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端午節 散文

端午節 散文

端午節 散文

  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那麼同學們知道哪些寫端午節的散文?

  端午節 散文:端午時節,梔子花香

  端午節那天,在一朋友家,我聞到了梔子的花香。

  她的香味,是那麼的濃郁,沁入人心脾。

  我見過很多種花,但是,沒有哪一種花有梔子花這樣的濃烈 和芳香。

  她潔白的花瓣,在綠葉的襯托下,顯得是那麼的清雅、嬌嫩。

  輕輕地靠近她,只是用鼻子嗅她,不捨得用滿是老繭的手去碰觸,害怕會碰傷了她。

  我認為,花是有靈性的。眼前的這些梔子花,就像是情竇初開的少女,帶著精緻的嫵媚和羞澀,正以她別樣的方式向我傾情地揮灑著她的絕世芳華。

  輕輕地聞她的芬芳,熱烈而痴迷。我的熱烈裡,滿是愛的情感。但我的熱情並沒有絲毫的猥褻。我相信,她的美麗正是為欣賞她的人開的。如我,正是那個欣賞她的人。也許,朋友也是吧。

  她是朋友的女人。好東西,應該好朋友共同分享。於是,我小心翼翼地剪下一根枝條,打算拿回家,扦插。即使看上去朋友還有些戀戀不捨。

  朋友說:“夠嗆,大概插不活。”

  “試試吧,”我說。

  一路急匆匆,回到家,找來花盆,把她載上。澆好水,放在陰涼下,等著她生根,安家,開花。

  端午節 散文:家鄉早年的端午節

  說來很巧,我家鄉所在的那個行政村的名字就叫“黃石”,這個名字很好很大,因為很遠的地方有個城市也叫“黃石”,而天下叫“黃石”的地方或許很多。

  我沒在黃石文煥堂那個地方過端午節已有很長一段時間了。端午節是鄉親們一年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過去鄉親們的端午節我很熟悉,現在他們的端午節是怎樣過的,我也比較瞭解。

  我十歲前的時候,農村的勞動生產還是吃“大鍋飯”的集體出工形式,這樣,農村的節日也便有了特殊的方式和氛圍。那時候,鄉親們除了一年中的幾個傳統節日,幾乎天天都在地裡勞作,他們忙整地,忙播種,忙收割······他們那雙勞動的手確實難得停下來,於是慶祝節日就成了他們“休閒”的最好方式。

  眼看農曆四月就要過去了,夏種夏耘的活兒也忙得差不多了。地裡的豌豆蠶豆不見了,當地品種的油菜早就收了,田間地頭坡上的麥子這時也熟了,一年中第一個豐收季節就這樣來了,一個重要的節日端午節在人們的喜悅中也就來了。

  剛剛進入農曆五月,談論端午節這個話題的人就越來越多了。“快端午節了,我家女兒滿姑這幾天可能就會回來看我。”這是有女嫁出去的大娘大嬸口頭上常掛著的話。“端午節那天學校應該會放假,我家的春兒那天應該會回來得很早。”這是隔壁鄰家老何常常說的話。即將到來的端午節讓老鄉們興奮起來。

  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這個日子鄉親們都不會記錯。五月五日這一天天還沒大亮,鄉親們就開始忙活起來了,尤其是當家的大嬸大娘們。我們家鄉端午節這天有個習俗,清晨誰能第一個從井裡挑回水做飯吃,誰家今年就更吉祥安康。沒錯,鄉親們的清泰平安意識是非常強的,於是,他們就都想第一個到井邊去挑水。為了這第一擔水,家中的婦女或男子可能都沒能睡好安穩覺。

  清晨,窗外還矇矇亮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聽到外面的喧譁聲了。端午這個時節正是芒種剛剛到來不久,清晨時候天氣還比較涼爽,空氣中帶著一絲絲的花香——屋後山坡上的梔子花開了,它幽淡的香味四處流溢,讓人心醉。屋場邊不遠的地方有口四方邊沿的老井,井水不溢不降,水位常年保持在一定高度。井水總是那麼清澈,因為水中生長著一種幽青的水藻。井邊有人在對話,有放下扁擔的.聲音,有桶子相撞的聲音。五月端午第一桶水誰也不想錯過啊。儘管大家都這樣想,但這第一擔水常被那個叫“許娥”的大嬸挑走,因為她特別勤快。

  為了慶祝節日,端午節這天,隊長早就安排好了清晨要宰殺誰家的肥豬。我所在的村莊不是很大,人口七十個左右,但這個村莊是由三個小村莊組成的。我住的這個村子就叫文煥堂,另外兩個分別叫廖家沖和豹子巖。

  端午節這天的殺豬活動往往被主人安排得很早很早。那時候我還是一個小學生,愛看村裡節日這天的殺豬打魚場面。天未大亮,外面正大廳門前人聲喧譁。這時外面聲音稍微小了一點,但一下子那待宰的肥豬就發出了尖叫的聲音,接著豬的脖子部位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豬的聲息漸漸小了,最後,那頭大肥豬就被擺放在地上,一點動盪都沒有了。在我的記憶裡,鄉村裡的被宰殺的豬的嚎叫聲往往都在幾個傳統節日響起,這種聲音往往能起到使節日氣氛更濃的渲染作用。說句實話,我並不是沒有生命悲憫意識,但這動物既然改變不了“家豬”這一身份,那麼它遲早挨宰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我孩提時代時那些鄉親們都不富裕,由於我的母親早逝,我家的日子更顯窘困,但我的父親會想方設法在節日這天為家裡安排好點的節日食品。我小時候經常聽父親這樣說,寧肯淡薄客人也不淡薄節日,我覺得這話確實有些道理。家境有貧窮殷富之分,但每個人在節日裡的美好心情應該是沒有區別的。試想,節日裡哪個當家人不想給家裡人營造一點喜慶氣氛呢?哪個人又願意愁眉苦臉呢?

  端午節的當天或是前一兩天,有女婿的人家一定會得到女兒家的節日禮物。在路上或在村口,我們常常會在這樣的日子裡碰到給父母送禮的女兒女婿。在我們鄉下,不管是誰家的親戚,你的親戚就是我的親戚,大家見面了都會熱情地打招呼,我這個離開家鄉多年的人至今都對那種溫暖的鄉情親情感受很深。那時客人盛放禮品的東西都很傳統,要麼是一個挎包,要麼是一個精緻的竹製籃子。

  送禮的女兒女婿們來到家門口,做父母的自然會喜出望外迎接他們。鄉親們都認為,嫁到外面的女兒能在節日這天給父母送來豐厚禮物,這是他們莫大的榮耀面子。端午節的禮物基本上都是新鮮豬肉、黃糖和麵條這幾樣東西,差別只是質量高低不同而已。其實,送端午禮的人除了女兒女婿,還有那些處了物件但還未結婚的青年男女們,他們更樂意在這時來送禮,因為這樣的送禮行為更是一種對外宣示自己人生婚戀大事的最好時機。

  端午節這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買上黃糖、麵條這兩樣節日食品,加上村集體分發的豬肉和草魚鰱魚,鄉親們的節日生活就顯得格外有喜感了。那個年代,不管哪個家庭都不可能天天吃雞鴨魚肉什麼的,但節日的生活安排自然跟平時不一樣。

  端午節的早餐,每家每戶都能吃上自己做的美味麵條。麵條是自家的土麥做的,條件好的家庭也會到街上買來好的精製麵條。那時我們吃麵不像現在這麼簡單方便普遍,什麼原因呢?物質匱乏啊。

  端午節的中午,我們村子同一姓氏的一大族人都會把自家的精美菜餚等東西端到大廳的長條桌上來,準備共同祭祀祖先。香燭的煙光和爆竹聲裡,我們彷彿看到了先賢們正在享用後人供奉的佳餚,這個時候,在場的人都不默不作聲,心裡一定想了很多很多。祭祀完祖先後,各家各戶才把菜餚端回去,然後一起共進節日午餐。

  端午節的前幾天,鄉親們就會到田頭地角山邊挖些艾草,並把艾草洗淨曬乾。端午的前一天下午或端午這天的早上,各家各戶還會到塘岸水邊挖些菖蒲回來。到了端午這天,人們一大早就會扎一把新鮮的艾草掛在門楣上,據說這是為了避邪。其實,艾草裡面含有某種殺菌物質,它發出某種特殊的清香,確實有驅蚊去穢的功效。

  家庭婦女把艾草和菖蒲放在水中,然後把水煮沸。用這種配製好了的冷卻下來的湯水洗澡,它的功效確實勝過現在廣泛使用的沐浴露。不管鄉親們怎樣使用艾草和菖蒲,這都反映了他們祈求生活平平安安的美好願望。

  節日這天哪家宰殺了慶祝節日的大肥豬,主人就會特意做好米豆腐,並在每碗米豆腐裡配上幾大塊炒得焦黃而香味撲鼻的肥肉,再加上煮好的大塊豬血。這樣一大碗由米豆腐、豬肉和豬血組成的食品就成了送給別人的最好東西。每家每戶都能得到主人送來的特別“禮物”,於是喜悅的氣氛就這樣在整個村莊裡瀰漫開了。

  端午節時的太陽光已很強烈。洗過端午水,一年身子輕!小孩子這時的心已是癢癢的——他們都想從這一天開始就到大水塘裡去自由自在地洗冷水澡。小孩子們吃過午飯約半小時後,就三五幾個人約定到大池塘裡去洗澡。小孩子到水塘裡去洗澡,大人可不用擔心,因為我老家門前那口大池塘歷史以來都沒發生過溺水身亡一類的安全事故,這也許是家族祖先們冥冥之中在護佑著整個村莊的原因吧。

  農曆五月,鄉村裡早晨的太陽光特別柔和特別燦爛,照得整個村子都亮堂堂的。鄉親們為端午節忙了一天,但他們都感到格外輕鬆,格外自由 ,格外舒心,因為他們平時內心裡十分壓抑的某種情緒在節日這天已經得到徹底釋放。

  過去鄉下簡樸的節日生活方式不知是從哪個年代哪個祖先開始的,反正,他們祖祖輩輩就這樣愛上了它。據我瞭解,現在鄉下的節日生活方式和氣氛已經大變,就連過去一直沿用下來的節日祭祖活動已經不復存在,因為許多鄉親為了生活都已雲散四方,端午時節他們根本就走不到一起來。

  在我的老家,幾個傳統節日依然會被鄉親們記在心裡,村子還是那個村子,節日還是那幾個節日,但節日的滋味誰也不好說出來。又一個端午節就要到了,遠方的鄉親們,你們現在過得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