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勸學> 高中語文《孫權勸學》教學設計

高中語文《孫權勸學》教學設計

高中語文《孫權勸學》教學設計

  《孫權勸學》是一篇極其簡略但又有完整故事情節的文言短文故事主體只有兩個部分,分享了《孫權勸學》教學設計,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創意:趣學文言故事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彙:謂、博士、但、涉獵、吳下阿蒙、刮目相待、邪、耳、乎等等;

  2.賞析寫人記事的美妙手法

  教學重點:

  賞析寫人記事的美妙手法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方法:

  1、自讀質疑學生藉助工具書自讀課文,將其中疑難提出,小組間討論解決,或提出來共同解決。

  2、編課本劇學生在熟悉課文的基礎上,將課文編成課本劇,一來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活動,有益於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二來可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3、合作探究針對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師與生、生與生之間可透過合作,共同探討解答。

  教學過程:

  一、課文匯入。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二、簡介作者作品。

  1.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2.《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的。

  三、學生齊讀課文。

  1.掌握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但當涉獵:只見往事:知道以為:認為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1)蒙辭以軍中多務

  應理解為:“蒙以軍中多務辭,以:拿,用,介詞。

  (2)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長兄怎樣知道這件事這麼晚啊!何:怎麼,為何。

  四、學生自讀課文,理清課文情節。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辭十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目蒙學習的效果的?(透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的。)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後,有何舉動?(結友)

  5.概括情節:勸學~就學一議論~結友。

  6.思考:課文在情節的處理上有什麼特點?

  理解:詳寫“勸學”、“議論”,尤以“議論”為甚;“就學”、“結友’測一筆帶過。

  正面寫“勸學”經過,透過“議論”之後用魯肅的驚歎,從側面寫呂蒙學業的長進。

  情節以人物對話為主。

  五、聯絡課文,延伸拓展:

  學與不學,使呂蒙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今天學習《孫權勸學》是為了什麼呢?難道說只是為了知道古人的言行嗎?知道了這個故事,作為跨世紀的一代人,你從中得到什麼啟示呢?可不可以跟大家說說?

  大家有興趣瞭解更多與孫權、呂蒙有關的事情嗎?老師建議大家課後讀讀《三國演義》,從中瞭解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然後進行集體交流。

  六、佈置作業:編課本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