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美的情詩四層境界
詩情畫意,情意綿綿,很美,當你老了,頭髮白了,睡思昏沉,爐火旁打盹,下面是應屆畢業生網小編為您整理的世界上最美的情詩,請取下這部詩歌,慢慢讀,回想你過去眼神的柔和。
第一個境界: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泰戈爾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愛你;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愛你,而是愛到痴迷卻不能說我愛你;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我不能說我愛你,而是想你痛徹心脾,卻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我不能說我想你,而是彼此相愛,卻不能夠在一起;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彼此相愛卻不能夠在一起,而是明知道真愛無敵卻裝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樹與樹的距離,而是同根生長的樹枝,卻無法在風中相依;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樹枝無法相依,而是相互瞭望的星星,卻沒有交匯的軌跡;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星星之間的軌跡,而是縱然軌跡交匯,卻在轉瞬間無處尋覓;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瞬間便無處尋覓,而是尚未相遇,便註定無法相聚;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魚與飛鳥的距離,一個在天,一個卻深潛海底;
親愛的,如今,你就在我身邊,我們卻不能在陽光下相愛。
第二個境界: 《致橡樹》 舒婷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花
借你的高枝來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長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裡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紅的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第三個境界《見與不見》 倉央嘉措
You meet me or not
Still there me standing
Not sad not happy
You miss me or not
Still there my emotions
Not coming not leaving
You love me or not
Still there my love
Not less not more
You follow me or not
Still there my hands in yours
Not abandoning
Coming into my arms
Or
Let me stay in your heart
Quietly in love
你見,
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
不悲 不喜
你念,
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
不來 不去
你愛,
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
不增 不減
你跟,
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裡
不捨 不棄
來我的懷裡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 相愛
寂靜 歡喜
{情中自有禪。 這是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為其愛上的一個女子寫的情詩之一,他的百首情詩,均是經典。這是其中最有韻味的之一。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生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十四歲時剃度入布達拉宮為黃教領袖,後被西藏政教鬥爭殃及,遭清廷廢,解送北上,途經青海今納木措湖時於夜色中遁去,不知所終,時年24歲。倉央嘉措在歷史的天空如驚鴻一,但他用生命寫下的傳奇和詩歌卻在世代流傳。
《 那一日 那一月 那一年 那一生那一世那一瞬》
那一刻 我升起風馬 不為祈福 只為守候你的到來
那一日 壘砌瑪尼堆 不為修德 只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月 搖動所有的經筒 不為超度 只為觸控你的指尖
那一年 長頭在山路 不為覲見 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轉山不為輪迴 只為在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天 閉目在經殿香霧中 然聽見你誦經的真言
那一月 我搖動所有的經筒 不為超度只為觸控你的指尖
那一年 長頭匍匐在地 不為覲見 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轉山轉水轉佛塔 不為修來生 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夜 我聽了一宿梵音 不為參悟 只為尋你一絲資訊
那一月 我轉過所有經筒 不為超度 只為觸控你的指紋
那一年 我長頭擁抱塵埃 不為朝佛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我遍十萬大山 不為修來世 只為在途中與你相遇
那一瞬 我飛昇成仙 不為長生只為佑你喜樂平安
傳說,六世達賴倉央嘉措雖為達賴,但生性自由,在一次的遊歷中愛上一個民間女子瑪吉阿米,並難以自拔,甚至溜出寺院與其相會。在20歲那年這驚俗之戀得到了徹底的爆發,五世達賴大師準備為他授比丘戒的時候,他竟悲憤的想要自殺。為愛情的自由,凡人可以逃亡,小喇嘛可以還俗,只有他,作為達賴佛教第一人,無處躲,也無處逃。為了阻止倉央嘉措,一些當地的宗教勢力甚至派人將瑪吉阿米姦汙,告訴他這是一個如何汙穢的女子,而倉央嘉措卻說,世間一切的汙濁都不足以沾染瑪吉阿米的聖潔。
宗教律例不可能容忍出軌的離經叛道。倉央嘉措就這樣因“耽於酒色,不守清規”而被康熙帝予以廢。年僅24歲。對於他的圓寂,說法眾多。有的說他死在逃亡的路上,沒有人知道他的卒年及準確的圓寂之地。有人說是被清朝皇帝軟禁于山西五臺山並圓寂於當地,有人說是在藏南一山洞坐化,有說是其周遊印度、尼泊爾等地繼續傳法。現在我們很難找到六世達賴的靈塔,他的塑像是不會再鑄的了,壁畫中也看不見他的影子,據說他的離經叛道是不配做這些的。儘管如此他卻在民間備受推崇,百首情詩也成了經典。
也許這樣的有情有義更勝於不食人間煙火的高高在上。