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勸學> 荀子《勸學》教學反思範例

荀子《勸學》教學反思

荀子《勸學》教學反思範例

  《勸學》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荀子的一篇議論性散文。分享了幾篇關於《勸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來借鑑!

  《勸學》教學反思篇一:

  因為按照昨天準備《勸學》的幾點去上課,因此,今天第一節課有些失敗,表現在學生身上就是氣氛沉悶,他們甚至覺得不知所云。

  究其原因,是我在沒有引導他們完全熟悉課文的情況下,就探究關於荀子所謂學習的內容和現代意義的學習內容有何區別,勸學主體及客體是誰這兩個難度較大的問題,假如學生完全理解文字,那麼讓他們從文中找出答案自然不是難事,但是在他們不理解文字,甚至連有些句子的字面意義都不理解的情況下去探討這些問題遭到失敗就是毫無疑問的了。

  由此想到的是,要想讓學生對課文有深入的理解甚至深入的探究,則勢必要有基本的初步的瞭解,學習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不能夠萬丈高樓空中起,不能夠忽視最基本的教學環節,一味圖深刻求探究有浮華不實之嫌。另外,從這一課本身來說,開頭丟擲的這兩大問題與本課關聯並不是很大,設計這樣的環節是沒有必要的。

  關於引導學生分析文中所舉生活普遍現象的共同點或者說規律,及這些共同點或規律與所要論述內容的關係這個環節倒是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啟發性較強,學生容易被吸引和被調動。另外這個環節事實上也是在幫助學生理解文字,甚至深入理解文字的重要環節。學生不僅能夠透過分析這些生活常見現象的共同點和規律找到他們與學習的關係,而且能夠發現寫法上的特點,即將奧妙深刻的道理透過淺白易懂的例子表述出來,表現出了作者敏銳的觀察能力高超的抽象能力和藝術的表達能力。

  關於學習的意義,學生依然不能夠概括出來,他們的答案是作用是好處,也就是說以他們現在的思維能力,並不能把意義和作用這兩個詞區分開來。包括後來的作用,答對的也是寥寥無幾。

  另外,今天忽然想到昨天應該修正的想法,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那麼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及作用是可以證明這一點的,因為既然學習具有重要意義及作用,那麼學習就不可以停止。當然邏輯上的漏洞也是在所難免的,對於那些尚未認識到學習意義及作用的人來說,他們沒有開始學習就談不上停止。

  《勸學》教學反思篇二:

  “活到老,學到老。”一個人從出生以來,就與學習結下了不解之緣,不論透過什麼方式,他總是在學習中得到不斷地完善,繼而讓自己的生命豐富和充實起來。可以說,學習對提高每一個人的思想認識境界都有著巨大的作用。離開了學習,人生就成為了一片空白。

  自古以來,苦口婆心勸勉人們努力學習的大家層出不窮。從孔子“學而時習之”到顏真卿“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再到王安石“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都飽含著名家大師語重心長的激勵。古有蘇秦“頭懸梁錐刺股焚膏繼晷”之發奮圖強終成一幫宰相,近有童第周夜不眠寐廊光下苦讀,終成一代大師的典範……所有這些都有共同的指向性,那就是“學不可以已”的諄諄教誨。而將這一主張全面,徹底,生動,形象地呈現在人們面前的人,那是荀子。他的《勸學》成為千古名篇,也成為幾經變革的教材中一直得到保留的佳作。原因在於它獨特的魅力和與時俱進的精神實質經久不衰。

  我對自己在《勸學》一文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的反思,結合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覺得有必要對這堂課的教學進行剖析,以促進自己向更高、更遠、更有效的方向前行。

  我首先要檢討的是我的教學語言的凝練問題。身為語文教師,本身應該在語言文字的體悟和運用方面追求高精尖的要求,也只有語文教師注重教學語言和表達的高度概括的能力以及影響,才能透過語文教師自身的學識與人格魅力影響一撥又一撥的.求學者追求卓越。但是,因為平時不大注重對自我的嚴格要求,甚至在平時課堂教學中率性隨心的習慣,導致教學語言的散亂。此次教學中,我深刻地體會到凡事都應該追求精益求精,不能因為一些隨意性的語言影響對文字的深刻意義的解讀和感悟。語言本身就是一門藝術,只有沉浸在其中,才能把祖先傳承下來的身後文化底蘊透過思維的外殼彰顯出來。所以,在往後的教學裡,我會注意自身語言表達的嚴格要求,一定會三思之後,深入推敲,揣摩教育教學語言高度的概括性,在比照之後在進行流暢,有文化意味地表達,向著言簡意賅的方向努力,力爭讓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從自己的口中更美麗地凸顯,將一個語文教師的語言能力提升到更為嚴謹的高度。

  其次就是在導學案的使用上沒有能夠做到圓滿。這次的教學,也是響應以及貫徹落實語文新課改精神的實踐,我們都盼望著取得教學效率最大限度的體現和收穫。而使用導學案目的,一方面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習慣與能力,同時也是為了發散學生學習時的擴充套件性思維。在《勸學》教學裡,基本上讓導學案起到了引發學生學習的目的,也有了知識的生成性,充分體現了學生敢於主動質疑,大膽質詢的精神以及對未知知識的渴求心裡。開了一個好頭,但在結束的時候,沒有將未完成的部分加以安排佈置,導致整堂課的教學沒有了餘韻。我們所追求的餘音嫋嫋的效果自然也沒有完全達到,也致使學生產生了沒有吃飽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