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童年趣事》散文推薦(精選16篇)

《童年趣事》散文

《童年趣事》散文推薦(精選16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過一些經典的散文吧?散文不講究音韻,不講究排比,沒有任何的束縛及限制。你所見過的散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童年趣事》散文推薦(精選1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童年趣事》散文 篇1

  童年的時光彌足珍貴,那些珍藏童年記憶深處的童年趣事時常回映在我的腦海裡,回味起來,歷久尤新,魂牽夢繞,難以忘懷,經常把我帶回到恍如昨天的童年時代。

  小時侯的我,身體非常贏弱,不僅有個流行感冒就能攤上,還經常起一些莫名其妙的瘡和水皰,十多歲了身體還非常的瘦小,於是母親就和父親商量,把我送回寧安老家那裡換換水土,興許身體會有所好轉。於是十一歲那一年我只身一人從牙布洛尼來到寧安縣大依蘭村的奶奶家,開始了一年的寄居生活。

  大依蘭村依山傍水,牡丹江在她的身畔緩緩流過,寧靜而優美。

  奶奶和二叔二嬸一起生活,於是我也就住在了二叔家。父親兄弟六人,爺爺在大姐一週歲時就因病去世了,是奶奶含辛茹苦維持著一家的生活。父親少年時勤奮好學,大海林林業局到寧安縣招檢尺員時,高小畢業的父親考上了,後被送往岱嶺林業學校學習,畢業後回到大海林林業局的一個林場當工段段長,在林區一干就是四十年,直至退休。父親參加工作後,每個月都往家寄錢,緩解了奶奶的生活壓力,每個叔叔成家都是靠父親往家裡寄錢才得以順利完婚的,這也使我們這個八口之家的生活也越來越困難,直到我們兄弟幾個都成家立業後才得以緩解,母親一想起這些就抱怨是奶奶和叔叔們拖累了我們一家。除了父親外,三叔和五叔也都將家安在了外地,只有二叔、四叔和老叔住在大依蘭村。二叔和四叔務農,老叔是村小學的校長,這在當時的農村,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了。

  童年永遠都是無憂無慮的,即使遠離父母,隻身在外,我也沒有感到孤獨,幾天的時間,我就和二叔四叔家的堂兄弟們混熟了,滿世界地瘋玩起來。寧安縣地處盆地,是黑龍江省內著名的魚米之鄉,並以盛產響水大米和西瓜著稱,那個夏天快樂的記憶就從西瓜開始了。那時,尚健在的大爺爺給生產隊看瓜地,自小在林區長大從沒有見過瓜地的我自然是近水樓臺先得月,整天長在瓜地裡,“瓜把式”的大爺爺總能在滿地的瓜裡找出熟透的西瓜和香瓜讓我吃個夠。吃飽了,就和堂兄弟們到稻田裡摸魚,到牡丹江裡洗澡,到高粱地裡吃“烏米”,到麥田裡捉蟈蟈,玩的不亦樂乎。玩累了,晚上睡的像個死豬,時不常地在褥子上畫個“地圖”,氣的二嬸打不得,罵不得,只能在背後和二叔嘮叨。二十多年後再回老家見到二嬸時,我為童年的貪玩和無知而愧疚,而二嬸笑眯眯地看著我,一臉的慈祥。貪玩的代價是學業的荒廢,那年的期末考試,我的數學成績只有二十分,免不了遭到了奶奶和老叔的訓斥。

  快樂的時光似乎總是很短暫,夏天在甜甜的瓜香中漸漸的遠去了,麥浪飄香的秋天走進了我的記憶。豐收的季節,勞動也是快樂的。那時的農村,學校放秋收假,每天我和二叔家的玉玲打姐收麥子,割稻子,起甜菜,打柴草,邊玩邊勞動,有苦有累也有歡樂,最有趣的莫過於挖老鼠洞了。秋天是老鼠猖狂的季節,田裡的老鼠將大量的糧食貯藏在洞內,人們痛恨老鼠盜竊人類的勞動成果,每年秋季都挖鼠洞,打老鼠,除鼠害,並將鼠洞裡的糧食揹回家做家禽和牲畜的飼料,一舉多得。這一天,我和玉玲姐在一個鼠洞內抬出了大半袋黃豆,一隻大老鼠圍著我們吱吱亂叫,幾次沒打著它,我們就去挖別的鼠洞,回來再次路過這裡時,竟發現這隻老鼠的下巴掛在一株大豆秧的枝椏上,上吊自殺了。多年後回憶起此事我一直在想,一隻老鼠被人搶走過冬的糧食,喪失了生存的信心,也會選擇自殺的方式進行抗爭,另人肅然起敬,提醒我們這個世界上的任何生命都值得尊重。

  記憶中的冬天最難熬。那時農村生活十分貧困,家家戶戶都欠著“三角債”一年四季的主食就是“鍋貼、大餷子”,很少能吃到大米飯和饅頭,更不用說雞鴨魚肉了,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買上三五斤肉,包兩三頓餃子就算改善生活了,而年夜飯的飯桌上也大都是土豆白菜,能有條魚、菜裡放上幾片肉則已是非常奢侈了。隆冬的一天,我和奶奶、玉玲姐圍在一起吃晚飯,飯是大餷子,菜是頓芥菜纓子,吃的正香,玉玲姐突然說“有肉”,我立即用筷子把芥菜纓子翻了個底朝上,也沒看到一絲肉星,大姐笑彎了腰,而我卻沒了食慾,這頓飯吃的索然無味。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老家的生活雖然清苦,卻使我的體質的到了明顯的改善,從那以後身體逐漸強壯起來,十八歲那年應徵入伍,從而改變了我的一生。

  《童年趣事》散文 篇2

  走在繁華的街市上,隨處可以看到形態各異的蘑菇。讓我不由得想起來,自己小時候在蘆葦蕩採丁子菇的經歷。

  我的家25團,在美麗的博斯騰湖湖畔,這裡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70年代末博斯騰湖的水域面積非常大,湖灘地長滿了茂盛的蘆葦。每年夏天我們都會到博斯騰湖撿野鴨蛋、抓黃棒子(新疆尖嘴魚);冬天割葦子打冰窟窿魚。

  記得那年大哥上初中,我才剛上小學。因為每個週六下午我們學生放假,我們就會瘋狂一下午。一天中午大哥小聲對我說;“今天下午我們去海子(我們叫博斯騰湖是海子)採蘑菇,你敢去嗎?”“那有什麼不敢,我要跟你去”中午我們隨便吃了點飯,就出發了。

  我坐在腳踏車後座上,順著團場的土路前行,公路兩邊的白楊樹從我們眼前一閃而過。一個多小時來到了五連邊的蘆葦灘。這裡有一條人工挖掘的倒灌渠直通博斯騰湖。哥哥把腳踏車藏在一個廢棄的老磚窯裡。他揹著揹筐,我挎著行軍水壺,順著那條泥濘不堪的小路艱苦跋涉。河邊的蘆葦墩常年被水浸泡,踩上去晃晃悠悠。水中的葦子粗壯結實,水面上不時有小魚遊過,激起一道道漣漪。

  由於進入葦蕩的人很少,很容易迷路,一路上大哥不時的在葦杆上做著記號。一個小時後我們終於來到蘑菇灘,其實就是一片蘆葦稀少的地方。“哥哥這裡哪有蘑菇,只有大大的水蚊子。“這些丁子菇長在潮溼的葦墩子旁邊,是一堆一堆的,發現一窩就可以找到很多,瞪大眼睛好好找”“哎呀!快來看!我找到蘑菇了”哥哥來到我身邊看看我手裡的小東西說;“快扔掉!這是狗尿苔,有毒”我嚇的扔了好遠。

  “快來!這才是我們要採的丁子菇”只見葦墩旁10幾棵灰褐色圓頂的小傢伙向我們招收呢。哥哥小心的把大一些的蘑菇掰下來,很小的菌種留下。“過幾天它們就會長大的”哥哥笑著說。

  我學著哥哥的樣子在葦墩旁搜尋起來,“哈哈,這裡有3棵,這裡有一片,我和哥哥高興極了,顧不得欣賞蘑菇了,不停的把收穫裝進揹筐裡。

  蘑菇越來越多,而我們也越走越遠了。揹筐滿了,麵粉口袋也滿了,地上還剩了一堆也不能扔了。哥哥脫下了自己的長褲,把兩腿紮起來,搭在脖子上,身後揹著大揹筐。等我們往回走的時候發現迷路了,在葦湖轉了一個小時都沒找到出來的路。水也喝乾了,我和哥哥累的走不動了,我急的大哭起來。最後哥哥想了個辦法,讓我騎在他脖子上往遠處看,終於找到了葦杆上的記號。

  我們一步一挪的來到倒灌渠,不管水是否乾淨,咕咚咕咚喝了個飽,我們迎著落日往家趕,半路上爸爸來接我們了。媽媽看到我們的收穫不敢相信,連夜整理晾曬。

  一夏天,有機會我們就去採蘑菇,光蘑菇幹就曬了一麻袋,鄰居不時的討要誇我們太能幹。那時過年家裡總會燉一鍋豬肉蘑菇燉粉條,那清香誘人的丁子菇至今讓我難以忘懷。

  現在博斯騰湖蘆葦灘面積減少了,野生丁子菇幾乎絕跡了,取代它的是體積碩大的蘆葦菇。可那個夏天採菇經歷卻時時在我的夢裡迴盪。

  《童年趣事》散文 篇3

  小時候,我家居住的林場場部崖下是一條四季常清、魚翔淺底的小河。從場部順南河下行,一公里多處有一座天然水庫,上百畝地那麼大。南山滑坡,阻塞了河水,因之形成。我在這裡垂釣了十年。

  阿娃峽裡魚兒眾多,而且有很大的魚。站在阿娃峽高高的北岸崖邊上,碧波盪漾的阿娃峽便盡收眼底。無風也無浪的時候,可見幾十上百的大魚,一條緊跟一條,軍艦般列著隊,往來穿梭,自由自在,耀武揚威。

  每在岸柳吐翠的初春,這兒蹦起一條,哪兒蹦起一條,平靜的水面上便泛起圈圈漣漪,由小到大,又漸漸地悄然消失。南山的密密匝匝的灌木林裡,不時有鳥兒的鳴唱傳來:唆兒——回啾!清脆動人。

  我同小夥伴們在峽邊一溜兒排開,釣竿此起彼伏,竊竊私語,不準大聲。卻有誰釣上一條魚時,便都忘了顧忌,突然爆起一片歡聲笑語,順水面漂去,在遠遠的峽谷裡迴盪,經久不息。我獨自一人時,默默垂釣,看空朦山色,觀瀲灩水光,陷入無邊的遐想之中,有時霏霏細雨悄然下起,渾然不覺,已溼了頭髮,溼了衣衫。收竿暮歸,踏上蜿蜒的小路,遙望天邊火紅的晚霞,情不自禁地吼起隨時想到的歌曲,一串魚兒在竿頭上擺擺悠悠;或抬腳踢起一顆石子兒,驚動一隻正在路邊草叢中覓食的野兔,數步一回頭地逃去,便開懷大笑,一如凱旋而歸的征戰將軍。

  《童年趣事》散文 篇4

  山村的白天是忙碌的,在那個沒有時鐘計時的年代,雞鳴就是一天的開始。日落而息。

  ——題記

  我的家鄉在東北的一個小山村,那裡依山傍水,景色秀美。現在回想起來。那絕對是休閒的理想去處。只是那時的我,還沒有環保生活的概念。也不去想,不去看,只知道玩耍。頑皮,淘氣。有些趣事雖是已時隔多年,但每每想起,還是會會心的輕笑。

  一年中夏季,秋季,冬季都有好多好玩的。

  從我記事起,每到夏天就會跟在哥哥的屁股後,去河裡抓魚。在每一棵長在河裡的柳樹下,用土籃撈呀撈,我就跟在後面等著收魚。最高興的是:趕上大哥小哥高興,他們就去小溪的上游憋壩,壩壘高了,小溪的水被攔在壩上,我和二姐,就在下游撿魚。魚多了,就可以挑挑揀揀了,太小的不要,泥鰍魚不要,滑滑的不好抓,專斂那種叫柳根的沒有鱗的魚,還有老頭魚,那個高興呀。每每在最盡興的時候,二姐總會拉著我往河岸上跑,也就在這時,上游的土壩被積蓄的水沖垮,大水打著穴匆匆而下,童年的記憶中那就是見過的最大水了。

  拿著我們的勝利成果凱旋迴家,可每每這時,也是最讓母親為難的,那個年代沒有那麼多的油,母親沒法給我們做魚,我們就自己動手把魚穿成串,晾乾,燒著吃。或者乾脆就喂家裡的雞鴨,和小貓了。那時母親的無奈,直到很久以後我才真的理解。但那時的我們抓魚的熱情不減。

  或者,那時的我們不是為了吃那些小魚,就是為了那快樂的過程,體會那兄弟齊心。看那決堤時的震撼。

  《童年趣事》散文 篇5

  隴南宕昌縣南河鎮一帶,民間把大黃的苔杆叫作“大黃娃娃”。每到夏季,大黃的苔杆長到一尺高以上時,紅頭綠身,胖墩墩的,形似嬰兒,故而就有了這個俗名。

  藥用馬蹄大黃是大黃的根部,生長在地下;地面上是莖葉,“大黃娃娃”就長在莖葉中間,頭部含苞;待長到一尺多高就成了苔杆,接著開花,結籽。含苞待放時的“大黃娃娃”,雖然也帶有大黃的藥用功效,但力量較弱,不會造成腹瀉,可以生津止渴,清火消炎,提神醒腦,正好適合於夏季食用。而且,它的口感很好,清脆清爽,略酸略甜,是任何水果、飲料都無法比擬的。

  我在南河上小學的時候,每逢暑假期間,都會與小夥伴們相約了,到前貫山上去玩耍。那時候,沒有礦泉水、飲料,感到焦渴,就會和小夥伴們去偷掰“大黃娃娃”。“大黃娃娃”被掰掉了會影響大黃的生長,甚至會使其枯萎壞死。當時,農村還是大集體生產,每到夏天,生產隊會派社員到大黃地邊搭起窩棚,晝夜看守,就是為了防止有人來偷掰“大黃娃娃”。因此,偷“大黃娃娃”就要冒風險,被逮住了,最輕也得挨頓揍。

  但我們還是有辦法的。先派兩個跑得快的,到大黃地裡故意弄出聲響,將看守的人從窩棚裡吸引出來,故意惹他追罵,調虎離山;然後,我們其他小夥伴便衝過去,以極快的速度掰“大黃娃娃”,每人搞一大抱,又快速撤離,躲到遠遠的山崖下,慢慢享用。那種冒險所得,很刺激;會覺得胖墩墩的紅頭綠身的“大黃娃娃”,更加可口,更加爽心。

  當然,童年的趣事有很多,遠不止上述幾種,譬如還有打彈弓,扣麻雀,滾鐵環,偷水果,捉野雞,滑冰,堆雪人,等等,都是現今的.兒童玩不到,也無法想象的。限於篇幅,就不再贅述了。

  《童年趣事》散文 篇6

  小時候,田野就是我們的娛樂王國。大家時而採摘幾束野花,時而捕捉幾隻螞蚱,時而奔跑著追趕蝴蝶,時而靜靜地觀看河中的蝌蚪……無聊的時候,玩玩“跳山羊”(一個人身體彎曲,其餘人從他身上跳過去的遊戲)、踢踢毽子、一起倒立在牆上……

  但是隻有我和幾個少數的夥伴兒不能倒立在牆上,大家說是我們的腰身太硬了。他們還在我們幾個面前做空手下腰的表演。作為一個愛美又好勝心強的女孩子,我們當然不願服輸。可是我們不管怎麼努力,就是不能倒立也不能下腰。這時,不知是誰告訴了我們一個偏方:吃蝌蚪可以使腰身柔軟!

  夏天,只要是淺淺的水溝,那裡就必有密密麻麻的小蝌蚪。它的頭部有豆粒那麼大,一條尾巴約有一釐米,幾乎和頭部一樣長,全身黑乎乎的,前行的時候,尾巴彎彎曲曲快速地擺動。當時由於年紀小,大家都沒有把如此可愛活潑的蝌蚪和“呱呱”亂叫醜陋的青蛙聯絡在一起。

  大家跑到河邊,已經有人抓起了幾隻蝌蚪說:“我之所以能倒立下腰,也是因為之前吃過蝌蚪。”

  他這麼一說,大家深信不疑。為了能使腰身柔軟,大家就一一捉只蝌蚪,迅速吞了下去。我看著大家吃了下去,又看著手中活蹦亂跳的蝌蚪,就眼睛緊閉,心一橫,食道開啟,一口吞了下去,舌頭都沒碰著它。

  “這就對了,過幾天你們就能下腰了。”

  我們幾個也深信不疑,還希望苦心不負。

  之後,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小蝌蚪找媽媽》,當知道蝌蚪就是青蛙的幼子時,想起之前吃蝌蚪的事,我們不禁苦笑,連連作嘔……

  對於吃蝌蚪能否使腰身柔軟的問題,這麼多年過去了,答案也早已不攻自破。

  《童年趣事》散文 篇7

  臨考的前一天,父親撮了升把米(大約七八斤)就帶著我上路了。到了東新中學,只見校園裡熙熙攘攘的,熱鬧極了——有的人家是幾個大人陪同一個孩子前來報名。我躡手躡腳的跟著父親來到叔叔的辦公室,叔叔說:“名,我已幫你報好了!你明天要早些來考試,千萬別遲到!最好在附近找個地方住下來……”父親把米口袋搭在肩上,帶著我挨家挨戶的找住處,可是,來考試的人實在太多了,我們人生地不熟的,這住處還真是不好找!於是,我們只好到七八里外的舅舅家去……

  第二天,舅娘半夜就起來做早飯,我們趕到學校時離考試還有個把小時。父親看著來來往往的人們,疑惑的問我:“行嗎?怕不怕?”我拍著胸脯說:“怕什麼?做得起就做,做不起就算了,有什麼好怕的?”父親微笑著說:“別怕,我在外面等你!”考試時,父親蹲在考室外面,時不時又站起來看看我做題的情況。我得意的搖搖頭,示意他不要著急,父親把食指放在嘴唇前,做出一個噓聲的動作,提醒我仔細答題,不要分神!看著父親滑稽的動作,我差點笑出聲來……

  考完試,我跟著父親在東新街上溜達著。每當走到小吃攤前,父親都要捏一捏那個空空的米口袋,遲疑一會兒又匆匆前行。沒多久,東新街就到了盡頭。忽然,父親在一個地攤前停了下來。我定睛一看,原來是賣“泡柿子”的!父親小心的討價還價,最後,他從內一衣兜裡掏出了兩枚硬幣——一分和兩分的,賣柿子的接過熱碌碌的硬幣,順手裝進衣兜裡,父親才彎腰下去挑選柿子。從父親手裡接過柿子,看著他舒展的眉宇和憨厚的笑臉,我才破天荒的感覺出父親那厚重如山的愛!

  《童年趣事》散文 篇8

  小學四年級那陣兒,每天放學後,我們幾個同學沿河岸小路,穿過那片竹木林後,就開始捉迷藏。貴娃、程成和勇兒跑到竹木園中躲藏起來。待他們躲藏好後,我、平和玖益就開始尋找各自的目標。我聚精會神地向四周搜尋,粗氣都不敢喘,以免打草驚蛇。小心翼翼地在樹林,竹隙、草叢中都搜尋完了,仍未找到我的目標——貴娃。我又開始挨次尋找樹頂及樹杈上,並虛張聲勢地喊:“貴娃,你出來吧,我已看見你了”。四周只聽見微風吹著竹葉的沙沙聲,樹頂及樹杈上未找到。我想他一定藏在唯一一棵大楓木樹的樹洞中(樹幹上有一空洞可容一人。洞一口被茅草遮住,所以很難發現洞。)我閉住氣,從樹洞後面悄悄地摸過去,摸近洞一口,如猛虎下山似的撲過去,雙手迅速撥一開茅草,見貴掛靠在洞壁上睡著了。我使勁地搖他,他驚醒過來,嘴裡邊喊“誰”,一邊一揉一眼睛。我和貴娃回到我們相聚的地方,一會兒,平和程成,玖益和勇兒也回來了,我們捉著要找的人後,就該罰他們,如果沒找到他們,就該罰我們。貴娃的鼻子被狠狠地颳了一下,由於用力過猛,貴娃“哇”的一聲大哭起來。我把手伸到貴娃腋下搔一癢,貴娃“咯咯咯的一下子又笑起來了。

  孩童時代無憂無慮的樂趣,我久久難以忘懷。每當我工作遇到阻力愁腸百結的時候,童年的樂趣就變成戰勝困難的力量;每當我生活不順心愁眉苦臉的時候,想到童年的歡樂就變得喜笑顏開,每當我勞碌奔波疲憊的時候,想到童年的趣事疲憊早已忘卻,童年使我高興使我歡樂。我多麼希望再回到孩童的歲月。

  《童年趣事》散文 篇9

  童年生活像一個五彩斑斕的夢,使人留戀,使人嚮往。童年生活中發生的一件件有趣的事,常常把我帶入美好的回憶中,下面就講一講給你聽。

  那時,我們家還在紅矸山上住,就是發生在紅矸山的兩件事。當秋風捲走最後一片黃葉的時候,冬天邁著匆匆的腳步來到了。跟著來的是皚皚白雪,雪花兒漸漸的落在地上,地上就像披了一件白色的紗衣。這時爸爸叫我出去,我一看,啊!太棒了!原來是爸爸給我做了一個雪車,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坐上了雪車,爸爸在後面推著我,推的很快,風呼呼的颳著,我坐在車上正玩的起勁,忽然看見了前面有一塊石頭,我大叫起來:"小心!"爸爸因為推的太猛沒反應過來,車子一下子被石頭拌住了,我連滾帶爬的摔在了地上,爸爸連忙跑過來關切的說:"咪咪,沒事吧?!"我生氣的從雪裡爬起來,剛抬起頭,爸爸哈哈大笑起來,我氣呼呼地說:"怎麼了,有什麼好笑的!"爸爸笑著說:"你滿臉都是雪,再加上凍的通紅的鼻子,好像一個大雪人。"我連忙把臉上的雪弄掉去追爸爸……

  還有一次,我不想老讓爸爸推著我玩,我也想推爸爸,但是爸爸坐上去以後我卻怎麼也推不動,最後我把全身的力氣都用上了,猛的一推,我一下子趴在了地上,爸爸呢?他沒有防備一下子也摔在了地上,我和爸爸都變成了大雪人,我們頓時異口同聲的大笑起來。

  童年,童年時代過去了,而我們要記住這美好的童年,長大後再細細的品味童年時的快樂,真是別有滋味。

  《童年趣事》散文 篇10

  童年,人生的出發點,如夢一樣美好的黃金時間。童年像一條船,裝滿了糖果,裝滿了玩具,也裝滿了歡樂……

  我的童年有許多趣事,說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然而,有一件事一直烙在我的腦海中,說起來真令人哈哈大笑。

  在去年的寒假裡,我和表弟們想了一個好玩的注意——燒竹筒飯。說得容易,可對我們幾個小不點來說簡直比登天還難,但我們幾個做事作風像不倒翁——永不被困難打倒。說做就做,我們拿著大刀衝向竹林……

  竹子實在是太硬了,砍了幾刀才出現丁點痕跡,但我不相信竹比刀硬。我們輪流用盡了吃奶的力氣,終於把竹子砍下來。雖然是在冬天,但經過如此折騰,表弟們個個熱得汗流浹背。

  我們把竹筒裡裡外外都“洗澡”。接下來就是淘米了,先把白花花的米放進竹筒;原以為易如反掌,可接下來就糟了,這幫白花花的“傢伙”像跳騷一樣,弄得滿地都是,狼狽不堪,真令人頭疼;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捅出的“簍子”給補好了。

  在冬陽下,我們燒起一堆火,把裝好米的竹筒小心翼翼地架在火上面,生怕裡面的米漏出來。我們個個心裡暖洋洋,因為心裡想著很快能開吃。哎呀!有個竹筒滾下來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連忙把它撐回來,米沒漏出來!真是不幸中的萬幸……

  我們一個個急著要吃了,這時哪管它什麼情況,直接在竹筒上用刀開了個大洞,個個狼吞虎嚥地吃起來。此時我們條件反射地“呸——呸——呸”;米如同石頭一樣硬邦邦的,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以失敗告終。

  童年充滿了歡樂、幼稚與童真。仔細回想,它像一串風鈴,只要有風,就會“叮鈴鈴”地響……童年還像一串冰糖葫蘆,又酸又甜……

  《童年趣事》散文 篇11

  冬天月圓的夜晚,小夥伴兒們吃完晚飯就會站在大街上喊一下名字,然後再一起喊“月明地兒,打石磙兒,大小孩兒家出來玩兒一會兒。”過不多時,大家就在街道上聚齊了,遊戲也就開始了。

  夏天的夜晚,最有趣兒也是必不可少的活動就是捉蟬蛹(俗稱“爬叉”)了。

  在黃昏前吃完飯,然後出發,如果下過雨那就更好了。大家一手拿根一兩米長的樹枝,一手提一個灌了半杯水的瓶子,去到有楊樹林的田野裡捉蟬蛹。

  黑夜的帷幕慢慢拉起後,光線也就越來越暗,直到完全看不見時,捉蟬蛹只能圍著楊樹轉一圈兒,不然天太黑,看不見它們。如果看見爬得太高的蟬蛹,棍子也夠不著,這個時候就得靠個人的絕技——爬樹了。先往手心上吐口唾沫,雙手一起搓兩下,再拍拍樹幹,接著兩隻胳膊緊緊抱著樹幹,雙腿彎曲,腳掌像青蛙一樣用力一蹬,同時雙手往上移,這樣慢慢地就爬高了。捉到蟬蛹後,雙腳的力氣減小,雙手摩擦著樹幹“呲溜溜”就下來了。這是捉蟬蛹必備的技能。往往一個人在爬樹的時候,旁邊總會圍上幾個人,像是在觀看一場千載難逢的表演。

  有天,我看到了一隻爬了很高的蟬蛹,樹枝也夠不著。這個時候,爸爸“呸呸”兩聲,把唾沫吐在手上,開始準備爬樹,幫我捉了下來。也是在這個時候,我知道了爸爸竟然會爬樹,頓時覺得自己有了一件至寶、一個捉蟬蛹的有力幫手,對爸爸又多了一層崇拜。

  最後就是賣蟬蛹。小時候,蟬蛹比較便宜,三個蟬蛹賣一角錢。

  賣完蟬蛹,就可以直接去買自己愛吃的零食,或者把賣的幾角錢交給在家裡乘涼的爸爸媽媽。心中得意極了,知足極了,覺得只有這樣才真正迎接來了夏天,即使忙一晚上只能得幾角錢。

  照片會因時間的流逝而泛黃,信件會因歲月的腳步而失散,但那珍藏在生命紋路里的童年趣事會像陳年老酒,愈久彌醇。

  《童年趣事》散文 篇12

  童年的歡樂像一首小夜曲,它曼妙的韻律迴盪在沒有喧囂與浮躁的心底;童年的光陰,快如一篷順水而去的舟影,越是飄渺無痕,越使人神往,令人產生了無限的懷念,童年趣事。我想每一個人都有屬於他自己的那閃爍著耀眼光芒的童年。

  兒時的小女孩都非常愛美,我當然也不例外。媽媽梳妝檯有著五顏六色的化妝品,這一點也沒讓我感到新奇,而讓我感到新奇的是那不起眼的修眉刀。因為,媽媽總是用那小小的修眉刀去“修理”他的細長的眉毛。

  記得是一個炎熱的暑假,媽媽幹完了家務,就累地睡著了,我感覺時機已經來到了,於是我偷偷摸摸地走到梳妝檯,不敢碰出一點的聲音,生怕媽媽被驚醒。我拿起了那把神奇的修眉刀,開始“修理”自己那寬寬的眉毛。我左“修”一下,右“修”一下,就是“修”不出自己喜歡的樣子。沒,沒有幾分鐘的時間,我的眉毛就已經“落葉繽紛”了。我氣得把眉刀一扔,一屁股就坐在了地上,“哇哇”大哭了起來,媽媽聞聲起來,看見我坐在地上哭,就把我扶了起來。一看,情不自禁的笑了起來,說:“好,你看看吧,叫你愛臭美,這回可好,你的眉毛全都‘英勇獻身’了吧!”我一聽,哭得更兇了,說“媽媽,你總修眉毛都沒事,這一到我這,眉毛怎麼就‘英勇獻身’了呢?嗚……”

  還有一次,我看到電視裡演古代人抹紅嘴唇都是用紅紙在嘴上一蹭就行了,我覺得很有趣,我決定要試一試。有一天,我趁媽媽在樓下和別人說話,就輕手輕腳地走到了樓下,我進屋裡那起一片紅紙往自己的嘴唇上抹,一看,啊!我沒抹上。哎!我有辦法了!我又往紅紙上滴了一滴水,這下可抹上了。可是媽媽的腳步聲也越來越近了。怎麼辦呢?我趕緊往下蹭,不但沒抹下去,反到把自己的嘴四周弄的全都通紅。媽媽到了樓上,看到了我的這副狼狽相,禁不住哈哈大笑……

  哦,童年,唱著那歡樂的樂曲,哼著那美妙的腔調,心就這樣插上了翅膀……

  《童年趣事》散文 篇13

  今天看了明明的日誌《兒成長》,還沒有讀一年級的吉吉,竟然想要做爸爸,忽然想起很多年前的一天,朋友笑這對我說,她女兒要做媽媽,因為媽媽可以什麼都說了算,可以不上學,當年那個孩子也就六歲。

  我不由得想起自己五歲的時候,媽媽白天去地裡幹活,我只能跟爸爸一起去學校裡。爸爸不上課時,我就和他一起坐在他的辦公桌前。爸爸的同事總讓我背唐詩給他們聽,我低著頭聲音小的像蚊子嗡嗡一樣。他們就喊“大點聲,聽不到!”有個劉叔叔竟然把我從凳子上拎起來,舉過頭頂,說不大聲背詩就不放我下來。我不怕高,嘴閉得緊緊的,一個字也不說。一會他胳膊麻了,只好把我放下來,戲道:“這小妮真犟!”我心裡想:哼,我就不說話,能把我咋樣?我小時候不愛說話,不想說話時誰都拿我沒辦法。

  爸爸上課我就跟他去教室,爸爸在前面講課,我坐在最後排的空位上一動不動,眼睛卻盯著那些十七八歲的女學生,心裡無比的羨慕。我覺得她們真漂亮,高高的個頭,穿著花衣服,頭上梳著齊腰長的辮子,真好看,我什麼時候能長她們那麼高呢?我要仰著頭才能看到她們的臉,下課後,我跑到爸爸身邊,要爸爸抱,爸爸抱起我,我總算可以平視那些女孩子了,心裡有了一點安慰,似乎自己一下長高了長大了。那些日子裡,我總是要爸爸抱著我在他的學生中穿行,以滿足我長大了的虛榮心。

  如今爸爸快七十歲了,早已抱不動我了,他至今可能也不明白當年的我為什麼總是黏在他身上。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我的女兒如今已是十八歲的大姑娘了,我竟然想不起來自己十八歲時是什麼樣子?

  孩子心裡是多麼地盼望長大,大人心裡又是多麼地羨慕孩子;老人又是多麼地想回到年輕時代,有多少人渴望“向天再借五百年”啊!其實,人生每個時期都有每個時期的意義和快樂,我們不能跳過,也不能穿越,只要珍惜此時此刻,活好當下,那就是最大的快樂!

  《童年趣事》散文 篇14

  鄰家的小石頭是個有名的淘氣包,滿腦子希奇古怪的主意。

  一個星期天的下午,我們和往常一樣上山挖野菜,小石頭很幸運的撿到四枚鳥蛋。他小心翼翼的把鳥蛋放在菜籃子中間,生怕讓鳥蛋碰碎。半下午的時候,我們都挖了滿滿一菜籃子野菜,一個個興高采烈的往家走,小石頭沒怎麼說話,表情始終是喜滋滋的。到村子後,就各自回家了。

  傍晚時分,我正準備吃飯,忽然石頭媽媽急匆匆走進我家,還沒停穩就問我:你挖完菜回家和沒和小石頭一起玩呢,小石頭不見了。我說我回家後沒有和他在一起。媽媽是個熱心腸,一邊催促我不要吃飯了,趕緊幫忙到別的夥伴家找找,一邊替石頭媽想石頭能去的地方——什麼姥姥家呀、姑姑家的,還一個勁的安慰石頭媽不要著急,說不定一會就回來了。石頭媽已經是慌了手腳,語無倫次地說些——這孩子能到那裡取呢?他從來沒有出門不打招呼的呀等等,反反覆覆地說。最後,爸爸出了個主意:到村子廣播站去,讓廣播員給廣一下,或許村子裡的其他人能夠看到。不一會,村東頭大樹上的大喇叭就播出了尋找小石頭的資訊。

  天慢慢的黑了下來,可小石頭的影子都沒有,也沒有任何人提供一點關於小石頭的訊息。石頭媽急得在家裡號啕大哭,石頭爸爸象無頭的蒼蠅般一會出去找一會回家瞧,石頭的叔叔、姑姑以及鄰居們分兵幾路,把整個村子幾乎翻了個遍,包括後山的池塘、村西頭的大井都用長稈子探了好幾遍,但最終都是毫無結果。

  正在大家一籌莫展之即,不知是誰在院子裡喊了一聲:石頭在這裡了。大家一窩蜂似的湧向院子,只見南院的二大爺拿著手電筒照著倉房,大家順著手電筒的光亮往裡一看,只見小石頭象老僧打坐似的坐在倉房的角落裡,兩隻手裡分明捧著四枚鳥蛋。

  原來,小石頭不知從那裡聽說可以用體溫孵小雞的事情,今天他撿了四枚鳥蛋,回家的路上就一直盤算著要將它們孵成小鳥的,所以回家後,放下菜籃子,取出鳥蛋就鑽進了倉房,誰知坐著坐著竟然睡著了,所以就造成轟動全村的找人事件。

  《童年趣事》散文 篇15

  捉迷藏是童年最常玩兒的遊戲。遊戲的規則很簡單,就是夥伴幾個透過石頭剪子布決出一個敗者,那些勝者找個隱蔽的地方藏起來,然後由敗者逐一找出來,全部找出來後則一輪遊戲結束,第一個被找出來的就是下一輪遊戲找人的人。想起來,也沒有什麼娛樂性,但在沒有電視、甚少電影,更不用說電腦遊戲的年代,捉迷藏的遊戲給我們的童年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歡樂。

  初冬的午後,太陽有氣無力的散發著它微弱的熱量,夥伴們又聚集到一起開始了捉迷藏的遊戲,幾輪過後就漸進黃昏了,大家都沒有停止的意思,最後一直透過玩完最後一輪就回家吃飯,如果回家太晚,輕者挨一頓臭罵,重者還可能接受一頓胖揍的。

  這一輪小石頭是找人的,我和其他夥伴各自尋找地方隱藏起來,我將草垛抽出兩捆草來,正好將身體窩在裡面,又拖來一捆草堵在外面,自我感覺不是那麼容易找到的,在草垛裡,寒風吹不到還有隱隱的暖意,心裡好得意——小石頭你就找吧,呵呵。

  按著規則,小石頭數過二十個數後就開始尋找。也不知夥伴們都怎麼藏的,一回就聽到一個接著一個被找出來的聲音,我在草垛強忍著,心裡在偷偷的樂。

  天漸漸黑下來了,外面夥伴們的聲音也漸漸沒有了。突然聽到姐姐喊我的聲音,我輕輕的扒開堵在外面的草捆,嗯?夥伴們怎麼連個影都沒有了呢,我鑽出草垛走出來,正看到姐姐怒氣衝衝的臉,劈頭蓋臉地姐姐向我吼道:“你傻呀,吃飯都不知道回家了,看回家媽媽不揍你。”我的心立馬涼了,知道回家沒有好果子吃了。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納悶,夥伴們哪兒去了呢?回到家,破天荒媽媽迎接我的竟然是一張笑臉,媽媽忍不住笑著對我說:“傻小子,人家早就不找你回家吃飯了,你還以為人家找不到你呢。”後來我才知道,是小石頭出的餿主意,告訴夥伴們不找我了,大家悄悄地回家,只留下我還在自鳴得意自己藏的隱蔽呢。

  《童年趣事》散文 篇16

  我和克敬是班級裡年齡最小的兩個,平時都屬於受欺負很少說話那一夥的,但我倆學習都很好,不管是少得可憐的文化課,就是那些時事政治、重要新聞我們倆都記得很清楚。

  那時候判定一個學生好壞的標準不是看你的學習成績,而是看你的政治思想(小小年紀何裡會形成什麼思想呢),主要是看你參加勞動(那時叫走“五。七道路)的積極性,以及完成學校佈置得諸如:拔大草漚綠肥、拾糞等任務(指定時間內完成指定的數量,像交公糧一樣送交學校)的情況,只要這些任務完成得好你就是好學生,你就可以在前幾批加入紅小兵的隊伍中去。而我和克敬怎麼也幹不過那些比我們大3—5歲的同學們,至於佈置的各項任務,我倆幾乎沒有完成過,特別是我。等我倆加入到紅小兵隊伍中去的時候,我們班級幾乎就沒有不是紅小兵的了。

  教室裡靜悄悄的,同學們都在專心致志的做早自習。教室外面電線杆上的有線廣播像往常一樣,在喋喋不休地播送著大好形勢和各條戰線上的英雄人物事蹟,以及充斥著“假、大、空”泡沫的資料報告。其實,我們的早自習,並不是在完成什麼文化課作業,而是在學習所謂的政治——不是老人家的什麼最新指示,就是什麼重要會議的報告等等。讓一個小學生去關注這些,現在看來,不僅荒廢了學業、耽誤了寶貴的學習時間,更有一種在接受愚昧和接受欺騙的感覺。

  廣播是由公社廣播站播送的,每天早午晚三次,每一次結束都有本次播音結束及下次播音的時間預告,由於天天在聽,這些套話早就把我們的耳朵磨成繭子了。早晨的播音結束的時間就要到了,也不知道當時是怎麼回事,我竟情不自禁的隨著播音員一起說起了結束語:“本站第一次播音現在結束”,更絕的是克敬同學竟然接著我的話口,與播音員一起說出了後半句:“十一點二十五分再會”。

  教室裡靜匿片刻,同學們不約而同地暴笑,我倆當時的窘態就可想而知了。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