛戀,月亮也變得浪漫和科學起來。自從月亮被蘇軾喻為嬋娟之後,月亮似乎已經成了美女和相思的代名詞。於是這月亮被那麼多情意綿綿的詩詞浸泡,幾乎快要失去本色了。好在科學教育讓人們知道月亮其實叫月球,是一個繞著太陽轉的天體,一些科學術語與資料把月亮剝得如赤身裸體,就剩一堆不生草木和生命的石頭,沒了美感,破了神秘,多了自然。多少次,我引頸望月,見那些陰影部分,總會想到阿姆斯特朗在月亮上留下的腳印。這月亮,是愛情的調味劑,儷影雙雙,都是它為戀人留下的回憶照片。那時的月亮,真實又虛幻,若有如無,在記憶中斷斷續續,伴著青春的熱血和愛情,時隱時現,常常出現在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文字裡。

  壺中的月色還是柔柔的,斟進杯中,亦是滿滿的,月色透過紫砂壺的氤氳,在青花的杯裡沉澱著談談的雅意,飲下去,亮堂著五腑六髒,漸至不惑。

  一轉眼,居然就人到中年了,那麼多的前程設計,那麼多的美好憧憬,都已在現實的殘酷中變得虛幻如煙、遙不可及,手已牽到冰冷,路已走到原點,愛已變得漠然,人已開始慵懶,那個如上弦月的懵懂少年剛剛描繪出那個圓就已轉向下弦月,於是手牽著兒子或女子,學著父輩一樣開始傾注希望,盼望著有一輪滿月的橫空出世,一代一代,綿延不已。有個滄桑的女聲響起:我在仰望,月亮之上,有多少夢想在自由的飛翔!抬眼望去,月亮還是詩仙看到的那一輪,膜拜和讚頌中它還是涼涼地懸著,漠然地看著人間的浮華,如它身邊掠過的雲。

  忽然覺得自己俗不可耐,以這樣一種心情來品飲月光,真是一種玷汙。千百年來,中秋圓月一直被賦予了純潔的友誼、堅貞的愛情、遠大的理想、濃厚的親情,每一次月圓,都引來無以計數的詩文和故事,對影成三人的靈悟、千里共嬋娟的執著、高處不勝寒地境界,都在這清清柔柔的月光裡。怪那些科學家,總是喜歡用數字和公式毀壞神秘,今天的月亮已經變為一團礦物質的球體,那些附著在其上的諸多神話和故事已經搖搖欲墜了,月光其實是太陽光的反射,多麼讓人傷神的結局。卻忽然有悟,也許每個人都是月亮,反射著父母的光,照耀著膝下的兒女,直到暗淡,直到又形成一個新的輪迴。中秋,是一次華麗的轉身。

  月影西斜,壺中月光只剩下斜斜的一縷,端起對嘴飲盡,才知是虛無,原來最絢麗的月光都照在思想裡,現實中月光無色無味。

  飲一壺月光,在生命的中秋歲月,不醉,亦不醒。

  中秋節的月亮優秀散文 篇5

  又是一年中秋夜,看著一個個回家的人,心中不免有些神傷。中秋是一個團圓的日子,可是月亮圓圓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有太多的人都飄零在異鄉,那會是怎樣一種心境呢?回想當年的中秋夜,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看著天上的月亮,想著故鄉的人,想著遠去的人,想著流逝的時光忍不住地總想長嘆幾聲,不經意間會淚流滿面。人生自古傷離別,對著秋月悲秋歌,讓人有著撕心裂肺的痛徹,浮生若夢,人生幾何?

  回想兒時的中秋夜,那是一種溫馨的景色。記得那時的夜晚,一家人圍在玉米堆旁邊剝著玉米唱著歌,或者在一起說著笑話,看著電視,那是怎樣的一種愜意。雖然勞累了一天,可是大家還是不知疲倦的幹著活,父母兄弟姐妹都在,一家人說說笑笑,其樂融融,真的讓人好懷念。朦朧的月光,照在農家的小院,那灑滿月光的院子是那麼的迷人。寂靜的夜晚,偶爾從院中傳出幾聲笑聲,或者是父親吸菸咳嗽的聲音,又或者是從遠處傳來的幾聲狗叫,又有月明而出的蟬鳴聲,這一且構成了一曲美妙的樂曲。月亮掛在天空,月下一片忙碌的景象,那因豐收而喜悅的心情又是怎樣的難以形容。那美好的記憶永遠的留在了心底,如今再也找不回那時的情景,那滿心的歡喜也都一去不復返了,而那流走的時光也永遠不會回來了。我的父親也永遠的走了,而想再聽他那偶爾的咳嗽也是不可能了。一切去了都不在回來,只有那夜中秋的月亮依舊掛在天上。

  上學的時的中秋夜,那是一種壯美的景象。月圓的時候在操場上軍訓,大家一起坐著唱著動聽的歌,有英武的教官,激情的同學,還有興奮的演員,每個人都在準備自己的角色,每個人都有著同樣的讚歌,為這新進的學校,為這十幾年的辛勞,終於到了大學算是一個轉折。中秋的月亮照在每個人臉上,每個人都好像開了花似的滿心歡笑,月圓心圓夢圓,那是怎樣的快樂。歡聚之後,路邊的電話亭一時排成長隊,一個個焦急的給家裡打電話,那種心情又是怎樣的形容。月亮掛在天上,那忙碌的人們都在為夢,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為著對家人的思念而不斷向前,那種月光下的景象可謂壯觀。可是物是人非,那學校早已離開,那些同學都各奔東西,再也沒有老師的訊息,那月亮下的景色又有幾人記得,我們再也不是那裡的常客,我們都是那園中的過客,匆匆得來又匆匆地去,真的沒留下什麼。學校已不在了,而那些人,那些事,那院中的一切已與我無關了,只是那滿心的喜悅已經不在卻成了落寞,傷心而悲切。

  現在的我有了自己的家,望著天上的月,我卻不知說些什麼。該有的都有了,可是心中卻是那麼的難過,天天都在為生活忙碌著,每一天都過在時間的流裡不知所措,一切都在繼續,望著天上的月只希望明天會過得不錯。月是故鄉明,不知家鄉的親人是否安康,只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如自己的心願,幸福平安就好。月亮照四方,而我卻沒有了方向,一直在為理想而狂,可是卻不知哪裡是我的避風港。做人得有自己的脊樑,頂得起天那才是應有的夢想,為生活還得四處奔波,做一個發光的月亮。月亮代表我的心,讓滿天星光伴我遠航,中秋的月亮掛在天上,讓那些不快都隨風飄蕩,通向幸福的港。

  中秋月圓夜,你在他鄉還好嗎?那中秋月滿院的景象你是否可記得?遠去的時光,美好的景象都留在記憶的深處,不要再去想,不要再去張望,那遠去的一切都不再回來,何必要自找憂傷。每一天都會有悲傷,每一天都有新的希望,讓那圓月伴你去走四方,相信有它的力量你會更加光亮。那年中秋月滿院,我依然會記得,只是要留住那短暫時光勇敢去闖,明天的太陽會帶著你走向更遠方。

  中秋節的月亮優秀散文 篇6

  善良的古人早已與溫柔的月兒許下了一個美麗的約定——每年的八月十五,月是最圓,人是最全!到了如今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亦是一樣。八月十五,月圓人也圓。這就是中國人的中秋節,中國人永恆不變的嚮往幸福團圓的心。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可是,明明是快樂的日子,為何還有這般悲傷憂愁的詩呢?今日便是中秋了,我行走在大街上,老遠便聽到買月餅的叫聲了!我慢悠悠的走去,而這條街上唯一的月餅攤位早已被人群圍得水洩不通,反正我不急,站在一旁靜靜等待著。直到所有人都滿意的離去,我才悄悄走上前去:"六個月餅!""不多拿幾個?"那人問到。我猶豫了一會兒:"就拿六個吧!"

  回到家,我便把月餅放在了桌子上,晚上再吃。天似乎還沒黑,這圓圓的月亮就已經悄悄掛起。此時,萬家燈火通明,卻照不到月亮,而皎潔的月光鋪在每個人的心中。我除錯著早已立好的望遠鏡,慢慢對準圓月,看她美麗的身姿。我的眼睛離不開圓圓的月亮了,她深深的吸引了我:優雅緩慢的舞姿,皎銀如雪的輕紗與那皎銀如雪的月光。忽的,手機響了:"兒子,中秋快樂,吃了沒?""吃了。""月餅買了沒?""買了。""嗯,晚上要注意安全,不要隨便出去!""知道。""嗯,那就不多說什麼了,掛了。"嘟--嘟--都--這聲音迴盪在我耳旁。我小聲的說了句:"中秋快樂。"只是說慢了。我望望窗外,熱熱鬧鬧的,有歌有舞;親朋好友們在高談闊論,拉敘家常。我又轉眼看向圓月,她又悄悄的挪動了,但眼神又黯淡了許些,月亮的心裡有事,裝著我的心事。

  忽然,我的手機又一響,嚇我一跳,趕忙接通:"有事嗎?""在看月亮呢?兒子?"爸爸笑著問道。"嗯"我又小聲回答。"那我們都在賞同一個月亮!"爸爸似乎十分高興,"剛才我聽月亮說你想我了!""月亮又不會說話。"我狡辯著。"爸跟月兒有個約定,我不在的時候她會陪著你的!她還會告訴我你的心事。"爸爸笑著說到。

  我有一抬頭,這圓月似貼近了我,月光透進我的心,掏走了我的哀念。"爸,中秋快樂!你什麼時候回啊?"我小聲說出口。"我不就在你身邊嗎?看看那圓月,她帶著我的心和思念來了。"我望著這美麗的圓月,溫柔的月光傾灑下來,我笑了笑:"知道,你跟月亮有個約定嘛!"圓月如約而至,帶著笑容,披著輕紗,在這氤氳的夜空中婉約走去!她知道,有些人一直在等著她,一直在注視著她——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