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小暑的文章
“暑”字者上日烤,表示蒸薰般的炎熱,故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小暑節氣僅是小熱,大暑中伏天才大熱(三伏40天大概分配:小暑頭伏10天,大暑中伏20天,立秋末伏10天)。
寫小暑的文章1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 常言道: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到來,意味著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炎熱季節。
小暑,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此時,“蒸”“烤”模式開啟。
陸游說:“坐覺蒸炊釜甑中”,
韓愈說:“如坐深甑遭蒸炊”。
如楊萬里所言:“夜熱依然午熱同”!毫無涼爽時段!
暑熱來臨,
我們面對的是:熱浪滾滾;
心裡想的是:熱浪,滾!
古人說“小暑啜瓜瓤,粗葛衣裳,炎蒸窗牖氣初剛”。然而對怕熱的人來說,並沒有什麼大用,此刻,我們只想靜靜。
小暑起居:少動多靜
俗話說,“熱在三伏”。按照中醫理論,小暑是人體陽氣旺盛的時候,春夏養陽,人們在工作勞動之時,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護人體的陽氣。
高溫天氣下,心臟排血量明顯下降,各臟器的供氧力明顯變弱,一定要注意養“心”。起居有常,適當運動,多靜養。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利用午睡彌補夜晚睡眠之不足。晨練不宜過早,以免影響睡眠。
夏季人體能量消耗很大,運動時更要控制好強度,運動後別用冷飲降溫。另外,盛夏最易發生的就是中暑。中暑主要是因為氣溫高、所處環境通風條件差,體熱來不及向外發散所致。平時要注意多喝水,減少外出以避暑氣。
小暑飲食:清淡為主
天熱,很多人都會感到食慾不振。小暑時節,飲食以清淡為主。但不等於追求飲食的絕對清、素,只吃蔬菜、瓜果。最重要的是注意營養均衡,因為炎熱使人的代謝能力相對變差。
任何一種營養物質都要適量攝入,如果胃口不好,可以多吃點 “苦”,苦瓜、芹菜等,具有消暑清熱、促進血液迴圈、舒張血管的作用,喝點茶也是極好的。同時,飲食要有節制,應側重健脾、消暑、化溼,菜餚要做得清淡爽口。
夏季也是最適合養心的季節。怎樣才能養心,做到心緒平靜呢?
有規律的作息,養成不抽菸、少喝酒、適當控制體重、最佳化飲食結構等生活習慣,保持平和、快樂的心態。
當然,對茶友們來說,一杯清茶,最是養心。任他天氣再熱,我只想做個靜靜的喝茶人,靜靜的涼快一會兒!
寫小暑的文章2
進入小暑,熱,便是天地間萬事萬物最形象最有說服力的代言。古老的農曆頭戴一頂草帽,一路汗流浹背地走來。近了,心急火燎的日子;近了,令每個記憶都氣喘吁吁的時節。故《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這樣註解小暑:“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
話雖這樣說,除青海、甘肅、山西、內蒙等地區,大多數省份的極端最高氣溫都出現在小暑期間。熱浪滾滾,為了避暑,飢餓的老鷹在流動著冷風的高空盤旋;為了避暑,飛不高的老家賊上氣不接下氣地尋找著水源……
當然,小暑前後,肆虐的雷暴也格外搶眼。“伏天的雨,鍋裡的米”,這時出現的雷雨,雖對水稻等作物生長十分有利,但來勢過猛就是另一番場面——滔滔的洪水,滑體的山坡,摧毀著房舍,吞噬著糧田……好在軍民一心,好在城鄉相連,好在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面對災害,華夏兒女眾志成城,大災小難形穢自慚。
進入小暑,儘管熱,儘管天地間開始一浪強過一浪的熱,但勤勞的農人不敢消受太多的悠閒。進入小暑,江南的稻穀急需施肥管理,北國的棉田急需整枝打杈。伏旱的侵擾,澇災的`光顧,蟲草的泛濫,令每個勤勞的日子如坐針氈。小小的午睡,僅僅是農人們盛夏時節暫時忘記炎熱的一個裝點……
相對來說,城市人很會休閒。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小暑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一個節氣,也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因此養生學上有“春夏養陽”之說。所以工人也好,農人也罷,在工作勞動之時,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護人體的陽氣,才是延年益壽強身健體之舉。
寫小暑的文章3
小暑就這樣來了。
意味著天進入最熱的階段。
儘管穿的很輕薄。
但那熱感一直延續。
毫無消退的跡象。
就這樣。
持續坐在那板凳上。
手中的筆飛快滑動。
左邊窗戶偶爾吹來的風。
好像是這場考試中最沁人的冰塊。
從頭涼到腳。
但須臾過後。
熱感再次侵蝕我的身體。
然後。
站起交卷。
感覺不大好。
如此而已。
心無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