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青春旅行的散文隨筆

青春旅行的散文隨筆

青春旅行的散文隨筆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讓心靈去旅行!

  青春是一場旅行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一句廣告詞:“帶上你看風景的心情,去旅行。”人生本來就是一場旅行,從未知的起點到達未知的終點,沒有人知道下一站的風景。而青春就是這場旅行中最美的一段旅途。

  有人說,青春是一場旅行,回不去了。而當青春漸行漸遠,有些風景根本來不及欣賞就已經錯過,就像席慕蓉說的“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也許當多年後再讀這本書、再回憶這段旅程時,才會覺得這段旅途刻骨銘心。

  青春是一場未知的旅行,誰也不知道沿途會遇到什麼風景,誰也不知道哪些人會陪著你走下去,誰也不知道前面的道路是佈滿荊棘還是一馬平川。曾經看過一部名為《成長教育》的電影,主人公是一個16歲的女孩,她因為父母反覆督促她考牛津大學而不勝其煩,父親又對追求她的男孩不滿意。就在一個雨天,她邂逅了一個成熟男人,對方的風流倜儻和舉手投足的迷人氣質深深吸引了女孩。她很快墜入愛河,並且覺得這就是她想要的生活,於是她決定休學嫁人。然而事實並非她想的那樣完美,其實那個男人已經結婚多年。最後,女孩重拾課本,花一年的時間考上牛津大學,拿到錄取通知書時,她坐在樓梯上淚流滿面,她說:“原來我們要的生活從來都沒有捷徑。”青春的路上,總會有迷茫、有徘徊,而當這一切過後,我們才會結結實實的成長。青春的路途之後,總會結出一兩朵沉甸甸的花朵。

  青春是一場充滿思索的旅行,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清楚的把握方向,很多人會在路口變得迷茫和徘徊,迷失在這場旅行中,找不到自己要走的路。因此就需要不斷的思考、修繕和升騰。一個不經意間在網上看了一檔名為《侶行》的節目,從頭到尾,認認真真的看完了每一期。張昕宇和梁紅,一對普普通通的情侶,用一場非凡的環球旅行尋求生命的意義,從索馬利亞到切爾諾貝利,從北極到南極。雖然我無法和他們一樣去旅行,但是他們的旅行讓我有所感悟:生命的意義在於不斷前行。在青春這場旅行中,沒有返回的路途,因此,不管前面是風雨交家還是陽光燦爛,我們所做的只有努力前行。就像周國平先生在《熱愛生命》中寫的“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青春是一場意義非凡的旅行,票根是我們倔強的決心,未知的目的地,就算是滿身傷痕也要努力前行。不必計較人生的路途還有多少歧路,在無盡的困難與挫折面前只需要堅定信念便好。這場旅行不一定非得轟轟烈烈才行,即便是平庸不堪,只要自己努力付出,沒有虛度青春,就是一段美好的旅程。

  青春就是一場旅行,我們一直在路上。

  關於青春關於旅行

  一生中至少要有兩次衝動,一次為奮不顧身的愛情,一次為說走就走的旅行。雖然我已經過了年少輕狂的年代,但我可以拍著胸口無悔的自豪的說:我沒有辜負青春。因為那兩次衝動我都有過了。——題記

  最近由於組織五一鳳凰自助遊的活動,很多朋友都問我一些問題,尤其關於“出發”這個事情我是怎麼做到的。曾記得一個騎過川藏線的朋友說,只要出發,就能到達,你不出發,就哪裡也去不了。如果你不能沉下心來,就什麼也做不到。出發永遠是最有意義的事,去做就是了。旅行給了我靈魂,讓我覺悟,參悟人生。

  問問人們,想去旅行嗎,想揹著包去遠方流浪嗎,想環遊中國、環遊世界嗎?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會一臉憧憬的說,想的。但是真正做到的人,寥寥無幾。這件事最難的部分,不是錢,不是英語,而是是否具有這份勇氣。是否有邁出第一步的勇氣,我們都知道第一步最難,只要踏出了第一步,你就不會輕易停下來,就會持續的勇敢往前走。正如有位旅者說的,當你決定要出發時,旅行中最困難的部分已經結束。

  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其實,旅行要走的,是一段心路!

  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一生中至少要有兩次衝動,一次為奮不顧身的愛情,一次為說走就走的旅行。

  我有一個夢想,一個人背上比自己還大的揹包,去漫遊世界,去看一看世界再回來,不管工作和生活多忙碌……你有這樣的夢想嗎?每次旅行,在當時都是辛苦而疲憊的,拿著地圖趕時間,拍照,徒步,適應當地人的.風俗。睡不習慣的床,吃不習慣的食物。聽上去真是不怎麼樣啊。但當時間繼續前行,當你又重新回到自己熟悉的生活,你就發現,那段日子,彷彿是從別人的生命裡借來的歲月,像一枚掛在記憶裡,溫暖發亮的繭。

  18歲讀大學,問你理想是什麼,你說環遊世界;22歲讀完大學,你說找了工作以後再去;26歲工作穩定,你說買了房子有了車以後再說;30歲有車有房,你說等結婚了再帶老婆一起去;35歲有了小孩,你說小孩大一點再去;40歲孩子大了,你說養好了老人再去,等到老人去世了,你說等退休了一家人一起去,終於你自己也白髮蒼蒼,再也走不動了,到最後,你哪也沒有去。你說,下輩子,下輩子有機會你一定要趁年輕出去走走……

  也許我們找了太多的理由,才讓我們的步伐邁不開,走不遠。只要想旅行,拿起行囊便可,徒步可穿越可可西里,一匹瘦馬可以縱橫蒙古草原,一騎腳踏車能遊遍中國,一輛摩托能環遊歐洲;對於旅行,我們缺的不是時間和金錢,缺的是是那種想出發就出發的勇氣、果斷,缺的是一種正確直面的態度!一部iphone4S,可去西藏尼泊爾玩一圈;一個LV差不多可以遍遊中國,一個愛馬仕,歐美一遍也回來了;全世界你都玩遍,可能還沒花掉一輛保時捷或者法拉利跑車的錢;那時候,你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都變了,不會在那麼輕浮,不會再追求奢華的高貴生活,不會再重視金錢勝過珍愛生命。

  生活在於經歷,而不在於名牌;富裕在於感悟,而不在於奢華。晚年時可以給後代講述我們的故事;而不是你擁有過的一件件過氣的名牌。

  一個揹包,一臺單反,一個會拍照的愛人,一份喜愛又自由的工作和一顆說走就走勇敢的心,那便是我認為的最好的生活方式!當然旅行就要選擇與你步伐一致的人同行,如果沒有,那就一個人。一個人出走註定會有那麼點孤獨,歡愉的孤獨是什麼?城市遊吟詩人李志讓我體會孤獨的別樣滋味,尤其他的那首《天空之城》。聽李志的歌總能恍惚的產生一個北方冬天的意象——白色的天空,乾裂的樹枝,刺眼的陽光,實際是冷的。我們以為那是溫暖的,是因為我們隔著玻璃。

  有人說人生就是一段旅行,好像一次遠行,一個聲音在心底呼喚,去拉薩,圍著拉姆拉錯湖走一圈,據說修行好的喇嘛眼睛很清澈,那匍匐在山路磕長頭朝聖的身影告訴我什麼是信仰,還有倉央嘉措,那不負如來不負卿,聰慧又多情的六世班禪。

  那一天, 我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 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 只為觸控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 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轉山轉水轉佛塔, 不為修來世, 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想多遠,走多遠。身體健康的時候,把每一分鐘都活到極致!-------這是一位驢友經典話語,當然也是我的心聲!

  不走尋常路,只愛陌生人,趁著年輕去流浪,只為給叛逆的靈魂找一個出口。

  關於旅行關於青春,我能說的其實還有很多,這需要你同我一起在路上慢慢聽我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