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勸學> 《勸學》教學設計

《勸學》教學設計

《勸學》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勸學》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勸學》教學設計1

  【課文品讀】

  《孫權勸學》是一篇極其簡略但又有完整故事情節的文言短文故事主體只有兩個部分,孫權勸學,呂蒙“乃始就學”;魯肅“與蒙論議”,“結友而別”文章主要透過對話的方式,表現人物,推進故事對話言簡義豐,生動傳神,富於情味人物寥寥數語,就表現出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心理和性格在情節的安排上,亦別具風格呂蒙學習的起因是“孫權勸學”,學習的過程略去,學習的結果是魯肅與呂蒙“結友而別”透過“論議”“結友”來表現孫權善勸、呂蒙勤學和學有所成直接描寫、側面襯托、留白再塑、繁簡結合等手法的巧妙運用,讓這一篇小短文既充滿了情趣,又不乏理趣

  【教學創意】

  趣學文言故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積累文言詞語,疏通文意,背誦課文,領會文章給人的啟示。

  (2)瞭解作者、作品及相關資料。

  (3)透過學生自編自演課本劇,揣摩文中言簡意豐、生動傳神的對話描寫,品味文章用對 話來刻畫人物、剪裁內容的表達效果。

  (4)對比閱讀,比較《孫權勸學》和《傷仲永》的異同,逐步提高閱讀能力。

  2、過程和方法:

  自主、參與、合作、探究。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理解刻苦治學、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於國於己都意義重大的 道理,從而勉勵同學們重視學習,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 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 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 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教學難點】

  1、美讀課文,力求聲情並茂,讀出人物個性,讀出文章特有的意味。

  2、理解魯肅與呂蒙的對話,體味這段話的情味。

  【教學方法】

  朗讀法 表演法 比較閱讀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匯入

  我有個學生,他總是不肯下功夫學習,我勸他應該好好學習,他說自己的事很多,況且又不想當學者,不學也罷。我很想好好跟他講講道理,可又不知該怎麼說,大家看看我應對他說些什麼呢?東漢時,吳國的國君孫權也遇到這種情況,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麼做的?

  學生回答

  創設情境,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二)作者介紹

  司馬光,字君實,北宋 政治 家、 史學 家。卒諡文正,追封溫國公,世稱司馬溫公。《孫權勸學》選自《 資治通鑑 》, 是 司馬光 主持編纂的一部 編年 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歷

  史.

  學生記憶

  使學生對作者有所瞭解和熟悉。

  (三)讀準字音,讀出停頓

  老師範讀或播放錄音。

  學生聽讀,注意字音,標出節奏,停頓,注意體會語氣

  學生用心體會。

  (四)讀懂文意, 讀出語氣

  1. 大螢幕出示課文內容,並標出重點字的拼音

  2. 標課文中出現的通假字,一字多音,古今異義的字或句子。

  3. 老師解釋文字中的重點字及句子的意思。

  4. 老師將課文翻譯一遍。

  1. 學生讀懂並記憶。

  2. 學生試著翻譯課文。

  3. 學生注意糾正錯誤。

  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五)品析課文

  1.出示重點句段

  2.分角色朗讀

  1.學生分角色朗讀

  2.甲學生扮演孫權,乙學生扮演呂蒙。丙學生扮演魯肅。

  1.體會人物說話的口氣及心理活動。

  2.透過表演體會人物動作。

  (六)感悟反思:

  學了課文,你從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中明白了什麼道理或得到哪些啟示?

  魯肅為什麼要與呂蒙“結友”,結尾這一筆有什麼作用?

  學生分組討論

  每組推出一名學生回答問題。

  培養學生分析歸納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七)拓展與延伸:

  1、有兩則成語出自本文,你能找出來,並造句嗎?

  2、《孫權勸學》和《傷仲永》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何異同?

  從內容上看,兩篇文章都與學習有關,但正好一正一反,從不同方面說明了學習的重要性。呂蒙是中年好學,學有所成;仲永是少年不學,一事無成。

  從寫法上看,《孫權勸學》以對話為主,加以側面描寫,來表現呂蒙的長進;而《傷仲永》則借事說理,先敘後議,來說明學習的重要性。

  學生自由發言。

  鞏固學過的知識以及與新知識的關係。

  (七)課堂小結

  本文篇幅短小,淺顯易懂,語言凝練,含義豐富。一對話刻畫人物,透過個性化的語言表現人物性格,文章突出了孫權的善“勸”,告訴了人們讀書學習的重要性。勸人上進成才,讀書明理。

  (八)作業

  1 背誦全文

  2 積累文言詞彙,明確現代意義用法。

  3 完成課後練習。

  (九)板書設計

  課題:孫權勸學 作者:司馬光

  孫權勸學(詳寫)——呂蒙就學(略寫)——魯肅探學(側面描寫)

  先做託詞

  學得自成

  難以置信

  深為折服

  力陳必要

  現身說罰

  教學反思:

  《孫權勸學》是一篇 自讀課文,篇幅短少,淺顯易懂,故事性很強。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1、使用多媒體教學,有利於激發學習興趣。影片朗讀對於學生句讀能力的提高也有裨益,同時課堂理解的重點,透過媒體展示,一目瞭然。節省了不少時間,有利於知識的拓展。

  2、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課文理解並不難,疏通理解時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提出疑難詞句,學生與老師一同解答,這樣便於因材施教,發現並解決學生學習中的難點,也能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調動學習積極性。疏通課文時,讓學生利用註釋,對著幕布上的句子進行翻譯,有利於糾正學生對著翻譯書的習慣,有利於培養即席說話的能力,結合語境整體理解句子與表達能力。

  3、引導遷移,適度拓展。不僅是對文言詞句知識的掌握平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聯絡舊知,總結歸納,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對出自本文的兩個成語“吳下阿蒙”“刮目相看”,不僅讓學生知道意思,還引用了兩個例句,幫助學生學會運用。但在教學中也有不足之處:

  1、重視了基礎知識的學習。尤其是文言詞語、句子翻譯,但文言詞語的解釋有點多。

  2、分析文章內容時,問題設計有點多,面面兼顧,有很難兼顧。如本文的行文線索、本文的主旨、本文寫人的方法、人物說話的心理、語氣等,還應該根據當堂課教學的重點,進行適當的調整。

《勸學》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

  (1)掌握重點文言知識,積累文言詞彙。

  (2)掌握比喻論證的方法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培養學生學會藉助註釋和工具書閱讀淺顯的文言文,理解重點詞句的含義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做到古為今用,學以致用。

  (2)掌握朗讀、背誦的技巧。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透過荀子的勸學,瞭解學習的意義態度和方法,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和良好的品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從名言名句中得到智慧的啟迪。

  【教學重點】

  1.文言實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

  2.注重本文比喻代議,寓議於喻及從正反兩方面反覆論證的特點,注意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比喻的含義及其內在聯絡。

  【學情分析】

  基礎版第五單元主要學習古代散文欣賞,學生透過初中對文言文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對這一類散文已並不陌生。本課運用了大量的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這些論證方法對學生學習寫議論文有很大的幫助。

  【學法指導】

  學生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結合註解理解文意,把握全文的內容,並注意學習本文的論證方法,著重培養學生獨立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教學方法】

  誦讀法、串講法、點撥法與討論法相結合。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作者、作品簡介,釋題:

  2.正音,找出通假字;

  3.結合議論文的三要素,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並讓學生找出文中採用了論證方法。

  【課時重難點】

  梳理文章結構思路,學習論證方法 。

  一、 課文匯入

  同學們,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是否總有些困惑?整天冥思苦想,埋頭看書,但是效果不佳;上課真的是認真聽講了,也覺得聽懂了,但是一做題就不會了;認真努力地學習了,付出了,可考試總是成績平平。也曾是雄心勃勃,但面對現實中的自己又總是有些無奈。

  李斯在《諫逐客書》中說:“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

  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說的是任何淵博的知識、精深的學問,無不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這與荀子《勸學》中的一些觀點不謀而合。今天,讓我們走進荀子,走進他的《勸學》,希望這位睿智的思想家、教育家,能幫助我們走出困惑,給我們指明一條前行的路。

  二、學生朗讀課文,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

  (一)整體感知課文: 1.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 2.學習的意義:提高和改變自己。 3.學習的作用:彌補不足。 4.學習的方法態度:積累、堅持、專一。

  (二)有關《荀子》 (學生介紹,教師補充)

  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戰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時人尊稱為“荀卿”,後為楚蘭陵令。韓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學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後代表人物,繼承了孔子學說,又能揚棄其消極成分,並批判吸收各學派的思想學說,成為先秦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說理透徹,氣勢雄渾,語言質樸,句法簡練縝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書共32篇,其中26篇為荀子所著,末6篇或為其門人弟子所記。

  (三)題解

  《勸學》是《荀子》第一篇,“勸”是“勸勉”的意思。《勸學》論述了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態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觀點,也體現了作為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藝術風格。

  (四)正音

  (學生根據導學案中的字音,上講臺寫出答案)

  木直中.(zhng)繩 輮.(róu )以為輪

  雖有.(yu )槁.(g?o)暴.(pù)

  金就礪.( lì)則利 參省..(sān)(xǐng)

  知.(zhì)明而行無過

  須臾..(xū)( yú ) 跂.( qì ) 彰.(zhāng) 輿.( yú )馬 生.(xìng )非異

  跬.( kuǐ)步 騏驥..( qí )(jì)駑.馬( nú )鍥.(qia)而不捨朽木不折.( zh? )

  鏤. ( lu )螯.( áo ) 蛇鱔.( shàn )

  (五)找出通假字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知”通“智”,智慧

  2.雖有槁暴,不復挺者。

  “有”通“又” 再

  3.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生”通“性”,資質,稟賦

  4.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輮”通“煣”,使彎曲

  三、學生再次朗讀課文,並結合議論文的三要素,剖析文章結構 。

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

  論據:學習的意義(提高自己,改變自己,完善自己) 學習的作用(拓展自己)

  論證:學習的方法和態度(注重積累,貴在堅持,用心專一)

  四、根據文章結構,把握文章的論證方法

  明確: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

  第一段:論證了學習的意義。從論證方法來看,屬於比喻論證。

  第二段:是用比喻的論證方法論述學習的作用。

  第三段:運用了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且中心論點一直貫穿其中。

  課堂小結:

  本文論點鮮明,論證層次清晰,正反兩個方面比喻的論證方法靈活生動,結構非常明瞭。另外本文的語句整散結合,語勢鏗鏘有力,邏輯嚴密,雄辯而富有說服力。

  五、作業佈置

  1.背誦課文

  2.結合課文註釋,做相關練習,並對文中的文言知識進行歸納(文言實詞,虛詞,古今異義字,特殊文言句式)

《勸學》教學設計3

  【自讀導言】

  〖自讀要求

  1、朗讀課文,正確斷句、停頓;

  2、理解文章大意;

  3、體會對話中的不同語氣,揣摩想像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活動;

  4、領悟並學習文章在藝術上的主要特色。

  〖學習側重點

  1、朗讀要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並能熟讀成誦;

  2、學習文章以下幾點:語言上的言簡意賅,選材上的詳略得當,人物塑造上的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及對比手法的運用。

  (解說:本單元提示中明確要求“理解各篇文章的內容,注意它們各自的寫法”,故“自讀導言”旨在引導學生以讀為突破口,在理解大意的基礎上,體會課文藝術上的特色。)

  【自讀程式】

  1、初讀。整體感知課文,有不認識的字查工具書解決,結合註釋粗曉大意。教師適時點撥作者及《資治通鑑》的有關常識。

  2、速讀。理清故事情節的發展情況。

  3、競讀。看哪位同學將對話的語氣讀得最到位。

  4、研讀。讀自“及魯肅過尋陽”至文末一段,思考呂蒙有了怎樣的變化,給人怎樣的啟示。

  5、背誦。

  (解說:以上的程式設計體現了讀思結合的閱讀原則。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借速讀來加深對課文故事情節發展的認識。如:孫權勸呂蒙學習,呂蒙是一開始就馬上聽從的嗎?他本人在學習前後有何變化?是怎樣表現出來的?競讀則既檢驗了同學們對人物語氣的把握情況,又是對朗讀水平的一種促進與提高。第四步的研讀則重在讓學生體會孫權的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中的“益處”是怎樣在呂蒙身上體現的,並使學生聯絡自身實際,談對讀書的認識,激起他們對讀書學習的興趣。最後的背誦是對以上四步閱讀的一個總結深化,使閱讀過程中的諸多收穫得以鞏固與積累。)

  【自讀點撥】

  1、資料補充

  孫權(182~252),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三國時吳國的建立者。

  呂蒙(178~219),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陽縣南)人,三國時吳國名將,從孫權攻佔各地後隨周瑜等破曹於赤壁,又定計取荊州,擒關羽。授南郡太守,封居陵侯。

  2、重難點分析

  ①以對話為刻畫人物的主要手段。

  文章篇幅短小,通篇主要記錄人物的幾次對白,卻傳神生動地塑造出了三個藝術形象。先看孫權。作為吳國之王,他能夠關心下屬,鼓勵呂蒙要多學習:“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語氣比較堅定有力。當呂蒙找藉口推辭時,他不急不惱,推心置腹地說:“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先宣告要求他讀書的目的並非使他棄武從文,成為書生,而是在博覽群書中瞭解歷史,從中汲取經驗教訓,增加自己的見識與才智,這種循循善誘的親切語氣已令人非常感慨。之後他又針對呂蒙所謂軍中多務的藉口,進一步開導,現身說法:“卿言多務,孰若孤?”這是明擺著的事實。“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用自己的親身感受來勸導呂蒙──讀書大有益。孫權絲毫未擺當權者的架子,不以威壓的方式逼迫呂蒙去讀書,這一番娓娓道來的談話卻更令人信服。他的談話是親切的,朋友式的,具有長者而非王者的風範。再看呂蒙。讀書使呂蒙的言談大有智慧,所以魯肅的語氣重在驚歎:“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呂蒙也僅說了一句話:“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話中既有對魯肅大驚小怪的不以為然,更有一種書中多閱歷,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種敬羨之情。

  ②除正面記言外,對呂蒙這一形象還運用了側面烘托及對比的手法。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魯肅正是一個跳出廬山的旁觀者,呂蒙讀書的功效是透過他的話從側面展現出來的,他的驚歎襯托出了呂蒙今非昔比的事實。而話中的“吳下阿蒙”又將呂蒙的過去與現在進行了一個縱向的對比,得出了“變”的結論,而呂蒙之“變”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③文章材料取捨精當,詳略安排得當。

  課文以對話為主,其他內容均一帶而過,或簡說,或不說。如對呂蒙的學習情況,僅以“蒙乃始就學”一句加以概括,至於他讀了哪些書,又如何用功的隻字未提。後文中呂蒙二人的談話,只用一句“與蒙論議”來交代,兩人談論的是什麼話題,呂蒙的哪些見解讓魯肅起敬的都略去不寫。詳略的安排非常精當。

  ④語言精練,情節發展環環相扣,自然而緊湊。

  人物的語言簡潔而傳神,極富表現力,毫無冗繁之處。其中的“吳下阿蒙”、“刮目相待”更是因其言簡意豐而流傳運用至今。除對話外的其他語言也非常簡省而意賅。情節發展上,孫權的刻意勸學終使呂蒙就學,他就學後的淵博學識又使魯肅驚歎,呂蒙又緊承其嘆發出“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語,上下文銜接自然,前因後果,井然有序。

  (解說:本點撥內容首先以補充資料的形式將課文註釋中尚未交待的內容展示出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其他則重在幫助學生完成“自讀導言”中的自讀要求4和學習側重點2,目的是使學生透徹地理解課文內容,認清人物形象,幫助其從藝術上掌握文章的特點,以便於在寫作中模仿和借鑑。)

  【自讀思考】

  1、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

  ①卿今當塗掌事

  ②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③卿言多務,孰若孤

  2、解釋文中的兩個成語

  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3、下面的短文出自《三國志·呂蒙傳》,將其與課文中的“及魯肅過尋陽結友而別”一段作比較閱讀,說說兩文的異同點。

  魯肅代周瑜,當之陸口,過蒙屯下。肅意尚輕蒙,或說肅曰:“呂將軍功名日顯,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顧之。”遂往詣蒙。酒酣,蒙問肅曰:“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肅造次應曰:“臨時施宜。”蒙曰:“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因為肅畫五策。肅於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於此也。”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4、以下詩句、格言都是與讀書、學習有關的,結合文中呂蒙的變化,寫出自己對讀書的認識與感想。

  ①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②書到用時方恨少。

  ③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④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⑤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⑦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⑧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⑨知識就是力量。

  ⑩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

  (解說:第1、2題考查學生對重點字詞的掌握情況;第3題做初步拓展,以比較閱讀的形式,換個角度去分析課文;最後一題則進一步拓展深化為談對讀書的認識與看法,這三個題目是按由淺入深,由窄而寬的順序設計的。目的在於使學生既要走進課文,又能跳出課文。既會讀,又練寫。)

  〖參考答案

  1、①卿:古代君對臣、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以及朋友之間表示親切的第二人稱。當塗:當道,當權。②孤:古時王侯的自稱。博士: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③孰若:哪裡比得上。

  2、吳下阿蒙:比喻學識尚淺。刮目相待:表示用新眼光看人。

  3、相同點:都寫出了呂蒙的變化及魯肅的讚歎之意。不同點:①課文主要記言,而本文則既有語言,又有人物的動作及心理描寫。②課文突出的是呂蒙的變化,而本文還表現出了魯肅對呂蒙的態度由輕視而歎服的變化。③課文略去了兩人談話的內容,此處則作了清楚的交代。

  4、略

《勸學》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荀子有關學習的意義、作用和學習應持態度的論述。

  2.背誦全文。

  能力目標

  1.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2.掌握絕、強、假、望、聞五個多義詞的義項,積累四個通假字,三個文言虛詞。

  情感目標

  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荀子有關學習的意義、作用和學習應持態度的論述。

  2.背誦全文。

  能力目標

  1.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2.掌握絕、強、假、望、聞五個多義詞的義項,積累四個通假字,三個文言虛詞。

  情感目標

  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教學重點

  1.比喻的含義和內在聯絡。

  2.背誦全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掌握全文比喻代議,寓議於喻及從正反兩方面反覆論證的特點。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作者簡介,解題。熟讀課文,把握文意。掌握文言字詞。

  [教學過程]

  導語設計

  提問:同學們知道哪些關於學習的名言?

  比如:好問則裕,自用則小。《尚書》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

  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呂氏春秋》

  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高爾基有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名言。這都說明學習的重要性。可以說,人的一生都處在不斷的學習中,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我們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這種無意識的本能轉化為自覺的行為,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效率。這一點,古人已為我們指明瞭方向,兩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勸學》就精闢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及學習應有的.方法、態度,是一篇鞭辟入裡、膾炙人口的佳作。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板書文題)

  二、荀子簡介

  學生讀註釋①,教師補充(多媒體顯示):

  荀子,名況,當時人們尊稱他為荀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曾到齊國、秦國、楚國遊學,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後代表人物,同早於他的孟子成為儒家中對立的兩派。他對儒家的復古保守傾向有所揚棄,強調後天學習的重要性,注意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重視教育的作用,強調教育功能的重要,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合理、進步。

  荀子的散文說理透徹,氣勢渾厚,語言質樸,句法簡練綿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素有諸子大成的美稱。

  三、解題

  《勸學》中的勸起統領全篇的作用。勸是勸勉的意思。繁體字勸是形聲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數有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現代漢語中,勸解釋為勸阻,詞義已經轉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展才能,培養高尚的品德。

  四、熟讀課文,把握文意

  聽錄音或教師範讀

  誦讀的準備

  先給下列句子劃分節奏,學生試讀。

  學/不可以已 輮/使之然也 木受繩/則直 金就礪/則利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蚓/無爪牙之利

  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

  3.師生一起處理課文詞句中的疑難問題。學生可以先自學,後提問。

  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容易寫錯讀錯的字。

  討論分析下列詞語的一詞多義。(聞,絕,假,強,望)

  詞類活用

  ①動詞的使動用法: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②名詞作狀語:a.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b.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③名詞用作動詞: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b.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④形容詞用作動詞: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特殊句式

  四.佈置作業

  整理、歸納文中的多義詞、活用詞、特殊句式。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檢查字詞及翻譯。

  三.課文分析

  1.討論、分析全文的思路結構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闡述這個觀點的?

  引導學生討論分析,教師總結、點撥: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就是學習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鬆,不可以半途而廢。這一中心論點,是從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方法和態度三個方面來論述的。

  課文一開頭提出學不可以已這一論點後,接著從三個角度展開論述:在第二段中,學習可以使人知明而行無過,說明學習具有重大的意義,從而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第三段,學習使本性與一般人沒有差別的人成為君子,說明學習具有重大的作用,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第四段,學習應持注重積累、持之以恆、專心致志的方法和態度,半途停止是不會學好的,只有學而不已才能成功,從而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

  2.組織學生討論以下問題(小組討論,小組推薦發言人,以組為單位提問、交流)

  (1)課文中心論點用君子曰引出有什麼好處?中心論點包括哪幾方面的意思?

  點撥: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使觀點更具權威性。這個觀點包括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因為學習意義很大,所以學習不能停止;二是學習的態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學習。

  (2)在論述學習的意義時,用青冰的比喻論證了什麼問題?用輪木金的比喻論證了什麼問題?

  點撥:青冰的比喻論證了學習可以提高人的水平;輪木金的比喻論證了學習可以改造人的品性。這五個比喻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在於能提高人的智慧、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達,不犯過錯。

  (3)在論述學習的作用時,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這個比喻是論述什麼觀點的?(引導學生用課文原句回答)

  點撥:這個比喻是論述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這個觀點的,強調了學習的作用。

  (4)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揖這四個比喻為什麼要強調臂非加長聲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點撥:這就強調了聞者彰致千里絕江河這些效果的取得並不是因為人的本身有什麼特異功能,而是因為憑藉了外界條件。這就與文章的推論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絲絲相扣,有力地論證了學習的作用,學習可以彌補人的不足。

  (5)課文論述學習的方法和態度,可以分為幾個層次?是如何正反設喻論證的?

  點撥:可分為三層。第一層論述學習要積累,是先正面後反面設喻論述的。第二層論述學習要持之以恆,是反正、反正設喻論述的。第三層論述學習要專一,是先正面後反面設喻論述的。

  四.鑑賞本文的論證藝術

  引導學生回憶初中學過的比喻的有關知識,明確比喻的表達效果。引入對本文論證藝術的最大特點採用大量的比喻進行說理的藝術特色的鑑賞。

  點撥:

  (1)本文運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見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說得明白、具體、生動,深入淺出,使讀者容易接受。比喻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時用同類事物設喻,從相同的角度反覆說明問題,強調作者的觀點。例如: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積土成山,積水成淵。有時將兩種相反的情況組織在一起,形成鮮明的對照,讓讀者從中明白道理。如將騏驥與駑馬對照,朽木與金石對照。設喻方式有時先反後正,有時先正後反,內容各有側重,句式也多變化,讀來毫無板滯之感。有的比喻,單說比喻而把道理隱含其中,讓讀者思考,如青出於藍冰寒於水。有的先設比喻,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有的先設比喻,引出道理後,再用另外的比喻進一步論證。如先用積土成山積水成淵設喻,引出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的道理,再用不積跬步不積小流作進一步論證。

  (2)論證方法靈活,是本文另一特點,全文先提出中心論點,然後分段論證。每段說明一個問題。第二、三段是先行論證,最後歸結論點;第四段則把論點貫穿於論證之中。論證中有時先正後反,有時先反後正。靈活而有變化,使論辯生動有力。

  (3)語言特點:多用對偶,夾用排比,也是一個特點。排比句使文章氣勢充沛,說理流暢。本文中排比句與大量對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齊對仗、節奏和諧,又參差錯落、變化流暢,反映了荀文議論透闢、筆勢雄健的特點。(引導學生透過誦讀體會這一特點)

  指導學生齊背課文,進一步體味本文的語言特點和論證藝術。

  五.小結

  本文作為《荀子》的開篇之作,是一篇論述學習的重要意義,勸導人們以正確的目的、態度和方法去學習的散文。文章以樸素的唯物主義理論為基礎,旁徵博引,娓娓說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觀點,其中闡述的關於學習的道理,在今天也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同時,本文也體現了作為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藝術風格。

  《勸學》是一篇說理性很強的文字,卻形象清新、膾炙人口,千百年來為人們傳誦不衰。

  關鍵在於,它把深奧的道理寓於大量淺顯貼切的比喻之中,運用比喻時手法又極其靈活自然,生動鮮明而絕無枯燥的學究氣。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來闡述學不可以已的道理,堪稱雄辯奇才,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文中所用的喻體幾乎都是常見的、易懂的,這些彷彿信手拈來的通俗明瞭的比喻,都會使人自然而然地聯想到某些直觀、淺近的形象事物,進而連類比物,啟迪思考,接受作者所說的深刻道理。所有這些,也是很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的。

  六.課後作業

  1.背誦全文

  2.摘錄或創作有關勸學的格言。

  學習可以提高、改變自己 舉例論證 5、略

《勸學》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 掌握和積累“中”“參”“知”等文言字詞,理清文章的論證結構

  2 學習本文比喻論證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理解文意,學習比喻論證方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以荀子的“性善論”匯入,提出荀子如何勸學的問題。

  二、整體感知

  1、聽讀課文(在聽的過程中,同學們可以跟著錄音默讀這篇課文,注意字詞的讀音,朗讀的節奏和停頓)

  齊讀課文,完成研討與練習三

  教師出示文言字詞,進行歸納和總結。

  2、理清論證思路

  解決匯入時提出的問題:荀子是如何勸學

  學生討論明確本文的論證思路

  三、品讀語言,學習論證法

  荀子在論述的過程中採用了大量的比喻來論證自己的觀點

  教師以第二段為範例指導學生掌握比喻論證的方法

  學生分組討論第三、四段相對應的比喻,並闡述其說明和學習相關的道理(從文字中找出相關語句朗讀翻譯,再進行闡述)

  教師小結

  四、拓展訓練:你認為荀子的觀點過時了嗎?

  五、作業:

  1 背誦全文

  2運用比喻論證法寫一組句子闡述一個道理

  《勸學》教學反思

  《勸學》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荀子的一篇議論性散文。自流傳以來廣泛的受到大家的喜愛和推崇,是人們瞭解先秦文化、儒家思想重要材料,是人們激勵自己、不斷提高的力量源泉。在中學課本中,它是激勵學生奮發努力、勤奮學習的一篇力作。因此在授課前做了認真的準備,制定了詳盡的教學目標。

  在知識方面:讓學生了解荀子基本的“人性惡”的觀點,提出問題荀子是如何勸世間人學習的,疏通文句,整理積累重要的實、虛詞的意義與用法,、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等;、學習本文嚴密的謀篇佈局特色;學習比喻論證的方法。

  這節課我很重視古詩的朗讀,讓學生聽範讀 正音,理解大意,劃分節奏,全班集體朗讀解決字詞,自由讀找出比喻論證的句子,最後熟讀成誦。透過這節古詩的教學,我發現學生對於古詩的朗讀津津樂道,很有興致,這無疑對學生今後的詩歌學習以及朗讀都是一個良好的開始!

  在能力方面:培養學生能據已學、據課注、據語境準確解讀文句的能力;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自主與合作相結合探究問題能力等等。

  在情感方面,在合作探究中讓學生體會和諧合作、雙贏進步的成就感,激發主動、自覺學習的主體意識;讓學生明白學習之於教養和人生的重要性、學習的基本方法和良好的習慣。

  透過以上內容的學習,收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但也有不足,比如課堂的節奏偏慢,課堂掌控能力不強,在後面講比喻論證的時候,講的較淺不夠深入。透過這次參加課堂教學大賽,自己學到了不少東西,也知道自己還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間,自己也將在今後的教學道路上,不段努力,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勸學》教學設計6

  文言文教學一向費時費力而在檢查學習效果時又往往不盡人意。所以常有不少人產生為難情緒,甚至少數學生厭學文言文。我對此也深感苦惱。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中央電視臺《東方小故事》,深受啟發,其中那些形象的小故事讓人過目難忘。這不正是形象大於理性的體現嗎?因而我把它用於教學中,嘗試者把抽象的枯燥的講解融於直觀的故事演繹中,以加深學生的印象,以期達到更好的記憶效果 。下面以教學《孫權勸學》為例作探討:

  《孫權勸學》一文篇幅短小、文字簡約,且以對話為主,簡短的對答中,突出了人物的心理與性格。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初步接觸文言文的初一學生,一定讓他們熟讀成誦,再借助註釋,課文的意思也就容易理解。本文的故事性強,可以採用講故事的方式,先講故事,再啟發指導學生閱讀分析。 因此整個教學活動分成兩大塊:前期是以學生髮現並解決問題、教師點撥為主的自學活動;後期是以學生形象的表演為主兼以朗讀、評議的鞏固階段。前期重在知識的輸入、學習與吸收,訓練其文言文的閱讀能力。後者重在知識的輸出,展示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及其語言表演等綜合能力。

  【教學目的】

  1、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2、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4、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

  【重點】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難點】

  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媒體】

  投影片

  【教學步驟】

  【課前預習】

  1、閱讀課文,,看註釋試翻譯課文;

  2、查詢資料,瞭解作家作品。

  【教學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

  (司馬光的故事)

  二、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開卷有益這個成語是說讀書對人們大有益處。本文講了一個有關讀書的故事。三國時,孫權手下的名將呂蒙大字不識幾個。孫權勸他,你現在當權,不可以不讀書。呂蒙聽了孫權的勸告,開始學習,後來果然大有長進。

  三、檢查預習

  1、學生結合註解翻譯全文,瞭解故事內容

  2、學生介紹、教師補充文章作者及文中的歷史人物。

  ⑴ 司馬光,宋代歷史學家、文學家。

  故事:① 砸缸,表現其聰明、機智。

  ② 圓枕,表現其勤奮、惜時。

  總結:正因為有這兩點,司馬光才創作了《資治通鑑》這一輔佐君王治理天下的歷史鉅著。

  ⑵ 文中的歷史人物:

  孫權,東吳國君,少年英主形象

  呂蒙,權之大將

  魯肅,孫權的謀士,著名的大臣

  四、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自學活動

  1、《孫權勸學》是一個著名的勸學故事。題目中最關鍵的詞是勸。請找出孫權勸呂蒙學習的語句。

  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揭示學習的必要性)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學習的目的、方法)

  卿言多務,孰若孤?(忙,不是理由。委婉的批評。)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現身說法,讀書的益處。)

  總結:作為一代英主,勸學於部下,本身就包含了他對呂蒙的器重、期望、關心和愛護。況且他句句中肯,字字真誠。

  2、再找出勸的結果:

  蒙乃始就學。(呂蒙聽勸求學的行動,表現他知過能改、坦誠豪爽的武將風度。)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魯肅情不自禁的驚歎,表現他為朋友的進步而高興的豪爽和儒雅的風度。)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呂蒙學而大有長進後的得意對答。)

  總結:呂蒙由一員不愛學習的武將到憤而求學並學得卓有成效,以致連見多識廣、學識淵博的魯肅都驚歎不 已,結友拜別。可見孫勸之善勸。全文圍繞孫權勸學組織材料,詳略得當、性格鮮明、中心突出、語言簡練。寫作上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典範。

  五、在重點學習、反覆朗讀上面七個句子之後,學生根據課下注釋閱讀全文,貫通文意。思考這個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的改變,按劇幕、場劃分的原則可以分為幾幕?怎麼安排?

  第一幕 (地點)孫權的宮中 (人物)孫權與呂蒙

  第二幕 (地點)呂蒙軍帳中 (人物)呂蒙與魯肅

  把故事分作兩幕,分四個小組來表演。

  1、第一輪 用現代漢語來演繹這個故事,要把對人物的理解(包括他們的表情、心理、動作)都想象出來。共表演兩次。

  2、第二輪 用文言文句式來表演,注意人物的語氣。共表演兩次。

  在學生一輪一輪的表演中,可以看到他們對課文的理解、自身的想象力及表演才能,也可發現他們在古代文化方面知識的欠缺,及時補充、學習。其中結友而別時,他們有的握手,有的作揖,有的鞠躬,引起大家陣陣的笑聲,至今猶在耳邊。

  六、體驗反思

  笑聲中課就要結束了。想一想,魯肅為什麼要與呂蒙結友?這個故事給我們以怎樣的思索?

  有的同學說:讀書長知識,有見識。

  有的說:讀書可找到好朋友。

  有的說:腹有詩書氣自華。

  總結:讀書學習在一個人的發展和完善中起重要的作用。英國哲學家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思維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學使人善辯。這也是司馬光記述這個故事的目的所在。

  七、最後,齊聲誦讀,試背全文

  八、佈置作業

  1、課後練習一、二、三。

  2、寫寫這篇文章給你的啟示。

  附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國家大事,不能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多推辭。孫權說:我哪裡要你攻讀經書成為博士呢!只不過應當刎覽一些書籍,瞭解過去的歷史。你說事多,比我如何?我經常讀書,自以為大有補益。呂蒙從此開始讀書。等到適逢魯肅到尋陽,跟呂蒙議論事情,大吃了一驚說:你現在的才略,不是過去的吳下阿蒙啊!呂蒙說:士人離別三天,就應當去掉老眼光來看待,你怎麼發現情況這麼近呢?魯肅於是拜見了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成朋友才告別。

  【教學反思】

  透過這次教學活動,我深刻地認識到了活動或者教學遊戲在學習過程中的意義。它不僅可以讓我們牢固地記住這個故事而且還調動了大多數同學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我想,這樣的教學形式對於故事性較強、較形象的文言敘事短篇或許有一定的啟示性。但是,當堂的即興表演,對於上課思想集中、程度較好的學生能記住故事大意和文言句式,表演起用語自如,效果較好;而那些基礎較弱的同學則只能記住故事的大意而對於文言句式就顯得有些吃力。

《勸學》教學設計7

  【教材依據】

  《孫權勸學》選自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本單元是按"名人事蹟"板塊來編排的,共五篇文章,《孫權勸學》處在本單元的最後一課。這些文章人文內涵豐富,都各自有側重地寫出了名人的品格、氣質和生活道路。本文在延續前面四課展現名人風采的同時,也有一些新的變化。

  【指導思想及設計理念】

  20xx版課程標準對文言文學習的要求是:閱讀淺顯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另外,課程標準對朗讀還專門做了規定:讓學生在朗讀中透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習用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基於這一目標要求,結合我校“自-精-合-練-測”的教學模式和學生實際,本課教學方案計設強調透過加強朗誦訓練、體味人物對話等方式來讓學生理解課文大意,並積累閱讀淺易文言文的一般知識和方法,從而實現本課教學目標。

  【教材分析】

  《孫權勸學》是選自《資治通鑑》的一篇小短文,透過寫孫權勸導呂蒙學習及呂蒙接受勸告認真學習後發生的變化,點明瞭學習對於健全人格的作用,對七年級的學生來說很有教育意義。由於課文篇幅短小,剪裁精當,敘事簡練,以人物的對話為主,人物的語言神態惟妙惟肖,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因此深得學生喜愛。

  【學情分析】

  進入初中以來,學生已學過幾篇短小的文言文,對一些文言句式、語感和朗讀方法有了初步的認識。同時,七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對寫人記事的文章比較熟悉,容易把握課文內容,加之七年級的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有很強的求知慾,對有故事情節的短小課文很容易接受,教師可以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只給予方法技巧上的點撥指導就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文言實詞、虛詞的意思及用法,積累成語“吳下阿蒙”、“士別三日,刮目相待”等。

  2、過程與方法:反覆吟誦,準確斷句,體會人物對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特徵。

  3、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課文主旨,聯絡生活領悟學無止境、讀書有益於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2、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教學難點】

  美讀課文,理解魯肅與呂蒙的對話,體味這段話的情味。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法、合作交流法、朗讀法、比較閱讀法等。

  【教學準備】

  1、發動學生課前收集與本文有關的資料及圖片,培養學生圍繞主題收集、篩選資料的能力。

  2、準備導學案,明確“自-精-合-練-測”教學流程中各環節的要求,方便學生學習及積累。

  3、製作多媒體課件,創設有利於學生輕鬆學習的環境。

  【課 型】新授課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譯讀課文,理解文意;

  四、思讀課文,感悟主旨;

  五、體驗反思,延伸訓練;

  六、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具體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學生講述“白衣渡江”的故事,教師引導,引出呂蒙人物介紹,結合前面學過的課文《傷仲永》一文的啟示,引出學習使人成才的道理,引入本文。

  (板書課題)

  1、 講述“白衣渡江”的故事。

  2、 結合課前準備的資料,介紹呂蒙及其經歷。

  透過講述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瞭解文中人物及其事蹟,為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做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結合導學案)

  1、《資治通鑑》及文中人物簡介。

  2、教師範讀課文。

  3、學生朗讀,互評。讀準字音、停頓、節奏、表情,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幻燈顯示文言文朗讀三部曲:讀準字音、讀通文意、讀好停頓和句讀。

  4、自由朗讀、齊讀。

  5、結合記敘文六要素

  簡潔概括故事主要內容。

  1、 學生結合註釋,交流自主學習成果。

  2、 學生回顧文言文朗讀方法,朗讀、互相評價。

  3、 用一句話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①文言文教學,教師的朗讀起到引領示範作用;②注重學法指導,培養學生文言文的朗讀習慣;③簡潔概括主要內容,有利於整體把握文意,為譯讀課文做鋪墊;④學生評價調動學生積極性。

  三、譯讀課文,理解文意。

  1、自由朗讀課文,根據課下注釋,逐句理解課文大意,口頭翻譯。完成導學案“自主學習”部分。

  (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

  當塗掌事

  蒙辭以軍中多務

  治經為博士邪

  但當涉獵

  見往事耳

  卿今者才略

  即更刮目相看

  非復吳下阿蒙

  (2)古代稱呼表示的含義。

  卿、孤、博士、阿、大兄

  (3)解釋古今異義詞。

  博士、往事、過

  (4)翻譯句子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小組合作,討論交流不理解的字、詞、句。

  3、全班交流釋疑:討論交流各小組存在的疑問。

  4、自主學習、小組交流成果展示:學生在講臺上口頭講解課文翻譯,並解釋加點字詞。學生質疑、評價,教師點撥、評價。(幻燈出示原文,並給重點字詞加點)

  1、 自由朗讀,口頭翻譯課文,帶著問題自主學習。

  2、 四人小組交流釋疑。

  3、 展示學習成果,相互交流,指正。

  ①以學生的“學”為主,結合導學案,儘量讓學生透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來完成學習任務;②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精神、大膽質疑精神;③

  學生展示,鞏固新知,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④夯實文言文基礎。

  四、思讀課文,

  感悟主旨。

  輕聲朗讀,思考:

  1、本文講了怎樣一個故事,照例子填空。

  孫權(勸)學-呂蒙( )學-魯肅( )學

  2、孫權為何要勸呂蒙學習?請從原文中找出這些語句並說說他是如何勸呂蒙學習的。

  3、勸說效果怎麼樣?從文中找依據,並分析。

  4、為什麼有這樣的效果?試從勸說的語言及人物性格特點分析原因,並完成板書設計:

  孫權()學:對部下既 ,又能循循善誘,耐心教導,好學。

  呂蒙()學:有軍人的坦誠豪爽,也 ;學有所成。

  魯肅()學: 才, 才,對朋友的進步由衷的 。

  5、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揣摩說話者的語氣,體會人物的心理。

  6、用簡潔的語言歸納本文主旨。

  1、誦讀課文,理清文章層次。

  2、結合文字思考問題,感知人物形象,並在相應的句子旁作註解。

  3、全班交流學習成果,分析人物性格徵,理解課文主旨,領悟學無止境、讀書有益於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4、分角色朗讀,在相互評價和鼓勵中體會人物對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①在學生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透過思讀課文、交流等方式,理清文章層次。②讓學生深切體會到三個人物的口吻、語氣與神態,進一步領會與感悟:讀書學習的重要性。

  五、體驗反思、延伸訓練。

  幻燈顯示問題:

  1、有兩則成語典故涉及到本文,你知道是哪兩則成語嗎?請解釋成語的意思並造句。

  2、學過本文之後,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麼啟示?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結合《傷仲永》一文深入引導,使學生深切感受到學習的重要性。

  3、假如咱們班有一名同學產生厭學情緒,如有以下不良行為:作業不按時完成,不專心聽講,擠出時間看漫畫書,沉迷網路等現象,你是他(她)的好朋友,你該怎麼勸他(她)?請寫在導學案上。

  4、學生展示交流勸說詞。

  1、 學生談啟示,並可結合課前蒐集的有關學習的名言警句來談。

  2、 運用本課所學所感,寫下真誠的勸語,學習人物真誠、善勸的特點和現身說法的勸說技巧,力求勸說效果達到最佳。

  3、相互交流,深刻感悟學無止境、讀書有益於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①鞏固課內知識,並學以致用;②透過寫“勸說詞”訓練,體現了“聽、說、讀、寫”相結合的教學理念,也激發學生進一步領會:讀書學習的重要性;③延伸拓展,透過比較《孫權勸學》和《傷仲永》,談啟示,深化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六、課堂總結,

  佈置作業。

  1、教師小結:本文透過孫權勸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出息的故事,告訴我們:學習有益於人的完善和發展的道理。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的古人也說過“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讓我們以方仲永為鑑,以呂蒙為榜樣,用知識武裝自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2、課後作業:蒐集古人苦讀的故事,並結合學習本節課的啟示,寫一篇讀後感。

  1、 和老師一起總結本節課的收穫,體會主旨。

  2、 準備完成課後作業。

  此環節設計使學生不僅在課內受到情感薰陶,深刻認識讀書學習的重要性,並主動讀書學習,而且體現了“聽、說、讀、寫”相結合的教學理念。

  【板書設計】:

  孫權勸學

  《資治通鑑》

  才學尚淺

  ↓

  孫權勸學——呂蒙就學:刻苦學習魯肅贊學

  ↓

  學有所成

  學習有益於人的發展和完善

  【教學反思】:

  《孫權勸學》是一篇文言文自讀課文,故事性很強。這篇文言文課文詞句方面的障礙少,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圍繞著兩條線展開:一是朗讀課文,理解積累文言詞彙,透過教師範讀、學生自由讀、齊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課文,體會人物說話的語氣,把握人物形象;透過自主合作學習方法掌握文言知識。二是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聯絡生活領悟學無止境、讀書有益於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從教學的實施過程看,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處:

  成功之處:

  1、教學設計能緊扣教學目標,體現新課改理念。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參與面廣,參與度高。

  2、善於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匯入環節,透過“白衣渡江”的故事匯入,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慾,為課文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在“體驗反思”環節中,透過寫“勸說詞”並交流的訓練,既體現了“聽、說、讀、寫”相結合的教學理念,又進一步深化了學生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3、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課文理解並不難,疏通理解時,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提出疑難詞句,學生與老師一同解答,這樣便於因材施教,發現並解決學生學習中的難點,也能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調動學習積極性。疏通課文時,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對著幕布上的句子進行翻譯,有利於糾正學生對著翻譯書的習慣,有利於培養即席說話的能力,結合語境整體理解句子與表達能力,培養文言語感。

  4、朗讀一直貫穿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開展了以教師範讀,教師點名讀,讓學生分角色朗讀。以讀帶講的效果很好,而且能讀出了人物的語氣語調。

  5、能對學生及時地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把方仲永和呂蒙進行對比,使學生在對比中進行反思。

  不足之處:

  1、基礎知識的學習用時較長。由於學生學習基礎的把握不夠,以至於在譯讀這一環節所花時間過多。

  2、分析文章內容時,對學生的能力估計過低,不敢放手讓他們去探索去嘗試,總是試圖教學設計一個個框框把他們圈住,希望他們按照我的思路去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最後到達我的預定目標。這對於學生創新意識、自主能力的培養是極大的障礙。

《勸學》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掌握基本的文學常識;

  2、積累文言詞語,背誦全文;

  3、瞭解荀況對於學習的意義、作用、態度等的論述;

  4、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必要,須專心致志、堅持不懈的道理。

  過程與方法:

  注重誦讀,在反覆誦讀中感悟,在合作探究中領悟和提高。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2、學生透過探討了解學習之道,瞭解學習是完善自我,獲得教養的重要途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2學情分析

  我所教的是兩個普通班的學生,學生的基礎比較薄弱,自主學習能力較差。所以在設計這篇文章的教學內容的時候,針對學生的實際,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抓基礎,重視朗讀教學,重視與實際相結合,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重視方法的知道,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重視文字的生成,在不斷的追問中由學生自主生成問題併合作探究予以解決。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辯證認識學習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學難點:1、理解比喻的含義以及比喻與比喻之間的內在聯絡

   2、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4教學過程4.1第二學時教學活動活動1【講授】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高爾基有“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名言。可見知識的重要性。那麼獲得知識的途徑是什麼?最佳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學習。莊子曾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孔子則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麼荀子又是怎麼看待學習的呢?。。。。。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荀子的《勸學》再一次走進荀子的精神世界。共同探究有關學習的道理。(板書‘勸學’)

  二、解題:

  《勸學》的‘勸’是‘鼓勵’的意思,勸學就是勉勵、鼓勵人們勤奮學習。起著統領全篇的作用。(出示幻燈片學習目標)解讀

  三、探究:

  ※那麼這篇議論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讓我們端起書來齊讀一遍課文,再一次熟悉文章內容。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就是學習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鬆,不可以半途而廢。

  ※課文中心論點用“君子曰“引出有什麼好處?

  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使觀點更具權威性。(《陋室銘》孔子曰‘何陋之有?’)

  ※“學不可以已”這一中心論點包括哪些方面的意思?(為什麼說學習不可以停止呢?)

  包括兩方面的意思:一是因為學習的意義很大,所以學習不能停止;(古人對這方面非常的重視,如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屈原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而是學習的態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學習。(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過渡)縱觀全文,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闡述‘學不可以已’的觀點?

  學習的重要性

  ※那麼我們就共同的來看看在第二段中作者是如何的闡述學習的意義的?誰來讀一遍這段;(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勇者無畏。

  ※提問:第二段用了哪些比喻?

  1、“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2、“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3、“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出示幻燈片)

  四、在論述學習的意義時,用“青”“冰”的比喻論證了什麼問題?

  “青”“冰”是將前後不同的狀態和性質加以對照,說明後者高於前者,用來比喻人們經過學習,其思想、道德的境界高於學習之前,智力發達程度也高於學習之前。論證了學習可以提高人的水平;(客觀事物、、變化過程、、發展、提高)

  ※用“輪”“木”“金”的比喻論證了什麼問題?

  說明事物的狀態、性質既經改變,則不會恢復到原來的狀態、性質上去,用‘煣使之然也’來比喻學習可以改造人的品性這一重大作用;(客觀事物、、人工改造、、、改變原來狀況)

  ※小結:由物及人,這五個比喻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在於能提高人的智慧、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達,不犯過錯。

  ※追問:這三組設喻從總體上看,都是為了論證“君子博學、、、、行無過矣”這一論點的。既然如此,在“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這句話中,哪些字眼表示了“不可以已”的意思?(“博”——要“博”則“不可以已”;“日”——每天;亦“不已”之意。)

  可見這一組設喻是前兩組設喻的總括,由此順理成章的引出作者的觀點。學習的意義在於:提高自己。改變自己。(出示幻燈片)

  教學反思

  “活到老,學到老。”一個人從出生以來,就與學習結下了不解之緣,不論透過什麼方式,他總是在學習中得到不斷地完善,繼而讓自己的生命豐富和充實起來。可以說,學習對提高每一個人的思想認識境界都有著巨大的作用。離開了學習,人生就成為了一片空白。

《勸學》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讀通讀懂課文。

  2、體會人物感情,領會課文內容。

  3、懂得讀書可以改變人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匯入:今天我們將和大家一起學習一個很勵志、很有教育意義的故事,相信大家讀了以後一定受益匪淺。板書課題。看題目,你最感興趣的是哪一個字或詞?匯入。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指名學生讀,學生糾正讀音。

  教師讀課文,學生感知課文內容。

  三、再讀課文,讀懂大意。

  1、結合註釋,獨立完成課文的翻譯,記下不能解決詞句。

  2、小組合作,交流翻譯情況,有理解不一致如果不能形成統一的意見,作好記錄,交給大家解決。

  3、提交小組內不能解決的詞句,書寫在黑板上。大家解決,教師作必要的點撥。

  古文翻譯五字法:留、補、替、調、刪

  四、理解內容,讀出語氣。

  1、孫權是怎麼勸的?勸的結果如何?

  “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關心肯定,必要性)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責備)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驕傲、自得)

  總結勸說方法:“首先說……,在呂蒙推辭後接著說……”這樣的方式。

  2、勸的結果如何?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驚訝、誇讚)

  側面描寫及作用。

  著意寫物件的周圍事物,或以物襯物,或以景物烘托人物,或藉助他人來刻畫此人,使描繪的物件更為鮮明,更為突出。

  分角色朗讀。

  五、品讀課文,讀出深意。

  《資治通鑑》(北宋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1019-和他的助手歷時十九年編纂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鉅著。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實。在這部書裡,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鑑,宋神宗認為此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鑑誡來加強統治。

  你從不同的人物角度,你得到什麼啟示?

  孫權的角度——

  呂蒙的角度——

  魯肅的角度——

  六、總結背誦

  1、本文有哪些人稱代詞:

  2、有兩個成語出自本文:這兩個成語現在是什麼意思?

  結束語:冰心說: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好。“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禮記》

  書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誇美紹斯

  同學們,讓我們與書同行,打好人生的底色。讓我們與博覽同行,豐富開拓視野。腹有詩書自氣華,最是書香能致遠;問渠那得清如許,惟有源頭河水來。祝孩子們在讀書的海洋中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勸學》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孟、斷、織、推、今、呢、堂、呆、念、逃、眼、淚、改”等13生字,會寫“改、就、機、淚、呆、今、怎、念”8個字及本課的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並能演一演。

  3.使學生懂得學習、做事都要持之以恆,否則將一事無成的道理。

  (二)能力目標:

  1.能正確書寫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情感態度目標:

  透過學習課文使學生懂得學習、做事都要持之以恆,否則將一事無成的道理。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詞語,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表演課文,在情景表演中明白做事要持之以恆的道理。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掌握生字、詞語。

  教具準備:生字卡 收集關於孟軻的資料以及孟母教子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故事匯入,激發興趣

  老師給大家講個故事:(出示課件1)戰國的時候,有一個很偉大的大學問家孟子。孟子小的時候非常調皮,他的媽媽為了讓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他四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由於思念父親,就住在墓地附近。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喪事的遊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裡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集市旁邊去住。到了集市 ,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這裡,孟子天天看到先生教學生唸書,也跟著他們學了起來。有一天,孟子對媽媽說:“媽媽,我要讀書,你把我送進學堂裡去吧。”孟母終於發出了舒心的微笑??這就是“孟母三遷”的故事。

  二、自然銜接,匯入新課

  在孟軻進入學堂以後,發生了一件事,讓孟軻的母親非常的生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孟母又是怎樣教育孟軻的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一個故事,板書課題:7.斷織勸學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並讀準字音。

  2、師範讀課文。

  3、學生再讀課文,想一想:你有什麼發現?

  四、多種方法,識記生字

  1、學生自主識字。(出示課件2)

  2、形近字比較:黨——堂  稚——推  繼——斷  桃——逃(出示課件3)

  3、加一加: 皿——孟   口——呆

  4、強調易錯字:念(不要少寫一點)

  五、認真觀察,指導書寫

  1、自主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老師範寫。

  3、指導書寫:“改”字的左邊是“己”的變形,右邊是“攵”。 “就”字的右邊是“尤”,不要寫成“龍”。“念”上面是“今”不是“令”。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2.表演課文,在情景表演中明白做事要持之以恆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上下銜接

  1.(出示課件4)抽卡認讀生字,師生共同評價糾正。

  2.齊讀課文。

  二、學習課文,進入情境

  1.小組討論:(出示課件5:孟軻與孟母的話)

  孟母聽了孟軻的話,做了些什麼?說了些什麼?

  孟軻聽了孟母的話,心裡想些什麼?說了些什麼?他以後會怎麼做?

  2.全班彙報,師生評價。

  三、分好角色,指導朗讀

  1、指導學生進行對話練習 重點指導學生準確地讀出語氣。先確定角色,明確角色的關係,聯絡實際想想母親、兒子交談時各是什麼樣的神態、心情、語氣。

  2、同桌練習分角色表情朗讀。要注意括號內的提示。

  3、全班彙報表演。

  4.分角色演課本劇。

  安排好出場順序,觀眾同學注意安靜,演完後,找同學來評價。

  四、總結全文,思想教育

  透過學習這個劇本,希望大家能學習孟軻知錯就改,努力學習,將來才會有所成就。

《勸學》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瞭解有關司馬光及《資治通鑑》的文學常識;掌握文中常用的文言詞語。(重點)

  2.在朗讀中品味人物形象,學習本文運用語言描寫和側面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難點)

  3. 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激勵學生熱愛學習,養成終生學習的好習慣。(重點)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故事匯入,激趣引讀

  1、故事匯入: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學習《孫權勸學》一文。

  2、作品介紹:

  本文選自《資治通鑑》,題目是編者加的。《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二、讀譯課文,理解文意

  1.多層次朗讀:

  朗讀要求:

  讀準字音。讀出節奏。大聲朗讀。讀出感情。(分角色)背誦全文。

  生自讀,結合註釋讀準字音,師隨機指定學生朗讀,注意停頓,出示全文節奏劃分,生再次大聲朗讀。

  2.疏通文意。

  結合課下注釋,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疏通文意,劃出文中理解有困難的詞句,以提問形式在班內交流,教師適當提示、指導。

  例:謂:對……說 / 掌事:掌管國家大事/ 但:只,只是/ 就:從事/遂:於是

  重點句:

  a.蒙辭以軍中多務。應理解為:蒙以軍中多務辭。以:拿,用。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辭。

  b.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應理解為:我難道想讓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博士嗎!

  c.但當涉獵,見往事耳。應理解為: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瞭解歷史罷了。

  第二課時:

  三、再現故事,品析人物。

  1.找出文中主要人物,圍繞他們發生了什麼故事?

  明確故事情節: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板書)

  2.分角色朗讀課文,品味人物形象:

  孫權:(1)“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語氣堅決、嚴厲中又可見關心、期望,希望呂蒙能勝大任。)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問語氣,對呂蒙辭學有不悅、責備之意,後一句語氣較為委婉,足見對呂蒙的關心、愛護。)

  (3)“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從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談,語重心長,言辭懇切,希望呂蒙聽從自己的建議,就學。)

  魯肅:“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吃驚、讚歎)

  呂蒙:“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深感自豪)

  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進行展示。

  四、感知探究

  1.孫權是怎樣勸呂蒙學習的?

  孫權勸學,先一語破的,指出學習的必要性, “當塗掌事,不可不學”,然後降低學習的難度,接著介紹了學習方法“涉獵”及目的“見往事耳”,最後孫權從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談,現身說法,指出學習確實大有好處,最終使呂蒙無可推辭,充分體現了孫權的善勸。

  2.呂蒙是這麼做的?

  辭以軍中多務——乃始就學 (能虛心聽取別人意見)

  3.魯肅如何“贊學”?

  透過神態(大驚)、語言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以及動作(結友)等描寫方法寫出了魯肅對呂蒙學習取得進步的驚歎與讚美,而呂蒙在面對魯肅的稱讚時,調侃道“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可見兩人關係融洽。側面烘托出孫權勸學卓有成效以及呂蒙學有所成。“拜蒙母”,“結友”極其鄭重,足見魯肅對呂蒙的敬重,體現魯肅的敬才、愛才。

  五、感悟反思

  學了這篇文章,文中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對你有什麼啟示?

  開卷有益:人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增長才幹。

  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

  不能總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

  不能找藉口輕言放棄。

  成語積累:

  吳下阿蒙:特指原來不好讀書的呂蒙,現在演化成一個成語,泛指缺少文才,學識的人。

  刮目相待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拭。

  六、拓展延伸

  本文透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最終由“吳下阿蒙”變得令人“刮目相待”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你知道哪些關於讀書的名言警句?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讀書使人心明眼亮。 —— 伏爾泰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 —— 莎士比亞

《勸學》教學設計12

  一、教學目標

  1.積累“當塗掌事”“但”“涉獵”“刮目相待”“何”等文言詞語的含義。

  2.透過朗讀、圈劃,理解孫權勸學的過程,把握文章的行文脈絡。

  3.瞭解“鑑於往事,資於治道”的寫作意圖。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透過朗讀、圈劃,理解孫權勸學的過程,把握文章的行文脈絡。

  難點:瞭解“鑑於往事,資於治道”的寫作意圖。

  三、課型

  新授課

  四、課時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課題匯入(3分鐘)

  1.我們已經學習了《為學》,作者彭端淑鼓勵他的子侄輩們立定志向,努力學習。今天,我們再學一篇勸學的文章,《孫權勸學》,選自《資治通鑑》,是由北宋司馬光主持編寫的。

  2.齊讀課題,說說課題中的關鍵詞是什麼?

  “勸”。

  3.圍繞“勸”字,你會產生哪些問題?

  預設:誰勸誰?為什麼勸?怎麼勸?勸的效果怎麼樣?

  4.我們圍繞這些問題,來一起學習一下這篇文章。

  (二)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教師範讀,請同學們思考:文中是誰勸誰?他們的身份分別是什麼?用筆在文章中劃一劃。

  明確:孫權勸呂蒙學習。“權謂呂蒙曰”,積累“謂”的含義“對······說”。

  孫權是君王,從他對呂蒙的稱呼“卿”和自稱“孤”可以看出。(“卿今當塗掌事”“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卿:古時君對臣,上級對下級的稱呼。孤:君王自稱。

  呂蒙是一名臣子、武將。孫權對呂蒙的稱呼“卿”看出他是一名臣子,從“辭以軍中多務”看出他掌管的是軍隊,是一名武將。

  《孫權勸學》是作為君王的孫權勸作為臣子的呂蒙去讀書。

  2.那孫權因什麼而勸(武將)呂蒙讀書呢?請同學們再讀一讀文章,圈劃一下。

  明確:“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即“你現在當權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學習。”呂蒙不僅僅是武將了,還要協助孫權管理政事,所以一定要學習了。(請學生再讀一遍)

  追問1:這句話該怎麼讀?

  明確:雙重否定,肯定語氣,有股不容置疑的國君的威嚴。“!”表示情感強烈。

  追問2:那呂蒙去讀書了嗎?沒有。“蒙辭以軍中多務”。呂蒙推託了。可見,想要勸服呂蒙讀書,是一件難事兒。

  3.那孫權是怎麼勸的?圈畫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

  明確:“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追問1:請大家結合課下注釋,理解這些句子的意思,自己說一說。不理解的詞圈出來,我們一起討論討論。

  翻譯:我難道想要你研究經書成為博士嗎?只應當廣泛閱讀,瞭解往事罷了。你說軍中事務多,哪個像我?我常常讀書,自認為大有益處。”

  追問2:孫權是從哪些方面來勸他的?(孫權得有充分的理由)

  明確:明確告訴呂蒙讀書的目的是增長才幹(目標);呂蒙讀書是有時間的,是有可能性的(條件);現身說法,告訴呂蒙讀書是有效果的(預期效果)。

  追問3:老師把“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改成“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當涉獵,見往事。”哪個更好?(從孫權勸學的態度有何不同?)

  明確:原句好。先找出區別。改句少了“邪”“但”“耳”這些語氣詞。原句語氣比較舒緩,委婉、親切、誠懇地告訴呂蒙勸他學習目的是讓他增長才幹,孫權想讓呂蒙心悅誠服,而不是用權力來壓制他去學習。同時感受到孫權作為君主的那種大氣、聖明。

  追問4:“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與“卿言多務,孰若孤?”能調換位置嗎?

  明確:不能。如果調換的話,會與呂蒙爭鋒相對;原文的寫法,能避免矛盾。另外,先要解決呂蒙思想上的誤區:以為孫權勸他讀書是為了讓他成為博士。

  4.“勸”的效果怎麼樣?從哪裡看出?

  明確:效果不錯。“蒙乃始就學。”

  魯肅過尋陽,“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魯肅年齡比呂蒙長、權職比呂蒙高,聽了呂蒙議論後情不自禁地讚美呂蒙,可見,呂蒙經過學習,才略取得了驚人的進步。)於是決定“拜蒙母,結友而別”,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願意與他深交,從側面表現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

  5.教師小結:本文寫了孫權勸呂蒙讀書,他從讀書的目標、條件和預期效果這三方面來勸說呂蒙。後來,呂蒙泛覽群書後,才略上有了驚人的進步,從一個將才成為了像魯肅一樣的帥才。呂蒙取得的進步,離不開自己的努力,也多虧了孫權的勸說。

  (三)再讀感悟

  1.接下來,我們分角色把整篇文章一起讀一讀。請三位同學分別扮演孫權、呂蒙和魯肅,其他同學旁白。

  2.本文選自《資治通鑑》。宋神宗以其“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從往事中借鑑,對治理世道有輔助作用),命名為《資治通鑑》,主要為統治階級提供政治借鑑。

  3.學了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穫?作為君王,你會從中收穫些什麼?作為大臣,你會收穫些什麼?作為今天的你,會收穫些什麼?

  4.老師送給大家一首詩。《勸學》顏真卿。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四)作業佈置

  1.整理《孫權勸學》課堂筆記

  2.改寫《孫權勸學》,300字左右

《勸學》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積累文字中的重點實詞、掌握幾個虛詞的用法。

  二、技能目標:培養學生利用課文註釋和工具書閱讀、探討淺顯文言文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善於探究的良好思維習慣。

  三、情感目標:認識學習對提高個人修養的重要意義,並在學習過程中踐行“積累”“恆心”“專注”的優秀求學品質。

  【教學重點】

  文言詞語的積累,比喻的含義和內在聯絡。

  【教學難點】

  理解比喻的含義和內在聯絡,使文中論述的道理深入學生內心並使之身體力行。

  【教具、學具準備】:蘇教版高中語文課本必修一,中學生《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教學設想】

  本文是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二專題“獲得教養的途徑”中的第一篇,所以本文的教學緊緊圍繞這個專題展開。同時,《勸學》也是學生進入高中學習後接觸到的第一篇文言文,積累文言知識,引導學生深刻理解課文語句章法是教學設計中所考慮的另一重點。所採用的教學方式以指引學生樂於親近文言文為原則,以探究、合作為途徑,所以生生合作,師生互動,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是這篇教學設計的主導思想。

  【教學過程】

  預習提綱:

  1、結合註釋,藉助工具書,疏通文意。

  2、把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記在預習筆記上。

  第一課時

  導語設計:每個人都渴望成為一個有知識的人,每個人都渴望成為一個有修養的人。那麼獲取知識的途徑是什麼?提高修養的途徑又是什麼呢?答案有一個,就是學習。其實,學會學習也是一種學習,優秀的學習品質本身就是一種修養。相信兩千多年前荀子所作的《勸學》會對我們學會學習和培養我們的學習品質從而提高我們的學習修養有所啟發。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篇流傳千古的佳作。

  荀子簡介:

  1、學生讀註釋。

  2、教師補充:荀子,名況,戰國末期趙國人。曾遊學於齊國、秦國、楚國,韓非、李斯都是他的學生。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後代表人物,提出了“人性本惡”的觀點,但強調後天的環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性中的“惡”,因此,他特別重視人的學習,重視教育的作用。

  課文賞析:

  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提示學生注意老師發音、重讀、斷句。

  2、學生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把握朗讀節奏。

  3、三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教師適時點撥,對學生讀得精彩的地方要及時鼓勵(可以帶頭鼓掌),以營造一種感情朗讀的氛圍。

  二、小組合作,解決疑難:

  1、學生根據預習筆記,把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在小組內合作解決。

  2、教師在課堂巡迴,可適當參與到小組討論中去,對小組內爭論不定的問題給以解答。但要注意在解答時以引導、點撥為主,不宜直接明確“答案”,以免影響學生討論的積極性。

  三、師生合作,答疑解惑:

  每組可由一名代表提出小組內未解決的問題,教師給予解答或讓其它小組同學給予解答,教師在學生解答時要注意是否需要補充、拓展或強調。

  四、邊讀邊譯,字句落實:

  經過上面的環節,學生已經掃清了字、詞、句理解上的障礙,為鞏固效果,增強整體把握課文能力,要求學生邊小聲讀邊在心中翻譯。(翻譯的過程也是對所學知識運用、鞏固的過程)

  五、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比較“於”“焉”在文中不同語句中的不同意義和用法。

  3、找出文中使用“而”的句子並根據它的意義和用法歸類。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1、教師出示幾個重點、難點的句子,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教師選擇的文句要能反映課文中的重點文言現象。

  2、檢查對虛詞“於”“焉”“而”等的掌握情況,並指導學生透過中學生《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瞭解“而”“焉”的其它用法。教師此時注意適時講解、點撥。

  二、師生共同研習課文:

  (一)、研習第一段

  1、學生齊讀第一段。

  2、教師明確本段第一句話“君子曰:學不可以已”是本文的中心論點。

  3、教師出示問題:找出本段中論述到的事物及其關係,其所含喻義是什麼?

  藍←———勝於——青(取之於藍)

  提高自己

  水←———寒於——冰(水為之)

  直木——輮————→輪

  木———受繩———→直改變自己

  金———就礪———→利

  結論:事物經過加工可以提高自己,改變自己。

  喻義:人透過學習可以提高自己,改變自己。

  注※:1、在分析所論事物的關係和特點時,教師注意提示學生用文字中的詞句加以表述。

  2、“結論”和“喻義”由學生去總結、揭示,老師只作適當點撥。

  (二)、研習第二段

  1、學生齊讀課文

  2、教師出示問題:找出本段中五組對應關係,用文中的語句概括其共同特點,其中喻義是什麼?

  跂而望——————→登高博見

  登高招——————→見者遠

  順風呼——————→聞者彰

  假於馬——————→致千里

  假舟楫——————→絕江河

  共性:“善假於物”。

  結論:善假於物,可以彌補不足,達到目標。

  喻義:人透過學習可以彌補自己的不足。

  注※:教師提示學生回顧荀子思想,荀子認為“人性本惡”,但強調後天的學習和後

  天的環境、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從而提高自己成為君子乃至聖人的修養,所以荀子特別重視學習的作用。

  3、教師引申: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具備一些有利條件又面臨許多不利條件,每個學生都應該利用和創造有利條件,努力克服不足,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的提高自己的修養。(在此,教師也可以設定成問題的形式,讓學生自由發言,交流感受和心得)

  (三)、研習第三段

  1、學生齊讀課文。

  2、教師出示問題:荀子在本段中強調了哪些優秀學習品質,除了運用比喻論證外還採用了什麼樣的說理方法?

  明確:學生不難得出本段中強調的三種優秀品質——積累、恆心、專注,以及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

  3、拓展延伸:積累、恆心、專注,是一個人學有所成的三種關鍵品質,我們在

  平常的學習生活中要不斷培養和增強自己的這種品質。教師在此處設定“缺點曝光臺”和“優點展示廳”兩個欄目,針對這三種學習品質,鼓勵學生勇敢說出自己的不足,也大方說出自己做的比較好的方面,進而激勵學生不斷增強認識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的勇氣和信心,從而提高自己的學習修養。

  (四)、學生總結,教師引導,歸納本文寫作特點。

  1、大量運用貼近生活的比喻闡明事理。(釋理通俗,形象鮮明)

  2、運用正反對比論證。(觀點突出,說理深刻)

  3、結構採用“總—分”式。(綱舉目張,條理清晰)

  三、佈置作業:(二選一)

  1、結合自己體會,採用“總—分”形式就“積累”“恆心”“專注”談談你的感受和認識,可三者聯絡起來談,也可就其中一點發表見解。寫在週記本上,600字左右。

  2、學習是提高人身修養的重要途徑,學習修養是人身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學生的你透過本文的學習受到哪些啟發?請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感想於週記本上。

《勸學》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⑴瞭解有關《資治通鑑》的文學常識。

  ⑵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詞語。

  2.過程和方法目標

  ⑴能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正確斷句和停頓。

  ⑵透過理解文意,體會對話中的不同語氣,揣測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活動,進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徵。

  3.情感目標

  同學能夠懂得學無止境,學有益於人的完善和發展。

  【教學重點、難點】

  1.揣測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進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徵。

  2.聯絡生活,讓同學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於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故事匯入,激趣引讀

  1.故事匯入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身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教師講故事,出示課題、作者並板書孫權勸學)

  2.作品、作者介紹

  師提問學生,師生齊說,《孫權勸學》選自司馬光的《資治通鑑》,題目是編者加的。

  誰能說一下《資治通鑑》是一部什麼書?司馬光是一個什麼人?(提問學生)

  《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教師介紹《資治通鑑》的命名由來並出示。當年宋神宗之所以給這本書命名為《資治通鑑》,有“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的意思,其目的是為統治階級提供政治借鑑。希望同學們透過孫權勸學這個小故事,也能有所收穫。

  學習這篇文章的主要目標是:出示課件,生齊讀明確。

  1、朗讀課文,能借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讀懂文意;

  2、透過誦讀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體會人物形象;

  3、透過閱讀、體驗、感悟,懂得開卷有益的道理。

  二、朗讀課文,品味語言

  教師出示多層次朗讀要求,講讀明確。

  (一)讀準字音,讀出停頓

  1.下面請大家大聲自由朗讀課文,要做到讀準字音、停頓,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如果碰到生字和不懂的地方,在下面後面的合作朗讀中與大家討論解決。(教師口述)

  2.全體起立,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朗讀。先交流自己畫出的字詞,互相質疑答疑,再小組集體朗讀課文。(師提出要求,生起立朗讀)

  3.小組展示朗讀成果。(兩個小組)

  4.出示全文,教師強調生字,多音字,通假字的讀音和停頓不當之處。

  5.全班齊讀課文

  (二)讀懂文意,理解內容

  1.小組合作,通譯全文。(起立)

  2.二人小組合作,讀譯全文。

  3.學法點撥

  透過我們對文意的疏通,我們知道,我們依然用到了以前翻譯文言文常用的五字法,

  就是,讓生說(留替調補刪)並出示。明確文言文翻譯五字法翻譯課文最基本的方法。

  (三)讀出語氣,品味語言

  1.要點歸納

  透過讀譯課文,相信大家對本文內容有了進一步的瞭解,現在你能用一個詞語或一句話說出文章的內容或寫法嗎?(先小組討論,後自主發言)

  課文主要講了孫權勸學,呂蒙乃始就學並得到魯肅讚揚的故事,從而告訴我們,告訴我們學有益於人的完善和發展的道理,正所謂開卷有益。(板書:孫權勸呂蒙學魯肅贊開卷有益)

  本文以對話為主,用不多幾句話,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文中孫權為什麼“勸”,是怎麼“勸”的,“勸”的結果怎樣?請仔細揣測文章中人物對話的語氣來談。(教師指導學生朗讀,品析)

  ⑴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語氣堅決果斷,神態鄭重嚴肅,既嚴要求,又充溢關心、期望,希望呂蒙能勝大任。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⑵“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問語氣,對呂蒙辭學有責備、惱怒之意,後一句則說得語重心長,言辭懇切,足見對呂蒙的關心、保護。)

  ⑶“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從自身的切身體會來談,現身說法,神情激動,語氣殷切。)

  ⑷“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既感到十分驚訝,又由衷為呂蒙的進步感到高興,驚異、讚許之態呼之慾見。)

  ⑸“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表示感嘆語氣,並非對魯肅不滿,而是表示出呂蒙對自身才略出息後感到很自豪、自得。)

  (四)模仿表演,體驗反思

  1.聽錄音

  2.分角色朗讀。誰能比他讀得更好呢?一位同學朗讀作者話,另三位上臺分別扮演孫權、呂蒙與魯肅,然後進行對話扮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語氣,體會說話時人物的心境,演完後同學作點評。

  3.談感悟

  剛才我們分角色朗讀了課文,想一想孫權三勸的魅力、呂蒙乃始就學後的變化,魯肅的愛才、敬才,你有什麼收穫或感想呢?下面我們先小組討論,再自由發言。(起立)

  虛心接受別人的建議。

  做人不能太驕傲,要謙虛。

  我們不能總用老眼光來看待別人,人都是在不斷地變化著的

  不能因為事情繁忙就放棄學習,

  堅持讀書是有益的。

  三、學以致用,拓展延伸

  1.拓展延伸

  方仲永的變化與呂蒙的變化有何不同,對你有什麼啟示?(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努力讀書,開卷有益。)

  2.隔空對話

  假如仲永和呂蒙穿越時空相遇了,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哪兩位同學能既興表演一下。

  3.現場勸學

  學與不學,使呂蒙和仲永的結束髮生了很大變化。縱觀我們周圍,也有些同學上課常開小差,課後時常完不成作業,成績總是提不上去,你如何才能勸導他努力學習呢?

  四、總結、作業

  課堂小結

  本文透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出息而得到魯肅讚揚並與之結友的故事,告訴我們讀書是有用的。最後老師把宋代蘇軾的一句話送給大家,我們一起共勉。它就是: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作業

  1.背誦全文:勸學——就學——論議——結友

  2.收集與讀書、學習有關的名句、格言,寫在摘抄本上。

《勸學》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瞭解荀子、《荀子》;掌握文言基本知識點。

  2、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

  教學過程:

  【匯入語】

  提問:同學們知道哪些關於“學習”的名言?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呂氏春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劉向;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高爾基有“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名言,這都說明學習的重要性。可以說,人的一生都處在不斷的學習中,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我們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這無意識的本能轉化為自覺的行為,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效率。這一點,古人已為我們指明瞭方向,兩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勸學》就精闢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應有的方法、態度,是一篇鞭辟入裡、膾炙人口的佳作。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

  【荀子介紹】

  荀子:名況,又名卿,人稱荀卿或孫卿,戰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後代表人物,李斯和韓非都是他的學生。荀子主張性惡論,並且認為自然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有樸素的唯物思想。治理天下既要“禮治”,又要“法制”。

  荀子與孟子的差異:“孟子言性善,荀子言性惡;孟子重義輕利,荀子重義而不輕利;孟子專法先王,荀子兼法后王;孟子專尚王道,荀子兼尚霸道”(梁啟雄《荀子簡釋》)

  【《荀子》介紹】

  《荀子》:荀子所著,共32篇,其中一小部分出於其弟子之手。內容涉及政治、哲學、治學方法、立身處世之道、學術論辯等方面。其文筆雄辯,說理透徹,氣勢渾厚,多用排比,又善比喻,有獨特風格。

  【字詞、文言知識點和內容】

  1、同學們,荀子特別強調教育和後天學習的重要性,《勸學》就闡明瞭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方法。請問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明確:學不可以已。

  2、荀子從哪三個方面說明學習不可以停止?

  明確: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方法態度。

  3、文章通篇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怎樣論證的?

  明確:論證方法——下定義、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比喻論證)、作比較、作詮釋、列圖表、分類別等。本文通篇運用了比喻論證的方法。(板書見後)

  【藝術特徵】

  1、比喻論證的方法:本文是闡述學習道理的議論文,通篇設喻,使所講道理形象生動,深入淺出,既有說服力又有感染力。本文的設喻特點:

  (1)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情或現象作為喻體。如說明“學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們生活中常見的靛青色的提取,車輪的製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為喻加以說明,充分表達了“學不可以已”而必須有所造就的道理。這樣化深奧為淺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悅誠服。

  (2)設喻方式多樣:

  ①正面設喻,如“青出於藍”、“冰寒於水”、“輮木為輪”、“金就礪則利”等從正面闡明學習的重要性。

  ②正反設喻,如“蚓”和“蟹”、“騏驥”和“駑馬”、“鍥而舍之”和“鍥而不捨”,透過正反對照把所要說明的道理說得更具體明白。③反覆設喻,如“跂而望”、“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連用幾個不同的比喻,使讀者加深對道理的理解。

  (3)設喻與說理結合緊密,形式十分靈活:

  ①有的是將道理隱含於比喻之中,如“青出於藍”、“冰寒於水”;“鍥而舍之”、“鍥而不捨”。

  ②有的先設喻,後引出道理,如第二段,作者先連用五個比喻,後引出“善假於物也”的道理。

  ③有的先設喻,引出道理後,再用另外的比喻進一步論證,如第三段第一層,作者先用“積土成山”“積水成淵”設喻,引出“積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積跬步”、“不積水流”兩個比喻從反面進一步論證。

  2、富有音韻美的語言:本文的語言形式整齊,音韻和諧,富有韻律美。文中的比喻大都採用對偶、排比的句式,整齊和諧,既增強了文章的氣勢,也使文章朗朗上口,便於誦讀。多用偶句,兼用散句,既整齊對稱,又參差錯落,增強了文章的節奏感和表現力。還用了一些排比句,讀起來語氣暢達,有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