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作文

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作文

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作文

  導語:中國的傳統的節日有很多很多,這是我們這個經歷了幾千年文明民族的寶庫,有:春節、端午節、清明節、元宵節等等,如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作用。

  篇一: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作文

  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是春節,春節的習俗有:放鞭炮、守歲、壓歲錢、吹團圓飯。

  你們知道:壓歲錢的由來嗎?傳說古時候有一個“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天晚上都去摸睡熟了的小孩子的腦門兒,退燒之後會變成傻子,所以很多人都不睡覺,一直在晚上守祟。

  有一對老夫妻,非常疼愛自己的孩子,為防止祟的侵擾,他們用一個紅紙袋包住幾枚銅錢,陪著孩子一直玩耍,後來,老夫妻說:“都四更天了,想來那祟該不會來了吧!”然後老夫妻也就睡覺了,就在這時,祟闖進了孩子的房間,這時,紅紙袋的錢發出一道金光,祟尖叫著逃跑了。人們把錢說成“壓祟錢”,“祟”與“歲”同音,後來人們把它又叫成“壓歲錢”,從此,每當除夕的晚上孩子的旁邊都會放在一個壓歲錢。

  春節裡,我們一家人相聚在一起和和美美地吃著團圓飯,品味著鮮嫩可口的美味佳餚,別提有多高興了。我還會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和親戚家的小朋友們一起嬉戲玩耍,晚上一起觀看夜空中呈現出五彩繽紛的煙花,我們還在家裡悄悄地放過鞭炮呢!

  春節真是太美了!我期盼著還要過春節!

  篇二: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作文

  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可多了,有喜氣洋洋的春節,有團團圓圓的中秋節,有祭祀親人的清明節……但我最喜歡的還是熱熱鬧鬧的端午節,因為端午節不但有我喜歡觀看的賽龍舟,還有我最最喜歡吃的美味的棕子了。

  那香軟可口的棕子讓我百吃不厭、回味無窮,可我還是在最近的學習中,才具體地瞭解到這美味可口的棕子,竟然還有一段古老而又動人的來歷呢!

  相傳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因他的祖國被秦國侵佔,心如刀割,在農曆五月初五的這一天,投江自殺了。百姓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紛紛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飯糰、雞蛋投入江中,好讓魚蝦吃飽了,不去咬傷屈原的身體。後來百姓們又想出用樹葉包飯糰,外纏綵帶的辦法,這就和我們今天的棕子有些相似了。

  貴陽人包的棕子,又小巧又可愛,那形狀就像一個個尖尖的冰激凌。每當端午節來臨又正好趕上我們上學的日子,我的媽媽就會給我準備一小串用線連成的各種口味的棕子,有肉餡的、有花生餡的、有大棗餡的、還有綠豆餡的等等,還要為我精心挑選兩個最厲害的煮熟了的鴨蛋去學校和同學們比賽,我們的規則是這樣的:誰的鴨蛋撞不破,能堅持到最後,誰就是最後的贏家,那時的課堂歡聲笑語,那聲音簡直成了一片歡樂而又興奮的海洋,我們的教室也變成了一片狼籍的戰場……

  至今都好懷念過端午時教室裡那片狼藉的戰場,因為這戰場裡有屬於我們的故事,故事中有歡笑、有興奮,甚至還有我們的淚水……

  篇三: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作文

  我最喜歡的節日是我國的`春節。“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句千古佳句無疑是對春節的最佳寫照。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這個節日在我國非常的盛大和隆重,俗稱“過年”。每逢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將舊的春聯和福字撕下來,貼上新買的,這叫除舊迎新。

  每年的除夕之夜,空氣裡似乎都瀰漫著春節帶來的歡樂與激情。這時,人們的手機一遍又一遍的響起。是電話,是簡訊,手機拜年的潮流在中華大地湧動。那些新年收到的祝福與問候,在日光下寂寂地敞著。一碟碟美味的佳餚被端上了桌,一家人終於團聚在一起吃著年夜飯,聊著生活中的瑣碎小事,回憶起這一年的點點滴滴,話裡行間似乎都瀰漫著幸福的味道兒。吃過飯,一家人擠坐在沙發上,其樂融融地看著春節聯歡晚會,時不時被熒屏上幽默的語言給逗樂了,時不時因舞蹈演員的優美舞姿所打動,時不時為播放的節目講講自己的見解。

  一大清早醒來,相信你們一定會想:新的一年又開始啦!我們要穿上新裝,為自己好好打扮一番,然後走街串戶,向左鄰右舍拜年。出門相見七嘴八舌的嚷嚷:“恭喜!恭喜!”“同喜!同喜!”壓歲錢裝滿了荷包,心裡都甜滋滋的。接著,便是走親訪友,美美的吃上幾頓

  到了正月十五,這過年算是到了尾聲了。元宵之夜,月亮可真圓哩!像一個大玉盤,時而有幾片雲彩飄過,彷彿是一位羞澀的姑娘用絲絹遮住了臉,影影綽綽。

  “放煙花啦!”全場一片歡騰。五光十色的煙花,將烏黑的天空裝扮的格外豔麗。最美的是“七彩蝴蝶”,只聽三聲響,五彩的“蝴蝶”衝向天空,各彩各色交錯在一起,就像一位位美麗仙女在天空中撒落著花瓣。我迫不及待開始放煙花。我拿著煙花棒上下左右不停的搖晃著,有時搖成一條龍,蜿蜒浮動著;有時搖成一個個美麗的花環,熠熠閃光;有時搖成飛流直下的瀑布,那飛沫激盪四射……五彩繽紛的煙花,滿面紅光的神采,這不是一幅美麗的圖畫麼?

  歡聲辭舊歲,笑語迎新年,新的一年我們播種新的希望,新的一年承載我們新的夢想!過大年真好,我愛我的節日——春節!

  篇四: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作文

  我最喜歡的傳統佳節就是元宵節了。

  今年五年在家裡過元宵節。走上陽臺,只見小區裡掛滿了彩色的燈籠,行人們也都穿上了節日的盛裝,孩子們提著燈籠在小區廣場上玩得不亦樂乎,不時發出一串串清脆的笑聲……可是今天我卻不打算加入他們的遊戲行列中,因為我準備趁著媽媽出門這會兒,包一回元宵,給她個驚喜。

  首先,我拿出媽媽慣用的盆在裡面放了半盆水,倒進麵粉,學者媽媽的樣子揉了起來。邊揉邊想:看了那麼多回媽媽、奶奶做元宵,這點兒小事怎麼難得倒我!可是——啊呀!水倒太多了,這一盆麵粉都搗成漿糊,根本揉不起來了!

  第二次我吸取了教訓,只沾一點兒水,一邊揉一邊再一點兒一點兒地加水,終於慢慢地把麵粉揉成了一個大面團,然後我學著媽媽的做法再揪出一個個小麵糰。接著就可以真正開始包元宵的工程了。

  我一手託著小麵糰,另一手以大拇指為圓心,從它的正上方輕輕往下按,再慢慢從中間向四周碾開,好不容易捏出了一個小圓盞,可以往裡放餡料了。我挑了我最愛的豆沙餡兒,舀了一大勺,心想,這回可以一口一個過癮了。可是沒想到餡兒太多,我捏出的“面盞”根本收不住口,我只得忍痛割愛,把餡兒料再放回去了好一些,這才剛好包攏。眼看第一個元宵成功在望,我別提多高興了,一心想把它搓得更圓更光一點兒。沒想到,一個得意忘形就晚節不保——我揉得太用力把餡料都擠了出來,本該雪白並且粉嫩的元宵抹上了一條暗紅色的傷痕,我只好趕緊給它再沾點兒麵粉補一補。就這樣我的第一個元宵掛滿了“補丁”誕生了,新接著,第二個、第三個……我越幹越起勁,第五個、第六個,我越來越順溜……

  這時,媽媽回來了,她一看見我的臉,還沒來得及誇我就笑開了懷。我帶著滿肚子的疑問抬頭一看鏡子,“啊——”我一下子衝進了洗手間。原來,我臉上也沾滿了麵粉。等搓掉這些麵粉,我的臉也羞成了一個紅蘋果了。

  雖然鬧出了個小笑話,但是吃著我自己包的元宵,我別提多高興了。因此,我更喜歡元宵節了。

  篇五: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作文

  在各種各樣的節日裡,我最喜歡春節。

  今年的大年初一,我們小區裡熱熱鬧鬧的,家家戶戶都忙忙碌碌的:有的貼倒“福”,有的在準備喜氣洋洋的年夜大餐,小孩子穿著新衣,拿著壓歲錢,高高興興地跑到小區公園裡玩去了……

  晚上,我們一家人帶著煙花爆竹下了樓,這時候的小區已經熱鬧非凡,幾乎家家戶戶都出來放鞭炮了。我堵起耳朵,看著爸爸放響了地一掛鞭炮後,也趕緊從一堆煙花中那了一個我最喜歡的煙花:小星星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地上,做了個手勢讓爸爸來點火,然後我跑到遠一點的地方,爸爸用打火機點燃了導火線,兩三秒後煙花就“嗖”地一聲飛天了,在漆黑的夜幕上亮起了紅色的一點,“呯”的一聲,那一點又綻放開來,成了一朵色彩絢麗的菊花,當菊花的顏色漸漸消失是,隨著“噼裡啪啦”的聲音在菊花後面亮出了星星一般的火星,接著第二朵,第三朵…。。除夕晚上的夜空被這些美麗的煙火裝扮得無比漂亮。12點時,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更是此起彼伏,新的一年在鞭炮聲中轉來了。

  這個春節,我過得真開心。

  篇六: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作文

  我國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比如喜氣洋洋的春節,團團圓圓的中秋節,祭祀親人的清明節……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熱熱鬧鬧的端午節。因為端午節不但有我最喜歡吃的美味的棕子,還有我最喜歡觀看的龍舟比賽。

  記得今年的農曆五月初五那天早晨,我剛吃過奶奶親手包的蜜棗粽子。只聽到外面傳來一陣陣鑼鼓聲,我和姐姐連忙跑下樓一看,原來是在划龍舟,我看見河邊人山人海,他們都是為了看划龍舟而來的。我和姐姐好不容易擠進人群中,只見一艘藍色的龍舟和一艘紅色的龍舟向我們駛來,鼓手用勁敲打著鼓,船員們整齊地划著槳,喊著號子,雖然他們已經汗流浹背,但還是堅持不懈,努力向前划著。這讓我想起了一句俗話:“不怕浪頭高,就怕槳不齊。”旁邊的觀眾有的給藍隊加油,有的給紅隊加油。我和姐姐也一起喊;“紅隊加油!紅隊加油!……”兩艘龍舟緊緊地靠在一起,誰都不讓誰,不分勝負。

  看著漸漸遠去的龍舟背影,我心中暗暗想:我一定要學習船員們的精神,堅持就是勝利!

  篇七: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作文

  我最喜愛元宵節,因為到了元宵節,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耍龍燈、舞獅、踩高蹺、扭秧歌等各種活動更使春節的熱鬧氛圍達到高潮。這是一個平日含蓄的中華民族狂歡的節日。去年的元宵節令我難忘至今。

  要做湯圓了,我十分興奮,忙在旁幫忙做湯圓。奶奶先將麵粉放進大籮筐裡,把已經準備好的熱粥倒進麵粉堆裡,然後用麵粉將熱粥抱起來,不停地用手揉捏,把麵粉聚起來。沒過多久,剛才還是粉末的麵粉,現在已成了個大面團。奶奶又將麵糰捏成一個個小麵糰,讓我用手把它們揉成圓形。奶奶先將小麵糰用手弄出一個小洞,其餘手指則不停地令小麵糰轉動,兩隻的拇指又逐漸吧洞擴大,變成一個小碗,在裡面加入事先準備好的豆沙,然後揉捏成一個小團,一個甜湯圓就做好了。奶奶又做了些鹹湯圓,一共幾十來只。

  該煮湯圓了,奶奶在湯圓下鍋前輕輕捏了一下,使其略有裂痕,對我說:“這樣煮出來的湯圓裡外皆熟,軟滑可口。”奶奶待鍋中的水煮開後,放入湯圓,用勺背輕輕推開,讓湯圓輕輕旋轉幾圈,不致粘鍋底。旺火煮上一會,煮至湯圓浮起後,便立即改用文火。否則,湯圓不斷翻滾,受熱不均勻,煮出的元宵外熟內生不好吃。每煮開一次奶奶都要點入適量的冷水,使之保持似滾非滾的狀態;水開兩三次後,再煮一會兒,奶奶就把湯圓一個個撈出來,放在碗裡,讓我們去吃。我嚐了一口湯圓,湯圓質軟柔滑,香甜可口,味道好極了!

  元宵節讓我學會了如何包湯圓,煮湯圓,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元宵節一個我最喜歡的傳統佳節。

  篇八: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作文

  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是端午節,端午節裡有賽龍舟,吃粽子。我最喜歡吃粽子,那粽子又香又軟,美味極了!

  又香又軟的粽子,經過我的學習,還有感人的來歷呢!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訊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絡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於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中國的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們過節的習俗卻大同小異。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吃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逐漸消失外,其餘習俗至今已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