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觀的詩意人生
秦觀的詩意人生【1】
1093年,北宋元祐八年,哲宗親政,發動了一場曠日持久且輻射面巨大的罷舊黨、以復新政為旨的運動,史稱“紹聖述紹”。在這場以往黨史上絕無僅有的黨爭清理中,作為“蘇門四學士”之一的秦觀,在風雨飄搖中等待死亡的召喚。
紹聖元年(公元1094年),秦觀被貶,臨行前重遊友人王家的西園,寫下了《望海潮》:
梅英疏淡,冰溶洩,東風暗換年華。今谷俊遊,銅駝巷陌,新晴細履平沙。長記誤隨車。正絮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亂分春色到人家。
西園夜飲鳴笳。有華燈礙月,飛蓋妨花。蘭苑未空,行人漸老,重來是事堪嗟。煙暝酒旗斜。但倚樓極目,時見棲鴉。無奈歸心,暗隨流水到天涯。
1087年,秦觀參加了駙馬都尉王家裡舉行的西園雅集,當時蘇軾和蘇轍以及“蘇門四學士”等十六人參加了這次文人聚會。文士們吟詩對唱、風流俊朗,人們把這次聚會稱為“西園雅集”。
這首《望海潮》寫到了往日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們雅集的幸福時光,如今他成為宦海沉浮的犧牲品,因此透過這首長調慢詞,用情景結合來表達對前途迷茫的感慨,也傳達了他隱居出世的心緒,這種失落無奈的心情是寂寞而傷感的。
這首詞在上片末尾即時空轉換,從現在的“梅英疏淡,冰溶洩,東風暗換年華”,到“長記誤隨車”回憶昔日西園雅集時的良辰美景,“蘭苑未空,行人漸老,重來是事堪嗟”又回到現在,結尾處再回到現實之中,呼應開頭。這種今昔對照,透過交錯的時空方式揭示了政局多變在秦觀心中的失落和惶恐,使得詞情婉曲動人。
紹聖元年,秦觀在汴京任國史院編修,因新黨重新上臺,有人控告秦觀主修的《神宗實錄》“記述不實”,為此朝廷追回了他為杭州通判的前命,貶為處州酒稅。在新黨耳目的緊盯下,秦觀又因“讀佛書、敗壞場務罪”被貶為更加偏遠的州編管。
秦觀已料到自己也許有去無回,遂留下一家大小,只帶了兒子秦湛隨從南行。
一路舟行,兩岸的風景雖然千帆過盡,但想起曾經的“西園雅集”,想起昔日的離別和愛恨,心中的塊壘就難以抒發,所以他發出了這樣的感慨:“無奈歸心,暗隨流水到天涯。”
秦觀來到湖南州,還沒來得及領略瀟湘之美,就又接到詔書,被編管廣西橫州。從湖南到廣西,當時是路途遙遠的一次行程,何況秦觀是作為囚徒被押解上路的,在這樣的境況下,他寫下了《踏莎行》: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江幸自繞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有:少遊詞境,最為悽婉,至“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則變為淒厲也。這首詞深切地抒寫出秦觀遭受流放、前途渺茫、懷鄉思念的愁緒。詞的開端以州春夜的景色開始,大霧迷茫,月色朦朧,遙不可及的桃源,這些都是前途渺茫與內心悽苦的外化,進而抒發客居之悲、難解之愁,形象地寫出自己背井離鄉、漂泊天涯的無奈和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