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觀《蘭陵王》賞析
【作者簡介】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遊,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省高郵市)人,別號邗溝居士、淮海居士,世稱淮海先生。“蘇門四學士”之一,被尊為婉約派一代詞宗,官至太學博士,史館編修。代表作品:《鵲橋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長短句》;秦觀是北宋文學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在秦觀現存的所有作品中,詞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詩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則達三十卷共250多篇,詩文相加,其篇幅遠遠超過詞若干倍。
蘭陵王
雨初歇。簾卷一鉤淡月。望河漢、幾點疏星,冉冉纖雲度林。此景清更絕。誰念溫柔蘊結。孤燈暗,獨步華堂,蟋蟀莎階弄時節。
沈思恨難說。憶花底相逢,親贈羅。春鴻秋雁輕離別。擬尋個錦鱗,寄將尺素,又恐煙波路隔越。歌殘唾壺缺。
悽咽。意空切。但醉損瓊,望斷瑤闕。御溝曾解流紅葉。待何日重見,霓裳聽徹。綵樓天遠,夜夜襟袖染啼血。
賞
上片以寫景為主,這是作慢詞常用的手法,以景入情,透過對環境、氣候、季節的描述,勾勒出主人公存在的狀況,從外在環境上對主人公的情緒作一個鋪墊。本詞中河漢、蟋蟀說明是夏末秋初,一個雨後的晚上,華麗的廳堂,昏暗的燈光,一個孤單的身影在徘徊著,望著疏雲淡月,想起了那個曾經愛過的人。秦觀的文字水平是極高的,這一片中“淡月”“疏星”“纖雲”“清景”“孤燈”“暗”“獨步”“弄”這些字詞都用得極妙,字字都在造境,一步步把讀者帶入作者那個悽清孤寂的心境中。
中片基本寫實。“沈思”就是“沉思”,古人通用的。一個恨字為這一片的文眼。女主人公出場了,主人公想起與姑娘在花下相會的情景,姑娘親自贈送了羅。這個“”字讀xie,第二聲,如同“攜”,是一種有花紋的絲織品。到這一步能看出來男女主人公的感情已經很深厚了,到了私相授受的地步。可惜好景不長,一對相愛的人如同春鴻秋雁一般(被迫)各自分離了。主人公想尋個錦鱗寄尺素,這裡用了一個“魚傳尺素”的典故,過去人傳說一種錦紋的魚能夠傳遞信件(估計跟魚兒有固定線路的遊有關)。怎耐關山路遠煙波迢迢,哪裡寄得到啊!“歌殘唾壺缺”用了一個“唾壺歌缺”的典故,這個故事說的是晉朝大將軍王敦酒後以如意擊唾壺作歌,以至把唾壺打豁了,以此來形容擊節詠歎的樣子。
下片主要抒情。從“瑤闕”“御溝”等字面上看,主人公心愛的姑娘可能被弄進宮裡去了。這裡“御溝曾解流紅葉”是用了“御溝葉”的'典故。這個故事說唐僖宗時,儒生於祐在御溝邊上到一片題著詩的紅葉,是一個寂寞的宮女寫了順水流出來的。於先生便和了一首,從御溝上流漂下,果然又被那個宮女撿到了。後來唐僖宗知道後,便成全了這一對有情人。這裡作者用這個故事來表示與進了宮的情人再度重逢的願望。他希望能夠有一天與這位姑娘再次相見,把霓裳羽衣曲聽個夠!可惜,這都是美好的願望罷了,事實上宮中的綵樓天一樣的遠,兩個人能做的不過血淚溼襟袖而已!
詞作長調,鋪排有度,層次清晰,過渡自然。有景、有情、有所見、有所思、有所恨、有所希冀,寫景時著力營造孤悽清冷的氛圍,寫人的時候簡而明(也可能怕給那女子帶來麻煩吧),寫情則沉鬱含蘊,大家手筆就是大家手筆,內容豐富而不拖沓,詞藻精緻卻不華麗,語言流暢卻無輕慢,感情深沉真摯,十分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